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礼仪规矩,还敢拼职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职场语言礼仪:你口无遮拦的样子,真的好傻

【导读】

每一个社会人,都不要说出格的话。

在家庭里不能说。家长不能对孩子说:“再不听话我揍死你。”

在单位不能说。员工不能对领导说:“你真没水平。”

在社交场合不能说。再尊贵的甲方代表也不能对乙方说:“有我在,你甭想拿这个单。”

出格的话莫要说,说者必受损。

【1.为什么不要说出格话?】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说话不只是为了证明你的存在,它还起到了show(展示)、promotion(提升)你个人价值的作用。因此,你需要建立这样的心理定位:不能很好地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话,最好不说;没经过大脑、一时冲动便想脱口而出的出格话,最好不说。

这个道理,读中学时我就深有体会。

上课铃响了,后排的同学给我恶作剧,晃了我的凳子一下,弄得我险些摔倒,我很生气,愤怒地大吼:“找机会我非得把你打成残废!”

说这话的时候,正要上课,班主任老师刚迈上讲台,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我恶狠狠的复仇声!

结果那节英语课被我硬生生地扭成了思想政治课。从那以后,在老师眼里,我就是个“不可貌相”、冲动、可怕的人,事后他也没少教育我。直到现在,每年春节回去,他也不忘给我上思想政治课,告诫我不要冲动易怒,不要心怀仇恨。

这是个有点啼笑皆非的事例,但现在想来,那句话确实出格。

而出格的话,我在职场上也说过。我对同事说过:“我宁肯不干,也不和你一个小组!”我对领导说过:“明明她就是个小人,您还袒护她针对我,你这个老板太偏心!”

这样的话,每说一次,就会拉仇恨一次、倒霉一次。

渐渐地,我领悟到了“作为社会人,永远不要说出格的话”这个道理。

那么在职场上又有哪些不该脱口而出的出格话呢?

职场出格话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不合身份的话

这类话又包括两类。一是:以下犯上,说话分不清大小,冒犯领导;二是:掂量不清自己的身份,对平级或同事颐指气使,明明没有权利,偏偏安排这个安排那个,好像自己很有指挥权一样。

·狠话脏话

狠话比如“我整死你”、“你不得好报”;脏话就是骂人的话。

·说单位的坏话

不说单位不好的话,因为你是单位的一分子;你说单位不好,就是在否定自己。

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就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自己的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即使是在电梯里、走廊里、厕所里、犄角旮旯里,也不要这么说。我曾经自以为万无一失地在厕所里说过领导坏话,结果五分钟后就传到了领导耳朵里——仅是因为最里面的卫生间有人,而那人恰好是前来拜访领导的朋友。

·闲话

办公室是上班的地方,不是拉家常唠闲嗑的地方。另外,大家还要有身份和岗位角色意识,不对其他部门和他人评头论足。集团会议上,不要随意评论人家部门的事情,乱发表意见,除非人家真心请教你。

·各类低级“段子”话

很多办公室或朋友圈里,都有那种“段子手”,看起来他们似乎带给大家很多快乐,得到大伙嘴巴的“点击率”也很高,但其实没几个人是对他们有好感的。

王鹏是一家外企的采购主管,他算得上是公司的老臣了,每当上司跳槽离开时,他总会对自己说:“这次该由我‘填充’了吧?”但升职机会却总是与他擦肩而过,王鹏为此苦恼不已。

经过了解,我终于发现王鹏升职无望的原因了!或许是东北人的缘故,他好像天生就自带幽默细胞。无论何种场合,他常常会跳出来说一两句“没头没脑”、调节气氛的话,引得其他人开怀大笑。在内训课上,当需要学员认真练习和讨论时,他则会“跑调”地用俏皮话来演绎课堂练习,让练习中的对方下不了台,又尴尬又恼怒……王鹏自认为只要有自己的地方,总是笑声不断,自己很受人欢迎。但事实上,大家的笑声只是勉强为之而已。他很逗乐,可实际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无聊与不靠谱。

