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A国一位发明家在某天发明了一种神秘的炼钢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炼钢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但之所以说其神秘,是因为发明家不仅不需要工人和铁矿,而且关于生产过程也极力要求保密,唯独要求政府为其提供大量本国生产的小麦。
他的这一发明大大降低了钢铁使用率超高的A国许多产品的成本,使得该国的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伴随着钢铁厂的关闭,原先的工人们也相继失去了工作。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工人很快就从失业的惆怅中恢复过来,他们似乎都明白被替代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了新的工作:有的人去农场中种植发明家需求量极大的小麦,有的人则前往那些新兴的行业中。
直到几年之后,一名多事的报社记者决定针对这种神秘的炼钢方法进行秘密调查。这一调查不要紧,他发现发明家这几年来竟然一直在欺骗大家。他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经济学家,而非所谓的发明家,也根本没有任何关于炼钢的新方法。从头到尾,他所做的只是通过一些非法渠道将得到的小麦运送到其他国家进行贩卖,然后再从其他国家进口钢铁回来,并从这些国际贸易中牟取私利。
当这件事情被记者披露之后,政府立刻停止了发明家所享有的一切特权,发明家也被逮捕入狱,遭受大家无尽的嘲笑。在A国,因为发明家被抓,钢铁价格迅速回升,工人们又重新回到了原先的炼钢厂工作,国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倒退回之前的状态,一切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是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中讲述的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个故事。姑且不论这名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如果单纯地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对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更讲究分工精细化和专业细致化,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使得大家将劳动成果相互交换,不需要亲自生产却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几乎每个人都同贸易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就拿一辆普通的汽车来说,可能它的发动机来自瑞典,轮胎来自泰国,保险杠来自日本,车灯则由韩国生产,最终在中国进行组装加工等。正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发达,充分发挥了各国特有的优势,最终才能生产出如此低成本但又优质的车辆。
故事中的经济学家所遵循的也正是这个原理,充分发挥A国种植小麦的优势,然后从其他国家购买钢铁,通过国际贸易促进两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贸易(商业)在经济学中主要指的是在一个市场中所进行的自愿的商品或服务交换。通俗一点讲,就是用自己最擅长做的东西同别人最擅长做的东西进行交换。经济学家们通常将贸易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不管是这二者中的哪一种,只要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从事自己最为擅长的生产活动,再同另一个人或者国家进行相互交换,那么最终每个人或者国家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多种多样的产品和劳务,达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和提高经济生活水平,实现贸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比如,一位著名的作家每小时可以写1000字,赚取100元的稿费。但是她特别不擅长做家务,仅仅是扫地拖地这一项家务就会花费她不止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时候,如果她花费50元请一名家政人员来帮助自己打扫,不仅自己省心省力,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写稿,以此赚取更多的钱。而这对于家政人员来讲,也是获得工作,赚取劳动报酬的绝好机会。
曾有人认为,从世界经济角度来看,日本和美国因为生产很多相同的产品而互为竞争对手。但实际上在经济学家眼中,他们之间的贸易并非体育赛事那样必须有一个胜负输赢,而恰恰是通过贸易让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会比现在过得更好。因为那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去生产,而非像现在这样通过贸易享受低成本的便利。
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之间,贸易的存在不仅不会阻碍我们自身的发展,反而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利,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也是“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中第五大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