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己知彼,猜透“上帝”的心思好说话
顶尖的推销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尤其与准客户见面之前,必须把对方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甚至不惜推迟见面的时间。
先了解客户再去“攻城”
一些销售人员在接近客户前,从不有计划地收集客户的资料、了解客户的情况。他们总是匆匆忙忙地敲开一位客户的家门,急急忙忙地介绍产品,遭到客户拒绝后,又赶快去拜访下一位客户。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所获却不多。聪明的销售员知道与其匆匆忙忙地拜访10位客户而一无所获,不如认认真真做好准备打动一位客户。
在一些销售人员眼里,接近客户,只是跟客户聊聊天、吃吃饭而已,没有必要做什么准备。这是那些没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常有的心态。他们往往很自信,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使客户驯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如果不了解客户,不做必要的准备,当接近客户时就有可能不知所措,使自己与客户的见面成了一种尴尬。比如说,当你推销化妆品时,提到某一明星,而这个明星正是这个客户讨厌的人,那么,推销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不知道该客户的家庭情况,也就不知道客户家里的真正需求。销售人员可能会向家庭并不富裕的客户介绍一些价格偏高又没有太大实用性的产品。也可能客户正想买一些护肤品,可是销售人员却向其介绍家居用品,客户没有需求,当然不会购买了。所有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销售人员事先没有收集客户的资料,了解客户的需求。
销售员扮演着资讯传达者的角色,就像一个导体一样,串联着公司业务和终端使用者。只有事先了解了客户的情况,才会知道客户所在的行业,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受教育的程度,才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准备几套不同的解说词,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客户,提高他们的兴趣。
所收集的资料往往会决定整个推销过程的成败。有些销售员知道收集客户的资料,却不知道收集其他竞争者的资料。在推销过程中,有的客户会向销售人员提出一些有关竞争对手的问题,比如他们会问到其他品牌产品和这个产品相比有什么劣势。这个时候,销售员因没有收集相关资料,只能保持沉默或敷衍了事,这样做的最终后果就是白白失去了成交的机会。
对客户的了解,要像了解老朋友一样
世界最顶尖的销售员,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知道:成功总是降临在那些有准备的人身上。
在与准客户见面之前,必须把对方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绝不与他见面,这就是汽车业推销冠军乔·吉拉德推销的原则之一。与客户见面之前,他会根据所有可以收集到的详细资料,描绘出客户的形象,同时想象站在客户面前与客户谈话的情景,如此演练数次之后,他才会真正地去拜访客户。
乔·吉拉德说:“对准客户的了解,起码要达到10多年的老友那样。”
一个顶级的销售员在推销前的准备是非常彻底的,包括事前资料的收集、模拟演练、角色扮演,一切都要熟练,他们有备而战,该带的辅助用具,如计算机、梳子、名片、笔、记事本、手帕、打火机、价目表、契约书、订货单、目录、样品……都会一一带齐。
做大量的事前准备是销售员轻松签约的第一步。
假如你用9小时去砍一棵树,你就要花6小时磨利斧头。
访问客户前,销售员要对自己的仪表、穿着、精神面貌一一检查,看是否合乎标准。
除了对本公司的产品、服务有所了解外,销售员对竞争者也应该相当了解,对一般有关法律知识、票据知识、同行业知识及一般常识都要有所掌握。
乔·吉拉德提醒销售员在初次拜访客户前要检查以下准备:
1.使用能吸引准客户的名片;
2.列出准客户能立即获得的好处;
3.准备好请教准客户意见的问题;
4.能够解决准客户尚待解决的问题;
5.告诉准客户重要的信息;
6.一定要复习产品的优点,熟悉公司产品的特色与功能;
7.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的缺点及不足之处;
8.一定要掌握客户的需求及详细情况。
让客户感到你的关心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必须认识到客户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并且要在沟通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
《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要爱所有的人。仇恨将从我的血管中流走。我没有时间去恨,只有时间去爱。现在,我迈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第一步。有了爱,我将成为伟大的销售员,即使才疏学浅,也能以爱心获得成功;相反的,如果没有爱,即使博学多识,也终将失败。”
