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与历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族档案学刍议:特征与任务

张鑫昌 郑文 张昌山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大规模综合性档案工作和现代社会复杂广泛的需要,对现实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深入、更细致地探讨新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因此,认识并确立民族档案学,是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及必然课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本文试图就民族档案学的内容、特征、任务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关于民族档案学的定义、范围、历史、现状、体系与方略等问题,我们已有另文论述。[2]

民族档案学是以少数民族档案及少数民族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民族档案学作为档案学的分支,是档案学知识在研究民族档案中的应用,它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知识体系是档案学知识总体在民族领域中的扩展延伸。但它们的不同在于档案学是研究整个人类的档案和档案工作,而民族档案学只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档案学只有档案参数,而民族档案学既具有档案参数,又具有民族参数。在民族档案学中,上述现象的互相交叉,就形成它是区别于一般档案学的特殊现象。

民族档案学的基本宗旨,是从档案的普遍性来界说民族档案,探寻民族档案的起源、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以民族历史进步的一般法则作为民族档案评价的价值准则。因此,民族档案学在档案学理论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就在于它透过民族档案的地区性、民族性、局部性、具体性,进而研究民族档案现象的一般规律及其普遍性。

民族档案学一般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民族档案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可以解决三个重大理论问题。(1)民族档案的起源。通过分析民族档案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的内在联系,把握民族档案产生、发展的一般过程。(2)民族档案的本质。通过分析民族档案与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民族进化等的关系,确定民族档案所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和具体历史形态。(3)民族档案的功能。通过分析民族档案与法律、道德、管理及其他社会机制的关系,具体确立民族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如果我们从总体上统一地把握了上述三个方面,我们就可以进入社会结构的深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地、准确地界说民族档案的性质、领域和价值。二是研究民族档案学自身内部的理论逻辑体系,推导出作为一般规律贯穿并指引各种民族档案理论的基本范式、概念和术语,并为具体的民族档案工作行为、民族档案现象的研究和评价提供最一般的尺度和原则。具体说其内在方面有下述内容:(1)揭示适用于一切民族档案现象和民族档案工作制度的最基本规定,即透过它们存在的特殊性而寻找、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阐明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的普遍本质。(2)揭示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历史发展的规律,舍弃其偶然参数和对历史中轴的暂时偏离,把握其发展必然遵循的逻辑和态势。(3)确立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评价的一般准则,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的及当前的民族档案现象和民族档案工作制度作出合理的评价。贯穿以上三个方面并构成民族档案学中心的是关于民族档案概念的研究。民族档案概念的确立,在逻辑上既是一切民族档案理论研究的前提,又必然表现为一切民族档案现象的历史研究和科学抽象的结果,并且这一结果在这种研究中逐步得到丰富和完善。因此,民族档案概念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本身就是民族档案学理论研究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表征,是评价民族档案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的尺度。我们认为,民族档案内涵可表述为各个时代的一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关于各少数民族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符号的原始记录。民族档案工作就是管理和利用民族档案的活动。

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民族档案既包括以某少数民族文字符号等方式记录和反映本民族自身的历史和现状的原始文献,也包括利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或由其他民族形成的有关自己民族历史与现状的各种文字符号的原始记录。前者是某一民族在其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它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社会发展的历程及与其他民族间的各种关系,是该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可称之为狭义的民族档案。从广义上来看,民族档案则既应包括前者,也应包括后者。因为一个民族除了其自身的活动外,还总在和其他民族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便产生了关于这个民族的各种民族文字符号的档案文献。这部分档案虽然不是用本民族的文字记载的,但它却是研究本民族各种问题的难得的材料。所以,民族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广义的民族档案及民族档案工作。