【2.再气再急再委屈,都不可语言冲撞领导】

在职场上,常有一些“二愣子”。这种人爱憎分明、正直善良、清高自傲、蔑视权威,他们人品不坏,就是太耿直了,总被有心眼的同事“当枪使”,也就是被怂恿着跟领导对着干、和领导理论,最后成了炮灰。无论结果如何,那帮别有用心的同事是没有任何损失的,可悲的是自称“嫉恶如仇”的你,在同事们“亲爱的,你好有勇气,我们都好佩服”的啧啧称赞声中黯然离场。

更悲剧的是,这些人还常常技术过硬、能力很强,也正因为对工作能力的自信,以及领导的赏识与爱护,他们才敢恃才傲物、耿直得肆无忌惮。实际上,他们冒犯了最基本的职场语言礼仪:不能语言冲撞领导。否则,你能力再强,职场也绝不容你。

员工之所以语言冲撞领导,一般都出于自以为是。而这种自以为是,又包括三种情况。

一、“我没错,是你们错了。”

一次,我们全公司召开会议,内容比较重要。有一位同事迟到了两分钟,领导当即批评了他:“重要的会议怎么能迟到!”这位同事也立刻辩白道:“我的表刚刚好啊,没迟到啊。那可能公司的表快了吧。今天周一路上超级堵,本来应该不会这么晚的。”看到他自感委屈的神情,领导的批评更严厉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迟到!你别找理由。”从那以后,这位同事就视领导为“眼中刺”。

其实,在我看来,这位同事的做法真不妥。公司的表可能有点误差,但这是全公司的规矩,这是大道理;你按你自己的时间没迟到,这是小道理;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如果大家都按自己的道理,职场就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则和标准,就没法管理了,团队也就无法健康运行。

所以,错的是这一位同事。

二、“我是有错,但你们也有错。”

记得刚入职场的第二年,我们在杂志上做了一整版的产品广告,当时一整版的价格在七万左右吧。我作为文案本来不负责校对,可部门人手少,领导便安排我承担这部分工作,和业务员还有领导一起完成校对。我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很认真地查看着每个字,包括每个标点符号,生怕出问题。

可问题还是来了,最重要的咨询电话号码我忘记放在版面上了,客户拿到杂志时给领导打电话一顿控诉!领导一个劲儿道歉。后来他直接把杂志摔到我面前,骂我没长眼睛。

当着全体同事的面,我羞得无地自容,虽然承认自己有错,但也为自己鸣不平,我申辩说:“虽然我是校对,但业务员也校对呀,您也是最后审一遍签字的,您不是也没发现问题吗?”

我这情商低得也是醉了,这一句话,把业务员同事和领导都得罪了。领导更生气了,他气急败坏地说:“你快走,别让我看见你!”

我也火大了:“走就走,我还不想看见你呢,你以为你是明星啊!”

话是说痛快了,我也丢掉了第一份工作。后来我一同事跟我说,你当时忍忍就好了,也不至于丢掉这份工作,其实领导只是让你出去避一下,并不是让你离职的。

做为职场的新人,我丢掉了第一份宝贵的工作,这种挫折对我的影响很大。现在想来真是不该如此,没必要逞口舌之勇、意气用事。

三、“你纯粹就是个没事找事的神经病,不可理喻。”

我承认职场上是有这种领导:非常霸道,蛮不讲理,比较奇葩。但纵然如此,你也不能和他“针尖对麦芒”。只因为他是你的上级,你要尊重他的身份,这是做下属的本分。

当工作上我们自以为是的时候,该如何做呢?

正解是:妥协,但不卑微。

每个在职场里摸爬滚打的人,都该学着妥协,为一些事、一些领导。

我们来职场,是为了做事的。有了这个理念,妥协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

我们妥协,是为了配合大家把事情做好,把问题解决,而不是摇尾乞怜。

我们妥协,是为了让我们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绝不是用卑微换工作。

工作是一个团队做的,做事的同时也是在做人。给别人留有余地,将生硬的说话方式改一改,事情做顺了,人与人也和谐了,不是吗?

实际上,对领导妥协,只是换一种更容易沟通、不树敌、领导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而绝不是“求你啦”“别跟我一般见识”的自轻自贱。这样工作上不带情绪,大家都不累,干活才能更有效率。

【3.无论领导或同事怎么诱导你“说实话”,你还是该三思而后行】

人在职场,说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话不经大脑,直来直去悔断肠。

说说那一年,我那段悔断肠的真心话经历。

有天,领导为了掌握员工的情况,就找我谈话,说了好一段时间后终于来到了她的正题:“我们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啊,销售任务完不成,你和业务员一个办公室,你说说他们的情况,有没有按我的要求每天打十个以上电话?”

