前言
不同民族的食、衣、工具、器物、住宅、家具等,多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思想与特征。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累积了世代的经验和科学上的进步,往往根据他们所掌握的习惯与工艺技巧,在选取材料后、创作与加工时,多能兼具实用和美观。在商周时期出土的器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就可以看到错综复杂的纹样装饰。这些纹饰因其特征成为一个民族的典型范例或一个地区的普遍流行,由此展现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结晶。番莲花纹饰,正是反映了人为的意念创作后其所流行的时代和地区的分布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呈现了不同时代的生活面貌、社会结构和审美趣味。
拙著是根据在时代演进上具有一定型制、规范和纹饰样本制作的元明清官窑为母体并直接以“官窑纹饰”这一现代研究上约定俗成的说法为书名,希望呈现简洁直述的研究成果,也敦请各位先进指教。就官窑上装饰有番莲花纹饰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番莲花”图案的来源。笔者研究发现,起初为先民在适应自然环境中,发挥了“概念型版”的意念创作,番莲花成为具有象征意念的吉祥图案。接着创作者又融入了各时代的审美观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番莲花由民间纹饰一跃成为皇室专用的纹饰,尔后又转变为民、官皆可使用的纹饰。之后,到了明清之际,由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实物西番莲出现在中国,纹饰上也开始有了依照实物为主的纹饰表现,但是主流依然是自古以来人为创作的“番莲花”为民族精神象征的纹饰。除了纹饰的演变外,再进一步考证古籍文献上番莲花、西番莲两者,其名词出现的时间先后,出处为何,其文字释义,藉以更进一步厘清文物上“番莲花”与“西番莲”纹饰名称的异同,以及出现的时间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对此人为意念创作的植物形态纹饰,在时代延续中所积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形式发展轨迹,笔者借鉴基本的植物生长性状描述之。然其非大自然界所真实存在的物种,是先民于生活中创作的吉祥寓意图案,所以文中采用了图案解构方法分析探讨之,希望能使读者不产生其为实际植物的混淆之感。
笔者的研究分析由元代开始,作器物上番莲花纹饰的线绘示意图的组件探讨而非器物上的整体图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研究过程是以古代文物上的番莲花图案之线绘示意图,作为分析比对的载体,探究番莲花纹饰图案,在元代和明、清官窑上所呈现出的时代特征之连续性和个别的时代特色。研究结果发现,装饰在元明清官窑上的番莲花纹饰的图案,它是一种集工匠之想象、皇室制度规范所创作的图案装饰,也是带动了当时的流行风尚并影响大众喜好,主导了欣赏事物美的观点和趣味的主流。并且从元代开始,这样的纹饰样貌就已经出现一定的造型规范,进而成为明清皇室御用的一种特殊图案。番莲花纹饰的内容不但丰富且面貌多样,包含了“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明、清两代在承继了历代装饰技法的同时,又在创作上赋予了不同于传统的时代风貌,因此突显出元明清各个朝代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笔者通过工艺学、图案学、植物学和相关文献资料逐步分析的结果显示,番莲花纹饰不但蕴含了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丰富意涵,同时,番莲花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历程上的一个重要物证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