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张元济与现代中国出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部丛刊》未刊书目考略

《四部丛刊》是民国时期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影印古籍丛书。它收罗宏富,工程浩大,嘉惠学林,影响深远。著名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张元济先生自始至终主持了该丛书的辑编和印行事宜。《四部丛刊》先后出了《初编》(1919年至1923年完成,1926年至1929年重印)、《续编》(1934年)、《三编》(1935年至1936年),共收入我国经典古籍代表著作504部、3100余册。按照原先计划,还将推出《四编》《五编》,由于抗战爆发,商务印书馆再遭浩劫,计划随之流产。那么,拟议中的《四部丛刊四编》《五编》收有哪一些书呢?围绕这许多珍贵典籍又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内景之一

追溯刊印轨迹 锁定续出书目

清末以来,时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的张元济计划利用涵芬楼丰富的藏书资源,配以海内外藏家善本,辑印古书,为古人“续命”。经过数年准备,1914、1915年间《四部举要》(后改称《四部丛刊》)工程启动。当时由编译所成员孙毓修具体主持编务。1915年3月11日第一次刊于《申报》的《商务印书馆拟刊四部举要说略》一文,即由孙氏以“星如”署名发表。“睹乔木而思故乡,考文献而爱旧邦。知新温故,二者并重。……”这些耳熟能详、经常被人引用的名句,盖源于此文。《说略》也是后来由二十五位发起人联名刊登的《印行〈四部丛刊〉启》的原稿。不久孙毓修草拟、张元济改定的《四部举要》第一份书目诞生,印成小册,寄送各藏家征求意见。时计划分四集,次第刊行,第一集就达11000卷之多!《四部举要出版预告》,《小说月报》第6卷第7号。今日我们能见到的是1920年初印行的《四部丛刊目录》。这份目录即后来定名《四部丛刊初编》全目,所不同者为“史部”正史24种。据该目所附“预约章程”称,二十四史“以殿版用连史纸印刷”,“预约《四部丛刊》者可以特价购买”。正史一开始就另行发售,不在《丛刊》之内。张元济后来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于是与《四部丛刊》完全“脱钩”。

《四部丛刊三编·太平御览》

1921年,《四部丛刊》尚在发行中,孙毓修奉张元济之命,编了一份“续编”目录。这年夏天,胡适应邀考察商务编译所,看过这份目录,还建议孙毓修“加了几种”《胡适的日记》1921年9月11日,中华书局1985年。。张元济曾将此目邮寄傅增湘,谓:“星如拟此,过于宽滥,务请通加减削。然亦有应加者,亦祈代为酌定。”1922年11月13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311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这大约是《四部丛刊续编》最初的草目,可惜现已不存。今能找到的是一册《四部丛刊续集草目》,商务排印本,约编印于1930年前后。那时孙毓修已去世多年,张元济虽则退休,但仍主持古籍印行一摊子事。在一封他致友人的信中说:“《四部续编》与《衲本廿四史》集于弟之一身,几乎应接不暇。”1934年3月19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同上,第400页。《草目》无疑出自张之手。全目著录经部29种、史部36种、子部58种、集部142种,共计265种。查《续编》《三编》书目,有83种已经刊布,其中《续编》56种(经部9种、史部8种、子部15种、集部24种),《三编》27种(经部2种、史部6种、子部10种、集部9种)。张元济随时对书目或版本进行调整,《草目》未列入而实际印出的书很多。譬如,《续编》中的《金石录》《棠阴比事》《啸堂集录》《饮膳正要》《梅亭先生四六标准》《雍熙乐府》《吴骚合编》,《三编》中的《罪惟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太平御览》《梨岳诗集》《眉山唐先生文集》《龟巢稿》等,都是后来新增的。《草目》集部之书很多,实际刊用却并不多。尤其30多种明清人文集仅采用了两部,明人一部,清人一部。到《四部丛刊三编预约样本》所附“预备续出之书”,著录的明清人著述只剩下寥寥几部。这恐怕反映出张元济审时度势,整理古籍思想发生某种变化的结果。他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争速度。希望尽量先印行已经濒于失传的宋元刊本与史料价值较高的抄本、稿本。明清人著述相对较易寻觅,则逐渐从张的视野中淡出。《草目》经部书中有一部颇为别致的外国人著作,即法国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明天启刊本。胡适当年考察编译所时,对涵芬楼所藏这本书倍加称赞。我怀疑就是胡适看了孙毓修续编目录所加的几种之一。此书虽属罕见,也值得流布,但是毕竟与《四部丛刊》的体例不太一致,于是张元济还是“割爱”了。