见我不语,领导承诺:“你放心吧,我只是了解一下情况,绝对保密,也不会批评他们任何人。我今天和你谈这些,真的是相信你的人品,是作为朋友在和你聊天。”

我还是不语,领导开始和利益挂钩了:“业务总上不去,今年的福利、年终奖搞不好都没有,电话费也报不出来,工资也得下降,不要觉得这和你这个非销售人员没关系,我们整个部门都得跟着遭殃。”

见领导这么说,我立马实话实说了。实际上,同事们的做法我也早看不惯了,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聊天、开玩笑、网购、拉家常和说领导坏话,根本不够努力。于是我一股脑儿地把他们的工作状态都告诉了领导。

谁料想,领导下午就召开了部门大会,一顿发飙。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当同事们都用愤恨的眼光看着我、恨不得手撕我时,我就知道,我被领导“出卖”了。其实,就是领导不说,办公室就那几人,谁还猜不到吗?

这是我血的教训:职场上讲实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慎重再慎重。

同事之间更是如此。女同事穿了件衣服,换了个发型,问你好不好看,并央求你讲真话。你若真讲不好看,她立马在心里真和你翻脸:切,再不好看也比你漂亮,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同事问你,工作上他是不是做错了,你本着为他好、帮他进步的善心直接指出他的不足,他一定是不悦的。

所以,在职场上,即使是真心为人好,指出他人毛病的话,也得三思,最好包装一下,说得耐听顺耳些。

下面就要教给大家说巧话的技巧。

·有些问题只需奉上“万能答案”

对于同事问你和虚荣心有关的事情,想都不用想,统统回答“挺好的”。假如女同事请你当顾问把关男朋友,你只能愉悦地说:“感觉很不错哦,相信自己的眼光哦。”

领导问你他的缺点时,你可以这么说:“领导,我觉得要用辩证的观点待人接物,有时候缺点就是优点,优点就是缺点。就比如我外向,听起来是挺乐观向上的,但在内向喜欢安静的朋友看来,我很闹腾。比如您,管理很严格,或许个别同事觉得不习惯,但这是管理团队的需要,也是您的领导风格。”

这样回答,必须给你一百分。

·学会隐喻地表达

说真话也要学会技巧,“隐喻”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什么叫隐喻?官方解释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通俗点就是,比如你想让领导明白你最近天天加班非常辛苦,不要直接说,可以说最近写字楼一到12点就断电,你还没写完方案就不得不回家继续。这样既没有邀功的意思,又可以让领导明白你的辛苦。

·迂回地提醒

职场其实非常忌讳那种做事不过脑、横冲直撞的员工,不思考一下前因后果就噼里啪啦全倒出来的说话方式是十分不可取的。和领导说真话要懂得迂回之术,即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否定。先来一些场面的恭维和赞美,指出领导的大方针没有问题,再提出细节之处有一点点小意见。我想这样的方式,领导一定乐于接受。很多时候,领导不是讨厌真话,而是讨厌拆台。

·留白地轻描

说话得罪人的问题不在于“真诚”,而在于“过分真诚”。几乎没有什么亲密关系可以忍受毫无保留、完全的暴露。这时你需要“留白”,不该说的不说;需要“轻描淡写”,该少说的少说。那些不必要、无用、伤人、烦人的真话,说出来将会是致命的。不加区分的暴露真相带来的痛苦其实和露骨的谎言一样多,因为讲真话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不作评价,只提真诚的建议

除了说话技巧之外,带着解决方案来说真话也非常重要。比如同事真诚地让你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你可以从建议的角度,用温和的口吻告诉他:我觉得你可以试着这样做,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你不妨试验一下嘛。

哪怕是小心眼的人,也会对你这样的真心话心存感激。

【4.和上司对话最好别说“我不知道”,实在不知道也要换一种说法】

每当我听到某职员在回答领导的问话时,张口就来一句“我不知道”,我就替他们捏一把汗,也为他们的情商着急。这些孩子,怎么这么傻呢?即使不知道,也不能径直说“不知道”,而应该说“我考虑一下”、“我马上安排”、“我一定努力完成”、“我这就去核实”这一类的句式。

“不说‘不知道’,可是我确实不知道,难道要我说谎吗?孔圣人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难道要我们违背原则?”