民族档案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是因为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学有着区别于其他档案和其他学科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特征。分析和把握其特殊的矛盾和本质特征,是我们证认民族档案学的立足点和基本依据,否则,“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发现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3]。民族档案除了具有一般档案的特征,如原始性、真实性等以外,更主要的是它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鲜明的特殊特征。具体表现为民族档案在载体、来源、管理实体、保护技术、利用方式等方面以及民族档案自身及其内部各种相关因素的比较,都区别于其他档案:

(1)民族性。斯大林同志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4]作为民族活动有机产物的民族档案,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总会受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地域环境、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及民族意识等因素的多方制约,从而形成区别于其他档案的民族特点。因此,确认并把握民族档案的民族性,对于确立民族档案概念,科学地开展民族档案学的研究,探索各民族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的独特的和共同的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共通性。各个民族的档案在形成过程中,都有许多相似的因素,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往往具有人类共通的深刻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在人类历史的相应年代,形成了许多人类共通的民族档案形式和特征(如档案的基本载体、记录和表达、管理、利用等)。这种现象,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阶段所形成的相似、相近、相同的文化创造在民族档案上的反映。同时,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由民族化逐渐被转为社会化、国际化的民族档案,成为人类共同的民族档案事项。如当前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在载体、记录表达方式、理论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统一,整个地区、整个国家,甚至国际性档案馆网络体系的建立、协调等。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深入的今天,这种全人类的共通性,在民族档案的比较研究中,不仅十分醒目,而且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3)地区性。这是民族档案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因为无论哪一类民族档案事项,都会受到一定地域的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地缘关系、社会生活及风俗传统等独特性的制约,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地方性色彩。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地方性,可以看到,各地区形成的民族档案事项,分别构成各种类型的子系统,众多的民族档案子系统的分布与彼此交叉联系,便形成了若干有区别的民族档案地域系统,而这些地域系统则最终有机地构成了民族档案学研究地域的大系统。

(4)不平衡性。这是民族档案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民族档案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很大的不平衡性。首先,好的民族档案形式以其合理性迎得广泛的承认,以相对稳定的形式代代相传,不断继承下来。同时,民族档案的继承性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一种极大的不平衡状态,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条件充分的民族、地区,这种继承性往往处于活跃状态,也就是在继承发展中显示民族档案运动的复杂性、先进性、动态性;相反,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社会形态和文化发展条件不充分,甚至处于停滞、落后的民族或地区,这种继承性往往处于休眠状态,也就是以它固有的因袭保守形式显示了民族档案运动的单一性、落后性、静止性。这些特征赋予了民族档案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据民族档案特征的提示,从学科高度来概括,我们认为以研究民族档案为宗旨的民族档案学,也有其自己的特征:

(1)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独特性。这是民族档案学区别于其他档案学科的重要属性,它既指民族档案学必须以民族的档案和档案工作现象为基点,又指民族档案学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5]民族档案学的内部矛盾运动过程,就是人类对民族档案工作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揭示和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一刻也不能脱离民族的土壤,否则它就不能抓住典型的民族档案和档案工作事象,并从中发现其运动发展的特殊根据和原因,就会得出非本质的认识。因此,认识民族档案学内部的矛盾性,明确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对于民族档案学和其他档案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比较研究,探索其发展的独特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系统性。即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前者包括:1)宏观理论。即从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的全局及科学、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上进行研究,从千变万化的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运动现象中,找出能够全面把握大局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概括出宏观控制的理论知识。2)中观理论。即对民族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研、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对于各级各类民族档案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规律的探讨所形成的理论知识。3)微观理论。即对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个体研究所形成的理论。4)方法论。即为使民族档案理论实用化,而进行的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组织管理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后者包括:1)内核学科体系。即直接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现象的学科体系,如《民族档案学概论》《民族档案史》《民族文书》《民族档案管理》《民族档案文献编纂》《比较民族档案学》等。因为民族档案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的、庞大的系统,它要求形成不同的分支学科、应用不同的研究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民族档案学的总体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2)外围学科体系。即间接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现象及与之有联系的相关学科体系。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地产生和存在的,民族档案学同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相关联的。当前,民族档案学同其他学科,尤其是和民族史、民族学、民族古籍整理、文献学、文化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构成了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的外围学科体系,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展开研究。

