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汉尼拔
HANNIBAL
公元前247—约公元前183年
让两国决裂,不再签订任何协定。起来吧,无名的复仇者,从我的灰烬中雄起,带着火与剑去追逐……让两国交战,世世代代交战!
——迦太基女王狄多自杀前对为建造罗马城而弃她而去的爱人埃涅阿斯如是说(出自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迦太基将军汉尼拔是历史上最接近使罗马臣服的人。作为一位指挥官,汉尼拔意志坚定,足智多谋,他在战略和战术上大胆创新,至今仍是军事研究的重要对象。他带领整支军队和30多头大象成功穿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这在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意大利,他在对战罗马人时取得了一系列压倒性的胜利。对罗马人来说,汉尼拔是他们规避不了的复仇者,一个令人恐惧的残酷无情的存在。仅仅他的名字就能激起罗马人的恐惧和担忧,因此罗马人惊慌时常说这样一句话:“汉尼拔就在门口!”
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附近,从提尔来的腓尼基人自公元前9世纪开始定居于此,他们的后代迦太基人在这块土地上又建起了自己的贸易帝国。在西西里岛,迦太基人第一次碰上了和他们在西地中海争夺权力的敌人——罗马。接着就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在公元前241年大获全胜。
汉尼拔的父亲,将军兼政治家哈米尔卡·巴卡参与了这场战争。
据说,他让自己年轻的儿子发誓,将永远怨恨罗马人。汉尼拔同他父亲并肩作战,在西班牙打下了一个新的迦太基帝国,这一帝国至少部分地变成了他们家族的封邑。汉尼拔的父亲战死后,在公元前221年,汉尼拔被任命为驻西班牙指挥官。三年后,汉尼拔希望通过在西班牙战胜罗马人而替父报仇。他占领了与罗马结盟的萨贡托城,发动了第二次布匿战争。
汉尼拔决意要彻底打败使他立下血誓的敌人,组建了一支拥有4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和战象军团的大军。汉尼拔率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翻过比利牛斯山脉,穿过高卢南部和罗纳河,到达阿尔卑斯山脚下。历史学家对汉尼拔具体的行军路线仍有争议,但不管他按照什么路线行军,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一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不仅要与狭窄结冰的道路、山崩和饥饿作斗争,还要对抗当地的敌对部落。最终,经过长达五个月的严峻考验,付出了牺牲一半人的代价,汉尼拔的军队终于到达了意大利北部的平原,做好了进攻罗马的准备。
阿尔卑斯大穿越能成功,得益于汉尼拔所统帅部队的不渝忠心。汉尼拔的死敌们都意识到,虽然他手下的士兵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与手下之间的关系却非常融洽。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Polybius)曾评价道,汉尼拔的事业是“令人绝望但又卓越不凡的”,但汉尼拔从不强求士兵做他们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当驻西班牙军推选他为指挥官时,他才26岁。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他的军队中从没有发生过叛乱或者出逃事件。
汉尼拔有“战略之父”的美名,他引领了新的战略观,即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赢得胜利。汉尼拔精通伏击战,他往往攻击敌人的交通线,从敌人背后夺取城市和补给——罗马人因此指责他的“欺骗”行为。但他也精通正面战场作战,在特拉西梅诺湖大败罗马人(公元前217年),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又让罗马人血流成河,都是很好的佐证。他在坎尼战役中使用了围剿战术,造成约5万名罗马士兵阵亡,拿破仑和威灵顿对此大加赞赏,这场战役至今仍为军事谋略家们津津乐道。罗马军队受到了极大羞辱,罗马的一些盟友转而与迦太基结盟。
汉尼拔从迦太基获得的援助有限,因此需要就地征兵,军队也需要自给自足。战争后期,罗马人也学会了游击战术,将敌人逐渐拖垮。汉尼拔继续以意大利南部为主战场作战,他的意大利盟友们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援助。汉尼拔后来又打了几次胜仗,但手下军队的实力不足以攻打罗马城。公元前207年,汉尼拔的弟弟哈斯杜鲁巴·巴卡又率领迦太基大军进军意大利,欲与汉尼拔会师而后进攻罗马,却在梅陶罗河[17]战死,他手下的军队也溃不成军。
公元前203年,大西庇阿[18]率罗马军队反击,入侵北非,汉尼拔受命返回迦太基。次年,大西庇阿在扎马战役中对汉尼拔取得决定性胜利。迦太基议会指控汉尼拔在作战中指挥不当,汉尼拔带着这一指控开始政治生涯,他的行政和制度改革令人钦佩,但也使他与迦太基的诸位元老产生隔阂。不久后,元老们将汉尼拔出卖给罗马人,汉尼拔无奈出逃。
汉尼拔在与罗马人的斗争中度过余生,任何反抗罗马的王公贵族若愿意将他招至麾下,他就会为他与罗马人作战。他曾追随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此后远征克里特岛和亚美尼亚。最终,他选择加入比提尼亚国王普吕西亚斯的阵营,但罗马人并没有忘记汉尼拔给他们留下的惨痛记忆,他们决意复仇。罗马人向普吕西亚斯施压,让其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宁死也不愿被罗马人俘虏。汉尼拔最后在比提尼亚的小镇利比萨(Libyssa)吞下了他一直藏在戒指中的毒药。在他的一生中,他最后一次避开了自己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