当然不是,原则我们还是要遵守的。其精妙之处在于,我们当时不知道,并不代表我们以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不代表别人不知道。也就是说提问和回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去寻找答案,并给上司留下认真负责的印象。

我们假定如下场景(仅限于工作时,非正式场合未必适用):

(1)上司问的是你负责的工作,你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需要查找资料,你可以这样回答:“我需要XX,XX时间后给您回话。”

(2)上司问的是你负责的工作,可是你当时非常忙,没有回答,你可以这样回答:“我正在做XX(更重要的工作),XX时间后给您打电话。”

(3)上司问的问题与你的工作无关,是由你的同事XX负责的,你可以这样回答:“这是由XX负责的,我这就问他一下,等会告诉您。”

同样是对问题不知道,不同的回答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不知道并非你真的不知道,而是你懒得思考,懒得努力,懒得解决,懒得过问,能推脱就推脱。可是,只要你是公司的一员,只要领导问到了你,你就不能用一句“不知道”打发他。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领导需要的是有解决力的员工,一句轻松平常的“不知道”,立马释放出三个信息给他:

我不重视你;

我懒得理你;

我没有解决力。

态度和能力都拙劣如此,领导焉能待见你?

更何况,你以为你没有义务知道,实际上都在你的义务范围内,只是你忽略了而已。

以我第一次失败的实习经历为例。

第一次实习是在一家广告公司。那是我上班的第三天,下午一来,主任便来到我的办公室,看到只有我一个人,就问我刘副主任去哪儿了,我说:“不知道。”主任没有说话,转身走了。此刻,我并没有觉出丝毫的不妥,心想副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他不可能有事外出还要向我汇报。

可是第二天同样的时间,主任又来了,问的还是一样的问题,我又说了声“不知道”,主任这次脸色有点难看,但还是没说什么就走了。

过了一个星期,主任告知我没有通过公司的实习考察,请另谋高就。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听一位同事说起才明白了真相,原来,问题就是出在我说的那两个“不知道”上。

公司每天早上各个办公室都会开碰头会,副主任会安排所有人的工作,并且会通告自己一天的工作,所以我不可能不知道副主任在忙什么。一次可能情有可原,但两次就有些问题了。主任显然认为我不关心公司的事情,而且总是以自我为主,然后他把我和其他人一比较,我被淘汰自然就不奇怪了。

经过这次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尽量少说“不知道”,因为这三个字在职场环境中往往包含着一种不尊重、不负责的味道,所以大家一定要慎言。

【5.头脑风暴或复盘会议上如何不伤感情地争论?】

公司内部的头脑风暴和复盘会,都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从而激发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新的凝聚力和生产力。

有发言和评价,就难免有论辩和争执。往往争着争着就场面失控,不欢而散。

在某知名企业工作的林先生,他所在的小组每周一例会上,都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叫“给同事挑刺”。有几个同事真就大大咧咧、指手划脚地批评起其他同事来,说这不好那不对。最糟糕的是,说着说着会夹带起私人感情,把对同事的怨气也撒在里面。

各种内部会议上,如何不伤感情地争论?争出真理而不是仇恨?

·记住争论目的

永远要记住,争论的目的是为了辨明是非,而不是要达到“我对你错”的结果。要避免陷入毫无意义的争吵。

·避免防御姿势

过分夸张的手势容易让人产生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会议和交谈,都要避免使用张牙舞爪的手势,注意你的非语言动作。而微笑着点头是最动听的肢体语言。

·一停,二看,三倾听

争论的过程中,听比说更重要。应让对方明白你乐意听取双方观点。倾听对方观点也有助于换位思考。轮到自己说的时候,务必注意语言措辞。

·以“我”开头的话更易被接受

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做错了什么,会让人难以接受。不妨试着换个说法。比如把“你忘记了我的安排,这让我很不高兴”换成“我觉得不高兴,是因为你忘记了我的安排”。后一种说法“攻击性”更小,容易让对方理解你生气的原因。

