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语言逻辑——如何提升说服力
1.聪明的回答者都是逻辑高手
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做到对答如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这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快速反应,答得出来;第二,彰显智慧,答得精彩。生活中,面对别人突然的发问或发难,人们往往会思维停滞,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有些人即便能够快速作答,也不一定能答得到位、答得精彩,这就难免会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然而,在逻辑高手那里,对答如流则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一天碰到一位女士,该女士对他说:“您是最令我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家的小狮子,不知您意下如何?”
萧伯纳说:“亲爱的女士,我对你的打算颇为赞同,不过,最主要的一点是,你务必要和你的小狮子商量一下。”
还有一次,一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向萧伯纳求婚,她说不嫌弃萧伯纳年迈丑陋,因为他是个天才,假如超人的天才能和美貌的女郎结合,那该是多么和谐,生出来的孩子一定是既有天才的智慧,又有美丽的外貌,会是十全十美的。
萧伯纳对女演员说:“你的想象很美妙,可是我担心,假如生下的孩子相貌像我,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样呢?”通过这个回答,萧伯纳既巧妙地回绝了对方,又反讥了女演员的愚蠢。
萧伯纳在回答那位打算用他的名字命名小狮子的女士时,采取了转移话题的办法,对方问他意下如何,他却表示“你应该和小狮子商量一下”。小狮子不会说话,无论主人与它怎么商量,也不会商量出一个结果来。通过这个回答,萧伯纳很好地表达了委婉的拒绝之意,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拒绝引起别人不快。
在回答向他求婚的女士时,萧伯纳采取了假设推理的办法,跳出了那位女士幻想的“相貌像我,智慧像你”的逻辑圈,提出了另一种“相貌像我,智慧像你”的假设,有力地驳斥了对方的愚蠢可笑,对讥讽他相貌的女士予以不留情面的回击,很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转移话题是逻辑高手回答问题时的常用手段,这样可以让自己由被动回答者变成主动提问者,从而掌控谈话的主动权。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就擅用此道。他一生俭朴,经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有一次,一个家伙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破玩意儿是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安徒生毫不留情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个玩意儿算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面对别人的嘲讽和提问,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思考“如何回答脑袋上的帽子算什么,算不算帽子”,但聪明的安徒生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并且按照提问者的问句去类比,将话题转移到了脑袋上,将问题丢给提问者。这种巧妙的反问犹如一支利箭,直插对方的咽喉,让对方顿时感受到钻心的疼痛,却无法回答。
看了上述案例,我们发现:萧伯纳和安徒生在面对他人的发难、讥讽和侮辱时,能够做到快速而有智慧地反击,绝不让别人在自己身上占到半点便宜。在这种勇敢与智慧并存的表现背后,让人惊叹的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灵活地运用类比、假设推理、转移话题等逻辑形式,确实令人佩服。
切尔·威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他一直在加利福尼亚经商。几年后,他将工作重心投向政界,并准备竞选州参议员。由于威廉本身极有资历,再加上经商期间一直热心公益,所以在竞选中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此时,竞争对手们也开始在暗地里进行操作,期望以此来降低威廉的信誉度。很快,一个极小但极有影响力的谣言便渐渐地在选民中散开了,谣言的内容很简单,说威廉在毕业后到某个学校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并在此期间与一位年轻的有夫之妇有暧昧关系。对手的意图非常简单,就是一旦谣言传播开来,人们便会质疑威廉的生活作风问题,威廉必然会因受到凭空的诬蔑而怒不可遏,进而迫不及待地想要站出来为自己的清白进行辩护,如此一来,人们便会对此事抱有更大的怀疑。
刚开始的时候,威廉的确上钩了,他气急败坏,并一度想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辩解,还准备对那些谣言传播者进行严厉的谴责。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完全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风度。
幸而,在威廉准备采取行动时,他的大学导师听说了此事,并及时给他打电话说:“若你没有做,你根本不需要理会。你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舌头来左右你的人生?”导师的话让威廉迅速冷静了下来。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保持着轻松的心态,若无其事地参加各种派对,与同事和选民们谈笑风生,对谣言之事绝口不提。这下,谣言制造者们开始着急了,他们不知道威廉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很快,选举的日子到了。面对广大选民,竞争对手当众将谣言搬出,指责威廉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根本没有资格担任人民的代表。对方先发制人,威廉却只是风趣地回应道:“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只不过那位女士那时并未成婚,还是单身,我为了追到她可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她早已是有夫之妇了,而且她的丈夫正在对着你们说话。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记者真的很厉害!”
威廉幽默的话语使他轻轻松松渡过了危机,在随后的竞选中,他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最高票数,成功地进入了参议院。
面对别人的恶意中伤,威廉聪明地给予了反击,而且,他调侃的语气不仅制造了幽默的气氛,与对方的咄咄逼人相比,更表现出了他的友善和风度,实在是技高一筹。
2.成功说服,逻辑是重点
生活中,有些人能说会道,但由于不讲逻辑,冷不丁就会闹出笑话,说的话自然也是驴唇不对马嘴,难以取得别人的认同。
有一户人家非常贫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天,丈夫捡到了一个鸡蛋,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兴冲冲地对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我们有家当了!”
