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参考译文】
关于在信息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增强还是减弱的问题,研究信息化社会的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然而,他们普遍都赞同,信息化社会的不平等与工业化社会的不平等有[26]根本上的区别。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结构本质也在改变。
看上去,信息化社会凭借信息使用和交换方式的变革,[27]扩大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数量。但这样的观点是基于各种大众媒体提供的信息数量所做的[28]粗浅分析。如果把使用者实际[30]获得的信息数量考虑在内,就可能有了另外一种[29]诠释。事实上,整个社会[31]流通的信息越多,“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就越大,从而导致数字鸿沟。
根据近期的研究,数字鸿沟是由三种主要[32]因素造成的:阶级、性别、代际。就阶级而言,数字鸿沟存在于不同行业的人之间,存在于中上阶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33]就性别而言,数字鸿沟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然而,最大的鸿沟存在于“网络一代”与“老一辈”之间,“网络一代”[34]熟悉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而“老一辈”已经[35]习惯了工业社会。
【答案解析】
26.J)fundamentally
语法判断:空格前是系动词is, 空格后是形容词different, 空格前后构成了be different from短语。通过分析可知,本句不缺句子成分,因此考虑填入副词,修饰形容词different。
语意判断:符合语法条件的选项有fundamentally(根本地)和respectively(各自)。assembly看起来像副词形式,但其实是名词,意为“装配;集合”。分析句意,此处说的是“信息化社会的不平等与工业化社会的不平等有什么区别”,将两词分别代入句中可知fundamentally更符合句意。同时,根据下一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和结构本质也在改变”也可判断此处应该用b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表示“与……有根本的区别”。故选J。
27.G)expands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名词短语information society, 空格后也是一个名词短语th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句开头的it是形式主语,that引导了主语从句。主语从句中的主语是information society, 宾语是the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缺少谓语动词,并且根据前面的information society可判断空格处应填入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
语意判断:选项中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有champions(支持,拥护)、expands(扩大,增加)和flows(流通,流动)。分析此句句意,这里在讲“信息化社会_____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数量”。对比三个备选项的词义,可知填入expands符合句意,即“扩大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数量”。故选G。
28.O)superficial
语法判断:空格前是不定冠词a, 空格后为名词analysis, 分析句子成分可知,此处应填入形容词或分词,修饰analysis, 并且该形容词或分词应以辅音开头。
语意判断:符合条件的选项有familiar(熟悉的)、passive(被动的)和superficial(肤浅的)。此处在描述上文所说的“信息化社会扩大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数量”这个观点是基于各种大众媒体提供的信息数量所做的什么样的分析。根据句意,familiar明显不符合句意,首先排除。passive analysis(被动的分析)和superficial analysis(粗浅的分析)看起来似乎都可以。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如果把使用者实际[30]__________信息数量考虑在内,就可能有了另外一种[29]__________。”可见后文在讲其他没有被考虑在内的因素,因此可判断空格处应填入superficial, 即“粗浅的”,故选O。上下文并没有想要表达“被动的分析”的意思,因此排除passive。
29.K)interpretation
语法判断:空格前是不定冠词a+形容词different, 空格后为is。分析句子成分可知,空格处缺的是句子的主语,根据前面的不定冠词a可判断此处应填入单数名词。
语意判断:符合条件的选项有assembly(装配;集合)、attribute(属性;归属)和interpretation(解释,诠释)。此处在讲“如果把……考虑在内,就可能有了另外一种__________”。试着将三个备选项分别代入句中,assembly明显不符合句意,首先排除。attribute和interpretation相比较,可发现interpretation更符合句意。因为前文讲的是一种观点,此处是讲另外一种解释或诠释。因此,选择interpretation, 放在句中表示“就可能有了另外一种诠释”。故选K。