·率先承认弱点和错误

承认错误需要一定的勇气,但在很多情况下却是结束纷争的有效方式。不妨试试开诚布公,自己主动承认弱点和不足,在你的带动下,对方也会做出自检。

·控制愤怒级别

如果将愤怒程度分为十个等级,1为“泰然自若”、10为“明显发怒”的话,科学家认为,当愤怒等级达到7.5时,人的表现就会进入“动物模式”,出现紧张、心跳加快,甚至有暴力冲动。当你到达7.5时,要努力克制,保持冷静。你可以做深呼吸的动作,深呼吸可以向大脑发出“目前处境并非危险”的信号,于是神经系统会正常工作,对自己的处境评估也更客观。

·避免恶语中伤

辩论中用恰当的语言(包括言语和肢体),明确表达你的诉求非常关键。辩论不是“责备游戏”,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要避免恶语中伤。通常人在发怒的时候言语也会跟着失控,一定要控制自己的嘴巴,再气都不能语言攻击。

但如果你天生就是一个直率爽朗的人,且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品质,那么你需要注意的是,在保持本心的情况下,如何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你要霸气,得有前提条件。

第一,言之有物,确实有料。你既然要跑出来指手划脚,请首先保证你指手划脚的东西是对的,要不然你就永世不得翻身了,一旦你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很难洗白了。

第二,老板足够挺你。你的看法对了又怎么样?同事职位比你高,资历比你老,就是不认同你的说法怎么办?这时候你就需要老板的支持。

第三,你还需要一些拿得出手的业绩。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名声,这样指出别人影响工作的问题时才不会显得底气不足。

【6.有点同理心,就不会口无遮拦了】

所谓情商高,会说话,其实就是有点同理心、很在意别人的感受、不只图自己痛快而已。

反之,那些整天说话不过脑子、口无遮拦的人,他们自诩的“爽直”,从根本上则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只顾着自己痛快,置别人的感受于不顾。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受欢迎。

也许他们并无恶意,但总得罪人。

琪琪是个家境很好的姑娘,心地单纯,热情善良,但人际关系很差,她非常苦恼。咨询我时,我让她自己举个例子。

她说:就比如吧,那天午饭后大家在讨论榴莲这个话题,有个同事说某超市的榴莲可好吃啦,强烈给大家推荐,还有人说泰国的榴莲好吃。她也参与进来,她说那是因为他们没去过马来,假如他们吃过马来的榴莲的话,就会发现其他地方的榴莲根本没法吃。她说完这句话,好多人看她的眼光就不对了,大家也不讨论了。

这孩子,要我说她啥好呢。尽管她说的榴莲是吃的事,可是因为口无遮掩,没有注意同事们的感受,就严重刺激了那些没去马来吃过榴莲的同事们的自尊心。大家难免会在私下批判她:有什么了不起的,臭显摆什么,不就是出了个国吃了点榴莲嘛,瞧她那目中无人的嘚瑟样儿吧。

还有更常见的事情,比如办公室里在讨论姐弟恋,一刚来的萌妹子争先恐后地发言:“哎呀,姐弟恋太不靠谱,那些小鲜肉都是揩姐油,我表姐就是个例子……”最后还补充一句:“谁姐弟恋谁傻缺。”她没想到,顶头上司就是姐弟恋!

有一句话你一定很耳熟:我这破工作忙死了,很羡慕你这么轻松。

这话你对谁说,谁不高兴,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

同事是光拿工资不干活的蛀虫;

你的岗位工作量不饱和,我这累得要死,太不公平了;

你那工作没啥技术含量,随便什么人都能在那混。

假如你能有点同理心,能体会到听者的“不良反应”,就不会这样口无遮拦了。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移情、共情,就是将心比心。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而将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在职场上,拥有一颗同理心,你就能做到:

·不乱说一气。凡事提前考虑一下听众的个人情况,会不会冒犯人家。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容许不同的观点存在。你一不是世界的中心,二不站在道德最高点,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和你趋同?求同存异,你的职场人际关系就会融洽许多。