妻子见他如此兴奋,连忙问道:“家当在哪里?”
丈夫便拿出鸡蛋在妻子眼前晃了晃,骄傲地说:“这就是。”
接着,他便扳起了手指,给妻子计算起来:“你看吧,我拿这个鸡蛋,去借邻居的母鸡孵化出一个小鸡回来,等它长大以后,每个月就可以下15个鸡蛋,然后再孵出很多小鸡,鸡再生蛋,蛋再孵鸡。不久,我们就可以得到300只鸡,这样就能卖到10两黄金了。到时再用10两黄金去买5头牛,很快就能养到150头,这样的话就可以卖到300两黄金。我用这些黄金放债,不出5年,连本带利,就能得到500两黄金。这么多的黄金,我就用其中的三分之二去买房置地,再用三分之一去买奴婢,还能娶个小老婆。这样,我们就能够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了。”
然而,妻子一听到他说要娶小老婆,顿时火冒三丈,一拳就把鸡蛋打碎了。
丈夫看到鸡蛋被打碎后,怒火中烧的他,把妻子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又把她送到了官府,并向县官告状说:“就是这个恶妇把我所有的家当都毁了。”
县官问道:“你的家当在哪里呢?”丈夫就把刚才那一番美好的长篇宏论又讲了一遍。
县官听了,也附和道:“这么大的家当就被恶妇一拳打掉了,实在是罪不可恕。”于是就宣判对他的妻子实行烹刑。随即就命人支起大锅,要把这个“恶妇”给煮掉。
妻子这时大声叫道:“他所说的那些家当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事,你这县官怎么也这样糊涂,要这么不公地判处我烹刑。”
县官这时便问她:“你丈夫说要娶小老婆的事不也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吗?你怎么就妒忌了呢?”
妻子顿时哑口无言,却还是十分生气。县官最后就劝了她几句,并叮嘱夫妻俩回家后都好好思考思考。
在这里,这个丈夫所说的可以用一个鸡蛋得到500两黄金只是一种可能性,这看似一个很完美的设想,但它成功的概率很渺茫。丈夫不仅忽悠了自己,还企图把妻子置于死地,简直荒谬可笑到极点。
逻辑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也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它是有心人、爱思考的人洞悉别人观点中的问题的工具。学会用逻辑思维去看问题,生活就会减少很多欺骗和不理智,不至于轻易被别人忽悠,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换句话说,有了逻辑,生活就有了秩序,不再混沌,不再盲目;有了逻辑,言论就有了说服力,你的言行就会充满影响力,一个人有了影响力,他说出的话就会有分量,别人就愿意听他的。
西汉初年,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他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不服,私下议论纷纷。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他应当排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了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位次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他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猜出刘邦的心意,于是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常常从关中派员弥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从关中辗转运来粮食,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室有什么影响?汉室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其他人无法反驳。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
在这个故事里,鄂君的话之所以让人无法反驳,就在于他的话逻辑严密,论据充足,环环相扣,让人找不出理由来反驳。由此可见,要想说服别人,重点是你的话要有逻辑性、有道理。
可以说,要想把话说好,逻辑是王道;要想说服别人,逻辑是王道;要想提升个人的影响力,逻辑依然是王道。
3.黑白颠倒,让意味更加深长
生活中,你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只要充分调动你的思维,便既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又能让你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不妨学学下面故事中的这位老人。
有个美国烟商到法国做生意。一天,他在巴黎的街头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人群中一个老人径直走上前,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个!”
美国商人一听是在替自己宣传,就连忙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先生,看您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您把抽烟的另外三大好处给大家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第一,抽烟的人不怕狗咬。”台下一片轰动,商人暗暗高兴。
“第二,小偷不敢去抽烟者家里偷东西。”台下连连称奇,这下,商人更加高兴了。
“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台下听众惊作一团,商人更加喜不自禁,请老人做进一步解释。
老人开口说道:“第一,抽烟人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是在弯腰捡石头打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笑出了声,商人吓了一跳。“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着,所以不敢去‘光顾’。”台下一阵大笑,商人大汗直冒。“第三,抽烟多的人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去世得早,所以永远年轻。”台下哄堂大笑。此时,大家一看,商人已不见了踪影。
这位老人的话语一波三折,层层推进,一步一步把听众的思维引向迷惑不解的境地,当把听众的胃口吊得足够“馋”的时候,才不紧不慢地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意思,真是妙哉!妙哉!