可见,销售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技巧,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有一位销售人员经常去拜访一位老太太,打算以养老为理由说服老太太购买股票或者债券,为此,他就常常与老太太聊天,陪老太太散步。
经过一段时间,老太太就离不开他了,常常请他喝茶,或者和他谈些投资的事项。然而不幸的是,老太太突然死了,这位销售人员的生意泡汤了,但他仍然前往参加了老太太的葬礼。当他抵达会场时,发现竞争对手另一家证券公司竟也送来了两只花圈,他很纳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个月后,那位老太太的女儿到这位销售人员服务的公司拜访他。她表示,她就是另一家证券某分支机构的经理夫人。她告诉这位销售人员:“我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好几张您的名片,上面还写了一些十分关怀的话,我母亲很小心地保存着。而且,我以前也曾听母亲谈起过您,仿佛跟您聊天是生活的快事,因此今天特地前来向您致谢,感谢您曾如此关心我的母亲。”
夫人深深鞠躬,眼角还噙着泪水,又说:“为了答谢您的好意,我瞒着丈夫向您购买贵公司的债券。”然后拿出40万元现金,请求签约。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举动,这位销售人员大为惊讶,一时之间,无言以对。这是发生在销售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份合约来得太突然、太意外,其实不然。老太太的女儿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因为被他的爱心所感动,才买下该公司的债券。
一名好的销售人员应天性上就倾向关心他人,也一直在试图让别人快乐。如果你能让客户或潜在客户感觉到,你是真心喜欢他们,关爱他们,也很敬重他们,那么你的销售将会无往不胜。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人员,他在15年里卖出13 000辆汽车,最多的一年竟卖了1 425辆,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他用关怀温暖了每一个人。
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他的展销室,她说想在这儿看看车打发一会儿时间。闲谈中,她告诉乔·吉拉德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一样,但对面福特车行的销售人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乔·吉拉德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轿车——也是白色的。”
他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将一束玫瑰花递给他。他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长寿,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销售人员一定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乔·吉拉德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兰,并写了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乔·吉拉德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兰的词句。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受了重视和关心,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乔·吉拉德的产品。
可见,销售人员付出真诚,让客户感受到你的关心,就能赢得客户。所以,任何一位不愿意失去成交机会的销售人员都要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努力营造彼此友善相处的良好沟通氛围,这样才会在销售中战无不胜。
爱是这个世界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销售人员在事业的拓展中,对待客户要有爱心,也许客户会拒绝你的产品,但不会拒绝你的爱心和关心。人们常说:“爱心有多大,事业就可以做多大。”所以说,销售人员必须是充满爱心的人,你要爱你的产品、爱你的客户,这样你才能得到客户的回报。对客户和周围事情冷漠、无动于衷的人,是当不了销售人员的。人人都需要关心,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关心客户,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因为关心永不言迟。
猜透客户对稀少的东西想占有的心理
