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们应电子工业出版社的邀请,出版了《互联网运营之道》一书,并迅速获得了非常大的反响,在电商平台上线第一天就全部卖光首印的所有册数,以至于在亚马逊和京东上出现了长达一个月的断货期。互联网运营岗位的火爆程度,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归结原因大致有二:一来互联网企业运营导向越发明显,二来运营方法论的长期缺乏。
在另一个细节上也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6月,本书作者金璞(小妍)曾经写了一篇系统方法论文章《如何做好用户运营》,第一次完整阐述用户运营方法论,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拉新、留存、保活跃三部曲,发布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设立用户运营部门,并且开始按照文章思路来划分工作职能和部门结构。
可见,哪怕是互联网巨头们,对运营的作用和方法都还在探索的初始状态,都非常渴望能有指导运营工作的系统框架。
在《互联网运营之道》一书中,我们详细阐述了关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数据分析等内容,希望通过梳理运营人员的基础方法论,为从业人员提供正确思考和处理运营工作的方法。我们也建立了和读者互动的微信公众号,与读者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也见到了很多不同企业的运营方法。
后来,我们一起在馒头商学院、网易云课堂等开设运营系列课程,发现参与课程的同学有很大比例在课程结束半年后,获得了职位的晋升和薪水的提升——对于包括滴滴、58集团、搜狐等大企业,或者创业公司,甚至正在转型的传统行业,方法论都是有效的,效果是具有说服力的。
然而,在为腾讯、中国移动、联想、华为、新浪、UC等企业做咨询和顾问,并为一些创业孵化机构和科技媒体做创业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运营也是公司的经营。企业的经营出问题,有时候并非创始团队不努力,也并非运营方法的不对,而是对待互联网的心态以及经营策略在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例如,硬件见长的企业在切入互联网转型时,投入不比硬件研发少,回报却不像硬件销售那样直观,这会导致投入不彻底、管理层决策左右摇摆;又如,不少企业的平台梦,只看到了成为平台之后的巨头,却不能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与经历的腥风血雨。
对于公司管理层,或者要成为公司中层骨干的运营人,原来的运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他们渴望了解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基于不同模式的运营方法。运营的套路已经不能从技术上解决问题了,运营的规则最后敌不过公司的规则,公司的规则敌不过商业的规则。而商业规则尤其是互联网新的商业模式下的规则,才是决定运营走向的本源逻辑,这就是为什么本书叫“运营本源”的原因。从运营基层走过来的运营管理者是时候思考市场竞争、战略设计、盈利模式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了,这也是本书区别于《互联网运营之道》的所在。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基于商业规则,跟大家讨论运营之道。
以上,就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原因。
爱你们的金璞、张仲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