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自控力养成圣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久以前,大约是距今180万年前,生长在雨林环境里的类人猿进化成为我们的祖先。它们逐渐变成直立人,仅靠双脚在草地上行走,苦苦挣扎地生活并繁衍后代。人能够经历许多史前探险活动幸存下来并实现人口增长,都要归功于大脑的热情绪系统,即大脑边缘系统。

热情绪系统

大脑边缘系统,在人类的进化史中很早就形成了,由原始的大脑结构组成,位于脑干顶部脑皮层的下方。它控制着人类对生存需求的本能冲动与情绪,从恐惧、气愤到饥饿与性行为都由其控制。大脑边缘系统帮助人类的祖先捕猎鬣狗、狮子及其他野生动物,同时也避免了这些野生动物所带来的致命危险。在大脑边缘系统中,一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组织,即杏仁核尤为重要。它对人类诸如害怕等情绪反应以及饥饿与性行为起着核心作用。杏仁核能快速调动身体的行为,并且永不会停止,它会一直运作,不让大脑多加思考或是顾虑后果。

像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依然有一套如此工作着的大脑边缘系统。它维持着热情绪系统,专门致力于对能够唤起强烈情绪的刺激物做出快速反应,它会自动触发愉悦、痛苦与恐慌等情绪。大脑边缘系统自人类一出生就具有完整的功能性,因此,婴儿在饥饿或痛苦时就会放声大哭。尽管现在我们已经鲜少再面对猛狮,但为避免遭遇黑夜巷子里凶神恶煞的陌生人和冰面路上突然转向的车辆,大脑边缘系统依旧是十分珍贵的存在。热情绪系统赋予了人类热情,它鼓动着孩子对那第二颗棉花糖的渴望,同时也使他们难以忍受等待的煎熬。

热情绪系统一经启动,便会触发即时反应:人类对食物表现出的饥饿和对其他刺激物的渴望都会触发热情绪系统做出即时反应;一旦感受到危险或威胁的信号,恐惧情绪就会产生并自动出现防御和逃跑反应。在某种程度上,热情绪系统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十分形似。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大脑无意识的结构,包括性欲和攻击性的生理冲动,这些生理冲动往往寻求即刻满足和压力减轻却从不考虑后果。就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一样,热情绪系统是自动的,并且常常是无意识运作的。但在弗洛伊德看来,热情绪系统不仅仅服务于性欲和攻击性的冲动,它还能自动快速地触发消费性行为、觉醒以及冲动行为,它情绪化、简单,也是条件反射性的。正是由于热情绪系统的存在,实验中的孩子会按下按铃吃掉棉花糖、节食的人会咬下比萨、烟瘾患者会再吸烟、性格暴躁的人会打他的伴侣、失控的男人会因为性欲抓住正在清扫房间的女人……热情绪系统可以有效解释这一切。

关注触发热情绪系统的诱惑物特征就能轻易产生行为反应。在棉花糖实验中,我观察到一个孩子突然将手倾斜,狠狠地打在按铃上,可与此同时,那个孩子也面露苦色并惊讶地看着自己的手,对自己刚刚做的事情十分吃惊。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触发热情绪系统的因素可能是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而对于节食者、酗酒者和烟瘾者,他们的触发因素都有其特殊性,对这些无辜的人产生着推力——仅仅看一眼或者想一下糖果店、威士忌或香烟都能自动触发即时反应。这种情况发生得越频繁,防止热情绪反应就会变得越困难。在早期学习自控力并进行练习,要比之后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强烈的自我毁灭式的自动反应模式要简单得多,那通常需要一生的时间。

自控力洞察

高压会触发热情绪系统。这种反应在人类进化史中是有适应性的,当人类面对迎面而来的狮子,其热情绪系统会被触发,并会自发地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以每毫秒计)迅速逃跑进行自我保护,因此,热情绪系统在许多性命攸关、需要快速反应的紧急状况下仍然发挥着它的价值。然而在一个给定的情况下,当成功取决于保持冷静、事先计划、理性处理问题等因素时,这种热情绪反应就不管用了。所以,热情绪系统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占有优势地位,这也就使得学龄前儿童很难掌握自我控制。