30.B)acquired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名词information, 空格后为介词by。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句中的when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从句中的主语是the actu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谓语是is taken into account, 空格处所填入的词是后置定语,修饰它前面的information, 并且可以和后面的by the user搭配。因此判断空格处应填入过去分词。
语意判断:选项中的过去分词有accustomed(习惯于;习惯的)和acquired(获得的)。前文提到,仅仅基于大众媒体提供的信息数量就得出“信息化社会扩大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数量”的结论,属于粗浅的分析,由此可判断,此处是说要把使用者实际获得的信息数量考虑在内,故此处填入acquired符合语境,故选B。be acquired by表示“被……获得”,而accustomed常与to搭配,accustomed to意为“习惯于”。
31.I)flows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名词information, 空格后为介词短语throughout the entire society。分析句子可知,此处使用了the more…the wider…的比较结构,因此前半句和后半句是对称的。空格前是前半句的主语,空格后是前半句的状语,因此可判断空格处缺少一个谓语动词,并且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对应的是后半句的becomes。
语意判断:备选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选项仅剩flows(流通,流动),我们看看它是否符合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实上,整个社会__________的信息越多,‘信息富人'与‘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就越大,从而导致数字鸿沟。”用flows表示“信息的流通”,符合句意。整篇短文都是在讲信息化社会,前文也讲了信息化社会带来的信息数量的增多以及人们所获取信息量的扩大,由此可知,“整个社会流通的信息”是符合上下文语境的。故选I。
32.F)elements
语法判断:空格前是形容词短语three major, 空格后是冒号,可以判断空格处缺少名词,并且是复数形式。
语意判断:符合语法条件的名词有champions(冠军;支持者)和elements(因素)。此句在讲“根据近期的研究,数字鸿沟是由三种主要__________造成的:阶级、性别、代际”,根据后文提到的“阶级、性别、代际”可判断,此处是在讲造成数字鸿沟的三种“因素”,因此elements符合语境,故本题选F。
33.M)regard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介词with, 空格后为介词to, 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处是一个with…to的固定搭配,在句中充当状语。在选项中寻找可构成此搭配的词,发现with regard to是固定搭配,意为“关于”,符合语法条件。另外一个选项attribute, 虽然后面可以加to, 但并没有with attribute to这个搭配,故排除。
语意判断:我们接着从语意上验证,with regard to是个很常用的搭配,表示“关于,至于”,也可以用in regard to来表达。此句意为“关于性别,数字鸿沟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此处是在讲造成数字鸿沟的三个因素之一:性别因素。前文在讲第一个因素“阶级因素”时,也用了一个与with regard to类似的表达,即in terms of, 这个固定搭配也是“关于,在……方面”的意思。因此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入regard。故选M。
34.H)familiar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逗号,空格后为介宾短语with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分析句子结构,此句的主干为the gap is between the Net-generation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句子主干不缺成分,可判断空格处为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Net-generation, 故此处需要填入能和with搭配的形容词或过去分词。
语意判断:选项中剩余的形容词和过去分词有accustomed、familiar和passive。将三个选项分别代入句中,发现accustomed和passive都可以排除,因为它们不与with相搭配。familiar with为常见搭配,表示“熟悉……”。放在句中表示:“网络一代”熟悉个人电脑和网络,故此处应填入familiar。本题选H。
35.A)accustomed
语法判断:空格前为逗号,空格后为介宾短语to an industrial society。根据前面的and可知,前后是并列的关系,所填入单词对应前文空格处的familiar, 因此可判断此处应填入形容词或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修饰the older generation。
