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书以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既注重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注重联系实际;既重视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和模式的高度总结,又注重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制约因素的重点分析;既注重对以往或现行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注重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动态研判;既要有充分理性的一面,又要有建设性的一面的研究思路,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民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国内外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和分析,借鉴相关研究的已经成熟的理论成果,揭示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特征、发展差距及其影响因素,从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原理和具体内容,以及实施策略和绩效评价方法;最后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全书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阐明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界定县域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类型,阐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主要分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原因。通过将少数民族贫困县在县域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质量、工业化程度、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并深入分析导致全方位差距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主要研究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主要揭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到可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第五章构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阐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七种基本模式;阐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应遵循的原则,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综合集成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模型。
第六章阐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第七章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对长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绩效进行研究,并分析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第八章阐明研究结论和主要创新点,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书的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的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典型调查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共性与特性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参考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实际问题,使本书具有较强实用性。
第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在研究中,重点是实证分析,发现问题,找准症结。同时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并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第三,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中,除了大量定性的描述外,还应用层次分析法、BP人工神经网络、因子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将定量研究的结果作为结论的依据,使本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第四,普遍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本书通过查阅近几年统计年鉴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材料,取得了面上的资料,同时选取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作为典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详细资料。这样,既能找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普遍问题,又能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县的个体差异,使研究的针对性更强。
第五,共性研究与特性研究相结合。县域经济的共性是指县域经济的普遍特征,而县域经济的特性是指不同类型的县各自的特殊性。在研究县域经济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县情特征,具体分析不同县的个性及经济运行的特殊性,着眼于发展特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