(3)实践性。任何真正的理论,只有当社会实践提出了这种需要并为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材料,同时以往的理论也为之提供了较充分的思想资料时,才能产生。民族档案学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由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的社会功能决定的。人类过去的、丰富的民族档案工作实践,不但为我们今天的民族档案工作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而且为民族档案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在当前,民族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但向我们提出了建立民族档案学的迫切需要,而且为我们建立这样一门学科提供了大量而生动的经验材料。可见我国民族档案学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民族档案工作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可以为民族档案工作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综合性。民族档案学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统一的新兴边缘学科,是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科学的内在逻辑来看,它处于重要的科学地位上,而从社会需要来看,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就使民族档案学具有研究范围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研究范围上,民族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它们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诸如民族的群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文化结构、民族现代化等问题,可以说民族档案学触及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民族档案学在研究某种民族档案现象时,是把这种现象放在与其他民族档案现象的联系中加以考察,即综合地分析一种民族档案现象与其他民族档案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民族档案是一个有机整体,民族档案问题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涉及自然的因素,有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涉及人类生活的各种相关因素,有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法律的、科学的等;涉及相关学科的因素,有民族史、民族学、考古学、民族古籍整理等。它要求应用整体观念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实行跨学科的合作。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认识民族档案学的全局和整体,有助于我们把握民族档案学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才能促进民族档案学的迅速发展。

(5)普遍的适应性。1)民族档案学作为档案学科与民族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有为档案学科服务的一面,即通过民族档案学的研究,丰富和深化档案学科;又有为民族学科及其他学科服务的一面,即通过民族档案学的研究,为民族史、民族学、民族古籍整理、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2)民族档案学作为各民族档案和档案工作运动规律的集中反映,不仅要研究各个民族档案工作的个性,而且要研究其共性,不仅要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与其他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个性与共性,而且要研究民族档案工作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以全面协调和指导各民族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实践,适应当前档案利用整体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需要。3)民族档案学作为人类文化创造在科学上的反映,不仅要研究其自身发展的独特道路,而且还要研究与其他档案学科和相关学科在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相似、相近、相同的特征,以寻求他们共同发展的道路,并根据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其他比较成熟的学科的模式,构建、繁衍和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适应现代社会大经济、大科学的综合发展趋势。

在确认了民族档案学的特征以后,怎样根据其特征来开展民族档案学的研究,以便有效地建立并完善民族档案学理论体系呢?这就需要从民族档案学的任务方面去探索。民族档案学的任务主要表现为:

(1)根据民族档案学的丰富内容,研究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领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阐明它们的多样性和层次结构、运动形式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总的趋势,展示它们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及客观辩证法,从而提供唯物的民族档案学辩证观。

(2)根据民族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民族档案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揭示民族档案学发展的内部根据,阐明其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职能,提供辩证唯物主义的民族档案科学观。

