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记忆”:你好,我也好
我们已经了解了情绪对于记忆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个人的情绪变化也将使记忆产生变化。身为哈佛记忆力研究小组核心成员的雷斯达科·阿贝认为,情绪不仅能够影响记忆,而且它还能够被用于改善记忆。事实上,在雷斯达科的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趋势:情绪在记忆过程中拥有创造性的表现,从情感图谱到物质基础的叙事,以及可用的个人历史,都体现着情绪与记忆的关系。
雷斯达科说起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经历:他一向讨厌有关北美历史的内容,但是,过几天就是大考的日子,所以他不得不彻夜背诵。熬了两夜以后他却发现,自己怎么也记不起来之前明明背诵的很熟悉的东西,或者,只能记起大概内容。
但是,雷斯达科在接受记忆力测试时,其分数表明,他的记忆力绝对算是优秀的。从这一点来看,他的记忆力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对于历史教科书,特别是考试的内容,他会那么难以记住呢?
在进入研究小组以后,雷斯达科发现,当我们的大脑要存储信息时,它会把主导这一信息的感觉一起存储起来,而学习过的内容也往往能够经由这些感觉提取出来,特别是当感觉非常强烈的时候,这种机制会变得更加明显:当你回想起生命中的某些重要时刻时,相信你也会同时浮现出当时的情绪——或激动、或喜悦、或沮丧……
然而在记忆过程中,许多人就如同需要面对历史考试的雷斯达科一样,抱着无趣甚至是逃避的心态面对需要记忆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会带着这样的情绪进一步传输给大脑——在神经元作用下,大脑自然会判定,这是对你来说无趣且无用的资料,自然就会将它抛弃。
所以,如果你想要增强自我记忆力,那么,你就必须要正视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记忆过程中,你是在逃避痛苦还是在实现梦想?
不管你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你想要记住某样东西,就一定要开动大脑,这件事情不需要多说我们就能明白。然而大脑的行动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并不是因为某人天生大脑更活跃所以记忆力才好,而是因为他拥有“容易开动大脑的情绪”,才形成了记忆的原动力。
容易令大脑行动的情绪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逃避痛苦的情绪,通常是压力、不安、后悔、自卑感等负面情绪,或是想要避免如失去财产、被他人轻视等情况时产生的情绪。
另一种令人产生行动的情绪则是“期盼获得愉悦感”的情绪:你希望被赞美、期望被人肯定、希望获得更好的生活等,这些都是与喜悦相关的情绪。
大多数人在参与英语等级考试或是证书考试这类需要大量记忆的活动时,很容易产生的想法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所以必须要采取某行为来改变它”——这种想法是以“逃避痛苦”的情绪作为原动力的;然而,可以轻松获得成功的,却是以“渴望实现梦想”的情绪为原动力的人:这种人可以确实地掌控能够让自己喜悦的情绪,而乐观的情绪又有利于记忆力的增强,因此,在背诵与记忆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会更出色。
让情绪成为你的盟友,便可以持之以恒
一开始感觉对未来帮助很大的英文单词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渐渐地让人感到痛苦,是因为产生了厌倦情绪;原本信心十足地要每天阅读十页专业书,没过多久就放弃了,也是因为厌倦了每日阅读的辛苦。
别不承认,人就是这样一种意志薄弱的动物,若是愉快的事情,就算是很困难,我们也会努力去做,但是,对于厌倦的事情则很难坚持下去。
多数人没有办法持之以恒,是因为他们无视自己的厌倦情绪,依然勉强大脑坚持下去——可一旦热情退却,任何人都难以继续努力,即使责备自己,也只是徒增内疚而已。有学者认为,我们不应将力气花费在已经厌倦的事物上,而是要设法让自己不感觉厌倦。
那么,所谓的厌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的情绪中,有适合持续动作的情绪,也有不适合持续动作的情绪,而厌倦则是一种“不想再继续下去”的情绪。在记忆的过程中,培养起适合持续下去的情绪,使情绪变成我们的盟友,才能够使记忆这件事情变得轻松起来。
放下过去与现在的记忆,运用未来想象
有些人建立了记忆目标,但是,一想到过去的失败经验,便彻底地失去了动力,这是因为他们频繁地使用了过去的记忆:“过去一年中,在背诵英文单词时,我总是背诵三个便无法坚持下去了!”总是想着这样的记忆,自然很难更好地学习,因为在过去的失败记忆中,行动是伴随着痛苦出现的。
有些人建立了记忆目标,总是以眼前的忙碌为借口,使记忆计划被一再拖延,这是因为他们频繁地使用了“现在记忆”:“今天老板布置了一大堆加班任务,看来,背单词这件事得搁置了!”
往日的挫败、痛苦,眼前的现实困难,这些记忆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正做了也不会成功,只会徒增难堪的回忆”的想法,导致自己首先在情绪上便踩了刹车,大脑自然行动力不足。
那么,在艰难的背诵目标面前,能够坚持达到目标的人又会如何呢?他们不受过去记忆的捆绑,而是使用未来记忆:“每天背诵五个单词,在未来三年里,我就能有机会成为英语达人,获得加薪、升职的好机会!”
这样一来,所有的行动都不再艰辛,大脑因为未来成功的刺激,也得到了新的动力: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梦想自然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