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导论(3)

第三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干部培养经验思考》,发表于《人民论坛》2012年第5期(求是理论网2012年6月12日全文转载)。文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干部在民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熟悉民族工作的干部从总体来看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一些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一些汉族干部中存在大汉族主义。为此,党和各级政府通过大力培养和训练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对各级干部关于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教育,解决了从事民族工作干部的短缺问题。论文提出:民族团结是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和合作,就没有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实现民族团结必须培养一批得力的民族工作干部。论文提出:民族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党对各级干部关于民族问题的教育也要做到未雨绸缪,需要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情况。

第四篇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论析》,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文章提出: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最后决战。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这个战略的实施无疑需要大量的革命干部。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对干部的需求甚大;解放战争末期,随着革命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为了建立和建设新的国家,对干部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临上述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开展干部教育,为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提出,与以往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有了新的变化:一是拓展了干部教育培养的新途径。即除干部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外,还利用新解放区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干部,大量吸收、改造旧知识分子,从工厂里的优秀工人中提拔干部等。二是提出干部教育培养的新思路。提出了把军队变成工作队的重要思想,促进了干部教育的新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干部短缺的问题。三是增加了干部教育的新内容。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和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干部教育增加了国际形势、职工运动与城市政策、对外国和外侨政策等内容。文章提出: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经验启示是干部教育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把当前任务和将来任务结合起来,做好干部储备。

第五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及其现实启示》,发表于《前沿》2012年第14期。文章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主要任务有巩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肃清残余反动力量和进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党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干部教育体制。文章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干部思想教育主要是加强对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教育和党内团结教育;对干部的业务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围绕党面临的各项重大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包括经济建设工作、城市管理工作、外交工作、少数民族工作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文章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想成为长期执政的合格政党,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干部教育工作;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不断变化,党的干部教育要有前瞻性,必须从党和国家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干部教育的重要性。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

时间的界定。本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研究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上限,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下限。

概念的界定。“干部”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本书采用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干部含义的界定,即干部包括“军事干部、政权干部、经济干部、党务干部、文化干部、民运干部、工、青、妇干部、理论干部、技术干部等等”【10】。干部教育主要是指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政权建设的需要,党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进行教育,以提高各级党政、军队干部的文化、政治、军事素质。

第二,研究方法。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史属于中共党史,它与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因此,本书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综合运用上述各门学科知识原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证。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历史研究方法。本书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立论,通过利用现有出版的相关史料,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去分析和研究干部教育,系统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干部教育的基本历程。把干部教育放在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两次转变的视域中研究,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工作中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本书提出并充分肯定了党的干部教育为党的工作中心的两次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党的干部教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书既要从总体上研究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进程,分析总结这一时期干部教育的特点和经验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时期、不同区域干部教育的具体情况;既要从总体上分析并论证干部教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也要分析干部教育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地方的具体作用;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力求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以微观支撑宏观。

比较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进行比较,揭示出个性和共性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就本书而言,在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过程中,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将中共成立初期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不同时期的干部教育进行相互比较;对学校干部教育、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训练班教育、老解放区干部教育和新解放区干部教育、军队干部教育和地方干部教育等进行比较;把国共合作进行的干部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干部教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更加全面地分析干部教育的特点,总结干部教育的经验和规律。

文献学研究法。本书在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历史文献,查阅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对原始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本书中的基本观点都以原始文献为佐证,书中引用的数据、事例等都来自原始资料,并进行了认真核对。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对《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毛泽东等党的重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稿、文选、年谱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六、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体系的创新。本书超越了目前学术界仅以时间维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进行研究的模式,系统分析研究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科学理论、基本历程、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历史贡献、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其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启示,从而构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的完整体系。二是学术观点的创新。本书提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政治任务,而且具有决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