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分析忧虑的基本技巧(1)

Section 04 如何分析并解决烦恼

六位忠臣伴我左右(我所知道的一切皆源自他们),

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为何、何时、如何、何地及何人。

——鲁迪亚德·吉卜林

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威利斯·H.卡里尔的神奇法则。它能化解世上的一切忧虑吗?当然不能。那该如何应对不同的忧虑呢?答案就是我们应当学会分析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这三个步骤是:

1.了解情况;

2.分析情况;

3.做出决策,并依照决策采取行动。

很简明扼要吧?当然,这是亚里士多德使用并传授给我们的方法。若想解决眼前的烦恼,不让这些问题像地狱一样日夜折磨我们,那么我们也应当学会使用这一方法。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原则:了解情况。为什么了解情况这么重要?因为如果连发生了什么都摸不着头脑,就不可能明智地解决问题。不了解事实,我们就只能困惑地原地打转。这是我的理论吗?不,这是赫伯特·E.霍克斯先生的见解。他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担任了二十二年院长,帮助二十万名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困扰。他告诉我“困惑是忧虑的主要成因”。他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有一半的烦恼,都是源于人们尚未充分了解问题就试图做出决定。举例来说,如果我下周二下午三点要面对某个问题,下周二到来之前我不会尝试做任何决策,而是会集中精力了解一切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事实。我不会忧虑,不会被问题绑架,更不会睡不好觉。我只是尽力去了解情况。等周二到来的时候,如果我对事实了如指掌,那么问题的答案自会浮现。”

我问霍克斯院长,这是否意味着他已经彻底战胜了忧虑。“是的,”他说,“我想我可以公正地说,现在我的生活中几乎完全没有忧虑。”他又接着补充道:“我发现,如果人们把时间用于弄清客观事实,那么忧虑将在知识之光的照射下烟消云散。”

请让我再次强调这句金玉良言:“如果人们把时间用于弄清客观事实,那么忧虑将在知识之光的照射下烟消云散。”

可是我们大部分人是怎么做的呢?托马斯·爱迪生曾经严肃地指出:“为了逃避思考的辛苦,人类总是诉之于权宜之计。”一提到弄清事实,我们就像猎犬一样沿着我们预设的主观立场追寻,而忽略其他客观事实。我们只要那些与我们的行为相符的事实——那些顺应我们的心意,为我们的偏见辩护的事实!

诚如安德烈·莫鲁瓦所言:“一切与我们个人的欲望相符的事都像是真理,而一切相悖的事都让我们暴跳如雷。”

难怪找出问题的答案这么困难!如果我们坚持认为“2+2=5”,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又怎么可能解得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然而世界上却有这么多人坚称“2+2=5”,甚至“2+2=500”,因此让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都不好过。

那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必须避免思考被情感左右,并且像霍克斯院长说的那样,确保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了解事实。

当我们陷入忧虑时,这并不容易做到。忧虑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占了上风。不过我发现有两个方法能够帮助自己暂时跳出问题,更加客观地看清事实。

第一,追寻事实时,我会假装自己正在为其他人收集信息,而不是为我自己。这样做能够帮助我以冷静公正的视角判断事实,摆脱情绪的干扰。

第二,搜集问题相关信息时,我有时会假装自己是反方辩护律师。换句话说,我试着找出所有与我自己的想法相反的事实,也就是那些与我的愿望相悖或是我不想面对的事实。然后我把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都写下来,通常真理就在两个极端中间。

我想要说明的是,无论你我,还是爱因斯坦或美国最高法院,面对问题都不够聪明,无法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托马斯·爱迪生深知这一点。他离世时身后留下了两千五百个笔记本,里面记满了与他面对的问题相关的事实。

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了解事实。让我们效仿霍克斯院长,在没有客观公正地了解事实之前,先不要着手解决问题。

然而,如果只了解情况而不做分析和解读,即使掌握了全世界的事实,对我们也毫无帮助。

我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得到这个教训——把事实写下来更容易分析。把问题阐述清楚,并将相关事实写在纸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助于得出结论。正如查尔斯·凯特灵所言:“充分阐述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中国人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个人是如何把上述方法转化为具体行动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加林·利奇菲尔德。我认识他好些年了,他是远东地区最成功的美国商人之一。1942年,日本人入侵上海时,利奇菲尔德正在中国。有一天,他和另一位客人到我家做客的时候,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往事: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加林·利奇菲尔德说道,“又涌入上海。当时我是亚洲人寿保险公司驻上海的经理,日本人派来一个‘军队清算人’——实际上他是个侵略者——并命令我协助他清算公司资产。当时我别无选择。我可以合作,也可以不合作,但不合作无疑等同于送死。”

“我不得不按命令行事,不过把清单交给那个日本军官的时候,我故意漏报了一笔价值七十五万美元的保险费,因为这笔钱属于我们的香港公司,与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但是我仍然很担心,如果被日本人发现我做的手脚,我就有大麻烦了。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

“被他们发现漏报资产的时候我不在公司,但会计主管在场。他告诉我那个日本军官勃然大怒,跺着脚大骂我是小偷和叛徒。我违抗了日军——我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会被扔进桥厦的!”

“桥厦是日本盖世太保的酷刑室。我以前有好几个朋友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关进那个监狱,还有朋友经受了十天拷问和折磨之后死在那里了。现在轮到我被送进桥厦了!”

“我该怎么办?周日下午一得知这个消息,我就胆战心惊。如果我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我大概已经被吓死了。多年来我有个习惯,每当我陷入忧虑的时候,总会用打字机打出两个问题和它们的答案:

1.我在担心什么?

2.我能做些什么?”

“我以前不习惯把问题写下来,但是几年前我意识到,把问题和答案写下来的过程能够帮助自己厘清思路。因此,那个周日下午,我回到位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住所,拿出打字机,开始敲字:‘一、我在担心什么?我担心明天一早会被扔进桥厦大牢。’接着,我又打出第二个问题:‘我能做些什么?’我花了几个小时思考,写下了我可以采取的四个行动,以及每个方案的潜在后果:

1.我可以向那个日本军官解释缘由。但他说过‘不许说英语’。如果我通过翻译向他解释,很可能会再次激怒他。而激怒他就意味着送死,以他的残暴,很可能不听我说就直接把我扔进监狱。

2.我可以试着逃跑。但这不可能,他们一直监视我的行踪。我进出基督教青年会的时候都要登记,如果我逃跑,很可能会被抓住枪毙。

3.我可以躲在房间里,不回公司。但如果这样,日本军官可能会产生怀疑,派兵把我关进监狱,不给我任何解释机会。

4.我可以周一早上照常上班。这样一来,有可能日本军官太忙,没空纠缠我的事情。就算他想起来了,也有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来找我麻烦。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就安全了。就算他真来找我,我也尚有解释的机会。这样一想,照常去办公室并且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会让我获得两个脱险的机会。”

“我一考虑清楚,就立即决定采取第四个方案,周一一早像平时一样去公司。做出决策后,我立刻释然了许多。”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日本军官正叼着烟坐在那儿。他照例对我怒目而视,但什么都没说。六周之后——谢天谢地——他被调回东京,我也松了一口气。”

“那个周日下午,我坐下来写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及后果,进而冷静地得出结论,就这样救了自己一命。如果我当时没有这样做,很可能会自乱阵脚,犹豫不决,在一时冲动下做傻事。如果不是彻底思考问题并做出决定,我很可能整个周日下午都心乱如麻,整晚睡不着觉。如果是那样,我周一早晨去公司的时候就会看起来很疲倦很焦虑,单单这一点就很可能引起日本军官的怀疑,刺激他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