语意判断:备选的形容词和过去分词有accustomed和passive。accustomed to表示“习惯于”,而passive to并不能构成一个固定搭配。我们将accustomed代入句中,得出句意为:而“老一辈”已经习惯了工业社会。根据前文提到的数字鸿沟存在于“网络一代”与“老一辈”之间,以及前文对“网络一代”特点的描述可知,此处讲的是“老一辈”的特点,即此处说的“习惯了工业社会”。因此用accustomed符合句意。故选A。
Section B
【参考译文】
乐趣:学校所缺失的一门“学科”
——受教育不应牺牲快乐
A)当乔纳森·斯威夫特在1729年提出,爱尔兰人民应该吃掉自己的孩子时,他坚称此举可以立刻解决三个问题:喂饱饥饿的群众,减少严重的大萧条期间的人口数量,而且还会刺激餐饮业的发展。[38]即便只是一种讽刺,对奉行以孩子为中心的文化的美国来说,这种说法似乎也是令人恶心和让人震惊的。但事实上,美国却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接近于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说的这种情形。
B)如果花很多时间与教育工作者和制定政策的人待在一起的话,你会听到很多以下这样的字眼:“标准”、“结果”、“技能”、“自我控制”、“问责制”等。[44]我访问了一些较新成立的所谓的“有效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为了学习自律而高喊着口号,当他们不能安静地坐着的时候必须站在课桌后。
C)[42]看一下目前在大多数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就会非常清楚地发现,当人们思考教育时,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也不是促使童年本身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而又有价值的阶段所需要的一切。
D)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位老师和一位发展心理学家。因此,我观察过很多孩子——看着他们交谈、玩耍、争论、吃饭、学习、度过青春年华。下面是我已经开始明白的道理。[37]使孩子区别于大人的东西不是他们的无知,也不是他们缺乏技能,而是他们获得快乐的超级能力。想象一下,一个3岁的孩子沉浸在试图弄清楚他能把哪些东西沉入浴缸而哪些不能的快乐中;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和她最好的朋友把一连串无意义的单词拼在一起而兴奋不已;或者一个11岁的孩子完全沉浸在一本令人着迷的连环画中。[37]一个孩子全神贯注于某事并从中获得极大快乐的能力,正是大人们花掉余生都努力想要重新获得的东西。
E)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有一天,当他去接练习完足球的7岁的儿子时,他的儿子低垂着脸,声音沮丧地冲他打招呼。教练批评他没有专注于他的足球训练。小男孩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学校,整个人似乎都被悲伤笼罩着。但就在他到达车门之前,他突然停了下来,蹲下来凝视人行道旁边的某个东西。他的脸趴得越来越低,然后,他带着满心欢喜喊道:“爸爸,快过来,这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虫子了。它大概得有100万条腿。你看,这太神奇了。”他抬起头看着父亲,脸上洋溢着活力和喜悦。“我们能在这里待会儿吗?我想要看看它用这些腿做什么。这是我遇到的最酷的事了。”
F)对于这样的时刻,传统的观点会认为,它们是青春岁月中迷人却不相关的附属品——即需要为更重要的一些品质让位的东西,比如毅力、责任感和实用性。然而像这样的时刻恰恰是大人们花掉余生去寻求的那种强烈的专注和乐趣。[39]人的一生是由体验快乐的欲望所支配的。受教育不应牺牲快乐,而应该使人们在各种新鲜事物中发现乐趣:比如说,读小说而不是把玩小图形,做实验而不是把杯子沉入浴缸里,讨论严肃的问题而不是把无意义的词汇串接在一起。在某些情况下,学校应该帮助孩子寻找新的、更成熟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艺术创作,交朋友,做决定——这些事情是快乐的不竭之源。
G)[36]让教育以孩子感受快乐的能力为基础,而不是弃这种能力于不顾,并没有那么难。它仅仅需要教育领域转变思维模式。与其努力让孩子刻苦学习,为什么不致力于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活动中(比如手工制作、与别人合作、探索思想以及解决问题)获得乐趣呢?这些侧重点与他们喜欢的事情并没有多大区别。
H)在你将这个观点当作垃圾一样丢到一边之前,或者认为快乐在一个极度贫困、学术成就低、辍学率高的国家是学生无福消受的奢侈品之前,请三思。[41]学校的条件越糟糕,快乐对于实现任何教育上的成就来说就越为重要。
I)往往迫于管理者的压力,老师们布置的很多作业、制定的很多规定把快乐和喜悦视为阻碍能力与责任感发展的敌人。[43]他们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在教室里聊天,因为这会耽误他们刻苦学习;相反,他们应该学会延迟快乐,从而能够追求抽象的目标,比如上大学。
J)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仅是无聊和可怕的,而且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也是没有意义的。[45]数十年的研究已经表明,为了在学校里获得技能和真才实学,孩子们得渴望学习才行。你可以强迫一个孩子待在座位上,填写练习册,或者做除法练习,但你无法强迫这个孩子认真思考、享受读书、消化复杂的信息,或者培养学习的爱好。要想做到这些,你必须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将学校视为快乐的源泉。
K)[40]大人们谈论起学习来,往往将其比作药物:虽然不让人喜欢,但却是必要的,而且对你有好处。为什么不反过来把学习看成是食物——一种对人类而言非常重要,以至于人类已经进化到将其当作乐趣来体验的事物呢?