《四部丛刊》图录

《四部丛刊三编预约样本》

1934年1月,商务印书馆印行一册《四部丛刊续编目录》。该目所附《缘起》的结束语云:“傥我同志,发箧相饷,匡所不逮,尤心慕焉。”不久张元济告诉在北平的傅增湘:“自《四部续编》发行以来,印行目录附有征书之语,同声相应。开封、运城、济南、苏州、广州等处均有信来,愿举所藏借我影印。如傅青主手校之《隶释》、成化本初印之《伊雒渊源录》,其较精者也。”1934年3月19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400页。苏州潘氏滂喜斋后人潘博山、潘景郑兄弟,广州五十万卷楼主人莫伯骥等藏家都有善本贡献。一部分直接编入《续编》《三编》,一部分留作备用。傅增湘双鉴楼的书也是如此。

《四部丛刊四编》部分书目

1935年10月,《四部丛刊三编》第一期书出版,商务印书馆又编印了一册《四部丛刊三编预约样本》。该样本除附有《初编》《续编》目录外,还刊出一份“预备续出之书”目录。锁定此目,张元济当年最后拟定而未能出版的《四部丛刊四编》《五编》目录已一览无余。书目背后众多的逸闻逸事,也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荟萃名家秘藏 广罗海外遗珍

《四部丛刊三编预约样本》所列《三编》书目,与实际出版并不完全相同。原目有12种经部:《春秋公羊疏残本》《春秋谷梁疏残本》《书集传》《纂图集注文公家礼》《韵补》;史部:《通历》《五代史补》《元和郡县图志》《牧民忠告》;子部:《近思录》《刘子新论》《重广会史》。共12种。未刊出,而“预备续出之书”有5种子部:《野菜博录》;集部:《华阳集》《默堂集》《黄仲元四如先生集》《蚓竅集》。共5种。却作为《三编》之书付印。据此调整“预备续出之书”目录,计经部15种、史部35种、子部30种、集部51部,共计131种。全目整理附列本文之末,供研究者参考。原目仅著录书名、卷数、版本,少量注明“四库未收”等说明,但不录藏家。现根据笔者反复查考,大部分能考得藏主,列表如下:

单位:种

本文所附“《四部丛刊》未刊书目”凡有*记号者42种,均为涵芬楼藏本,约占三分之一。查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各书版本相符。1932年“一·二八”之役后,商务印书馆只剩下五千多册善本古籍,张元济更希望及早多印出几部,流传于世,心情之迫切,这份书目也是明证之一。《北磵文集》,涵芬楼有宋刊残本,拟借影日本藏本配补,列入“日本各公私藏家”统计。关于辑印自海内外藏家各书情况,分别论述如下: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

书集传·或问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 春秋谷梁疏残本 春秋集传纂例 韵补 相台书塾刊三经沿革例(经部)通历 宋季三朝政要 契丹国志 宋大诏令集 皇朝大事记·皇朝中兴大事记(史部)近思录 刘子新论 酒经 习学记言 艺文类聚 因话录 剧谈录(子部)支道林集 距鹿东观集 具茨晁先生诗集 庐溪先生文集 蠹斋铅刀编 申斋刘先生文集 秋声集 番阳李先生文集 唐音 南唐二主词 乐府补题·附天下同文(集部),计30部

从1919年起,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瞿启甲(良士)就与商务印书馆建立了极好的合作关系。瞿启甲应邀列名《四部丛刊》发起人之一。《四部丛刊初编》曾借用瞿氏珍藏25种作底本。1927年双方还专门签订《租印善本书合同》。张人凤编《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下册,第1269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作为今后长期合作的基础。瞿启甲之子瞿凤起曾回忆道:

常熟铁琴铜剑楼

《初编》完成后,继有《续编》之议。时吾家藏书已迁移至沪,商榷较便,但先父在家乡时居多,遵其志,嘱随时请教张老(按指张元济——引者注),尽吾家所藏待选所需,俾丛刊更为美备。二编七十五种,取四十种,三编七十种,取十六种,尚有再续目录,亦列有十余种。垂以抗战军兴,遽告终止。瞿凤起《答友人问吾家响应影印〈四部丛刊〉事》,仲伟行等编《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第12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所谓“再续目录”,当即上述“预备续出之书”。不过数量似乎远不止十余种!瞿氏藏书是仅次于涵芬楼的《四部丛刊》第二大书源。