“反话正说”这一表达方式,运用的是逻辑推理中的归谬法来组织语言的。在对方有抵触情绪时,正面说理,他听不进去,换成反面的说法,往往可以奏效。
战国时期,楚庄王有一匹马,他把这匹马看得比人都重要。他给马披上锦缎,养在华丽的房舍里,还给马铺床垫,并用枣脯喂养这匹马。可是,也许是因为马吃得太好了,不久就患病死了。楚庄王非常难过,不仅准备给马做棺材,还要用安葬大夫的礼仪来安葬马,并下令让全体大臣给马戴孝。
对于楚庄王的这种荒唐做法,群臣一致反对,纷纷上书劝谏楚庄王。楚庄王不但不听劝谏,还下令说:“谁再敢劝我,格杀勿论。”
慑于楚庄王的淫威,群臣们不敢再进谏。优孟听说此事之后,马上来到殿前仰天大哭。楚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就问他为什么哭。优孟说:“这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安葬大夫的礼仪安葬它,给它的待遇太薄了,一定要用安葬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乍听之下,楚庄王觉得优孟不是来拼死劝谏的,而是来支持他的,不觉得心头一喜,高兴地问:“照你看来,应该怎样举行这个葬礼才好呢?”
优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说:“依我看来,要用雕工精细的石头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用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去挑土修墓,还要让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让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还要给马建一座寺庙,封它万户城邑,每年把税收拿来作为祭马的费用。”
说到这里,优孟话锋一转:“这样,诸侯听到大王对死马如此厚葬,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听到这里,楚庄王意识到作为一个统治者不能让人觉得他重马轻人,否则,必然会被世人厌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他马上说:“寡人要葬马的错误竟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吗?那么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说:“请让我用葬六畜的办法来为大王葬马吧:用土灶做外椁,用大锅做棺材,用姜冬做调料,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做祭品,用火光做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最后楚庄王听从了优孟的劝谏,派人把死去的马交给御厨处理。
在这里,优孟釆取的说话技巧就是“正话反说”。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从相反的方向表达支持和鼓励,最后才调转话锋,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让楚庄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接受了他的劝谏。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优孟的说服方式叫反证法,即不从正面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是从反面去证明别人观点的荒唐,让别人去领悟,从而接受你的观点。在特定的情况下,釆用反证法的逻辑推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日常交谈中,有些话题不能直接说,有些人不能直接劝,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你的真实观点隐藏起来,或把你观点上的“棱角”打磨掉,或从相反的角度去表达,使你的观点不那么刺耳,便于听者接受,这样才有可能顺利达到劝服的目的。
西汉时期,萧何用计除掉韩信之后,又把韩信的谋士蒯通抓了起来,要他当众供认自己与韩信谋反的罪状,否则,就将他丢到油锅里。
蒯通非常聪明,他没有正面为自己和韩信做无罪辩护,而是从反面述说韩信的十大“罪状”,但实际上,这十大“罪状”恰恰是韩信的十大功劳。接着,他又故意说韩信有“三愚”:
一愚:韩信收燕赵、破三齐,有精兵40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
二愚: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200余员、雄兵80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
三愚: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员百万,皆归其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
蒯通故意说韩信有“十罪”和“三愚”,实际上是反证韩信一贯忠于汉室,未曾有谋反之意。如果他真有谋反之意,凭借他的智慧,他早就反了,何必等到汉室建立之后再谋反,那不是傻子才做的事吗?通过正话反说,蒯通赢得了群臣的同情,使萧何找不出任何理由处死他。
正话反说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技巧,它不从正面作答或阐述,而是另辟蹊径,从反面说,以达到正话反说的目的。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正面的观点冲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激烈争辩,既合情又合理,达到出奇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4.换汤不换药,做个会说话的人
只要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1+2”等于3,“2+1”同样等于3,“1+1+1”还是等于3。假如用逻辑分析这个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将“3”视为目的,将“1+2”“2+1”“1+1+1”视为达到目的的不同手段。
如果是说话,那么我们可以将“3”视为你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将“1+2”“2+1”“1+1+1”视为不同的说法。这就是说,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只不过有时候,用错误的方式说出来无法达到你想要的目的。因此,在说话之前,不妨用逻辑的思维反推一下:如果我用这种方式说话,会达到目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赶紧换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沟通。
萧何是刘邦打江山的得力帮手,也是帮刘邦治理天下的卓越功臣。因此,他被刘邦特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之权。其实,萧何不仅管理能力出众,口才更是一流。
在刘邦还未登上皇位的时候,萧何就开始张罗着大兴土木,为刘邦建造未央宫。刘邦觉得太过奢华,看不下去,就怒斥萧何:“天下未定,连年战乱,现在成败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建如此豪华的宫殿?太过分了!”
萧何没有被刘邦的呵斥吓倒,他先是伏地请罪,然后从容地说:“正因为天下未定,才需要建造皇宫休息啊!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壮丽,怎么能体现天子的威仪?再说,这也不是奢华,而是要给天下人定一个标准,让后来者不能超过这个标准。”
听了萧何的话,刘邦点头称是,便不再说什么了。
乍一听萧何的话,会觉得修建皇宫根本就不是奢侈浪费、逢迎拍马,而是忧国忧民。但稍一分析,便可看出萧何修建皇宫还是奢侈浪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萧何已经承认了,他说:“这是要给天下人定一个标准,让后来者不能超过这个标准。”后来者都不能超过这个标准,可见这个标准有多高,这不是奢侈是什么?
