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秦始皇
QIN SHI HUANGDI
约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
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
——商鞅的法治思想,秦始皇采纳其作为统治的依据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至公元前221年,他击败了中国境内残存的诸侯国,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这位铁腕政治人物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却也因苛政而史上留名。
嬴政出生于赵国,这位未来帝国的统治者自幼在软禁的环境中长大。
他的父亲是秦国的王孙子楚,当时根据秦、赵两国的和平协定,子楚被送往赵国当人质。后来子楚得以返回秦国,接任王位,其子嬴政自然成为他的继任者。
公元前245年,子楚卒,嬴政继位,年仅13岁。接下来的七年中,一直由相邦替嬴政掌权。公元前238年,嬴政平定叛乱,罢免相邦,亲理国事。
此后,嬴政开始与中国的其他几个大诸侯国争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六国纷纷战败: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齐国成为被秦国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嬴政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同时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外交家,尤其是在分化敌人的手段上。一统中国之后,嬴政不再受到任何挑战。为了纪念这一丰功伟绩,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头衔以体现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秦始皇”,意为“秦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在领土范围内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国时期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当时中国许多地区保留的旧法律和旧制度被废除,代之以由中央任命的官员和新的行政机关执政。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改变了经济、法律和语言的格局,同时兴建道路、开挖运河,加强了全国各地之间的联系。
然而,秦始皇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激怒了广大平民百姓。百万劳工被送往工地,铺设了将近4700英里(约7600公里)长的道路。秦始皇希望将自己的法令一条条地刻在山石表面。秦始皇大兴土木,其中一项浩大工程是长城的建造,将一个个独立的烽火台连接起来,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入侵。这是中国长城建设的起点,但让成千上万的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秦始皇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任何限制——这与孔子倡导的统治者必须受到传统礼仪束缚的观点格格不入。他罢黜了儒家思想,坑杀儒生;皇帝未批准的书都被禁,被集中焚毁;任何学术上的探讨都不被允许,只能绝对服从统治。
随着年龄增长,秦始皇开始担心死亡。他时常派出人员寻找“长生不老药”,希望能够永生。他对任何可能挑战自己地位的行为都愈发担忧——考虑到秦始皇曾多次成为刺杀对象,他的担忧着实情有可原。秦始皇反抗死亡命运的努力使他逐渐变得偏执古怪。有时,他命令宫中侍从在深夜将其随机搬至另一房间中就寝。秦始皇有众多替身,以迷惑有可能刺杀他的人。他一直维持着严密警备,若有人疑似对皇帝不忠,将会被立即赶出侍卫队伍。
结果,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痴迷葬送了他的性命。当时很多人认为,如果喝下某种珍稀金属,就可以得到金属的持久力,也许能延长寿命。
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驾崩,当时他正在前往中国东部的路上,死前,他服用了太医给他炼制的长生不老药,实际上是汞制成的药丸。
秦始皇甚至担心自己在死后仍会遭到仇人报复。他很早就下令建造一座巨大的陵墓,宽度达到了3英里(约4.8公里)。陵墓由总计6000多个真人大小的“陶土士兵”(兵马俑)守卫着。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后和生前一样,在自己硕大的地下皇宫中,一切想法和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
为了建造陵墓,约70万人被征召服役,其中大部分人未能活到陵墓竣工那天。
1974年3月,一群农民在西安城边某处挖井时发现了这些兵马俑。
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巨大的墓穴和其中的兵马俑让世人震惊。经过进一步勘查发现,这些陶制的步兵、骑兵、战车御者、弓箭手和弓弩手守卫着秦始皇巨大陵墓的入口。
迄今为止,只有守卫陵墓大门的兵俑被挖掘了出来。每一个陶俑的细节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部特征。所有的陶俑都面朝东方,因为秦始皇认为,在他长眠后,敌人的入侵都将由东而来。秦始皇陵依山而建,规模巨大,占地面积达到了20平方英里(约52平方公里)。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5年)曾暗示了还未发掘的地宫的神秘,他在描写秦始皇陵时这样写道: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秦始皇的帝国并没有延续很久。他曾声称自己建立的王朝将会延续千秋万代,但仅仅在他死后四年,秦王朝被推翻,中国又一次进入了内乱时期。但是,秦始皇创造了历史,确立了中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