铁琴铜剑楼经部藏书多宋刊善本,早已享誉书林。《四部丛刊》采用颇多。张元济拟借印的《春秋谷梁疏》残钞本,虽则仅七卷,“以注疏本校核一过,胜处实多”,可以订正通行本脱误者不胜枚举《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第1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与南海潘氏宝礼堂所藏《春秋公羊疏》残宋本可称双璧。瞿氏史部善本也比比皆是,《宋大诏令集》是部大书,不著撰人。据前人考为南宋绍兴年间宋宣献家子孙编撰,与《唐大诏令集》同出宋氏后裔。全书240卷,瞿藏钞本阙44卷。“虽已残佚,而北宋典章所存实多,其可据以参校《宋史》者不胜数也。”同上,第249页。它的文献史料价值极高。因此当传出《丛刊》拟印此书的消息,立刻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史学家朱希祖致函张元济,希望《宋大诏令》“早日出版”1935年2月12日朱希祖致张元济书,原件,上海市档案馆藏,Q469-1-156。。张复信云:“《宋大诏令》颇多讹字,尚需校勘,承属早出,自当赶办,以答盛意。”1935年2月15日张元济致朱希祖书,原信稿,同上。原计划此书与涵芬楼藏《唐大诏令》同时印行。无奈美好的愿望被无情战火打断。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出版《宋大诏令集》排印本,满足了研究者需要。瞿氏子部、集部藏书中孤本不少。如《酒经》三卷宋刊本,版刻甚精,原为钱谦益绛云楼幸存遗书,经历钱遵王也是园、季振宜、徐健庵传是楼等名家递藏。1928年由张元济借印,以《续古逸丛书》第29种刊布。再编入《四部丛刊》,流传则会更广。又如《剧谈录》,涵芬楼有钞本,瞿氏藏本为翻雕宋本,更接近原书,张元济当然选择此本影印。此外,《册府元龟》瞿氏也藏有宋残本两种,共13卷,张早已借影。因该书大部分宋刊影印自日本,本文统计归入日本各公私藏家之列。特此说明。

瞿启甲画像

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本

大唐六典(史部)法书要录 书法钩玄 砚笺 曲洧旧闻 寓简 白氏六帖 邵氏闻见录(子部)阮嗣宗集 薛涛诗 蔡端明文集 须溪先生记钞 藏春诗集 近光集 三家宫词 声画集 诗品(集部),计17种

傅增湘像

傅增湘是张元济整理古籍事业最重要的合作者之一。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前文已述,1934年春张元济致函傅增湘,为《四部丛刊》征书。同年7月,傅寄来一份《双鉴楼供四部丛刊续编选印目录》,计57种。经过张核定,决定借印20种。约12月下旬,书籍由商务北平分馆带至上海。张元济当即检点,并在《藏园借印善本书目》上一一留下批语。这20种双鉴楼善本有《北郭集》等6种印入《四部丛刊三编》,余下14种除明弘治本《东京梦华录》外,均被编入“预备续出之书”。张元济的批注兼考订、鉴赏和工作安排于一体,言简意赅,值得一读。现摘录数则,以饷同好:

嘉靖本刘须溪记抄四册[张批:似乎天启崇祯本,非嘉靖。]

嘉靖本法书钩玄四册[张批:清朗可照。]

明楚山书屋刻本曲洧旧闻四册[张批:墨淡纸渝。恐照不好。]

明万历栖云阁本三家宫词一册[张批:清楚,稍有佚字。]

旧抄本近光集一册[张批:纸暗敝,有缺字。须先查,设法访补,否则不能用。]

明万历本薛涛诗一册[张批:稍模糊,尚可照。]

明弘治本东京梦华录二册[张批:字淡且毛,难照。]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第327页。

对于《东京梦华录》,张在复傅增湘的信中又进一步说:“《梦华录》纸涩墨淡,影照易成朦胧。涵芬前收蒋氏有称毛抄者一部,疑系赝品。惟行款却同,容取出细为比较。将来影印,当遵命取各书题记排印,装列卷末。”1934年12月30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402页。由于这一缘由,张元济决定向日本静嘉堂文库借照元刊本。他对版本精益求精,不厌其烦的负责精神,令人感动。《大唐六典》《白氏六帖》和《声画集》三种,不载上述20种借印书之中。根据傅氏《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记,双鉴楼版本与张氏拟目一致而推定。1934年陈乃乾曾印宋刊《白氏六帖》,借印的就是双鉴楼藏本。1937年5月6日,傅增湘致张元济函云:“《蔡端明集》影本已付邮……”《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第353页。几天后张复函谓“《蔡端明集》影本尚未递到,未知何时所印?原出何本?想望之至。”1934年12月30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412页。这两条史料说明,《蔡》集也由傅氏双鉴楼所提供。

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本

干禄字书(经部)五代史补 国榷(史部)玉笥集 石田先生诗钞(集部),计5种

湖州南浔嘉业堂主人刘承幹与张元济的关系也非同一般,既是亲戚,又是书友。彼此假阅藏书,数十年如一日。刘承幹是《四部丛刊》的发起人之一。《四部丛刊初编》以嘉业堂藏本为底本者就有8种,《百衲本二十四史》有5种,用来配补、校勘者就更多了。《四部丛刊续编》中查继佐“冒死成书,为有明留三百年之信史”张元济《罪惟录跋》,《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下册,第939页。的《罪惟录》,即采自嘉业堂藏作者手稿本影印而成。按原稿印行还是刘承幹“怂恿”的结果。