萧何的聪明就在于,同样的意思,他懂得换一种更动听的说法,让刘邦听着心里舒服,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他为其建造的奢华皇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换汤不换药”之后,别人愿意喝你熬的药,是因为你在药汤里加了一些美味的佐料,这个佐料就类似萧何那动听的说法。
史料记载,五代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介武夫出身,嗜好田猎。有一次,他巡游狩猎,庞大的队伍行进树林时,吓到了一只兔子。李存勖一见大喜,立刻驱马去追兔子。
后面的侍卫队一看,也急忙拥簇奔驰,跟了过去。
眼见就要追上了,李存勖忙搭箭射去,原可以射中的,谁知那兔子却像背后有眼一般,突然一拐弯,从荒岭上直向麦田深处窜去。
李存勖见兔子突然拐弯逃开,哪肯罢休,拍马向麦田驰去。侍卫队怕他有闪失,大批人马也跟了过去。顿时,黄熟的麦田被马蹄踏了个稀巴烂。然而,那兔子越逃越有劲,死命地往麦田里钻。李存勖等人紧追不舍,即将可以采收的一片麦田就这样糟蹋在了众多马匹的铁蹄下。
这时,地方县令勘察民情,刚好经过这里,老远见有马队在麦田里驰驱践踏,还以为是哪个富家子弟在撒野,不由得心中怒火升起,拔腿就抄近路截了过去,抓住李存勖的马头。
李存勖追得正在兴头上,突然被人截住,不由得勃然大怒,大喝一声。
这时,县令一见这马饰和骑马者的华丽服装,才知是皇上,心想闯了大祸,吓得冷汗直流。
李存勖再看那只兔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自己追了半天等于白费了劲儿,怒从心起,喝令左右将县令推下去斩首。
这时,侍卫队中站出了一个人,大家一看是伶官敬新磨,就知道有好戏看了。原来,李存勖不但好打猎,也爱听戏、唱戏,无论在宫中还是在宫外,都让资深伶官跟在身边,抽空给他唱戏解闷取乐。敬新磨不但戏唱得好,而且语言诙谐,有智有勇,常常用开玩笑的方式规谏庄宗。
这时,只见他来到李存勖前,高声说:“慢杀!皇上,让我把他的罪状数落一遍,让他死得心服口服!”
李存勖知道他又要搞笑,转怒为笑,说:“好吧!帮我教训一下那个不懂事的老匹夫!”
敬新磨说:“遵命。”
说完,敬新磨来到县令面前,大喝道:“你有死罪,知道吗?你难道不知道咱们皇上爱好打猎?为什么还让老百姓种庄稼交国粮呢?你为什么不让老百姓饿着肚皮,空出地来让咱们皇上打猎用呢?你真是该死!”
众人大笑,在场的其他伶人也跟着起哄。
李存勖听出了敬新磨的话中有深意,于是笑了笑,对县令挥手说:“你走吧!”
就这样,县令捡回了一条命,叩头谢恩而去。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轻这位伶人,甚至为他的急智反应拍手叫好。
试想一下,皇上正在气头上,如果此时跑出一个铁口直言的魏徵,像刀子一样直接谏言,只会多一个人获罪。然而,敬新磨懂得把谏言包装在搞笑内容中,他人乍听听不出什么玄机,等于给皇上找了个台阶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样一件事,说话的意思也相同,但用不同的说话技巧去表达,换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善于转变说话方式,用别人更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观点,这样才能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5.跳出对方的逻辑包围圈
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思考一下它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从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有一天,来了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他们说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非常好看,而且用它制作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传令下去让两人赶紧开工。
两个骗子在织机旁煞有介事地忙碌着,皇帝派他的宠臣去查看工作的进度,但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因为他们什么都看不见。他们想,如果说自己什么都看不见,无异于向他人宣告自己的愚蠢与不称职,好在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看不见。于是,他们装作看见的样子,称赞布是多么多么漂亮。当骗子向他们描述衣服的色彩和图案时,他们也点头称是。回去后,他们将骗子的话汇报给皇帝。皇帝亲自来看衣服制作的进度,他也同样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因为他也什么都没看见。皇帝也怀疑自己是愚蠢的人,但他想,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我看不见衣服,千万不能让我的臣民知道我是愚蠢的人。于是,他也同样夸赞起衣服来。
当骗子把衣服织好后,他们让皇帝把身上的衣服统统脱光,然后装作把他们刚才织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给他穿上。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准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典礼官说。
于是,皇帝就这么走了出去,站在街道两旁的人都说:“天哪,陛下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衣服,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的不称职或愚蠢。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出声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小孩的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个孩子讲的话低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这样说。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骗子们编织的新装并不存在,其实每个人都看到了这个事实,也就是说,“皇帝什么都没穿”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其他人是否知道这个事实。同时,他们知道,只要自己不说,其他人就不会知道自己知道这个事实。也就是说,“皇帝什么都没穿”不是皇帝、大臣及老百姓之间的“公共知识”。
这里有一个虚假前提,即“如果我没看见皇帝的新衣服,就意味着我是愚蠢的”。因此,每个人都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没看见皇帝的新装。此时,每一个人,包括皇帝,都在说假话,这就是一个均衡,一个大家都“说谎的均衡”。然而,当“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从小孩嘴里说出,传到其他人那里时,“其实皇帝什么也没穿”便成了“公共知识”,原来“说谎的均衡”被打破了,人们也因此回到了现实。
大学生孙晓然有一次在商场购物,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她刮开刮刮卡,发现自己中了三等奖,奖项是“免费拍两张艺术照”。孙晓然兴奋不已,按照刮刮卡上的信息,直奔商场五楼的摄影中心。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孙晓然先是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背景图案,然后按照摄影师的指示,站在背景图案前面做出各种表情。拍摄过后,孙晓然坐在电脑前面,又耐心地挑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两张照片,要求工作人员做技术处理。就这样,半个小时过去了。
当工作人员按照孙晓然的要求处理好照片后,孙晓然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可以取照片。工作人员说:“现在就可以取照片,你想取照片吗?”