鲁迅先生曾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过这样一段经典的话:“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这反映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即物以稀为贵。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短缺因素对商品的价值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人们总是害怕失去或得不到,对稀罕物品有着本能的占有欲,反应在消费购物方面,越是稀少的东西,人们就越想买到它。在现实生活中,销售人员可以使用“数量有限”的策略,当销售人员告诉客户某种商品供应比较紧张,不能保证一直有货的情况下,就会促使客户及早地采取购买行动。
杰克是位很出色的销售人员,他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总是能够巧妙地运用短缺原理来促使客户尽快做出决定。
杰克先后推销过十几种商品,虽然面对的客户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推销哪种商品,都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他总是和客户这样说:
“先生,这种引擎的敞篷车在本地是绝不会超过10辆的,而且,厂里面已经不再生产了,错过了这次机会的话,以后想买,恐怕也买不到了。”
“这种厨具就剩下两套了,而另一套您肯定是不会选择的,因为它的颜色是大红色,很不适合您,所以我觉得这套厨具非您莫属。”
“您也许应该考虑一下多买一些,最近这种商品很畅销的,工厂已经积压了一大堆订单,我不敢跟您保证下次再来的时候还会有货。”
这样的说辞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客户在其影响下,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因为买不到而后悔,总是会果断地做出选择,先将自己喜欢的商品占为己有,这样才能够安心。
这就是杰克的成功之处。
数量有限的信息确实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如果销售人员能够将这种策略合理地应用到销售过程中,则会有效地促进销售。当销售人员发现客户对某种商品很感兴趣的时候,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巧妙地引导,在说明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实惠的同时,不妨再加上这样一个善意的提醒:“这款商品刚刚卖出去一套,这恐怕是我们这里的最后一套了,机不可失,如果错过了,就需要等到下个月再来了。”客户听到这种话,往往会在害怕买不到的心理作用下,迅速地做出决定,先买回家再说,不能让别人抢了先。因为拥有它的机会变少了,而其对客户的重要性就相对提高了。
销售人员小汪在销售某种高档工艺品时,因为善于营造卖方市场氛围,调动起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结果其产品不仅卖得快,而且价钱卖得高。
在向客户销售产品时,小汪总是不忘向客户强调:“我们公司总共才生产了1 000套产品。在未上市前,就有很多客户预订了一些。现在,已经剩下不多了。这是我们公司发出的最后一套产品,其余有少量产品是留着做纪念的。我很有幸向你介绍这最后的一套产品。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究竟需不需要。要真心需要的话,给一个合适的价格,我就把产品卖给你。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以后想买都买不到了!”
有些客户认为,小汪是在故意制造卖方市场气氛,开始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不过,小汪转身就走,摆出一副不愁买主的架势,结果那些有购买意向的客户很快意识到小汪不是在跟他们玩虚的,这样的工艺品今后可能真的买不到了,便不再犹豫,赶快与他签下订单,买下产品。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也应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为了争取到更多更有分量的订单,销售人员适当地制造一些让客户“买不到”的氛围,给客户制造一些“购买产品的最后机会”,往往更有利于争取到订单。例如,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可对客户说:“这种产品只剩最后一个了,短期内不再进货,你不买就没有了。”或说:“今天是优惠价的截止日,请把握良机,明天你就买不到这种折扣价的产品了。”一些有购买意向的、尚在犹豫的客户听到此话时,往往会下决心购买,并迅速签单。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销售领域中,这种利用“怕买不到”的心理促成订单的方法叫做最后机会成交法。这种销售技巧是通过缩小选择的时空来促成订单的。上面提到的几个事例,都是这种成交技巧的巧妙应用,销售人员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不过,销售人员利用客户“怕买不到”心理,制造“成交的最后机会”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否则就很难起到促成订单的效果。