冷认知系统

与大脑边缘系统紧密相连的是冷认知系统,它是认识性的、复杂的,具有反思性,也比热情绪系统反应慢一些。冷认知系统位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中心位置,该系统是可控制的,对一些关于未来的决策和自控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棉花糖实验中也得到了些许实证。高压会削弱冷认知系统、加强热情绪系统,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冷热系统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的:一方活跃,另一方便会消沉。尽管现如今我们已鲜少会遇见狮子,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需要面对来自现代社会的无尽压力,此时热情绪系统会增强,冷认知系统只会在我们最需要它时才出现。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人类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生物,是因为我们拥有最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而正是前额叶皮层使得这种能力成为可能并一直支持着这种能力。它规范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情绪,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还能阻止那些会影响对目标的追求的不恰当行为的发生。同时,它允许我们重新调配我们的注意力,当情况发生改变时也能灵活地改变策略。自控力就来源于前额叶皮层。

自控力洞察

冷认知系统发育得十分缓慢,在孩子上小学的前几年才会逐渐变得活跃,直到20多岁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小孩子和青少年极易受到热情绪系统的影响。不同于热情绪系统,冷认知系统与刺激物的信息属性相适应,会促使理性、带反思性、有策略性的行为。

我在之前的章节也提到过,在棉花糖实验中,成功延迟满足的孩子找到了能让他们不去注意棉花糖和按铃的方法,他们将注意力从触发热情绪系统因素转移到了其冷静抽象化的一面,比如把棉花糖想象成泡芙云和棉花球,以此来避免触发热情绪系统,或是直接将热情绪系统转化成冷认知系统(让自己相信棉花糖只是一张有框的照片,而照片是不能吃的)。这些让孩子们成功延迟满足的多样认知系统,就是他们多年后将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原型。这种能力让他们准备学业考试而不是选择和朋友看电影,这类即时诱惑多种多样,正在人生的前方等待着他们。

影响延迟满足能力的两大因素

年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棉花糖实验中,大多数不满4岁的孩子都不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面对棉花糖这样的诱惑时,他们会在30秒内就按铃,或是一点点地吃掉棉花糖。这是因为此时他们的冷认知系统还没有充分发育,相比之下,在某些研究中,60%的12岁孩子都能等待长达25分钟——一个人坐在空空如也的小房间只面对着几块饼干和一个按铃,忍耐25分钟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性别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孩子们不同的成长阶段,男孩和女孩会展现出不同的喜好。他们延迟满足的意志力会受到诱惑物种类的影响:男孩感兴趣的女孩却不一定感兴趣,反之亦然(例如,男孩大多对灭火器和剑感兴趣,女孩可能会对娃娃和化妆盒感兴趣)。但即使是诱惑物的价值相当,他们受到的鼓励也相当,女孩还是比男孩展现出了更好的忍耐力。不过,男孩和女孩冷静情绪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我并没有精确地测试过,但学龄前的男孩似乎会更多地用到身体上的生理策略,类似于在椅子上前后摇晃或是直接把诱惑物推开;与此同时,女孩似乎会更多地尝试对自己唱歌,不去在意诱惑物。当然以上都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研究证实。

女孩拥有更强大的意志力并能忍耐更长的等待时间,这一事实与学校近年的研究发现相符,至少在美国是如此。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都认为女孩的自控力更强,即使是不满4岁的孩子,女孩也普遍比男孩更加温顺。到了童年后期,女孩的学校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比男孩优秀,拥有更好的自控力,也因而会取得更出色的成绩。然而事实上,这些评估人,包括孩子自己都对性别差异抱有一种文化定势:“乖乖女”就应该勤勉认真、小心仔细;“真性情男孩”就应当冲动、难以管教,甚至是吵闹的,他们花在排练足球上的时间要比花在书桌上的时间多得多。在面对像“你想今天拿到55美元,还是61天后拿到75美元”这样的假设性选择时,比起男孩,女孩选择后者的概率更大。但当这个假设变成真实的选择(是今天拿一个装有1美元的信封,还是现在还回去两个星期后拿到2美元)时,性别差异似乎就凭空蒸发了。