孙晓然有点生气地说:“当然,不然我拍什么艺术照啊?”
“如果你想取照片,就要先打印,打印要收10元一张的打印费。”
“什么?你们不是说可以免费吗?怎么收费了?”孙晓然迷惑不解。
“我们说的免费是指免费帮你拍照,打印需要收费,像这种彩色照片很费油墨的,我们总得收点成本费吧?”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孙晓然十分扫兴,可是忙活了这么长时间,不能白忙,于是只好掏出20元打印了两张照片。
待照片打印出来后,孙晓然发现只是一张薄薄的复印纸,必须两面加膜才能保存。工作人员说:“加膜还要再收费,一张膜5元。”
20元都出了,孙晓然也只好硬着头皮再交10元,当她拿着花了30元的“免费”艺术照走出商场时,内心懊悔不已,因为她不仅耽误了时间,还花了钱,而且拍的两张照片质量很差。
孙晓然之所以上当受骗,除了她有贪便宜的心理之外,还与她不善于进行逻辑思考有关。面对“免费拍两张艺术照”的诱惑,她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一头跌进了商家设计好的逻辑圈套,然后顺着对方的圈套,一步步被引入最终的“骗局”。
事实上,只要孙晓然当时冷静地思考一下,在拍照之前问对方几个问题,比如:“你们说免费拍两张艺术照,是从拍照到领取照片,整个过程都免费吗?”“是全部免费吗?需要支付什么费用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商家不可能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否则,他们后面怎么向孙晓然收费呢?
刮刮卡上明明显示中了三等奖,奖项就是免费拍两张艺术照,为什么还要问清楚呢?因为“免费拍两张艺术照”,这是一句概念模糊的话,按常人的理解,拍两张艺术照,就是指拍照并打印照片这一全过程,也就是说,从拍照到拿到照片,都是免费的。但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拍两张艺术照的意思是只拍照,不包括打印照片。所以,在没有搞清楚之前,孙晓然就信以为真,而主动权掌握在商家手里,商家解释什么就是什么,于是,她就掉入了商家的陷阱里。
思考和提问是为了跳出对方的逻辑圈,进入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这是防止被人控制、诱骗,掌握交际主动权的必要手段。当你的思维处于自己的逻辑圈时,你的思维是理智的,别人怎么说你都不会上当受骗,除非你被引入了别人的逻辑圈。
跳出别人的逻辑圈,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模式去思考、行动,不仅可以防止自己上当受骗,还有利于对他人进行劝服。劝服的过程就是将别人带入我们的逻辑圈的过程,当别人进入了我们的逻辑圈,我们就可以从思维上控制对方,让对方听我们的,最终达到劝服他人的目的。
那么,怎样跳出对方的逻辑圈呢?最佳的办法是努力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不因某件事对自己有利或有害,就带着主观情绪去思考。比如,免费拍艺术照的事情,虽说看起来对自己有利,但如果认为自己幸运,以这种思维去看这件事,就很容易变得不理智。而如果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就可能看得比较客观、明了。常言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所以当局者迷,是因为当局者的思维受限于周围的环境,而旁观者却不受影响,所以能客观地看待事物。
6.掌握主动权,让对方跟着你的逻辑走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会发现跟有些人沟通起来特别难,也许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意思,也许是他们想刁难我们,也许是他们不想配合,想拒绝我们。不管遇到了哪种情况,只要巧施技巧,就可以让对方跟着我们的逻辑走,进入我们希望的思维模式中,从而让他们乖乖听我们的话,达到我们的目的。下面的故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吧!