1.要让客户确实感觉到这是最后的机会。要想争取到订单,销售人员不管推销的产品是否是绝无仅有的产品,都应该让客户切实感觉到这是最后的购买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客户尽快做出购买决定,迅速签单。
2.要把握准客户的心理。如果客户本身对产品的兴趣并不大,采用这种技巧来促成订单显然是无效的,因为即使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买和不买对他的影响都不会太大。因此,销售人员只有把准客户对产品有浓厚兴趣、志在必得时,才能够运用这种最后机会成交法。
3.不要用语言恐吓客户。有些销售人员在使用最后机会成交法促成订单时,往往喜欢使用一些语言恐吓客户,例如“再不购买就没了”等话。这类话,销售人员不是不能说,而是要少说,因为说多了容易让客户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使用最后机会成交法时,销售人员不要用语言恐吓客户,而要明确告诉客户购买该产品的机会不多就行了。
在销售过程中,最后机会成交法是一种奇妙的技巧。销售人员只要抓住了机会,巧妙地营造卖方市场的氛围,让客户感觉到“购买产品是最后的机会”,往往容易引导客户迅速签订订单。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一定要仔细体会最后机会成交法,从中找到争取订单的秘诀。
猜透客户的贪便宜心理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
首先采集第一组实验数据,实验人员在大学的校园食堂为学生们提供两种包装的饮料,易拉罐包装的可口可乐,每听售价3元,另外提供一种用小纸杯盛放的散装本地汽水,每杯售价1元,然后实验人员记录学生们的选择情况。据实验统计,有79%的学生在午餐购买饮料时选择了品质更好的罐装可口可乐,只有21%的学生选择了那种虽然便宜但看起来品质明显要差一些的杯装汽水。
第二组实验开始了,罐装可口可乐的价格降到了每听2元,而杯装汽水为免费提供,对经济效用而言,两者是完全相当的,学生们无论选择哪一种饮料,所节省的钱都是l元。但选择的结果却和上一次的统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超过90%的人选择了喝免费的杯装汽水,而放弃购买品质更好的可口可乐。仅仅是因为免费的缘故,让大部分人放弃了原来对品质的重视,而改为接受散装饮料。
再接着,罐装可乐的价格被调整为1.5元,纸杯装汽水仍然免费提供,这一次情形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大部分人仍然钟情于免费饮料,即便买罐装可乐所能得到的经济效用更高。
追求物有所值、物美价廉是消费者普遍的心理,贪图便宜是消费者的本性。销售人群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到占了便宜;客户不是要便宜的商品,而是要让他占了便宜的商品。占便宜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销售员要学会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客户有了占便宜的感觉,客户就容易购买你的产品。
销售的本质就是让客户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没有什么能比优惠、便宜、免费更能引起客户的注意,激起客户的兴趣。销售高手总能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找出借口卖出东西,并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
有的销售人员为了让销售额增加,推出一些免费体验服务,或者找出一些免费的东西来作为招徕客户的噱头。
在一次规模宏大的玩具展览会中,C玩具公司不幸被安排在展览会馆最偏僻的8楼,由于地方偏僻,人们不愿意上那么高的地方,C公司的玩具参展一个星期也没几个人来看一眼。C公司的负责人急中生智,在第二个星期一的早晨,他就在展会一进门的地方撒下一些别致的名片,名片的背面写着“持有这张名片可以到8楼C玩具公司领取玩具1个”。仅半天的时间,8楼就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C公司参展结束,C公司在这次展览会中,以给人优惠的方法把营业额提到了最高。
C公司之所以取得了高营业额,原因就在于它抓住了人们想得到优惠的心理,以小恩惠为公司带来了大利益。销售人员很多,但真正懂得抓住客户心理的销售人员并不多,如果想做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你就得学会利用人们的各种购买心理达到销售的目的。
优惠说到底是一种手段,其本质是用小利益换来大客户。当然,在优惠的同时,还要给客户占便宜的感觉。
在销售过程中,应学会将产品的利益用数字具体说明,不要用“节省”“便宜”“赚钱”“降低成本”等概念来介绍产品,要用具体的数字。比如说,告诉产品便宜,究竟便宜多少钱,也只需要算笔账。清清楚楚、实实在在的几个数字就足以打动客户。例如:
“张先生,您算一算,我们第一年、第二年的贷款利率足足低了3%和2.15%。以您现在还有320万元的余额计算,我们第一年就可以帮您省下10万元,第二年还能省6.48万元,两年加起来就已经帮您省了16.48万元。”
“我们净水机的价格是很经济合算的。您算一下,一般的品牌每半年就要换两支滤芯,每次收费5 000元,5年就要5万元;而使用我们的机器,您5年才需要1.25万元。所以,我们机器的价格虽然是6 000元,但是,这样算一算您还是省了3.75万元,不是吗?”
