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提升人生高度的三大方法(1)
品牌有标准吗?品牌从来都不存在具体的标准。提升品牌的高度难吗?尤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顶级品牌的高度难吗?不难。从品牌运作的角度而言,建立第一不仅不难,而且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为什么呢?因为消费者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第一。第一不是唯一!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一区别。第一并不是只有一个,这是隐藏在第一背后的非常有意思的机制。
更有意思的是第一本身也是没有标准的,这就使得建立第一存在广阔的空间和广泛的可能性。你从不同的层面都能找到第一。
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他自己的第一。例如,一个组织销售额最大叫规模第一,规模第一又分为全球规模第一、全国规模第一、某区域规模第一等;规模还分产品数量第一、销售金额第一、某个单产品销售第一等。这样你就可以组合出若干个规模第一。
如果你的规模没有办法跟别人比,你就跟他比利润率,这叫做经济效益第一。经济效益又分总体经济效益、局部经济效益、某个时段经济效益、某个区域经济效益,既分产品经济效益又分人均经济效益等。这样你就能够组合出若干个经济效益第一。
如果规模和效益都没法跟别人比,你还可以跟他比成长速度。你可以说你是行业成长速度最快的组织,而成长速度又可以分规模成长速度、利润成长速度、市场成长速度等。
如果有形的层面无法找出第一,那就从无形的层面找。你可以从产品知名度上找第一,也可以从美誉度上找第一。你可以从性价比上比第一,也可以从市场占有率上争第一。而知名度、美誉度等本身又可以延伸出不同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无形层面也可以找出很多的第一。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总是存在很多第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组织竭尽全力争夺第一。
我们看到很多跨国组织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大,但他们总是在宣称“全球第一”、“法国第一”或“美国第一”等。他们用“全球第一”来掩盖中国市场的弱势,他们用“美国第一”来掩饰初来中国市场销量不大的真相。
所以,乳品组织在中国争夺老大的座次时,若总体规模比不过别人,总是会打出某个产品中国销量第一的诉求。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某某品牌总是在打出“连续多年销量遥遥领先”的诉求;某某组织被评为“最具成长性组织”的广告宣传。
第一不是唯一,第一本身并无标准,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理解第一这一真相,我们就能够走出传统思维来大力地构建顶级的位次,我们就有无限的可能和无限的手法来建立品牌的高度。一旦争夺到了品牌的高度优势,我们就能低成本而又快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被关注、被重视的地位。
品牌升级虽然没有具体标准,但依然有些特征可以判断,升级型电脑的特点是能够兼容的,而升级型人才的特点也是能够兼容的。他们的特点如下:
一是具有先进的理念和开放的观念。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较早地接受时代的先进理念;观念开放,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事物。
二是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重组能力。一个人要知识升级,他的知识体系就应该是开放的。一般说来,一个人具有跨学科的知识,才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善于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三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学习和创新是一种习惯性的素质,只有具有这方面的强烈欲望和良好习惯的人,才能自觉地、不断地追求自我升级。
1.方法一:升境界
(1)“登高峰”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是中央台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古人常说:登高望远。有了高度,才能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视野开阔,得益于自己站的位置,只有站得高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曾看过一个故事:
从前,非洲古国一位老酋长病危。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你们三个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好孩子,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只是,以后你们成长的岁月我再也不能陪你们了。”三个年轻人听后难免黯然神伤。
老酋长又缓缓说道:“我就要离开你们了,希望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现在,请你们尽可能的去攀登村外那座神圣的大山,那是我未曾了结的心愿。然后,告诉我你们的见闻。我也可以欣慰啊!”
三个年轻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并马上启程。两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满脸欣喜地惊呼道:“酋长,我到达山顶了,看见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那可真是个好地方啊!可惜能看到这种奇观的人太少了。”老酋长微笑着,没有说什么。
又过了两天,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的衣服布满尘土,神情疲倦,但还是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他告诉老酋长说:“酋长,我到达山顶了。高大肃穆的松树在我身边发出怒吼,只有苍鹰在高空盘旋,置身于那种境界,太壮观了。”老酋长还是静静地听完,不置可否。
又是一周过去了,第三个年轻人还没有回来。正当大家开始为他的安危担心时,他却衣不蔽体、满脸风霜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神态十分平静。他告诉老酋长说:“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了。但是,远不如我所意料的那么美好。”年轻人似乎有一些失望。
“怎么,难道那里的景色不美好吗?难道连一只蝴蝶也没有吗?”
“是的,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年轻人顿了顿又说,“我能看到的,只有自己——一个那么渺小的自己,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那时,我才真正知道我自己是多么渺小。”
“孩子,你到的是真正的山顶。”老酋长抑制不住激动,兴奋地说,“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看到另外两个年轻人的惊讶的表情,老酋长说道:“孩子啊,你们第一个去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第二个去的不是山顶,那是山腰。”在老酋长惋惜的目光中,另两个年轻人心服口服。
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和宇宙世界相比,个人永远是渺小、微不足道的。和历史发展的长河相比,个人的功绩和贡献也远远不足为道。可是,如果不登上山顶,又怎能有这样的眼光和境界?
