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堵车到底因为啥?
修路堵车是暂时的,除这个原因外,纵观珠海堵车,与其他城市不同。原因不单是车多了,路不够,很大一方面是规划出了问题。当然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条件的限制。
首先是城市功能区划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住在香洲主城区,吃喝拉撒睡和孩子上学、自己娱乐、家人休息、医疗等一切都在东部的香洲区,却在西部的斗门和金湾上班。于是每天早晚,珠海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上班族在城市的最东北角和最西南角之间实施“乾坤大挪移”。而珠海的地形地貌本来就是狭长的海岸线与山丘的间带状结构,中间地带的吉大和前山居民区,是自然形成的咽喉地势,靠山、临海,没车没人也是个咽喉要卡,更何况车多人密的时候呢。
珠海现在的居住群落也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特区开发前的珠海人傍海而居,没有腹地,自然形成了香洲、吉大、前山、拱北、斗门、三灶几个组团。现在这些组团联系起来都要跋山涉水,如果交通网络只在地面交通上做功夫,难道要把山都推了,海都填了?那还叫珠海吗?那还有美丽的依山傍海的海滨花园城市存在吗?
因此,在板樟山多修两条隧道是可以缓解一下大挪移的队伍拥挤状况的,但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修地铁。曾有人说珠海是海滨,地方又小,地理条件不适合地铁,那么希望有关部门和人员去香港看看,取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在与珠海极其类似的地理和地质条件下发展地下交通的,而不是坐着胡思乱想。之后,这种能不能修地铁的争议就会不辩自明。
还有,仅就珠海目前的道路管理来看,交通管理设施布局不合理也是导致拥堵的原因之一。曾经有北京的交通专家看了珠海的红绿灯设置后,调侃地称主城区的几个地段为“红灯区”——因为红灯多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其实珠海与最亲密的邻居澳门相比,道路建设要好得多,马路要宽得多,人口密度、车辆密度也要小得多。可是澳门却很少塞车,珠海却塞得要命。何解?这值得管理部门深思。交通管理的理念是保证通畅,不是加强限制,不是红灯越多越好,也不是管制越多越好,更不是越慢越好。
珠海是一个中小城市,也学北上广那些世界级大城市摇号、限车甚至收拥堵费是不合适的,更是不因地制宜的。这不是珠海的特色,也不是珠海的改革方向。有关部门应当因地制宜,找出最适合珠海人民需要的交通发展模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