(3)根据人们认识民族档案领域的经验和方法,研究其研究方法、理论方法的根据、特点及其在民族档案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民族档案学研究中应当遵守的逻辑,阐明民族档案研究的一般认识论原理,从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不断完善民族档案学理论体系,以指导和促使我们更自觉地按照民族档案的固有规律去发展民族档案工作,使整个档案事业更合理、更协调地发展,更全面、更系统地为我国多民族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4)研究各种民族档案现象在载体、记录表达方式和在文化、生活、语言、意识、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民族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条件,研究不同民族档案所发生的社会过程的特点,即研究和阐明档案与档案工作在不同民族实体中表现的特点,以及民族实体发展过程在不同档案现象中反映的特点。因此,民族档案学的根本宗旨是要依靠档案学与民族学科的紧密配合,从民族领域的角度来研究档案问题,从档案学的角度来研究民族问题,并在民族语言学、民族地理学、民族心理学、民族宗教学、民族经济学、民族文化学等民族学科及民俗学、考古学、社会学、美学、信息论、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的协作下,最终认识民族档案和民族档案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5)研究民族档案的基本结构,即分析民族档案的构成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民族档案的结构,系指一个民族在其档案现象的各种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和构成方式,它一般包括载体形态、记录表达方式等内部结构以及民族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区域结构等外延结构。这些结构是反映民族档案状况的基本指标,对于了解民族档案事象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完成这一任务,从理论上可以进一步揭示民族档案的概念,深入认识民族档案的实质,探求现阶段民族档案工作发展的过程,研究民族档案在整个国家档案工作乃至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功能。为全面研究各种民族档案之间的关系和这种关系对民族档案工作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分析民族档案工作现象,解决民族档案工作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6)研究民族档案形成的原因与条件。把民族档案作为结果,探讨其形成的原因,这是民族档案的因果制约性问题。而研究民族档案形成所依存的条件,从理论上可以进一步论证民族档案的因果制约性问题。民族档案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体现,民族档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历史长河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演变。民族档案事象的形成和保持,离不开人们的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因此,民族档案形成的原因与条件是极其广泛的,凡民族档案所涉及的历史源流、地域分布、特点、形式、社会功能等,均为它的研究对象。这就具体要求我们:1)从档案社会学的观点出发,研究民族档案与所在社会的关系、民族档案的社会功能等;2)从比较档案学的观点出发,对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档案形态进行比较研究;3)从档案历史学的观点出发,研究民族档案的形成、发展过程;4)从档案形态学的观点出发,研究各个民族档案的形态特征;5)从档案文化学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同一社会机体中各民族文化间的对比研究,揭示其渗透、交叉、相互影响,以及民族文化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方式的制约,从而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档案的继承性、连续性、多样性和重要性问题,促进民族档案的交流和民族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7)研究民族档案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特别是要探讨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的档案特点和形成原因。这一任务要求我们从民族档案的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出发,既要研究正常民族档案的形成和发展,也要研究异常民族档案的形成和发展,以促进和实现民族档案的正常、协调发展。民族档案作为各民族社会活动和思想感情的反映,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但它首先根殖于本民族的生活土壤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民族档案学既要研究本民族的档案,也要研究其他民族的档案,并进行比较。它从民族档案的文化背景、生成环境出发,探讨各民族、各地区档案的起源、形成、发展及其同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研究各民族档案及档案工作水平的特点,研究各种民族的、国际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档案成分的比重,以寻求发展民族档案的最佳方式和道路。缩短各民族在档案工作发展方面的差距,实现各民族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目前,随着我国各民族四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民族档案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民族档案工作越来越复杂,对民族档案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求民族档案学理论必须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不仅要为民族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要为民族档案工作改革的每一进展和民族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不仅要对传统的民族档案工作经验加以系统的理论总结,而且要在总结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形成新的理论,建立新的体系。所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现代化建设特色的民族档案学理论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急待完成的任务。

为了保证民族档案学的合理创建和健康发展,我们应重视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应通过对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任务、领域、方法、技术理论以及民族档案学在档案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同邻近学科的关系等的研究,来建立民族档案学的理论体系;在应用方面,应把当前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些课题摆在首位,如当代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档案工作的地位,民族档案方式的变化,两种语言推广对民族档案及民族档案工作关系的影响,民族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仅从几个方面,有限地表述了认识和创建民族档案学的有关问题,在当前,民族档案学的理论概念还不确定,研究对象还不统一,研究的范围也还不明确,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作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所以要一下子建立一整套完备、周密的科学体系是不现实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以其原理改造和丰富民族档案学,它就必将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一门生机勃勃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5页。

[2]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西南民族历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4]《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86页。

[5]《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89—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