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疗足浴
(一)什么是足疗
所谓足疗,就是运用中医原理,集检查、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无创伤自然疗法。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络中有6条经络起止于足部,是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双脚还分布有多个穴位并与内外环境相通,整个足部有60~70个穴位;如果将双脚合并,脚底就能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人体结构图。因此,有人说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是人体的阴晴表,能够很准确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足疗包括两部分:足浴和足部按摩。目前这种无创伤自然足疗方法,深受人们喜爱。通过对足部的刺激(既包括足部按摩,也包括足浴),不仅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维持阴阳平衡、加快新陈代谢,还能通过经络传导、神经反射、体液调节,改善自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足部六大反射区
足部有六大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尿道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它们是每次足部按摩都必须选择的反射区,被称之为足部按摩的基本反射区,能够增强排泄功能,将代谢“毒素”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1.肾上腺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双脚掌第2、第3趾骨之间,足掌“人”字形交叉点后方凹陷处。按摩该反射区可以补肾益精、活血祛风、抗过敏、抗休克。
按摩方法:单食指扣拳法,用右手食指背侧之间关节突出部向第2、第3趾骨颈之间缓慢顶入,以出现酸胀感为宜,停留10~20s后再缓慢放松。逐次加力,直至出现微痛,做5次,或用握足扣指法,按揉5次。
注意事项:左手握足背加以扶持并协助用力,不要改变方向;右手食指第一指间关节垂直顶入,不要捻转;顶入的部位要遵循宜外勿内、宜后勿前的原则;用力要适度,以放松时感到舒适为度;按压时,节奏稍慢,渗透力强,以出现酸、胀、痛感为宜。
2.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双脚掌中心,第2、第3、第4趾骨之间的中央区域,肾反射区的周围;或以肾反射区为圆心,大小不超出第2、第3、第4趾骨的一个圆。按摩该反射区可以调理三焦。
按摩方法:双指扣拳法或单食指扣拳法进行按摩。用双指扣拳法由上向下刮压;用单食指扣拳法时,右手食指中节要从两侧沿半圆画弧向下刮压。按摩手法要稍慢些,力度要均匀,由轻逐渐加重做5次。辅助手要扶持于足背并给予反方向的作用力,双手动作要配合默契。
注意事项:用拇指指腹向前推腹腔神经丛反射区,遇气体说明患者有自主神经紊乱、神经性呕吐、腹胀、打嗝、严重消化不良或心律失常等疾病,若有颗粒物,可能患有上述疾病,也可能是有肾脏疾病。
3.肾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双脚掌第2、第3趾骨近端,相当于脚掌“人”字纹交叉点下方的凹陷处,从肾上腺反射区向后延伸约1寸的范围即为肾反射区。按摩该反射区可补肾益精、醒神通窍、清热利湿、温经通淋、壮阳。
按摩方法:用单食指扣拳法或握足扣指法。右手食指中节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按照长约1寸的距离按摩5次,按摩节奏要慢,渗透力要强。
注意事项:左手固定足部,右手定位要准确,用食指中节背侧压入,避免近侧指间关节着力,用力要均匀,同时要有渗透作用,速度要缓慢。
4.输尿管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从肾反射区中间开始,先向后再斜向足底内侧的膀胱反射区,是一长形弧状的条带区。按摩该反射区可提高泌尿系统功能,并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炎等有一定疗效。
按摩方法:用单食指扣拳法。右手食指中节背侧自肾反射区中间开始,先压入到合适的深度,再向下刮压至离膀胱反射区约剩1/3的距离,右手压刮至膀胱反射区中点,停留片刻后缓慢抬起,由轻到重做5次。
注意事项:操作时,力度要均匀,压刮时要慢些,但不可滑脱。
5.膀胱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双脚掌内侧足舟骨下方的稍突起处;或足底跟骨内侧前缘前方凹陷区域,为跟骨厚角质层和足弓细腻皮肤之间的过渡区域。按摩该反射区对肾、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膀胱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有一定疗效。
按摩方法:单食指扣拳法,用食指中节在足内侧向足外侧呈扇形旋压5次。适当加压后,稍向内或外旋转约60°或定点按压,力度不可太大。
注意事项:本反射区较为敏感,用力不可太大,旋压时,旋转角度不可超过60°,辅助手要固定足部,便于操作。
6.尿道反射区
该反射区位于足跟内侧,膀胱反射区直至内踝后下方的条带状区域。按摩该反射区对排尿障碍、泌尿系统感染、早泄、阳痿、尿道炎、阴道炎和性功能不佳等有不错的疗效。
按摩方法:足部保持外展姿态,一手固定于足前部,另一手用单食指扣拳法从膀胱反射区后下方推向内踝后下方,然后将手腕内旋,用拇指桡侧转向内踝后下方的骨缝压挤,以出现酸胀感为宜,5次即可,但用力要逐渐加重。
注意事项:辅助手固定足部,操作手推压的速度要慢,一定要从膀胱反射区推至内踝后下方,以产生胀麻感为佳。
(三)足部按摩的方向与顺序
做足部按摩时,应注意顺序,尤其是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更需注意,以便使身体各器官保持最佳的协调状态。通常按照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足背反射区的次序进行按摩,不可颠倒,以求符合机体阴阳平衡的原则。
