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导论(2)

此外,本书系统地构建了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问题的框架。现有的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研究成果,基本都是以单一的时间维度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进行叙述式的研究。本书从宏观视角出发,跨越这一时间维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科学理论、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历史贡献、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从而完整、系统地构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研究框架,为广大学者研究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干部的轮训教育,学术界对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目前,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研究的论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某个历史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主要有赵耀宏的《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郝琦的《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其现实启示》、宋桂全的《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李永贤的《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杨久梅的《毛泽东与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包爱芹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杨东的《陕甘宁边区县级干部的党史与革命史教育》、郭生春等的《抗战前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工作述略》、刘建德等的《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李玉玲的《抗战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龚大明的《抗战时期中共干部教育理论与实践》、李波的《论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杨得坡的《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等;另一类是介绍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干部教育思想,主要有熊维强的《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陈世奎的《论邓小平的干部教育思想》、陈福今的《论陈云干部教育培训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陈艳的《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当代意义》、双传学的《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学校干部教育》和《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王树荫的《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李平贵的《论张闻天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罗开贵的《周恩来的干部教育思想》、王守炳的《刘少奇的干部教育思想》、刘斌的《论朱德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等。

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也提供了不少有意义的借鉴,但到目前为止,学术论文基本上是对党的某个时期的干部教育或党的某位领导人的干部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尚没有文章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教育进行系统梳理,没有对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进行整体概括总结。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研究的著作有李小三的《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简史》,主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六个时期来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干部教育的发展历程;陈桂生的《中国干部教育》(1927—1949)主要把党的干部教育分为三个时期,即苏区干部教育、抗日民主根据地干部教育和解放区干部教育;目前尚没有看到学术界有专门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专著。这两部著作的贡献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的历史过程作了比较细致的介绍,不足之处是对党的干部教育主要侧重于一般性的概括和阐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贡献、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缺乏系统的总结。

四、研究基础

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干部教育研究问题,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独立或与指导教师合作发表了一系列相关学术论文,这为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独立或与指导教师合作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共有五篇。

第一篇是《浅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发表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论文提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在实践中探索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随着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局面的开展,需要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为了缓解干部奇缺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各级各类干部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初步形成了党的干部教育体系,积累了干部教育的宝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干部教育应与在职干部教育相结合;干部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前方与后方相结合;贯彻正确的教学原则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论文认为,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干部教育相比,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进行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干部教育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教育开始的。

第二篇是《浅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团结教育》,发表于《理论学刊》2011年第1期。论文提出,影响党内团结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受此变化影响,党的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享乐主义、骄傲情绪、宗派主义甚至腐败现象等不良倾向;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成分来源广泛、经历各异、思想复杂且大多数文化水平低,这些不同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党组织后,把各自身上的阶级局限性也带入党内,导致党的一些干部中出现了个人主义和拉帮结派等错误思想;三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范围内的干部调动较为频繁,新调入干部和原有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之间,由于经历、习惯和工作方式不同,导致出现一些矛盾甚至是比较大的冲突。上述情况严重影响党的团结,对党能否作为核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艰巨的历史任务构成重大挑战。论文提出:党的团结是关乎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革命时期需要团结,建设时期同样离不开团结。为此,党通过颁布一系列规定指示、开展党内整风运动和加强民主集中制等措施,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内团结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论文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开展党内团结教育的重要原则;发扬党内民主是巩固党的团结的重要保证;加强党中央和党的高级干部的团结是实现党内团结的关键;建立和健全制度是维护党内团结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