·更多信任。拥有同理心后,你会变得更容易相信,相信别人的善意和聪明,相信每个人的决定背后都有特定的背景和依据。

【7.没人想听你说自己的事,都想你听他们的事】

下班路上,你和同事结伴而行。一路上,就听她嘚嘚谁谁谁不好了,其实,同样的郁闷你也有,你也想说说,可她根本不给你机会。

这样的体会,你一定也有。

这种强烈的倾诉欲望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能目睹。

无论是亲人相见,还是故友重逢,抑或是朋友唠嗑,大家都争先恐后讲述自己的故事。两人初见,刚落座,外套和包放好,就开始唠叨各自生活和职场里遇见的糟心事。开心的少,郁闷的才多。

不要做这样的人——像从原始森林里放出来的野孩一般,拼命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和困扰,唉声叹气。

道理再明显不过了:没人想听你说自己的事,都想你能听他们的事。

那就满足他们,少说多听好了,做朵安静的解语花,谁想说,就让他说,等他说个差不多了,问你建议,你就给他个善意的建议。

必须告诉你的是,解语花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时候,你怎么说都不对。

就比如,倾诉者在倾诉时心理上会非常期待回应,你不回应会让他觉得冷漠无情,可是,你若回应不到他心坎儿上,也会拉仇恨。

有位女士和老公闹矛盾,很郁闷,和同事倾诉,什么这辈子尽是遇人不淑了,历任男朋友都对不起她,自己委曲求全找个差不多的嫁了,谁知道又是个没良心的。

痛斥完了问同事:“亲爱的,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我是不是命不好呢?”

这种情况下,同事貌似只有一个答案:嗯,你命是挺不好的。

可是,就是这句貌似没问题的附和,深深地得罪了这个倾诉者,她当时就恼羞成怒:你才命不好呢,你全家都命不好。

其实这个倾听者情商还是低,这个世界上,你说谁命不好都会得罪谁,在心理敏感且抑郁的人听来,这完全是诅咒。人家对你产生恨意,是顺理成章的事。

聪明的答案是,无论她说得自己多么惨淡,你都要扮演个励志姐,告诉她“不要说自己命不好,因为宇宙有神奇的吸引力法则,要珍惜拥有的”,再不好也要告诉她“一命二运三风水,心情就是最好的风水”之类的话。

还有一类奇葩,自己唠叨半天,脏了你耳朵半天,忽然觉得自己亏了:我靠,我怎么把心事全说出来了,你怎么不敞开心扉给我说说?不信任我还是比我命好?或是你故意掖着藏着城府太深?

这时候对方会假惺惺地问你:亲爱的,你怎么样啊?

他问,你就说嘛,可以轻描淡写:其实,都差不多;我也有烦恼,不过我不生气,气大伤身,咱得想办法解决不是?

不要引起他的嫉妒哦。

当然,也要适可而止地制止他,一是这种人说下去会负能量越来越多,毒气越来越浓,不制止你就会受伤害;二是万一哪天他的隐私被别人知道了,他会怀疑是你泄露的,那你就躺着中枪了。其实这种人才是真的没脑子,他会对很多人晒家丑公开隐私,对每一个人都叮嘱“你千万别对任何人说我的事”,到后来自己都记不得和谁说过了。

怎样制止他呢?

·引入更重要的话题。比如:

亲爱的,快下班了,快干活,干不完活又要挨批了。

亲,我发现你眼睛里有红血丝,是不是最近休息不好啊,要好好休息哦。

·礼貌地离开。当然,要找个比较好的借口,比如:

哎呀,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有个事没办呢,要不然也要倒霉了。我先处理一下,你先平复一下心情,喝口水。

哎,我也遇到和你一样的问题,客户难缠,我要先集中精力应付一下。

·把自己拉低,让他舒服。他不幸,你也可以把自己拉低一点,把自己说得比他更不幸或者同样糟糕,这样,相比之下,他心里舒服了,自然就停止了唠叨。

【8.那些引导你“吐槽”领导的人,十有八九是不怀好意的】

年终总结会议上,最后一个环节是给各部门领导打分。

作为广告经营部的一员,站在正义和客观的角度,我对部门领导赵主任委实不欣赏,我给她打了个不合格,而给其他部门领导都打了优秀。

交上问卷后我很忐忑,虽然采取了无记名的方式,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还是担心职场的水太深,怕自己露了馅儿。