机体大部分重要脏器均位于左侧,如心脏、脾脏和主要自主神经丛等。所以按摩时,要先按摩左脚,后按摩右脚。首先,按摩左足足底的肾、输尿管、尿道及膀胱等基本反射区,可增强排泄功能,将有害物质及废料排出体外。其次,按摩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可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平衡的良好状态,促使全身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得到充分缓解,调动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按摩肾上腺反射区,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实施重点按摩时,通常是按照基本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病变反射区→相关反射区→基本反射区的顺序,依次进行,不宜颠倒。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机体保健,每次按摩开始和结束之际,都应对基本反射区进行按摩。
足部按摩时,除了要按照各个反射区操作的先后次序进行外,也很注重按摩的方向。总的来说,足部按摩要遵循以下按摩方向。
①按照血液循环的方向按摩,向心则为顺向,离心则为逆向。通常采用顺向按摩,以利于静脉、淋巴液回流,将代谢产物及废料等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②按照脏器相应的反射区生理功能和运动方向(如胃、十二指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来确定按摩方向。
③按照反射区相应脏器的解剖位置,确定从上至下的按摩方向。
④垂体、生殖腺、肾上腺等反射区很小或无明显方向的,可进行定点按摩,或按照施术手法易于操作的方向进行。
中医的观点是:顺向为补,逆向为通;实证当以通,虚证当以补;虚实杂证,通补兼施。
(四)足浴及其保健原理
在中医文化中,足浴疗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足浴,作为足疗保健法中的一种,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达到保健功效的。足浴保健疗法又分为普通热水足浴疗法和足药浴疗法。前者是指通过水的温热和机械作用,刺激足部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改善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及自我保健的效果。后者是指将药物输布到人体脏腑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常进行足浴,可达到以下保健效果。
①改善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
②促进新陈代谢: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可促使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③改善睡眠:足浴可通过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驱散足底沉积物和消除体内的疲劳物质,消除疲劳,使人处于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
④调整血压:足浴可扩张足部及全身细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使自主神经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缓解高血压的自觉症状。
⑤足浴还具有养生美容、养脑护脑、活血通络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因此,每天坚持用40~45℃的热水足浴30~40min,可令全身血液循环加快,神经末梢活跃,记忆增强,延缓衰老,更可有效防止各种血管疾病。
(五)足浴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足浴时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将浴水逐渐加热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温,浴水通常要淹过踝部,而且要时常搓动足部。浴足的时间以40min较为适宜,这是普通热浴足方法;还有中药热浴足方法,每次先在水里放入煎煮过的药液(可兑水稀释),然后按普通热浴足的方法进行。另外,足浴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水温要适中(最佳温度为40~45℃),防止水温过高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者,同时水温也不宜过凉。
②足浴时间以30~40min为宜,足浴时水温要恒定,尤其是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③足浴时,可给予足部适当的刺激,如按摩、捏脚或搓脚等,有条件者也可使用具有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足浴,效果更佳。
④饭前、饭后30min不宜进行足浴,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导致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而影响消化功能。
⑤足药浴治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使局部皮肤发红、瘙痒,或导致其他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⑥足药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药浴治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并拭干。
⑦有传染性皮肤疾病者,应注意自身传染和交叉传染的可能,所以家庭成员之间最好不要混用浴盆。
⑧足浴时,足部和下肢血管扩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头眩,这时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流充分流向头部,消除头部急性贫血,以缓解症状。
⑨不适合足浴的人群:严重心脏病患者,脑出血未治愈者,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者,出血性疾病,对温度感应失去知觉者,严重血栓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等;另外,儿童应在成人帮助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