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所谓的“胎内记忆”吗?
普通人大多有这样的认知:孩子那些较为持久的记忆往往是从3岁左右开始的,所以,才会有国内教育家们频繁提醒那些处于亲子分离状态的父母们:在孩子3岁以前,可以让孩子与父母分离,交给老人养育,但是在孩子3岁以后,不管工作再怎么忙,也要将孩子接回到身边,因为从3岁开始,孩子的长时记忆已经开始成熟,再处于两地分离状态,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极为不利。
但这一普遍看法从2010年开始被国外一些心理学家打破,有些科学家针对幼儿进行了研究后,建立起了“出生前心理学”。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公布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事实:在胎儿时期,人类便已经具备记忆能力了,这项能力在胎儿7个月大以后,会随着它的思维、感觉能力一起成长。
托马斯·伯尼博士是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心理专家,他所撰写的《神秘的胎儿生活》一书中,以大量的现实研究,着重地论述了胎儿在记忆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在这本以“胎内记忆”为主题的书中,托马斯博士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
法国巴黎一家普通的医院里,一位叫托马蒂斯的语言心理学家接待了一名4岁的患儿,患儿叫奥迪尔,患有自闭症的她不爱与外界交流,她的父母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对孩子的恢复无济于事,只得将她送到医院,求助于这方面的专家。
开始时,托马蒂斯教授使用他们的母语法语与患儿交流,但她毫无反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观察以后,教授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有人与这位患儿一起讲英语的时候,她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愿意与人交流的倾向。
在发现这一现象后,教授将其父母请来,并询问他们是否在家中经常讲英语,但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过,奥迪尔的母亲回忆起来,自己曾经在怀孕期间在一家外国公司工作,而且那家公司只允许讲英语,所以,她在怀孕后期一直使用英语。这种来自于母亲的影响,使得奥迪尔对英语十分敏感:当有人讲英语时,她的胎内记忆被唤醒,其交流神经也因此活跃起来。
七到八个月时的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十分发达,此时,胎儿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建立于这一认知基础上,胚胎起源论开始兴起,而哈佛医学院也早在21世纪初便开始了对该理论的研究。
在随后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中,哈佛医学专家们证实:孕期是对个人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胎儿吸收的营养、有害物质,甚至是母亲当时的心情、惯用的口音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出生以后的成长——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孩子的大脑发育与智力水平。
胎儿们在子宫里面能够记忆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味道与气味:在7个月大时,胎儿的味蕾其实已发育成熟,嗅觉器官的神经末梢也开始工作——而这两项恰恰是帮助人类记忆的重要感觉器官。通过吞食羊水,胎儿们在出生以后依然可以记住某些味道,并对这些味道产生偏好。
在哈佛医学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中,一组妊娠晚期的孕妇被要求常食用含有胡萝卜的麦片粥,这些孕妇的宝宝在出生以后,往往更喜欢添加了胡萝卜的食物。如今,这一胎内记忆已经被商家充分地利用了起来,许多针对孕晚期孕妇生产的食品,皆是为了使胎儿在出生以后可以继续爱上此食品生产的。
证明胎内记忆存在的更简单的例子则是环境的影响:母体中体液的流动往往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在孩子出生后前几个月内,若他经常哭泣,母亲将其抱在靠近心口处,令其倾听母亲的心跳,或是单纯地播放一些类似于子宫内声音的噪音,胎儿往往会更快安静下来。
既然存在胎内记忆,为何我们想不起来?
既然胎内记忆确实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记不起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度过的那些日子?甚至,我们连三岁以前发生了什么都很难想起?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完全是因为我们的记忆系统不仅拥有记忆能力,而且还有遗忘功能。日本医学家池川明曾于2002年前后,对1620位平均年龄是4岁的幼儿进行过研究,并发现,有33%的孩子肯定了“胎内记忆”的存在,有21%的孩子记忆起了自己在出生时发生的情景,而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多为两三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往往会淡忘那些太久之前的东西——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能力:它需要更多的空间去接纳新的知识与信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4岁以后,我们便遗忘了胎内记忆,在成年以后,我们甚至想不起来自己在3岁以前、甚至是儿时的大多数事件——当然,那些对人生具有巨大刺激性作用的事件除外。
胎内记忆的确认,对我们开发记忆力有什么用处?
胎内记忆的存在,使那些即将为人父母者开始意识到:从孕育小生命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应该以温柔的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来与胎儿相处。不过,这种胚胎起源论并非要将孩子出生以后在性格、智力等方面的发育缺陷完全归罪于母亲,而是为了彰显这样的事实:学习是生命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而且,它开始得比我们想象中更早。
既然胎儿对外界有意识的激励行为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留在记忆里(至少在出生后两三年时间里,这些记忆不会完全消失),并对其未来智力发展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那么,父母在怀孕7个月时有意识的引导胎儿行为的发展,将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传递给胎儿,令其受用一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