有一天,阿凡提到以吝啬贪婪闻名的巴依家去借锅,巴依当然不肯,最后还是让阿凡提把小毛驴留下做抵押,才借到了锅。
第二天,阿凡提准时来还锅,并且还带着一只小锅。巴依好奇地问:“阿凡提,你带这个小锅来干吗?”
阿凡提故作神秘地说:“巴依老爷,你昨天借给我的锅是一只怀了孕的锅,今天早上我到你这儿来的时候,它刚好生了一只小锅,所以我一并带来还给你啦!”
巴依当然不信锅会生小锅,他还以为阿凡提是个蠢货,不过,能多一个锅也是好事,所以他装模作样地说:“是啊!是啊!我昨天借给你锅时,它正怀着孕呢!”然后让阿凡提牵走了小毛驴,并假装慷慨地说:“阿凡提,今后不管你要借什么东西,都尽管来借好了。”
从此以后,阿凡提每借一次东西,都会依样还给巴依一件小东西,巴依笑得合不拢嘴,心里也在不停地嘲笑阿凡提。
过了半个月,阿凡提愁眉苦脸地对巴依说:“巴依老爷,我的母亲生病了,我想借你那口祖传的金锅去给母亲煎药。”
巴依一想到过几天就有两只金锅到手,便很干脆地把金锅借给了阿凡提。
谁知,这次阿凡提过了很久都没来还锅,巴依等得不耐烦,决定亲自上门去讨回来。正准备出门,阿凡提急匆匆地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巴依老爷,不好啦!你借给我的那只金锅难产死了!”
巴依大吃一惊,瞪着眼骂道:“放屁,锅怎么会死呢?”
阿凡提立即提高声音说:“巴依老爷,你既然相信锅会生小锅,那它为什么不会死呢?”
贪心的巴依被自己的无知和贪婪弄得哑口无言,不仅失去了珍贵的东西,还成了大家的笑柄。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登门槛效应”,这是一种通过先提出小要求,然后一步步提出更多、更大的要求来达到自己的终极目的的手段,也是求人办事、操控他人思维的常用手段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善于让他人跟着自己的思维走,实在是一种高超的思维操控智慧。有了这种智慧,说话办事都会变得十分顺利。
叶墨兹托是美国纽约的一位著名律师,他机智狡黠,精于办案,在业内十分有名。
有一天,一个青年人来找叶墨兹托帮忙,原因是他被一家旅馆的店主“骗”了200美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不久前,这个青年人省吃俭用攒下300美元进城,准备采购一些商品回去。到了晚上,他住进了一家旅馆,并把200美元交给店主保管。第二天早上,青年人出门时找店主取回200美元时,店主矢口否认存钱之事,还反咬一口,说青年人有意诈骗。由于他没有证据,拿店主没办法,绝望之中,他想到了叶墨兹托律师,于是前来求援。
叶墨兹托见青年人言谈朴实,不像是在讲虚构故事,就给他支了一招。他对青年人说:“你赶快回到那家旅馆,对店主说存钱一事是你记错了,钱还在箱子里。第二天,你再交给店主200美元,托店主保管,但这次一定要暗中带一个自己的朋友一起去店里,当着这个朋友的面把钱交给店主保管。”
青年人按照叶墨兹托的建议去做了。到了第三天,叶墨兹托叫青年人趁着店里没人时找店主索要头一天存的200美元,这次店主不敢抵赖,因为他知道青年人有证人,所以把钱还给了青年人。
到了第四天,叶墨兹托叫青年人带着那位朋友再次去索要200美元,店主说什么也不肯给青年人钱,于是叶墨兹托让青年人向法院起诉。由于存钱的时候有人作证,而还钱的时候无人得知,因此法院判店主败诉,归还青年人200美元,并支付起诉所产生的费用。
在这里,叶墨兹托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店主误以为青年人第二次讨要的200美元是头天交给他保管的200美元。而实际上,这次在没带证人的情况下讨回的200美元,是之前店主抵赖的200美元。后面青年人带着证人讨要的200美元,才是第二次交其保管的200美元。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了贪婪、无德的店主狠狠一击。
事实上,想让对方跟着你的逻辑走,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将法”。激将法的妙处就在于,通过激怒对方,使对方陷入不理智的情绪之中,然后被自己牵着鼻子走。
7.摸清脉搏,让对方主动满足你的需求
说服他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洗脑”,只有洗净对方的固有思维,才能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当你准备说服别人时,请在开口之前先问问自己:怎样讲他才愿意听?对方到底需要什么?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之后,针对对方的需要去说服,而不是只谈自己需要的,这样你才更容易达到说服人的目的。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就深谙此道。
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在纽约某旅馆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用于讲授社交培训课程。有一个季度,他刚准备开课,却忽然接到旅馆的通知,旅馆的总经理要求他支付高于以往3倍的租金,否则就中止合作,而这个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各项开课事宜也已办妥。
卡耐基前去交涉,见到旅馆的总经理后,卡耐基说:“当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感到震惊,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位置,我也许会发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总经理,你有责任增加旅馆的赢利。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的总经理职位就难保了。”
这番话很好地缓和了交谈气氛,让旅馆总经理觉得卡耐基是个很善解人意的人。接着,卡耐基说:“现在我们来合计一下,看你们增加租金对你们有利还是不利。”
卡耐基先讲有利于旅馆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我们授课,而是出租给舞会举办者,你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赢利。因为这类活动一般时间不长,他们愿意一次支付很高的租金,比我们的租金高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然后,卡耐基开始讲不利于旅馆的一面:“对你们旅馆不利的一面是,首先,你增加了我们的租金,却降低了收入。因为增加租金实际上是把我们撵跑了。我们支付不起那么高的租金,不得不去找别的地方办培训班。其次,参加我们培训班的是成千上万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士,他们来到你们的旅馆听课,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不花钱的活广告。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美元在报纸上登广告,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来你的旅馆参观,可我的培训班能做到,这难道不合算吗?请你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