L)快乐不应该被训练出来或是被当作课外项目。孩子的生活环境越艰难,在课堂上寻找快乐就越重要。“快乐”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而且,它不与公共教育的目标相违背。事实上,它是教育的先决条件。
【答案解析】
36.G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make learning a source of joy和educators change their way of thinking。文中论及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的内容出现在G段,该段前两句提到,让教育以孩子感受快乐的能力为基础,而不是弃这种能力于不顾,并没有那么难,它仅仅需要教育领域转变思维模式,即如果教育工作者们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那么让学习成为快乐的源泉并非难事。由此可知,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其中will not be difficult对应原文中的 wouldn't be that hard, 而change their way of thinking对应原文中的 a shift in the education world's mindset, 故答案为G。
37.D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What distinguishes children from adults和strong ability to derive joy from what they are doing。文中论及孩子与大人不同之处的内容出现在D段,该段第四句提到,使孩子区别于大人的东西不是他们的无知,也不是他们缺乏技能,而是他们获得快乐的超级能力。下文举出了具体例子加以说明,而且本段最后一句指出,一个孩子全神贯注于某事并从中获得极大快乐的能力,正是大人们花掉余生都努力想要重新获得的东西。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总结,其中What distinguishes children from adults 对应原文中的The thing that sets children apart from adults, 而derive joy from what they are doing 对应原文中的derive intense pleasure from that absorption。故答案为D。
38.A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Children in America和being treated with shocking cruelty。文中段落论及美国的孩子正在受到残酷对待的内容出现在A段,该段第二、三句提到,即便只是一种讽刺,对奉行以孩子为中心的文化的美国来说,这种说法似乎也是令人恶心和让人震惊的,但事实上,美国却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接近于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说的这种情形。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概括总结,故答案为A。
39.F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human nature和seek joy in life。文中段落论及人类的天性的内容出现在F段,该段第三句提到,人的一生是由体验快乐的欲望所支配的。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其中seek joy in life 对应原文中的the desire to experience joy。故答案为F。
40.K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learning to children is what medicine is to patients。文中段落论及大人们如何看待学习对于孩子的意义的内容出现在K段,该段首句提到,大人们谈论起学习来,往往将其比作药物:虽然不让人喜欢,但却是必要的,而且对你有好处。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故答案为K。其中Grown-ups对应原文中的Adults, 而learning和medicine属于原文重现。
41.H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Bad school conditions和turn learning into a joyful experience。文中段落论及在恶劣的学校条件下将学习变成快乐体验更重要的内容出现在H段,该段最后一句提到,学校的条件越糟糕,快乐对于实现任何教育上的成就来说就越为重要。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故答案为H。其中Bad school conditions对应原文中的The more horrible the school circumstances, 而turn learning into a joyful experience对应原文中的 pleasure is to achieving any educational success。
42.C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consider children's feelings和education。文中段落谈到在涉及教育时大人们不会考虑孩子们的感受的内容出现在C段,该段只有一句话:看一下目前在大多数教室里所发生的事情就会非常清楚地发现,当人们思考教育时,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作为一个孩子的感受,也不是促使童年本身成为人生的一个重要而又有价值的阶段所需要的一切。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故答案为C。其中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对应原文中的when people think about education, 而not consider children's feelings对应原文中的not thinking about what it feels like to be a child。