鉴于对《元史》的不满意,张元济原先计划将柯劭忞的《新元史》编入《四部丛刊》,但他很快放弃了。一则柯著为当代人新著,与体例不符;二则有两种稿本更值得印行。他告诉傅增湘:“抽去《新元史》,拟补入查伊璜之《罪惟录》、谈孺木之《国榷》。此二者皆为人间未见之书,且二人皆吾乡先进,于弟亦有应尽之责。未审卓见以为何如?”《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第399页。1934年春,张向刘承幹借印《罪惟录》稿本时,又借了谈迁《国榷》抄本60册。张特致函刘:“原书珍贵,为人间未见之本。仰维盛意,特许流通,曷深欣感。谨当加意储藏,照相时亦必格外慎重,不敢稍有疏忽,可谓放怀。”1934年4月5日张元济致刘承幹书,《张元济全集》第1卷,第455页。可惜因《国榷》一书有阙卷,张元济筹划向浙江省图书馆和海宁蒋氏衍芬草堂借补,照影工作耽搁了下来。1937年2月,张又向刘承幹借用写本《册府元龟》《五代史补》等书1937年2月2日张元济致刘承幹书,同上。,显然也是为刊印《四编》作准备。《国榷》一书后来由张宗祥校点,1958年中华书局出版排印本流传于世。

苏州潘氏滂喜斋藏本

大金国志 雍录 名臣碑传琬琰集(史部)诸儒鸣道集 东观余论(子部)乖崖先生文集 麟溪集 谢幼槃文集 屏山集 友林乙稿 文苑英华纂要(集部),计11种

藏书家潘景郑

潘博山、潘景郑兄弟出身于藏书世家,得其叔祖潘祖荫滂喜斋藏书颇多。1929年张元济亲自赴苏州潘家访书,重聚旧谊,引潘氏兄弟为忘年之交。1934年1月,张派遣馆员丁英桂等到苏州,送去借书合同。潘博山在一封致张元济的信中说:“今晨英桂兄暨任先生枉临,当交去宋刻《周书》、宋刻《张乖崖集》、宋刻《竹友集》、宋刻《友林乙稿》、宋刻《楚辞后语》、明刻《雍录》。明刻《刘屏山集》凡七种,约定更番调换,以半月为限。”见《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513页附件。另外要求提高保险价值。张点收书籍后,即回复潘氏,同意所提要求。2月15日,张元济致函丁英桂,布置向潘氏借书事宜:

潘氏书拟再加宋刻《周髀算经》、宋刻《孙子》、张邱建《九章算经》……又拟借者为《文苑英华纂要》《名臣碑传琬琰集》(是书明刻甚佳,往往前人误认为宋本,不无疑虑)。吾兄如不能断定,可否乞先借一册携来阅看再决。《算经》如确系宋刻,不难印,亦即借回。至王荆公《百家诗选》,所缺过半,拟不用。《文潞公集》留在最后作伸缩。《诸儒鸣道集》同。1934年3月27日张元济致丁英桂书,《张元济全集》第1卷,第37页。

不久张又指示丁英桂:“潘氏《麟溪集》决借影”同上。。上述各书,《周书》印入《衲史》,《乖崖集》《竹友集》先被收入《续古逸丛书》。两种宋刻《算经》经照影,原先也准备编入《续古逸丛书》,后因故未果。《乖》《竹》二书均被列入《四部丛刊》“预备续出之书”。另据潘景郑《〈四部丛刊续集草目〉题识》云:“此为涵芬楼影印《续编》时征书草目,与后来印成之书不同。是册菊生丈寄示,属为补苴。吾家滂喜斋所藏,即于是时流传。惜所印不及十种,尚有借印而未成书者,如《东观余论》《颜氏家训》《诸儒鸣道集》《雍录》《大金国志》等……”潘景郑手迹,见《四部丛刊续集草目》,上海图书馆藏。与上述书目基本相符。

海盐张氏涉园藏本

桂林风土记(史部)重广会史 负暄野录(子部)师山先生文集 唐音癸签(集部),计5种

张元济本人有涉园藏书,大半为嘉兴、海盐乡邦文献,宋元善本并不多。他向来主张流通古书,对自己的藏书从不秘惜,借印流布者着实不算少。《四部丛刊初编》中的《五朝名臣言行录》《三朝名臣言行录》,《续编》里的《茗斋集》,《三编》里的《太宗皇帝实录》《山谷琴趣外编》以及《涵芬楼秘笈》中的《茗斋杂记》《敬业堂集补遗》等,都是采用涉园藏本为底本影印而成的。列入《四部丛刊》“预备续出之书”的5种,除《重广会史》外在《海盐张氏涉园藏书目录》中都能找到其踪迹。《桂林风土记》与《负暄野录》二罕见明钞本,均为张氏先人藏本,由好友傅增湘代为购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第434、77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张元济于《负暄野录》题记云:“今距钞录时已三百四十七年,即由吾家散出,亦百有余年。今仍得归故主,宁非至幸!”《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下册,第1053页。他要让大家分享好书重见天日的喜悦啊。关于《师山集》留下更为明确的记载。1934年5月28日张致函丁英桂云:

兹送去《郑师山集》两本。上册较损破,有二三页中缝边字字已磨损,乞属修书人细心修补。应计工资开示照缴。此书为弟所有,极不易得,将俟修补后看能否照相,拟印入《丛刊》也。《张元济全集》第1卷,第43页。

至于明崇祯刊本《唐音癸签》,张元济不止一次借与馆友用作校勘,编入《四部丛刊》流布当然更是他的心愿。

《重广会史》是一部颇为特别的古代类书。全书一百卷,仅《宋史·艺文志》有载,连南宋藏书大家晁公武、尤袤、陈振孙诸家书目都未著录,宋时却已有北宋孤本经朝鲜流入日本,后藏于前田侯爵尊经阁。1927年至1928年日本育德财团用珂罗版影印,其书才重传于世。张元济当时收到育德财团代表石黑文吉寄来的样书。他对这部失传近千年的古书十分重视,已直接编入《四部丛刊三编》目录。1934年4月5日,他致函丁英桂:“送去《重广会史》,请发照。”1934年4月5日张元济致丁英桂书,同上,第39页。张又请姜殿扬校勘此书。姜曾来信“沥述《重广会史》校勘费时”1934年6月25日张元济致丁英桂书,同上,第44页。。该书篇幅并不算多,每卷分若干类目。如卷第一有“君无为而治”“臣无为而治”“君不严而治”“臣不严而治”“天下平治”等等,语录式条目多数引自宋以前各种正史,但也有其他古书,校勘确实不易。大约由于这一原因,此书《三编》未及刊印,被搁置了起来。

日本各公私藏家藏本

东京梦华录(史部)本草衍义 册府元龟(子部)北磵文集 北磵诗集 周益公文集(集部),计6种

1928年秋,张元济应邀以中华学艺社名誉社员名义赴日本访书,硕果累累,已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中日文化交流之一载入史册。1929年开始,一批在国内早已失传的古代典籍(包括几种古小说)由商务印书馆相继出版。少量单行,大部分以《中华学艺社辑印古书》丛书发行,随后又分别收入《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和《四部丛刊续编》《三编》。大量孤本秘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其功厥伟!

《本草衍义》《北磵文集》二宋刊,涵芬楼有残本收藏。1928年张元济在日本宫内省图书寮(今称宫内厅书陵部)见到了全书,并最早配补回国郑贞文《我所知道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他告诉傅增湘:“《本草衍义》涵芬仅缺五卷,已照来。”1929年12月23日张元济致傅增湘书,《张元济全集》第3卷,第334页。《北磵文集》涵芬楼藏本缺两卷,也配补成完帙。《北磵诗集》更属罕见,《四库》未收。瞿氏铁琴铜剑楼虽有此书钞本,但张元济寄希望于东瀛所藏宋刊孤本。1935年3月,张函请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代借东京德富苏峰篑成堂藏宋本《北磵诗集》,并叮嘱摄照事宜1935年3月15日张元济致长泽规矩也书,原信稿,上海市档案馆藏,Q459-1-157。。1936年10月,照片寄到上海。1937年3月20日张元济关照丁英桂:

日本照到各书有已打成者,亦盼交下。本馆宋本《北磵文集》(中有二卷先从日本照来)如未照,得便乞即办。日本已照到《诗集》,须配齐方印。《张元济全集》第1卷,第43、97页。

借影静嘉堂藏元刊本《东京梦华录》和宋刊《周益公文集》,也是通过长泽探寻的。1935年3月8日张元济又直接致函静嘉堂文库长诸桥辙次:“前托长泽规矩也先生代商,拟借静嘉堂藏残宋《周益公集》及元刊《东京梦华录》两书影印,昨得长泽先生函,知承鼎诺,欣喜过望,即复函请其转邀技师趋前摄影。”原信稿,上海市档案馆藏,Q459-1-157。此函同时还商借元代医书《济生拔萃》中四种缺书,后收入《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从略。

《册府元龟》一千卷,宋代著名大型类书。北宋王钦若、杨亿等奉敕编撰。它是一部古代政事历史性质的百科全书,所收都属于宋代以前的古本。陆氏皕宋楼旧藏残宋本《册府元龟》流入东瀛后,国内只有零星残卷分藏数处。张元济将静嘉堂文库《册》书宋刻444卷全部照影而回,引起学界普遍关注。张元济原先计划加上国内残本共得540卷宋刻本,配以较好的明钞本460卷出版,并已编入《四部丛刊三编》“预备续出之书目”。后来他改变了主意。1937年7月,他在回答吴其昌关于《四部丛刊四编》的询问时说:

见正编定《四编》目录,前在日本照存宋刻《册府元龟》四百数十卷,嗣又在国内公私藏家影得百余卷,其阙者思以明抄本配入。然借到五六部每部抽校数卷,无一可用者。颇疑明代所抄三大书皆市估射利之作。如以明末刊本配补,既有续貂之诮,且字大行疏,卷帙过繁,反占他书地位。鄙意拟专印宋刻残本。是否可行?并祈明教。1937年7月22日张元济致吴其昌书,《张元济全集》第2卷,第100页。

除上述借影自海内外藏家的珍本秘籍外,《四部丛刊》未刊书中还有南海潘宗周宝礼堂藏本《春秋公羊疏残本》《西汉会要》;苏州吴湖帆梅景书屋藏本《梅花喜神谱》;海盐朱希祖郦亭藏本《鲁之春秋》;河南某藏家《伊雒渊源录》。宋刊《梅花喜神谱》为古代版画奇书,原藏苏州潘氏滂喜斋,后作为潘祖荫侄女潘静淑嫁奁入吴湖帆梅景书屋。《四部丛刊》未能刊出,1938年6月,张元济照原样影印,作为《续古逸丛书》第46种出版,了却了一件悬宕多年的心愿。

本文附目标有△记号者10种,暂时没有查到藏家,待考。希望熟悉古籍版本的朋友赐教指正。

经历战火劫难 存世书版安在

1936年7月,《四部丛刊三编》第四期书出版,拟议中的《四编》并未马上启动。张元济当时忙于《衲史》最后几种的校勘与影印,傅斯年等又敦促辑印《国藏善本丛刊》。时局又变得愈来愈紧张,华北陷于敌手,日寇侵略火焰即将蔓延至江南。年届古稀的张元济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默默坚守在文化阵地之上,用整理和流布民族典籍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示:中华民族不会灭亡!1937年3月6日他指示丁英桂:

《衲史》已完,传真遂闲。《丛刊》备用之书,如《契丹国志》《名臣碑传琬琰集》《诸儒鸣道集》《玉堂类稿》《周益公文集》,照存底本可作传真者,乞检出发下一二种(此外或尚有他书),以便续制。《张元济全集》第1卷,第96页。

其时《宋史》《明史》尚在最后印制中,张元济已迫不及待着手《四部丛刊四编》的准备。《国藏善本》也同步进行,他亲自上北平图书馆驻沪办事处和故宫博物院迁往南京的书库查阅书籍。其间还不时与傅斯年、袁守和、傅增湘等通信商榷入选书目。至1937年7月1日,《国藏善本丛刊》广告在各报刊出,张又把目光转向《四部丛刊》。“七七事变”前一天,他指示丁英桂:“《四部丛刊四编》之书如已查齐,乞即发下。”同上,第99页。同年8月7日又向丁索要“《丛刊四编》目”同上,第101页。。无奈“八一三”事变爆发,陷于战区的商务杨树浦平版厂匆匆撤至租界,古籍印行被迫中断!不过,张元济始终关注着已打成的底版和毛样的命运。他利用工厂重排机器的间隙,组织人员整理、清点。他告诉丁英桂:

《北磵诗集》宋本毛样是在敝处,昨已查得,可请勿念。《公羊单疏》毛样一本,又刘刻二本、阮刻注疏本四册,又校记一本,另附致姜佐禹兄一笺,请阅过饬人打存(交下备查),再送与佐兄。请其注意。《明文海》已校过若干卷?请查明属停。即属校《邵氏闻见录》或《周益公文集》,本馆均有藏本,但毛样只有一分(昨示库存毛样清单已收到),馆存本亦甚贵重,每一次以一本为限,校毕收回续发。同上,第102页。

当时上海四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一位坚强的老人率领一群忠于职守的爱国文化人,整理着从侵略者炮火下抢救出来的印刷物半成品,其意义恐怕已经超出印行古书的本身。

我们从上述张元济致丁英桂信可以知道,当时保存下来的《四部丛刊》未刊书已摄底版、毛样,为数不少。1938年后“孤岛”局势相对平静,商务印书馆恢复了古籍出版。张元济采取化整为零方针,一部一部印行。先是推出《梅花喜神谱》,1940年又将延津复合的汲古阁钞本《稼轩词》影印问世。部分母版铅皮至少保存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1957年,商务印书馆为纪念馆庆60周年,准备印行《册府元龟》。张元济时已91岁高龄,且偏瘫卧床,闻之欣然,甚至提出要看毛样。后来因故未果。1989年1月中华书局终于出版了《册府元龟》残宋本581卷。这是符合张元济生前愿望的。时间又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其他书版、毛样今安在?但愿在某处仓库或者别的什么地方还能有所发现。《四部丛刊》未刊书有不少近几十年里已经出版,我们也希望《中华再造善本》等古籍整理工程的主持者们,从中继续得到启发,完成老一代出版家未尽之业。这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之一。