讲完之后,卡耐基便告辞了。最终,当然是旅馆总经理做出了让步。
在这段沟通对话中,卡耐基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他要什么,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通过渐进式的说服,最后让旅馆总经理做出了让步,答应了卡耐基的要求。这就是高明的说服艺术。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傻,很多时候,别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想法,不愿意答应我们的要求,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被尊重,没有看到好处。因此,在说服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让对方明白利害关系,这样他们才会自动地满足我们的需要。
房租对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靠近学校的房租都非常贵。有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小伙子想在学校附近租一间公寓,但房租实在太贵,房东又坚持不肯降价,他只好签了半年的合同。
住满一个月,他就给房东打电话说:“房东先生,能不能请您来一下,我准备搬家了,我们把房租结算一下。”房东到了之后,他先恭维了一番:“我住了一个月,房子设施很好,住起来很舒适,去学校也很方便,您的管理也井井有条。”
房东听了非常高兴,问:“那你怎么还要搬走啊?”
小伙子回答:“这不是房子的原因,纯粹是我个人的问题。我现在经济上闹危机了,付不起房租了。我真的很留恋这里,但不得不忍痛割爱。”
房东又高兴又感动,就问:“你能出多少钱?”
小伙子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实在很困难,最多只能付120美元。”房东一听,慷慨地说:“120美元也行,那你就住着吧。”就这样,房租从原来的175美元降到了120美元。
在上面两个故事中,说服者通过表达对被说服者的尊重、崇拜,让被说服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从心理上接受了说服者,然后主动接受了说服者的“推销”。
要想说服他人,首先要让对方喜欢你、接受你。在对方接受你的情况下说服对方,成功就变得唾手可得;在对方抗拒你的时候去说服,成功就会变得难如登天。而让对方接受你的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真诚友好的态度、有理有据的利弊分析,还要给对方时间做决定。如果不能耐心地等待对方,而是催促对方做决定,就很可能使整个说服计划泡汤。牢记这三点,对成功说服他人很有帮助。
8.罩门效应,让情绪为己所控
在说服交谈中,双方往往会陷入对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对方的对抗情绪,就很难说服对方。这个时候,让对方从他关注的焦点上转移出来,他就会降低敌对情绪,倾听你的观点,这样,你就有很大可能说服对方。
战国时期,赵国孝成王刚即位,因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就由赵太后辅助执政。秦国看赵国此时虚弱,就起兵攻打赵国,赵国陷入了危机,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做人质方肯发兵,赵太后不同意,并禁止大臣为此进谏。
触龙这时去见赵太后,赵太后以为触龙也是来劝她的,很是不高兴。可触龙见到赵太后并没有谈长安君的事情,只是问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赵太后怒气逐渐消解。随后,触龙就和赵太后谈论如何爱子的问题,两人谈得很透彻。在比较谁更爱子时,触龙委婉地说她没有为爱子做长远的打算。赵太后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的长远考虑。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她出嫁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又说:“从这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没有,其他诸侯国也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没有替他长远谋划。”
赵太后非常认同触龙说的话,最终同意了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赵国也因此得到了齐国的援救。
在这个故事中,触龙知道如果直谏必定不会有成效,还会招来赵太后的怨恨,所以他采取了转移赵太后注意力的方法,先说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使赵太后的敌对情绪得到缓解,最后摆事实讲道理,将赵太后说服。可见,渐进式的情绪操控在说服当中的作用甚大。
要想影响别人、说服别人,首先应该控制对方的不良情绪,因为当一个人带有不良情绪时,他会很固执,很可能说气话,这样你是很难跟他沟通的,更别提说服他了。比如,有位顾客怒气冲冲地前来投诉你的产品,这时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他根本不会听,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稳定他的情绪,然后再跟他讲道理、聊产品。
琼斯公司承包了一座大厦的建造、装修工程,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可就在大厦接近完工的阶段,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的铜器的商家却突然宣称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整栋大厦就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面临巨额的罚金。
琼斯让人给铜器供应商打电话交涉,争也争了,吵也吵了,但就是没有结果。没办法,琼斯只能亲自前往纽约,去当面说服铜器供应商。
面对琼斯的突然造访,供应商表现得很不友好,一开始就摆出了很不合作的态度。琼斯是个聪明人,他察觉到了供应商的抵触情绪,所以闭口不谈铜器的供应问题,而是与供应商闲聊。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你的姓是最特别的,因为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样的姓。”琼斯面带微笑地搭讪。
供应商有点吃惊:“是吗?我可不知道!”