刚交上问卷不到一分钟,邻桌的同事王某就凑到我身边,用同样沮丧的神情对我耳语:“亲爱的,我好忐忑啊,我给赵总打了很低的分,我真怕她发现了,可是我也不后悔,谁让她那么坏呢,说实话她真的不合格,业务和人品都太差。”

哎呀,终于找到“同伴”了,我像遇到大救星一样,话匣子大开:“亲爱的,咱俩一样,我也是给了她低分,她根本不配这个岗位,看她平时那不可一世的傲慢样子,根本就不拿我们当人看。”

我和王某就这样一路怒骂着一起下了班,为了说得更透彻,她还陪我多坐了一站地铁,我那个感动啊,直把她当做娘家人。

谁知道,在第二天的部门会议上,赵总就影射有人给她打了不合格。看着王某给她端茶倒水的亲密样儿,我就知道前一天的肺腑之言其实是她给我挖的坑。

我的猜测后来也得到了“惨痛”的印证。

其实,我还遇到过比这更倒霉的。

那是一家文化公司,来自宁夏的芳芳姑娘主动和我攀谈,一到公司她就告诉我这家单位多么不好老板多万恶,还举了例子。我一听就泄了气,工作不积极,试用期没完就撤了。谁知道我前脚刚走芳芳后脚就把她同学引荐过去!原来,她对我诋毁公司是别有用心的,因为公司只有一个招聘名额,我留下,她同学加闺蜜就没法进去了。所以,必须整走我她才能如愿。

和我一样,当你们初涉职场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格外热心的大姐或大哥,他们的热情异于常人,第一次聊天就能把公司的情况给你介绍透彻,让你小心这个提防那个,其实多数情况下,最该提防的人是他们。

所以,对于那些格外热情的,或是诱惑你说公司、领导坏话的人,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当这种人出现时,你该怎样应付?

·最好远离这种人,别和他们打交道。别让他觉得你这里有空子可钻、有虚可乘。你要知道,这种人很阴险,他们也会专挑那些“傻缺”下手,比如冲动易怒的、爱说闲话的、对领导有意见的或者领导不喜欢的。你要做个理性、情商高的职场人,别让坏人钻了空子。

·守住自己的隐私。不该说的话千万别说。啥是不该说的话?就是和工作无关、有可能被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的。有些对领导不敬、对单位不利的气话,烂到肚子里也别说。无论他人怎么引诱你,憋死都不能说。最体面的做法是笑而不语,让这个坏家伙当个小丑,自己演个够。

【9.每个人都期待赞美,“扣分主义”不符合人性】

扣分主义,就是否定性评价、批评,即逆耳之言。

在很多办公室里,都有这种不和谐的人,他们是扣分主义的代表。这种人很难相处,人际关系很糟糕,他们从来不会说好话,别人嘴里出来的是话,他们嘴里吐露出来的是刺,听着很刺耳、很扎心。

这种扣分主义者也分为三类。

说话很狂,老子天下第一。无论你们说什么,我知道的或者我拥有的,一定是最好的,喜欢高高在上压人一头。我有这么个奇葩同事,非说全国最好的厕所是他们老家某地的,而全北京最好的厕所是在某公园。他非常喜欢和人争辩,很多人都懒得和他说话。

嘴巴很臭,什么难听说什么。这种人最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喜欢揭人家的短。

办公室里一帮小同事都在说“梅”,有的说梅花很美,有的说她所认识的叫“梅”的女孩都长得挺好看的。这时候,来了个臭嘴“欧巴”,插了一句:“梅毒也带‘梅’字,这个就不美。”大家不欢而散。

嘴巴很贱,喜欢反着说。这种人好像生下来就是和世界不同步不和谐的,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不会赞同你,你说一,他说二,你不愿和他掰扯、顺从他说二,他立马变成三。无论如何,他都要和你保持差异性,让你不舒服。

我们来到职场,是为了大家和和美美一起做事的,而不是逞能树敌的。要知道,扣分主义很不符合人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指出,人在温饱之后,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自我实现”。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小雄狮”被推下万丈深渊后,再也爬不起来,越来越多人的想法是“希望能给我鼓励”、“希望能相信我”。

