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共和国时期的新加坡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后,面临众多内忧外患。就国内而言,诸如人口密集、住房紧张、失业率高、社会动荡等,是新加坡政府在国家独立之初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来自外部的威胁,由于新加坡地处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邻国,英美等世界大国都对它觊觎已久。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世界对于新加坡能否继续存在表示疑问。但是,新加坡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在先后以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为首的新加坡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经济腾飞,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一 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战略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获得源自新加坡政府正确的政策引导。吴元华博士在他的《新加坡良治之道》中,将新加坡良治之道归结为12点,分别是务实决策、坚持廉政与高薪倡廉、多种族和谐社会、任人唯贤、依法治国、居者有其屋、奖励人民自力更生、双语教育政策、“第三方向”的媒体模式、劳资政紧密结合、政治领导自我更新及平衡的外交战略。

新加坡“被迫”独立后,政府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局势,努力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加入英联邦。1968年,英国宣布将在1971年撤走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所有军事力量。英军驻扎在新加坡,可以使新加坡社会实现安定,不必担心苏联和越南的军事威慑;同时这也为新加坡人民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英军一旦撤走,必然会对新加坡的财政收入和国民就业两方面造成不利影响。面对这一变化,李光耀决定解散国会,希望以此获得人民的授权,他说他需要新加坡人民在其后决定性的几年里对他实行的强硬政策给予全力支持。新国会召开后,辩论并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尤以《就业法案》、《工业关系(修正)法案》和《调整劳资关系法》最为重要,统称“反经济衰退计划”(1968~1971)。

在经济方面,内忧外患的现实迫使新加坡把大力吸引外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策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外资落户,鼓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一措施成效显著。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率先投资两亿美元在新加坡兴建炼油厂,随后美、日和欧洲许多工业国家的厂商蜂拥而至,相继投资设厂。同时,新加坡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重点发展转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外国资本、技术的帮助下,新加坡在电子、造船、精密器械制造、炼油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社会政策方面,新加坡也进行了改革,奖励人民自力更生。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住房紧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加坡推行了“居者有其屋”计划。政府通过征地以及财政拨款的方式,建起大量便宜的组屋,让大多数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这不仅解决了人民的住房问题,而且拉动了国内的消费。为解决老年人口以及教育的问题,新加坡决定实行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强调以储蓄为基础,通过由公民个人负责自己养老、医疗、教育等费用的方式,将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极大地解决了国家资本的来源和积累问题。

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新加坡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将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注重文化建设。面对日益严重的种族冲突,新加坡实行种族平等政策,加强国家认同感,建设多种族和谐社会。新加坡实行双语政策:一方面将英文作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鼓励新加坡人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建立共同语言;另一方面尊重各民族的文化,鼓励各民族学习本族语言,继承良好的民族传统。在众多慈善家的协助下,新加坡大力发展国内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普及基础教育,同时完善教育福利制度,保证没有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接受教育。为加强文明建设,1979年6月,政府发起“礼貌运动”,之后又规定每年的6月为“文明礼貌月”。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加坡领导人决定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文明而美观的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致力于规划牲畜养殖场所,修建垃圾处理中心,合理管制小贩,科学处理污水,等等。同时,政府号召市民多种树。在每个大型建筑物落成之后,政府都带头种下树木,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改善新加坡的生态环境。经过30多年的治理,新加坡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花园城市。

在政治建设方面,新加坡坚持务实决策、依法治国、任人唯贤的原则,致力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加坡独立初期百废待兴,面对殖民主义者抛下的烂摊子,新加坡政府将依法治国纳入核心施政方针,制定了覆盖社会各方面的法律,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新加坡实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使全国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无论是谁都不会受到国家政策的特别照顾或歧视。李显龙曾说:“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奉行任人唯贤的制度。”政府的形象和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对新加坡这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更是如此。为了更多地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必须树立一个廉洁公正的国际形象。人民行动党在建立之初,就强调党内的廉洁。新马分离后,李光耀将建设高效而廉洁的政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所有官员,无论职位高低,凡有受贿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另外,新加坡政府注重以高薪养廉的方式来杜绝贪污受贿的行为。

在军事方面,新加坡建立了属于新加坡人民的军队。自1968年英国宣布将在1971年撤走在新加坡的军事力量后,新加坡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1966年,新加坡仅拥有两个1000人的步兵营。1967年,新加坡在以色列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建立起以新加坡人民为主的军队,并购买了装甲车与坦克,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属于新加坡的国防部队。到1971年,新加坡已经建立起包括17个国民服役营(1.6万人)和114个后备营(1000人)的军事力量,拥有步兵队、突击队、炮兵营、坦克营、野战工兵营等。之后,新加坡政府又逐步建立起空军、海军,构建起了完整的军事体系。