总之,我们不断地从棉花糖实验中寻找性别差异和其他自控方式,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不过整体来说,女生在自控力方面占有优势,她们能自己鼓动自己延迟满足,至少在迄今为止我们所研究过的人群和年龄段中,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当面对诱惑物时,有一种方法能短暂地避开热情绪系统,那就是想象其他人会怎么做。因为在替别人做关于热情绪选择时,自己往往会更容易用到冷认知系统。以前有位研究者,尽管我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但他的发现让我至今都铭记在心。这位研究者问学龄前儿童:“现在可以吃一小块巧克力,或者10分钟后吃一大块巧克力,你会怎么选呢?”(研究者同时将两块巧克力放在孩子面前。)他问其中一个小男孩:“你觉得聪明的孩子会怎么选呢?”这个男孩回答,聪明的孩子会等10分钟吃大块的巧克力。而当研究者问他:“你会如何做呢?”男孩却说:“我要现在就吃小块的巧克力。”3岁的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辙。他们都面临着当前的小小诱惑和延迟满足后的更大奖励物,当被问到别人应该怎样选时,他们能运用冷认知系统回答问题且更有可能选择延迟满足后的更大奖励物;但当他们为自己做选择时,这个选择就被热情绪系统掌控了,大部分孩子会选择马上拥有小份的诱惑物。

有毒的压力

对于短期的压力,人是可以适应的,并且它还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如果紧张的压力一直持续下去,就可能变得有害,甚至是有毒的。例如,那些会被生活中从交通堵塞到付账排队等每一次不顺心激怒的人,又或者那些经常挑战极限,忍受着危险、动荡、贫穷等痛苦的人,对他们来说,压力是有毒的。长久的压力会损害前额叶皮层,而前额叶皮层不仅对棉花糖实验中的等待十分必要,对以后顺利高考、工作稳定、追求高等学历、洞察办公室政治、避免消极情绪、维系人际关系也很必要,它还能帮助人们避免做些凭直觉、缺乏考虑和愚蠢至极的决定。

在对压力影响研究加以回顾后,耶鲁大学的神经学家艾米·阿恩斯坦(Amy Arnsten)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使是非常轻微的急性不可控压力,也可能导致人快速并戏剧性地失去前额叶皮层的认知能力。压力持续的时间越长,认知能力受伤害就会越严重,伤害也越持久,并最终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因此,压力会让大脑中负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部分在我们越需要它的时候就越不可得。还记得哈姆雷特的故事吗?他在压力加大时渐渐迷失了自我,自己也遭受着严酷的折磨,他在愤怒中不能沉静思考,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也无法有效地思考或行动,哈姆雷特周遭的一切都被他全方位破坏了,最终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400多年前,莎士比亚传神地将哈姆雷特的精神痛苦以戏剧的形式展现给众人;40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哈姆雷特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大脑中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可以通过慢性压力下的大脑模型进行重建,而不仅仅是通过英国剧作家神奇的语言来表现。在长期的压力压迫之下,哈姆雷特的大脑结构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当压力持续增加时,他的冷认知系统便开始萎缩了,尤其是对解决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的前额叶皮层以及对记忆、情感起重要作用的海马回开始萎缩。与此同时,热情绪系统的核心——杏仁核正在过分生长(变大)。大脑各功能的转变使他不再拥有自控力,也不能冷静思考了。如果压力如此长期持续下去,他的杏仁核也会开始萎缩,最终抑制了他所有正常的情感反应,也难怪《哈姆雷特》会是悲剧了。

自控力实践

●长久的压力会损害前额叶皮层,不利于自我控制。因此,有效的自控往往需要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从而将压力降至最低水平。

●短暂避开热情绪系统的方法是,想象其他人会怎么做。因为在替别人做热情绪选择时,自己往往会更容易用到冷认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