所以,坚决停止“扣分主义”,多赞美他人。

接着,让我们想想具体的赞美方法吧。

第一,每天找出三分钟“赞美时间”。请下决心每天称赞三个人,每人仅需要花一分钟即可。这三个人中,最好有一个你最讨厌的人。放心吧,即使是最坏的人,他身上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第二,把负面评定转成正面评价。在日常生活中,要去某家花店买花,偏巧赶上没营业;想坐头班车却没赶上,这都是常见的事。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可以改变看法,例如“这样我就多了点空闲”、“说不定下趟车会带来好运呢”。我们身边的大小事,都可以用正向思考来解释。

同样,我们也可以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通常一个人的缺点背后是优点,大家都当坏事来看的部分,也可以做出正面解释。

第三,称赞过程而非结果。假如你的同事办公桌很干净,你称赞他“你办公桌真干净”和“你真会收拾”,效果会有微妙的差异——因为前者看到的是结果,后者却注重过程。后一种称赞方法对被称赞者更有意义。这种称赞法,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例如“你真会写邮件”或“你真会打电话”,等等。

【10.即使你身为上司,也不能一味“威压对话”】

句式一:“辛苦了,你先说说你的具体思路吧。”

句式二:“为什么,为什么你把事情做成这样,难道你没脑子吗?!”

假设你在工作中犯下严重失误,向上司汇报时受到了批评。作为下属,你更希望上司使用上面的哪种说法?

这两种说法大相径庭,一个是探寻式,一个是威压式,会让下属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但实际上,两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即使向下属传达同样的内容,只要改变说话方式——即“措辞”,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只要妥善措辞,就能使交流变得顺畅,下属的干劲也会高涨。

在这里,我想讲一讲吉田幸弘——一个在职场非常成功的日本男人的经历。

如今,他几乎每天都会出席学习会、研讨会、咨询会等活动,向商务人士讲授交流和措辞技巧。

但在以前,他其实是这方面的失败者,曾因为使用下面这样的措辞,给他和下属的上下级关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当反复犯错的下属来汇报时,他是这样说的:“够了!作为社会人你完全不合格,赶紧写辞呈吧。”

·对通宵两晚才做好企划书的下属,他是这样说的:“你加班的结果就是做出这样一份无聊的企划吗?简直浪费加班费和纸张费。”

·对前来汇报却不得要领的下属,他是这样说的:“搞不懂你在说什么。你母语是怎么学的?”

·对犯下失误而陷入沮丧的下属,他是这样落井下石的:“大家一直在笑话你呢。”

·对费尽心力提出好方案的下属,他是这样予以驳回的:“公司有规矩,这是公司的决定。”

·为了树立威信,他是这样当着众人的面,对业绩不佳的下属穷追猛打的:“销售额为什么毫无起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他一个劲儿地指摘新人的诸多缺点。

当初他以为,下属是上司的棋子,上司要想树立威信、让下属乖乖服从,就应该大声斥责,令其心怀畏惧,而夸奖无异于纵容。然而,他的态度造成了如下结果:

·一个月内有四名下属同时辞职;

·他本人被三次降职;

·团队年销售额三次大幅下滑;

·“汇联商”(汇报、联系、商量)几近瘫痪,工作陷入困境,重要客户流失;

·下属对失误隐瞒不报。

这样的状态始终不得好转,他又急又气,患上胃肠炎住进了医院。入院时,他深刻地反省自己,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才行,于是重新振作精神,决心改正错误。后来,他频频参加各类研讨会,不停读书。就这样,他终于彻底学会了应该如何交流。

多亏如此,他的业绩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他本人也得以升迁,重新坐回了经理的位子。从以前的“威压风格”变为“探寻风格”,成效可谓显著,不仅团队离职率降至10%,销售额也逐年提升20%,使他连续三年被评为MVP。

最终他认识到,即使传达同样的内容,结果也会因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感觉而产生很大差别。上司的措辞若能轻易让下属接受,自然就会激发下属的干劲,使其主动投入工作。

这位上级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曾吃尽苦头,学会尊重下属时又如有神助,你难道不想引以为戒,学学“措辞小技巧”吗?

很简单:就是从思想上,要尊重下属,尊重下属的平等和独立人格,不把他们看做你的棋子,而把他们看做是帮你分担工作的人、践行你想法的人;从行动上,多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从交流上,采用“探寻式”沟通模式,用询问、夸奖、委托、鼓励的语气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