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一个重大战略决定
在懵懵懂懂的不经意间,腾讯做出了第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研发OICQ。现在回过头来,人们才意识到,哦,原来这个决定如此重要。而对于当时的腾讯来说,这只是一个尝试。
如果一个人一生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确定性,那他的人生一定索然无味。有趣的人生,一定是在和各种不确定打交道,这样才会有惊喜,才会品尝到酸甜苦辣,享受百味人生。面对不确定,腾讯毅然决定投入其中。
不确定性
意外是美好的,但它又是极度不确定的。由于它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只能瞥见它,但无法把握它。杨百翰大学的两位教授内森·弗尔和杰夫·戴尔,一位是创新与创业学研究者,一位是战略学研究者,两人合著了《创新的方法》一书。在书中,他们提出,影响公司客户创造能力的不确定性有两种:一是需求不确定性(demand uncertainty),即客户是否会购买;二是技术不确定性(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即我们能否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经常撞见意外的腾讯,就经常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比如,许良向上级提交了关于“阿凡达”功能的报告之后,没有人回复他,因为没人知道用户是否有购买需求;而张小龙看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kik,不知道腾讯能否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具体以OICQ为例,初生的腾讯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先看市场反应,ICQ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1998年年底,以色列Mirabilis公司的ICQ被美国在线以4.07亿美元(包括直接购买的2.87亿美元和视表现而定的1.2亿美元)收购。此时,ICQ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000万。然而,让所有人痛苦的是,ICQ是一款免费工具,拥有千万用户却赚不了钱,项目一直处于亏本状态。
再看竞争者。国内,也出现过ICQ的模仿者们。比如,台湾的资讯人公司就曾第一个推出了繁体中文版ICQ,起名为CICQ。1998年8月,资讯人进入大陆市场,推出简体中文版的PICQ。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位于南京的北极星软件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ICQ的产品,名为“网际精灵”。然而,这些先行者们也无一取得成功,用户零零散散。
可以说,不管是用户需求还是技术实现,OICQ都处于未知当中。即便如此,在没有中标的情况下,马化腾还是决定做出OICQ,把它养起来。在《腾讯传》中,吴晓波用这样的文字还原了一部分场景:
而马化腾决定做OICQ的理由,出乎意料地简单粗暴。他说:“当腾讯正式创办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寻呼机行业令人恐惧的下滑趋势,但是又无能为力。我当时的想法是,先把OICQ做出来,养着,反正它也不大,赚钱还是要靠卖软件。”如果当时他能够预测OICQ的爆发,那就不是一个意外了。
从队伍配置上也可以看出,OICQ并不是腾讯的战略性产品。马化腾、曾李青等人继续做旧的网络寻呼系统,而让张志东带了两个新人开发OICQ。就这样,一个不怎么被重视的“宠物”产品被腾讯养了起来。猎人在打猎的时候,如果有多的战利品,一时吃不完,他们就会把这些动物养起来,变成家禽。如此说来,OICQ就是当时的腾讯暂时吃不了的一个战利品。
可以说,决定养OICQ是腾讯第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只是在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简单来讲,战略就是关于“做还是不做”的选择题。这一次,马化腾选择了做。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失败是拒绝尝试。如果不尝试,就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马化腾的决定,理性上是基于对寻呼业务的市场预判;但从感性上来说,是出于一种直觉。在什么都不确定的时候,何不相信一次直觉呢?而这也正是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潜质。
承受意外
1999年2月10日,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OICQ的第一个版本上线。上线两个多月后,OICQ的用户量不可控制地每日剧增。有一段时间,用户数每90天就增长4倍。在发布仅9个月之后,OICQ的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100万,六位数的用户号已经没有了。照这样的势头,CICQ、PICQ和网际精灵都将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意外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而各种问题和考验也接踵而至。在软件发布第七个月之后,因为用户太多,深圳电信支撑OICQ运行的服务器已经完全承受不住了;OICQ受到黑客入侵,用户资料遭遇危机,但腾讯的工程师还不知道如何加密,只能从头学习;由于太忙,马化腾再也没有时间管理惠多网的马站……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腾讯每天都在补漏中度过,每个人的神经都处于超级紧张状态。这是创业公司一种尴尬的常态,尤其是草根创业公司:如果没有用户,就会焦急;用户太多,压力又会很大。
这时候,如果一不小心被问题击倒,就有可能站不起来了。幸好,腾讯团队咬牙坚持了下来。买不起好的服务器,就自己组装一台“山寨机”;不懂加密技术,就买工具书边学边用;网站一出问题,住在离公司400米处的程序员会在一刻钟之内赶到,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行;至少在5年时间里,李海翔、吴宵光等几个程序员寻呼机不离身,等待随时召唤……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意外,被腾讯接住了。尽管它还非常的弱小,随时可能垮掉,但正如吴宵光所言:“创业前几年,所有人都是边学边干,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不过在那时,觉得就应该是这样,不然还能哪样?”
腾讯被突然的成功打了个措手不及。彼得·德鲁克曾提出,意外的成功是一种机遇,但它也提出了要求。它要求人们慎重地对待它;它要求配备最优秀的、最有能力的人员,而不是我们随随便便抽调人员就能满足;它要求管理层给予和机遇大小相匹配的关注度和支持,机遇是值得加以慎重考虑的。
或许,创业之初的腾讯没有最强大的团队,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但就凭借着一股原始的热情和冲劲,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支撑OICQ站立起来。尽管颤颤巍巍,尽管常常需要抢救,但这个“嘀嘀”叫的小东西,还是活了下来,而且越叫越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