那些曾为公司做出一些贡献的人物、想躺在功劳薄上过一生的英雄们不就是登上了山麓或者山腰,无限放大了自己的光辉吗?如果他们能够登上山顶,相信看到的将是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成功无极限,攀登无极限。如果一个人的心性不高,更要通过努力修炼提升自己的境界,否则,是不能达到一般的快乐和幸福之上的。
历代的高人都喜欢登高。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都留下无数登高的故事和诗词歌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表达了内心对高的向往。
人为什么要登高呢?全国有那么多高山,有那么多公园,小孩都对动物园感兴趣,大人都喜欢爬山。
山的魅力何在?一个字——高。大多数人都活在平庸之中,一个人在平庸中居久了就找不到动力和意义,就索然无味,就失去了心中乐趣,而爬山却能立即恢复心中的高度,至少能立即被高度所感染。
因为高度能产生意义,高度能产生势能,能产生感慨,能使人心中出现落差。正是这个落差出现,我们的大脑才会活跃,我们的智力才会迸发,我们的生命才会立即恢复生机与活力。
经过对古今中外杰出的人士的系统研究,他们卓越的第一法则就是落差法则。一切的成功,一切的动力都源于心中的落差。没有落差,水不会流,人不会动。我们之所以去爬山,是去有意或无意制造心理落差,让死水一潭的人生又激起生活的波澜。这就是爬山的本质所在。
没有落差就没有危机感,就会陷入日常的平庸之中。失败的人是没有落差感和危机感的,只有强者才能发现落差,寻找落差,而后去缩小落差。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缩小落差和拉开落差的过程。我们总是陷入平凡平庸的僵局之中,这是问题之所在。因此,要想成功卓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赶快给自己、给单位制造落差。
爬山就是方法之一,而且能最直接发现山下芸芸众生的迷失。我把这种迷失叫“平级迷失”。许多人都时常会陷入“平级迷失”之中,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的,那么,应该赶快制造出落差来。
当然,实现心中的高度,不只是爬山一条途径。而且,卓越者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度,不断地向着至高境界攀登,不断地扩大与平庸者之间的落差,以形成强大的势能。
境界的支点,靠心灵对外界的恰当把握!境界的覆盖,是人与自然、社会、宇宙和谐共处相融共生及对其最大限度的包容。境界的主张,是对宇宙、对人生、对事物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达到所见所思所做超越必然走向自由的探索与践行。境界是华夏思想的大智慧,是华夏文明的大源流,是华夏文化的主航道。这是中华民族迥然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为独具的特色。
境界是长期探求、磨砺、修炼、思悟而拥有的大气芬芳、大家质地、大师气象。境界不是方法,方法可以冥思苦索。境界不是技艺,技艺可以熟中生巧。境界是另一种高深的为人为事之道。
现在大家都在强调读MBA、EMBA,都在谈培养中国的组织家人才。但我总觉得,从认识层面上来说,组织家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没有悟,你得到的只是技能,而技能永远都在过时;有悟,你才能提升境界,这是能补益你终身的东西。
要想“悟”出点东西,要想“悟”出个组织家来,取决于两点。一是自身的“敏锐”,也就是“悟性”,要能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二是“悟区”。什么是“悟区”,就是你所“悟”的基础,所“悟”的背景,这里既有你的实践,也有你的“道听途说”,还可能是你所读的“万卷书”。
“悟性”是一种基因,是先天的。要想成为一个组织家,如果缺乏这种基因,就是再努力,至多也只能当个生意人,却做不了组织家,成不了大气候。
“悟区”是后天的一种选择,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一个人对“悟区”如何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他“悟性”的发挥。“悟区”包括:“自己创业”、“与成功人士交流”、“啃商学院教材”三个层面。
在我看来,啃商学院教材而企图成为组织家的,是四流的选择;与成功人士交流而梦想成为组织家的,是三流的选择;选择创业,从小做起,不断打拼而想成为组织家的,则是二流的选择。而这三种选择都称不上“一流”,最终能成为组织家的“几率”也很小。
真正“一流”的选择是什么?最好的“悟区”在哪里?我觉得,就是能将以上这三种“选择”,按轻重缓急排序,进行杂合交融,互相渗透。要想成为组织家,就得先从“实践”中去“悟”,这是根基,再把与别人交流的心得、商学院的教材与这根基结合起来“悟”,这三者就能相互验证,互为补充。
我一直在怀疑,现在有一些人是否故意夸大了MBA、EMBA教育的功能,把一个单思维的,严格来说还处于技术层面上的教育,提升为成就组织家的必经之路。事实上,MBA、EMBA的教育至多只能说是成就职业经理人的渠道,而不能成就组织家。你接受了这种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育,只能说你懂得了一些管理、经营,包括人力资源上的知识、流程,但你能否成功地把这些运用到你所服务的组织,则又是另一回事。至于宏观层面上的资本运作、产业结构的演变,则是在商学院、管理学院里根本学不到的。如果要认识一个特定的商业环境,以及构成这种特定商业环境的相关因素,更是MBA、EMBA的教育力所不能逮的。
组织家只能是靠“悟”出来的,这不仅靠先天超凡的“悟性”,后天对“悟区”恰到好处的“选择”也相当重要。跟读MBA、EMBA不同,悟性高的人可以少花钱,或不花钱就能学到好多东西,并且可能终身受用。
(2)拜高人
境界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拜高人为师。
据报道“股神”沃伦·巴菲特每年有两场例行活动令全球瞩目,一是他掌管的波克夏·哈萨威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二是与巴菲特共餐机会的慈善拍卖。
2011年,与巴菲特共餐的价码飙升至263万美元,刷新2008年中国投资人赵丹阳创下的211万美元纪录。
巴菲特曾表示,为让中标者觉得物有所值,他通常会将午餐时间拖延3个多小时,“迄今没有人(因认为不值而)要回钱”。
赵丹阳谈及与巴菲特共餐收获说,两人在餐桌上谈论的话题广泛,包括通货膨胀、美元汇率、投资心得、公司治理等。赵丹阳用“太值了”来形容那顿用211万美元换来的共餐机会。
这就是拜高人最鲜明的例证。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