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策热点面对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位置:为什么经济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前面在谈到我国为什么不能保持8%左右速度而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时,对其原因进行了部分分析,如污染严重,资源难以支撑等问题,但是对部分问题没有展开详谈。在这里我们就从资源支撑、人口基础等方面仔细谈谈为什么进入中高速。

(一)难以支撑的资源: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约束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高度依赖资源投入,3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期已经使我国对部分矿产资源和能源的需求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果还要沿袭原来的发展方式,在不久的时间内,就会面临部分资源全球产量都难以供应我国一个国家使用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维持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保持高速增长之间是难以共存的,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转型在很大意义上成为一种被迫的选择。

以煤炭为例,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产品,到目前为止依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据2/3左右的比重。世界上,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属于最主要能源产品的经济大国,只有我国和印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根据2014年初通过评审的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中的数据,“全国2000米以内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其中,探获煤炭资源储量2.02万亿吨,预测资源量3.88万亿吨”。这一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量位于前列的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储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1.67%,居世界第三位,在产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纵向对比,30多年的发展,使我国煤炭的产量快速增加,1978年我国煤炭产量为6.18亿吨,而2012年则达到了36.6亿吨,增加了近5倍。

2014年4月2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到“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1.6%,但消耗了全世界21.3%的能源、54%的水泥、45%的钢。2013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5.9%。一些地区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可以看出,如果持续这样的发展模式,将面临资源无法供应的危险。世界采矿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约瑟夫·杜宾斯基曾经在2013年11月表示,依据2011年煤炭产量和煤炭储量对比情况分析,我国煤炭能够开采的年份仅为33年,而世界平均为112年,最高的俄罗斯达到470年。虽然这样的预测可能会和实际有较大差距,但是这也可以看出我国这样的资源耗费式的增长方式无法持续很长时间了。

(二)劳动力供应的变化

从劳动力形势的变化情况看,我国面临着人口红利基本消失局面。根据社科院的《经济信息绿皮书(2013)》,我国劳动人口总量将在2013年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步下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就业人员数量的数据,我国就业人口整体仍处于不断上涨的过程之中,但是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2013年新增就业劳动力为273万人。而根据2013年社科院的《人力资源蓝皮书: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进入负增长的拐点,其中2012年,我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3727万,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

其实不论从哪个数据看,我们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长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而且一去不复返。要知道,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于“接近无限供给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应”,也曾经出现很多的“血汗工厂”,很多的农民工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名义工资几乎没有变动。正是这些庞大数量的工人供应和长期的低工资,造就了我国工业在缺乏技术创新支撑条件下的强大竞争力,这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长期以超高速增长的因素之一。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如果继续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以后的“工人荒”现象将会成为常态并且会愈演愈烈。这不仅仅是因为劳动人口数量下降,也与新一代农民工走入劳动市场有关,这些工人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的要求也愈来愈苛刻,原来的用工方式和工作条件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

图2—2 2004—2013年我国就业人员状况(单位: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