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绝世英才的风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史记原典精选

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也,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亲也,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且昔齐愍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弊,君臣之不和也,兴兵而伐齐,大破之。士辱兵顿,皆咎其王,曰:‘谁为此计者乎?’王曰:‘文子为之。’大臣作乱,文子出走。攻齐所以大破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 11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 (12)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因可虏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于是进言:“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二城,不是好计策。出兵少,伤不了齐国;出兵多,则有损秦国。我揣测大王的盘算,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派出全部的兵力来支持秦国,这实在有违情理。现在就能看出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很友善,越过他们的国境去攻打齐国,合适吗?这个计策考虑欠周密。况且先前齐愍王向南边攻打楚国,败楚军、杀楚将,占领了广阔的土地,但最后连很小的土地都没得到,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逼迫它不能占有啊!诸侯眼见齐国疲惫困顿,君臣不和,派兵攻打齐国,大破齐军。齐国将士受辱劳顿,都怪罪大王,说:‘是谁策划攻打楚国的?’齐王说:‘是田文策划的。’于是齐国大臣群起作乱,而田文出逃。齐国失败的原因是攻打楚国耗尽兵力,反而使韩、魏两国从中得利。这就叫作把兵器借给贼,把粮食送给盗匪。大王不如结交远的国家,攻打近的国家,取得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取得一尺土地也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如今不这么做,却去攻打远方的国家,不是太离谱了吗?”再说,过去中山国领土有方圆五百里,赵国独自把它吞并了,功业建成,名声高扬,利益到手,天下没有能侵害到它的。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部位,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先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掌握天下的关键,以此威胁楚国、赵国。楚国强大您就亲近赵国,赵国强大就亲近楚国。楚国、赵国都亲附您,齐国必然就恐惧了。齐国恐惧,必定低声下气拿出丰厚财礼来侍奉秦国。齐国亲附了秦国,那么韩魏两国便可乘势收服了。

注释】❶夫:发语词,无义。❷意:猜想、揣测。❸悉:全部。❹不义:不合乎道理。❺辟地:开拓土地。❻罢弊:同“疲敝”,疲惫、困顿。❼顿:困顿、劳顿。❽赍:送。❾释:放弃、放过。❿缪:通“谬”,荒谬。(11)中国之处:处于华夏诸国的中心。之,此处其义同“是”。(12)附:使之亲附,归附。

词语收藏夹

一、擢发难数:拔头发来数,也不够数。比喻多得数不完。多用于贬义。

例句 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犯的罪行,擢发难数。

二、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报,报复。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仇恨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为狭窄。

例句 你千万别惹他。他心眼极小,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三、长袖善舞:衣袖长,有利于跳舞时摇曳生姿。比喻有凭借就容易成功。后来比喻人的手腕高明,很会经营人际关系。相似的词语有“多财善贾”。

例句 王经理长袖善舞,生意做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