“哦,”琼斯说,“来你这里之前,我查阅了电话簿,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个人。”
“我真的不知道,”供应商一边说,一边查阅电话簿,“哦,我的姓还真是不平常。我的家族是从荷兰移民过来的,已经有两百年了……”供应商连续讲了几分钟,当他说完之后,琼斯恭维道:“真的很佩服你拥有这么大的工厂,我以前也拜访过很多同类工厂,但从规模上来说,它们跟你的工厂差得太多了。”
供应商笑着说:“这是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起来的事业,我为它感到骄傲。既然你来了,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工厂呢?”
琼斯当然乐意去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琼斯不断地恭维他的企业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企业看起来更有实力以及好在什么地方。与此同时,琼斯还对工厂里一些不寻常的机器大为赞赏。供应商笑着说:“这机器是我发明的。”然后花了不少时间向琼斯说明如何操作。
到了中午,供应商热情地邀请琼斯共进午餐。到此为止,琼斯一句也没提铜器的供应问题。吃完午饭后,供应商开门见山道:“现在,让我们来谈谈正事吧,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但我没想到我们的见面如此愉快,我很乐意与你交朋友。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铜器会如期运到你们的工地上。”
供应商说到做到,那些铜器真的及时运到了工地上,大厦也如期完工。
在这个案例里,琼斯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情绪操控,一步步消除了供应商的抵触情绪,激发了对方对他的好感,使对方慢慢表现出热情友好的态度。假设琼斯不这样做,而是一见面就怒不可遏地指责供应商不守信用,然后与之大谈诚信经商的道理,结果很可能是败兴而归。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如果你总是抬杠、反驳,也许你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因此,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就要善于顺毛摸驴,摸得对方心情舒畅,那样,什么事情就都会好办得多。
可以说,让对方心情舒畅是稳住对方情绪、引导对方情绪的不二法则。前日本众议院议员德田虎雄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是不容易相处好的。有时候,小小的关心和照顾就能让对方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则办事顺畅。”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当你顺着他的情绪时,他便对你好得不得了,甚至愿意不惜一切满足你的要求。如果你不尊重他,跟他抬杠,与他叫板,他便处处与你过不去,没事也会找你麻烦,就是不让你舒服;但是,如果哪天你请他吃饭,给足他面子,之前的不快与仇怨,他也会立即忘记。所以,赶紧权衡一下,你到底需要一种表面上的胜利,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
顺从对方是控制对方情绪的总体原则,具体来说,还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放低对方的重心,请对方坐下。有研究表明,人的身体重心越高,情绪越容易失控,比如拍案而起、暴跳如雷,这些满腔的怒火都是站着发泄出来的。而人一旦坐下来,身体蜷成一团,70%的人都能保持冷静。因此,面对一个你要说服的对象,当他有不良情绪时,请他坐下,这既能缓和他的不良情绪,也可以表示你的礼貌。
(2)反馈式倾听,给对方回应。面对你要说服的人,要让他先说,让他说得舒畅,这一点很重要。在他说的时候,你一定要认真倾听,眼睛看着对方,身体前倾,表示你对他的话题有兴趣。不论对方表达什么观点,你既不要明显地赞同,也不要不留情面地反对,而需要用含糊的方式表达你在听,你明白他的意思,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重视。
(3)重复对方的话,表达你的重视。“张总,你刚才说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我把你的意思归纳一下,一共有五点,我跟你确认一下,看看是否有遗漏。”人一般都对自己说过的话很在意,因此,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有利于赢得他的好感,吸引他的注意力。
(4)适时转换场地,换个环境。当说服工作不太顺利时,不妨换个环境,比如说:“哎呀,这个房间有点闷,我请你去吃烧烤、喝啤酒怎么样?”然后一边走,一边与对方聊,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缓解对方的不良情绪。
(5)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放松。在说服的过程中,你可以冷不丁地采取夸张的动作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比如,猛地提高嗓门或突然用脚跺地,这样能使对方的注意力不至于集中在不良的情绪上。
(6)晓之以“利”,动之以情。说服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人看到好处,只要不违法、不犯罪、不违背伦理道德,有利可图的事情谁不愿意呢?所以,当逐渐掌控了对方的情绪之后,剩下的就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对方看到好处,这样对方才愿意接受你的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