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引言
中国城区的供水排水管道多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修建的,就全国地下供水排水管道总体而言,目前,服役20年以上的供水排水管线总长度分别为9.7万千米和5.8万千米(2008年数据)。由于管道基础的老化,污水及有害气体的侵蚀,加上地面承载的严重超载等因素,导致管道结构性和功能性发生破损。这些老旧管线多存在渗漏、腐蚀等现象,甚至出现管道爆裂而导致道路塌方事故。这些破损的老管线亟待修复或更换,以保证供水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由于老管线都位于建筑物密集的内城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采用常规的开槽施工方法进行修复或更换施工,不仅占用场地、施工周期长、综合成本高、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差,而且将带来社会、交通和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无污染、无噪声、质量优、工期短、造价低、安全性高、施工扰民少的非开挖技术将成为今后管道修复的主流(绿色)施工技术,更是城市管道和谐管理并使之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理念的一种良好对策。
非开挖管道修复施工方法有穿插法、原位固化法(CIPP)、碎(裂)管法、折叠内衬法、缩径内衬法、螺旋缠绕法、局部修复法和喷涂法等。其中原位固化法(CIPP)在城市排水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原位固化法(cured-in-place pipe,CIPP)是由英国于1971年研制成功的,当时主要用于修复英国的下水道。在发展初期,CIPP仅是一种管线施工的普通工法,用于在不扰动土层的情况下更新老化或失效的地下管线,随着不断的发展,该技术逐渐成为国外维护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的首选方案。
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在中国发展很快,随着该领域整体技术的进步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完善,目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在供水排水管道工程中已经大量运用,但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用的比例依然较低,2009年我国供水及排水管道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长度分别仅有41.49km和27.92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