43.I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Administrators和educational goals。文中段落论及管理者对教育的观点的内容出现在I段,该段首句提到,老师们迫于管理者的压力为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制定很多规定。接着提到,他们认为,孩子们不应该在教室里聊天,因为这会耽误他们刻苦学习,相反,他们应该学会延迟快乐,从而能够追求抽象的目标,比如上大学。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概括总结,故答案为I。
44.B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effective”schools和self-control under a set of strict rules。文中段落论及孩子在“有效的”学校里的教育情况的内容出现在B段,该段第一句提到,如果花很多时间与教育工作者和制定政策的人待在一起的话,你会听到很多以下这样的字眼:“标准”、“结果”、“技能”、“自我控制”、“问责制”等。接着第二句举例说明:我访问了一些较新成立的所谓的“有效的”学校,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为了学习自律而高喊着口号,当他们不能安静地坐着的时候必须站在课桌后。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概括总结,故答案为B。其中“effective”schools和 self-control属于原文重现,而a set of strict rules指的就是文中提到的“当他们不能安静地坐着的时候必须站在课桌后”等内容。
45.J
解析: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educators 和ensure that children want to learn。文中段落论及要想使学习更有成效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怎么做的内容出现在J段,该段第二句提到,数十年的研究已经表明,为了在学校里获得技能和真才实学,孩子们得渴望学习才行。由此可见,题目是对原文的同义转述,故答案为I。
Section C
Passage One
【参考译文】
五点钟的时候,人们就会离开办公室。对于许多员工来说,每个工作日的长度是由时间来确定的。当下班的时钟告诉他们这一天结束了,他们就会离开办公室。
[46]现如今,到处都能看到时间,不仅仅在钟表上,在手机和电脑上也能看到。这或许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就工作而言。新的研究发现,以时间为基准的工作时间表有碍士气和创造力。
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将自己的一天规划成几段,每一段可能是几小时或者几十分钟。例如:九点到十点开会、十点到十二点调研等等。另一方面,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有一个要完成任务的清单。他们按照清单来工作,上一项工作结束的时间就是下一项工作开始的时间。[47]据说,我们都会混合使用这两种计划方式。
那么,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下考虑时间的效果是什么呢?有一种方式会让我们更高效吗?让我们更好地处理手头的工作吗?让我们更快乐吗?在由塔玛·阿维奈和安-劳拉·塞利尔进行的实验中,她们请实验参与者使用以时间为基准或者以待办事项清单为基准的方式安排不同的事项——从项目规划、假日购物到瑜伽——以测试他们在“钟点时间”和“任务时间”下表现如何。[48]她们发现,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更加高效,但是他们不那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几乎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以任务为基准安排事项的人更快乐,也更富有创造性,但是效率较低。他们往往会享受美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刻,并且一旦出现机会他们能够抓得住。
[49]研究者认为,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在企业文化中往往被低估,而且获得的支持较少。她们认为,聪明的公司会竭力将更多以任务为基准的计划安排植入其政策之中。
这或许是我们对工作和办公室的看法的一个小小的转变,但是研究人员称,这挑战了经济的一个广泛的特征: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虽然大多数人或许仍然需要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将会成为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50]但是当人们从事需要更多创造力的工作时,还是应当以任务为基准安排时间。这会让那些任务变得更容易些,执行任务的人也会更开心一些。
【论说文:多数员工是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但是工作需要创造力的员工应该更多地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