2009年6月于上海浦东新居南窗下

附:《四部丛刊》未刊书目

经部

易传四卷* 宋程子撰 元刊本

诗经疏义二十卷* 元朱公迁撰 明嘉靖刊本

礼书一百五十卷* 宋陈祥道撰 宋刊元修本

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 宋陈大猷集传 宋刊本 四库仅收或问二卷

春秋公羊疏残本七卷 唐徐彦撰 宋刊本

春秋谷梁疏残本七卷 唐杨士勋撰 宋刊本

春秋集传纂例十卷 唐陆淳撰 明覆宋本

春秋经传集解考正三十卷* 唐陈树华撰 稿本 卢抱经校

纂图集注文公家礼十卷 宋杨复附注 刘垓孙增注 宋刊本

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卷 宋岳珂撰 明钞本

韵补五卷 宋吴棫撰 宋刊本

博雅十卷* 魏张揖撰 明覆宋刊本 黄荛圃跋

埤雅二十卷* 宋陆佃撰 明刊本

干禄字书一卷 唐颜元孙撰 覆唐石刻本

汉隶字源不分卷 宋娄彦发辑 影宋钞本

史部

通历十五卷 唐马总荆南孙光宪撰 影钞宋本

五代史补五卷 宋陶岳撰 明钞本 赵灵均校

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 唐李吉甫撰 钞本 原有阙卷

牧民忠告二卷经进风宪忠告一卷庙堂忠告一卷* 元张养浩撰 元刊本

宋季三朝政要五卷 不著撰人 附录一卷 宋陈仲微撰 元刊本

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 宋徐梦莘编集 明钞本

国榷一百卷 明谈迁撰 钞本 向未刊行

流寇长编二十卷* 清戴笠吴乔辑编 钞本 向未刊行

契丹国志二十七卷 宋叶隆礼撰 元刊本

大金国志四十卷 宋宇文懋昭撰 钞本

鲁之春秋二十四卷 清李聿求撰 原刊本

唐大诏令集一百三十卷* 宋宋敏求撰 钞本 原阙二十三卷

宋大诏令集二百四十卷 不著撰人 钞本 原阙四十四卷 四库未收

东家杂记二卷* 宋孔传撰 影宋钞本

伊雒渊源录十四卷 宋朱子撰 明刊本

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一百七卷 宋杜大珪编 宋刊本

广卓异记二十卷 宋乐史撰 述古堂钞本 四库未收

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 元苏天爵辑 元刊本

诸史提要十五卷* 宋钱端礼撰 宋刊本

汉隽十卷 宋林钺撰 宋刊本

直说通略十卷* 元郑镇孙撰 明成化刊本

九域志十卷* 宋王存等奉敕撰 钞本 卢抱经校

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 宋祝穆编 宋刊本

圣朝混一方舆胜览三卷* 不著撰人 元刊本 四库未收

明一统志九十卷 明李贤等奉敕撰 明天顺内府本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宋朱长文撰 钞本 黄荛圃顾千里跋