一个销售网络广告的销售人员要客户在网上放广告。客户问他,在网上放广告我能得到什么好处?销售人员就给他算了一笔账:投资1 450元投放一个广告,每天至少产生100个以上的访问,以500天计算,每个访客成本为3分钱。以每30个人中有1个人成交计算,每天能赚多少钱呢?于是,客户签单了。
“便宜”是客户把同类商品比较后得出的一种自我判断,消费者不仅想占便宜,还希望“独占”,销售人员可以利用客户这种想独占便宜的心理,学会满足客户的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一定要把产品卖出低价。例如:“今天刚开张,图个吉利,按进货价卖给你算了!”“这是最后一件,按清仓价卖给你!”“马上要下班了,一分钱不赚卖给你!”便宜都让一人独占了,这么便宜,有谁不会心动呢?
猜透客户的从众心理
客户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不愿意尝试冒险。凡是没经别人试用过的新产品,客户一般都持有怀疑态度,不敢轻易选用。而对于大家认可的产品,他们则容易信任和喜欢。尤其是看到大家抢购某种产品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购买欲望,也会跟着去抢购,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在销售中,销售人员要想促成客户购买签单,利用这种从众心理促成订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行为和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在消费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因为人们一般都喜欢“凑热闹”,当看到别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购买某种商品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也可以运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促使客户下定决心购买产品,从而获得订单。一些成功的销售人员在争取客户的订单时,往往就喜欢利用这种技巧促使客户下决心签单。
一位销售人员在向一家公司推销产品时,看到对方迟迟不肯签单,就说:“贵公司旁边的政府大楼使用的就是我们公司的产品。他们最初只是购买了一小部分产品。后来,他们觉得我们公司的产品非常放心可靠,又相继购买了一些产品。到现在,他们与我们公司已经建立了5年的长期合作关系。只要他们有这方面的需要,都会与我们公司联系,我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为他们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贵公司也可以先购买一小部分产品,如果觉得满意咱们就增加合同分量,您觉得怎么样?”
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听了这话,想了一会儿就与销售人员签订了单子,从他们公司购进了一小批货。
在购买产品时,许多人都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他们往往在看到别人购买后才会放心购买。对此,销售人员何不利用他们的从众心理,向他们展示“别人已经买了”或“别人已经信任我了”呢?
一名销售人员在向一供货商推销产品时,由于是首次与该代理商合作,代理商对其产品有疑虑,虽然想进货,但是迟迟不愿意与该销售人员签单。此时,销售人员就对代理商说:“您一定知道甲公司一向对供货商要求严格吧,我们公司就是甲公司的供货商。甲公司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最终选择了与我们公司进行合作。现在,我们已经与甲公司合作5年了,这次虽然是第一次与贵公司合作,不过我相信我们以后肯定也会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的。”
结果,代理商与销售人员签订了合同,购进了一批货。
销售人员适时地向客户展示“别人已经买了”“别人已经信任了我”是促使陌生的客户信任自己,说服陌生客户购买产品,签订订单的有效技巧。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使用这种技巧,往往比较容易突破客户的警戒心理,最终说服客户下定决心签单。
小王是某病毒防火墙公司的销售经理。公司今年分配的销售任务大幅增加。小王感到压力非常大。去年,小王在政府行业中了几个标。今年,政府行业的单子应该问题不大。但是,要完成任务,还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为此,小王决定开拓教育行业的市场。
不久,小王从一个代理商那里得知A大学准备进行网络升级和改造,病毒防火墙就是其中的一项。小王认为打入教育行业市场的机会到来了,便直接去找代理商老李。