第1~2段:大多数人都是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到点即下班,但这有碍士气和创造力。
第3段:具体介绍什么是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什么是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
第4段:通过一项实验阐述两种工作安排的效果。以时间为基准的人更加高效,但是以任务为基准的人更快乐、更富创造力。
第5段:研究者认为,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作用通常在企业文化中被低估了。
第6段:虽然大多数员工是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但是工作需要创造力的员工应该更多地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
【答案解析】
46.C
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time displayed everywhere可以将答案定位在第二段。
解析:文章第二段开头就提到,现如今,到处都能看到时间,不仅仅在钟表上,在手机和电脑上也能看到。下文又继续给出了作者对这一点的看法:这或许不是件好事,尤其是就工作而言,新的研究发现,以时间为基准的工作时间表有碍士气和创造力。这表明到处都能看到时间可能对创造性工作不利,故本题选C。选项A、B和D的内容文章中均未提及,故排除。
47.A
定位:因为题干没有太明显的关键词,所以不太好定位答案,但是根据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的原则,可将答案初步定位在第三段。
解析:第三段具体介绍了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和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都是如何安排工作的。该段最后一句提到,据说我们都会混合使用这两种计划方式。这与选项A表达的意思一致,故本题选A。A项中的combine同义替换了原文中的employ a mix of。选项B和C的内容文中未提及,可以排除。选项D比较容易误选,虽然第三段提到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会一项接一项地完成任务,但是要注意,题干问的是人们通常如何工作,故选项D属于以偏概全,也可排除。
48.D
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Tamar Avnet and Anne-Laure Sellier可以将答案定位在第四段。
解析:第四段提到了塔玛·阿维奈和安-劳拉·塞利尔进行的实验,她们想测试以时间为基准或者以待办事项清单为基准安排工作会有何不同。她们发现,以时间为基准安排工作的人更加高效,但是他们不那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几乎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由此可知本题选D。D项中的more productive同义替换了原文中的more efficient。选项B文中未提及,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和C都是以任务为基准安排时间的人的特点,故也要排除。
49.B
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business culture可以将答案定位在第五段第一句。
解析:文章第五段第一句指出,研究者认为,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在企业文化中往往被低估,而且获得的支持较少。也就是说如今的企业文化没有给予以任务为基准安排工作的方式足够的重视,故本题选B。B项中的does not attach enough importance to同义替换了原文中的be undervalued。选项A、C和D的内容文章没有提到,均可以排除。
50.A
定位:本题的题干仍然没有太明显的关键词,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的原则,将答案定位在最后一段。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指出,当人们从事需要更多创造力的工作时,还是应当以任务为基准安排时间,由此可知本题选A。B和D的内容文章没有提到,均可以排除。选项C是根据原文最后一句“这会让那些任务变得更容易些,执行任务的人也会更开心一些”设置的干扰项,原文是说,如果做创造性工作的人们以任务为基准安排时间,那么他们会更容易完成任务,也会更开心,并不是做创造性的工作能让员工更开心。故排除选项C。
Passage Two
【参考译文】
2004年,玛莎·斯图尔特因一项罪名遭到指控和审讯,并最终定罪。[51]当她即将刑满释放时,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写道,她现在是在“还账”,“任何人都完全没有理由试图去剥夺她重新开始的权利”。
诚然,拥有第二次机会的美国式理想不应该只留给富人和有权力的人。[52]不幸的是,许多联邦及各州法律对非常多的美国人强加了定罪后的限制,这些美国人因受阻而永远无法彻底还清他们欠美国社会的债。
至少有6500万美国人有犯罪记录。[53]这会导致严重的处罚,这种处罚的作用即使在刑期结束很长时间之后仍将继续。
许多这样的处罚在实施时都不考虑罪行的严重性以及犯罪者的个人情况。[53]法律会限制或禁止他们投票、入住政府给低收入者所建的住房以及获得职业证书或营业执照。这些处罚会影响一个人能否找到工作,是否符合从政府获得救济的条件。
[54]总的来说,有45,000多条法律和法规使得一大部分人不能够完全融入美国的社会生活中。
有些法律是有道理的。没人提倡让一个曾因恋童癖被判罪的人在学校工作。[54]但是,有些附随的结果常常和公共安全是没有关系的。一个曾在数年之前因携带少量毒品而犯罪的女性永远都不能取得护士资格,这应该吗?