在外交方面,新加坡实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战略,尤以经济外交为重点。独立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局势,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核心。比如,新加坡认为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对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扩大军事力量却持反对意见;新加坡十分重视与中国大陆的联系,但是与中国台湾也保持密切来往。实行大国平衡外交的同时,新加坡也非常重视开展经济外交,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特别重视与美国、日本、中国、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二 走向繁荣的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广泛地吸引外资及人才,使新加坡很快走上了国际舞台。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还推行自由经济政策,鼓励自由竞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新加坡工业基础不断加强,到1979年,新加坡失业率已从1965年独立时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实行各种政策以鼓励创新。新加坡的制造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据统计,到1989年,新加坡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65年的18.2%上升到29.7%。1985年,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新加坡的经济一度萎缩了1.6%,但在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仍高达6.8%。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新加坡开始了民主化进程。1984年,李光耀总理首次提出民选总统的主张。1988年,政府开始讨论修改宪法以扩大总统权力。同年7月,国会通过白皮书提出总统由人民直选,总统对政府的预算和主要任免事项享有否决权。1992年,国会颁布了民选总统法案。1993年8月28日,新加坡举行了首次总统直接选举,王鼎昌当选新加坡第一位民选总统。在社会文化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实行教育储备金制度,设立医疗保健基金,增加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的补助金,允许艺术家创作并上演反映新加坡社会矛盾的节目,放松对互联网的管制。

1990年11月28日,李光耀卸下总理一职,将权力交由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吴作栋执政的方式比李光耀显得更加温和,他要求议员经常到自己的选区走动,了解民情,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他还亲自参加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各种庆祝活动,在中产阶级尤其是知识分子中建立起亲民形象。在吴作栋执政期间,新加坡政府加大对社会福利的投入,提升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这些惠民政策和环境保护计划大大提高了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的支持率。在1991年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获得61%的选票,到2001年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达到75%,获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得票率。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在发展经济方面,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发展国际贸易,大力吸引外国企业到新加坡投资建厂。到1995年,新加坡的集装箱货运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国香港。从1996年起,新加坡开始从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1997年,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新加坡经济进入短暂的萧条期。新加坡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做出了主动和及时的反应。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允许新元逐渐贬值20%,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为保障劳动者报酬不发生巨大变化,国家薪资委员会提前通过了中央公积金局关于减少雇员缴纳公积金数额的提案。与中国香港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直接干预资本市场,而是通过刺激国内需求以加快经济复苏。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加坡经济就重新回归正轨,恢复了正常的增长。2001~2003年,新加坡经济再次出现萧条。吴作栋领导新加坡政府积极做出应对,他还表示,如果不能让新加坡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他将不会从总理位置上卸任。2004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和谐,吴作栋认为是时候将总理之职交给下一任了。同年8月12日,吴作栋正式请辞,由副总理李显龙接任总理职位,而吴作栋本人则被转聘为国务资政,并与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辅助政府决策。

李显龙一上台,就宣布“五天工作日”计划,该计划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2006年新加坡举行大选,人民行动党以压倒性的优势再次当选执政党,李显龙得以连任。2011年5月7日,新加坡举行了国会选举,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占据绝对优势,取得87个国会议席中的81席,李显龙再次连任总理。但是,人民行动党此次获得的有效选票比例只有60.14%,这是最近数十年的最低点。李显龙总理承认,此次选举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行动党需要改变。此后不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务,他们将正式退休,把发展新加坡的重任交给现任总理,以便让更年轻的一代接手,在更艰难、更复杂的形势下领导新加坡继续前进。

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新加坡的金融、贸易、制造、旅游等多个产业遭到冲击,经济遭受重挫。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美元独大的时代不复存在,世界金融市场进行了快速重整,地处东南亚心脏地区的新加坡也不得不做出调整,新加坡一方面加深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另一方面为经济转型与发展积极准备。2010年,新加坡政府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企业能力和打造环球都市确定为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还要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内部企业,增加就业率。经过短短几年的经营,新加坡经济得以恢复并继续发展。新加坡的GDP在2009年为1822亿美元,到2013年已达2980亿美元。2013年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仅为1.9%。

目前,新加坡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前景持续看好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并被世界银行《全球经商环境报告》连续10年评为最佳经商地。2015年2月24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表示,确认新加坡主权评级为“AAA”级。这表明新加坡具有最高的信用级别,是最优质的借款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一直通过亲商和重视发展保持高速增长的新加坡正迎来拐点。今后,新一代领导人能否像前几任领导人那样克服困难,带领新加坡实现新的发展,将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