雍录十卷 宋程大昌撰 明嘉靖刊本

桂林风土记不分卷 唐莫休符撰 明钞本

东京梦华录十卷 宋孟元老撰 元刊本

中吴纪闻六卷* 宋龚明之撰 明弘治刊本

大唐六典三十卷 唐玄宗撰 宋刊本配明刊本

西汉会要七十卷 宋徐大麟撰 东刊本配钞本

东汉会要四十卷* 撰人同上 宋刊本配影宋钞本

宝刻丛编二十卷* 宋陈思纂 钞本

皇朝大事记九卷皇朝中兴大事记四卷 宋吕中撰 钞本

子部

近思录十四卷 宋朱子吕祖谦撰 高丽覆宋刊本

刘子新论十卷 梁刘勰撰 明覆宋刊本

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 不著撰人 宋刊本 四库未收

本草衍义二十卷 宋寇宗奭编 宋刊本

法书要录二十卷 唐张彦远撰 明嘉靖本

梅花喜神谱二卷 宋宋伯仁编 宋景定刊本 洪北江孙渊如钱竹汀黄荛圃跋

书法钩玄四卷 元苏霖撰 明嘉靖本

砚笺四卷 宋高似孙撰 钞本 张訒庵校

酒经三卷 宋朱翼中撰 宋刊本 钱牧斋跋

化书六卷* 吴宋齐邱撰 宋刊本

习学记言五十卷 宋叶适撰 明钞本

东观余论二卷 宋黄伯思撰 明覆宋刊本

纬略十二卷* 宋高似孙撰 明钞本

宾退录十卷* 宋赵与时撰 宋刊本

冷斋夜话十卷* 宋释惠洪撰 元刊本 黄荛圃跋

曲洧旧闻十卷 宋朱弁撰 暝楚山书屋本

寓简十卷 宋沈作喆撰 明汪氏刊本

负暄野录二卷 宋陈槱撰 明钞本

类说六十卷* 宋曾慥编 明刊本

皇朝仕学规范四十卷* 宋张镃撰 宋刊本

艺文类聚一百卷 唐欧阳询撰 明嘉靖刊本

白氏六帖三十卷 唐白居易撰 宋刊本

重广会史一百卷 不著撰人 日本覆北宋刻本 四库未收 此为中土久佚之书

册府元龟一千卷 宋王钦若等奉敕撰 宋刊本配钞本

帝王经世图谱十卷* 宋唐仲友撰 宋刊本 存八卷 此与四库本辑自永乐大典者不同

历代蒙求不分卷* 元王芮撰 汲古阁影元钞本 四库未收

因话录六卷 唐赵璘撰 明钞本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宋邵伯温撰 钞本

鸡肋编三卷* 宋庄季裕撰 影元钞本

剧谈录二卷 唐康骈撰 明覆宋刊本

集部

阮嗣宗集二卷 晋阮籍撰 明嘉靖刊本 四库未收

支道林集一卷 晋释支遁撰 明嘉靖刊本 四库未收

梁陶贞白先生文集二卷 梁陶弘景撰 明刊本 四库未收

薛涛诗不分卷 明万历本

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集一卷 宋张咏撰 宋刊本

距鹿东观集十卷 宋魏野撰 钞本

蔡端明文集三十六卷 宋蔡襄撰 影宋钞本

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 宋米芾撰 钞本

具茨晁先生诗集一卷 宋晁冲之撰 明覆宋刊本 四库未收

谢幼槃文集十卷 宋谢薖撰 宋绍兴刊本

崔舍人玉堂类稿二十卷西垣类稿二卷 宋崔敦诗撰 宋刊本 四库未收

庐溪先生文集五十卷 宋王庭珪撰 明刊本

屏山集二十卷 宋刘子翚撰 明刊本

新刊李学士新注孙尚书内简尺牍十卷 宋李祖尧编注 宋刊本

宋陈少阳先生尽忠录八卷续录一卷 宋陈东撰 明刊本

周益公文集二百卷附录五卷年谱一卷 宋周必大撰 宋刊本

蠹斋铅刀编三十二卷 宋周孚撰 影宋钞本

宋丞相崔清献公全录十卷 宋崔与之撰 明嘉靖刊本 四库未收

平庵悔稿十四卷丙辰悔稿一卷悔稿后编六卷* 宋项安世撰 钞本 四库未收

友林乙稿不分卷 宋史弥宁撰 明覆宋嘉定刊本

北磵文集十卷外集一卷 宋释居简撰 宋刊本

北磵诗集九卷 撰人同上 钞本 四库未收

须溪先生记钞八卷 宋刘辰翁撰 明嘉靖刊本

藏春诗集六卷 元刘秉忠撰 明弘治本

汉泉曹文贞公诗十卷后录一卷* 元曹伯启撰 元刊本

申斋刘先生文集十卷 元刘岳申撰 依元钞本

蒲室集十五卷* 元释大訢撰 元刊本 此本后附书疏语录不分卷他本未收

秋声集十卷 元黄镇成撰 影钞明洪武刊本

番阳仲公李先生文集三十卷 元李存撰 明永乐刊本

近光集四卷 元周伯琦撰 钞本 与四库本不同

贡礼部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 元贡师泰撰 明刊本

侨吴集十二卷 元郑元祐撰 明弘治刊本 黄荛圃跋

师山先生文集十一卷 元郑玉撰 明洪武刊本

玉笥集九卷 元邓雅撰 钞本

石山先生诗钞十卷 明沈周撰 明崇祯刊本

三家宫词三卷 唐王建蜀花蕊夫人费氏宋王珪撰 明万历刊本

文苑英华纂要八十四卷 宋高似孙编 辨证十卷 宋彭叔夏撰 宋刊本

声画集八卷 宋孙绍远编 明钞本

唐音十四卷 元杨士弘编 元刊本

麟溪集十二卷 元郑大和辑 元刊本

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 明冯惟讷编 明嘉靖刊本

唐音癸签三十三卷 明胡震亨撰 明崇祯刊本

九僧诗一卷 不著撰人 钞本 四库未收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 清黄宗羲辑 钞本 原阙最后二卷 向无刊本

诗品三卷 梁钟嵘撰 明繁露堂刊本

苍崖先生金石例十卷* 元潘昂霄撰 元刊本

芦川词二卷* 宋张元幹撰 影宋钞本 黄荛圃跋

稼轩词四卷* 宋辛弃疾撰 汲古阁钞本

吴梦窗词集不分卷* 宋吴文英撰 明钞本

南唐二主词一卷 宋陈世修辑 钞本 四库未收

乐府补题一卷附天下同文一卷 均不著撰人 汲古阁钞本

(原载《济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