[54]这些法律还会适得其反,因为它们让有犯罪记录的人更难找到住房或工作,而这两者是减少人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
[55]近期的一个报告给出了几条建议,包括废除大部分定罪后的处罚,只保留那些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特别需要保留的。如果这些处罚不是必需的,那么只有事实依据可以为其提供支持时才能实行。
[55]这样做的意义不是要原谅或者忘记罪行,而是承认,在美国庞大的刑事司法体系中,给予第二次机会十分重要。让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对谁都不利。
【论说文:美国联邦及各州法律对于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有严格的限制,这不利于他们重新开始生活,作者建议废除部分法律法规,给这些人第二次机会】
第1~2段:通过专栏作家对于玛莎·斯图尔特的评价引出本文讨论的问题——美国法律对于有过犯罪记录的人有非常多的限制。
第3段:美国有犯罪记录的人数目众多,他们所遭受的处罚即使刑期结束很长时间后仍有影响。
第4~5段:这些处罚在实施时不考虑具体情况。这会从很多方面影响这些人,包括找工作及获得政府救济等。
第6~7段:对于有犯罪记录的人的限制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没有道理,甚至会适得其反。
第8段:一个报告给出了建议,包括废除大多数定罪后的处罚,只保留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特别需要保留的。
第9段:这样做的意义是承认给人第二次机会十分重要。不要让众多的美国人处于社会的边缘。
【答案解析】
51.A
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well-known columnist和Martha Stewart可将答案定位在第一段第二句。
解析:文章第一段第二句指出:当她即将刑满释放时,一位著名的专栏作家写道,她现在是在“还账”,“任何人都完全没有理由试图去剥夺她重新开始的权利”。再联系全文可知,本文说的是美国法律对于那些有犯罪记录的人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他们开始新的生活,由此可知,专栏作家的观点与此一致,即专栏作家认为玛莎的过去(有过犯罪记录)会影响她今后的生活,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原文均没有提及,都可以排除。
52.B
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the second paragraph可将答案定位在第二段。
解析:文章第二段第二句指出:不幸的是,许多联邦及各州法律对非常多的美国人强加了定罪后的限制,这些美国人因受阻而永远无法彻底还清他们欠美国社会的债。由此可知,美国人如果犯过罪,那么即使他刑满出狱之后也是要受到很多法律限制的,他们好像永远欠社会的债一样,被剥夺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故选项B正确。选项A、C和D是根据原文其他段的内容设置的干扰项,都不是原文第二段表达的意思,均可以排除。
53.C
定位:因为题干没有太明显的关键词,所以不太好定位答案,但是根据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的原则,可将答案定位在第三段和第四段。
解析:文章第三段提到,这会导致严重的处罚,这种处罚的作用即使在刑期结束很长时间之后仍将继续。第四段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受到了怎样的处罚,包括限制或禁止他们投票、入住政府给低收入者所建的住房以及获得职业证书或营业执照。这些处罚会影响他们找工作以及从政府那里获得救济。因此概括起来说,就是他们被社会边缘化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也提到,让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处于社会的边缘对谁都不利,其中“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就是指那些有犯罪记录的美国人,故本题选C。选项A和D文章中没有提及,很明显可以排除。选项B比较容易误选,原文说了这些人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将会受到影响,但是并没有说,他们被剥夺了这方面所有的权利,选项B过于绝对,故排除。
54.D
定位:本题也没有太明显的关键词,只能根据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的原则,继续向下读,在第五至七段中寻找答案。
解析:第五段作者指出这类定罪后的法律法规数量众多,第六段指出,有些法规并不合理,一些附随的结果常常和公共安全没有关系。第七段进一步指出,这些法律还会适得其反,因为它们让有犯罪记录的人更难找到住房或工作,而这两者是减少人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作者对这些法律法规持负面的态度,认为它们对社会不利,故本题选D。选项A明显与作者的态度相悖,可以排除。选项B和C原文都没有提及,也可以排除。
55.B
定位: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同样没有明显的定位线索。根据出题顺序和文章顺序基本一致的原则,将答案定位在最后两段。
解析:倒数第二段指出,近期的一个报告给出了几条建议,包括废除大部分定罪后的处罚,只保留那些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特别需要保留的。而最后一段提到,这样做的意义不是要原谅或者忘记罪行,而是承认,在美国庞大的刑事司法体系中,给予第二次机会十分重要。由此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呼吁美国刑事司法体系改革,废除大部分定罪后的处罚。故本题选B。选项C和D文章没有提及,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比较容易误选,文章虽然两次提到了要给人第二次机会,但是作者最直接的目的是刑事司法体系改革,只有这些法律法规被废除了,有犯罪记录的人才能获得第二次机会,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