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tai2

|痛点,被操作系统拖累的潜能|

自安卓面世以来,对它的修改大多停留在界面风格上。谷歌Nexus和三星Galaxy,除了背景和按钮不同,应用和功能体验没有太大区别。极少数重视设计的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硬件方面,软件定制则交给用户自己,通过选装应用的方式实现。MIUI的特别之处在于,小米在生产自己的手机之前,就着手让系统性能优于竞争对手。在小米创立后的第一年,它的用户只是一些有兴趣下载MIUI来替换手机自带安卓系统的人。这些用户比较前卫而且懂技术,小米密切留意他们的需求和使用手机的方式。

某些改进仅仅是对原有性能的优化。小米特别关注MIUI在三星手机上的良好运行。虽然人们经常把小米与苹果相比,但实际上它的产品线和中端定位更接近三星手机。到2011年,MIUI的界面和反应速度都已经超过了三星自己的安卓版本,更重要的是,它耗电更慢。耗电速度一直是智能手机使用体验中最大的槽点。小米希望利用早期用户进行测试并取得反馈,当然,还包括传播用户体验。

比如,2011年有人在Twitter上说:“我在Google Nexus N1上安装了MIUI,它就像新鲜空气,感觉很好。”“我刚刚装了MIUI,手机马上就比以前好用了。”这种把用户作为反馈源和业余推销员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前谷歌安卓产品管理副总裁、2013年加入小米负责国际拓展的雨果·巴拉(Hugo Barra)声称,小米几乎没有在传统广告上花钱,而是让媒体大量报道其产品发布会,帮助用户以小米的名义“传教”。

小米最擅长的正是这一点。小米市场部总监魏来带我参观了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并专门介绍了负责广告的部门。这些员工当中没有平面设计师、摄影师,都是程序员。为了体现自身在软件方面的独特优势,小米亲自设计了自己的工具,来与用户互动,并帮助用户与别人互动。几乎没有其他公司像小米这样做通盘的考虑,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举措也会提供平台以帮助用户互动。每次升级好MIUI新版本后,用户屏幕上都会出现选项,帮助他们把系统升级的消息发送到新浪微博上。

每一个人都知道,如果产品不好,任何营销手段都没用。不过,在开始的时候,产品不一定要非常完美,而只需要比其他安卓手机好一点。随着时间过去,小米开始添加一些普通安卓手机没有的功能:更好的笔记本软件、音乐订阅服务、云备份服务、独特的防推销电话工具以及迎合亚洲用户偏好的高度定制化主题。相对于美国,手机在中国是更为私人性的物品,手机外壳和屏幕都是主人个性的高度体现。

MIUI没有所谓“撒手锏功能”,MIUI用户所能做的,其他智能手机用户也都能做到。让早期的MIUI用户与别人不同的是三件事。其中两件非常实际:不用升级硬件就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小米对用户的反馈异常重视。甚至在发布其第一款手机之前,小米就主动要求深度用户每周提供对MIUI的测评,直至今天。

随着用户数量从最初的100到现在的100万,小米开始将他们分为两类:最关注新功能的极客级“发烧”粉,和喜欢小米产品但不会提供细节反馈的“消费电子爱好者”(flood)。发烧粉能够在产品和服务的测试阶段就使用,并给出建议。一些最有价值的发烧粉还会得到顾问酬劳。消费电子爱好者只是每周五定时更新系统,然后到小米社区写写评论。他们的意见一般没有技术性。但无数的消费电子爱好者活跃在小米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讨论着小米,不管对于研究还是营销而言,这都是很重要的。反过来,小米也在持续地建设线上社区,创造全国性的“爆米花”粉丝活动,建设各地小米社群,甚至把电子市场里假冒小米手机的图片放在上面提醒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