但是,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小王才发现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老李说,A大学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都十分高,而且目前已经有几家国外知名病毒防火墙厂商介入了这个单子,竞争十分激烈。小王虽然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十分有信心,但是考虑到本公司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市场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在竞争中很难取得用户的信任。
果然,在与A大学的负责人面谈时,对方就对小王公司产品在教育行业市场上成功的案例太少提出了质疑。无论小王如何努力争取,对方就是不信任其产品。
为了此事,小王想了很久,也没有找出说服用户的办法。正在他苦恼时,某位使用该公司软件的客户给小王打来电话反馈使用信息。小王见客户的反馈情况良好,便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小王请示老总后,便将公司的软件送给A大学试用,并附带给了以前客户的联系方式。
开始,A大学婉言谢绝试用。但是,经过一番公关和其他一些老客户的介绍后,A大学最终同意了试用产品。过了不久,一些学校的电脑系统感染了震荡波病毒,而A大学的电脑却安然无恙。经过实践证明,小王公司的电脑软件无论是在服务和产品质量方面都是非常可靠的。A大学决定一次性购买一大批软件。小王由此获得了一张价值不菲的大订单。
由于小王给A大学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更由于公司产品的出色表现,A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不仅非常信任小王的公司,而且还在一次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交流会上作为使用者向其他学校大力推荐其公司的产品。通过A大学这个“证人”的推荐,小王又获得了许多订单。
客户在购买一种新产品,或者是自己不了解的产品时,往往心存疑虑,害怕买错了产品,或者怕被销售人员骗了。此时,无论销售人员怎么介绍和解释,都很难获得他们的信任。而此时,一旦他们听说有人使用过这种产品,而且效果不错的话,他们就会改变对产品的看法,转而信任产品。
某位客户要购买燃油锅炉。一些销售人员闻讯后,都纷纷来向客户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这让客户感到很为难,自己以前没有与这些公司打过交道,究竟信任谁呢?
这时,有一位销售人员在他的产品介绍材料里面夹了一份有关客户联系方式的单子。其中,有一个就是客户的邻居,而且还是为人不错的邻居。于是,客户就拨打了邻居的电话。
结果,邻居说该公司的产品还可以,销售人员也值得信任。于是,客户就信任了这位销售人员,并购买了这家公司的锅炉。这位销售人员凭着一个有力的“证人”赢得了这张订单。
在销售过程中,从众成交法可以减轻客户对风险的担心,尤其是新客户,大家都买了,我也买,可以增强客户的信心。销售人员利用此法,往往能够较为容易地促成交易。但是,销售人员在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1.所举案例必须实事求是。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要想引导客户的从众心理,所举的案例一定要真实,既不要用谎言编造曾经购买的客户,也不要夸大那些老客户的购买数量。否则,销售人员列举的案例不真实,就很可能被揭穿,永远失去成交的机会,不但不可能从客户那里获得订单,而且还会让客户产生被欺骗和愚弄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会严重影响客户对销售人员及公司的印象,而且这种不良印象还可能会被这些客户利用各种途径影响其他更多的客户。因此,销售人员必须列举实际发生的成功案例去引导和说服客户的从众心理,否则就是自砸招牌。
2.尽可能以影响大的老客户作为列举对象。客户虽然有从众心理,但是如果销售人员列举的成功例子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客户通常是不会为之所动的。所以,销售人员如果想要成功利用客户的从众心理争取到订单,实现成交,那么就要尽可能选择那些影响大的、客户熟悉的、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老客户作为列举对象。否则,客户的从众心理很难被激发出来。
3.面对太有个性的客户,不要轻易使用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化的社会,人们在从众的同时,也存在一股“叛逆”心理。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也会发现有些有个性的客户对从众不屑一顾,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因此,销售人员发现客户是很有个性的人时,就不要轻易使用此法,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反从众心理。别人要买,别人是别人,跟我无关。
总之,从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只要善于巧妙运用,往往能够促成客户下定决心签单,并源源不断地为自己争取到订单。因此,这种技巧很值得广大销售人员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