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离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离娄章句上(7)

什么是仁

下面是《孟子》分段地讲,由小讲到大,讲到整个国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因为中国过去是宗法社会,所以任何一个政权,都有他的宗庙,我们老百姓的家庙叫祠堂,有了政权的君主的宗庙叫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卿大夫是古代做官的,卿的地位比较高,大夫是一般官名的称呼,不是现在的医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中国的古礼,士是知识分子,庶人是一般老百姓,庶人两个字是古代的称呼,现代称平民。一般人不仁,他就不能保四体。四体就是四肢,两手两脚,就是说这一条命都不能保。这是孟子的申论,由上到下,一个人必须要做到宗旨里的仁,不是西方人所讲的那个人道。

实际上这个仁从哪里来?大家解释的很多,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解释这个仁字,起码有几百万字,但也讲不清楚究竟什么叫仁。唐朝的韩愈写一篇《原道》,他下的定义是“博爱之谓仁”,所以后世儒家的读书人,都用韩愈这个话来解释仁。实际上韩愈的观念是不是孔子孟子的观念呢?不是,韩愈这个观念在中国文化里,是墨子的观念。墨子讲兼爱,兼爱就是博爱,我爱我的兄弟,我也爱天下人的兄弟;我爱我的父母,我也必须要爱天下人的父母;我爱我的子女,我也要爱天下人的子女,这就是墨子的思想。

韩愈是研究墨子的专家,他的学问最深刻的是在墨子,他悄悄地把墨子的观念套在儒家的思想中;后世儒家不懂,也许是懂,故意那么做,偷用了墨家的观念来解释儒家的观念。当然这不是说两个观念不能沟通,不是这个意思。严格来讲,全部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根,这个道理我们要把它分清楚。所以仁道这个仁字,从唐朝以后,都拿博爱这个观念来注解,也就是用韩愈的观念。这个要给青年同学们讲清楚,现在说出来很简单,一分钟就告诉你了,可是我能知道的经过,那是很痛苦的。几十年摸了多少书,东一兜西一看,原来如此,才把它找出来,所以对于博爱这个观念,大家需要有个了解。

这个原始的仁的解释,我认为还是要从文字观念本身来看,当然我这样认为也不一定对,所以要先声明。这个仁字,从人,从二,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就叫做仁,这个观念至少比一般的观念好多了。人与人之间有生理的作用,有心理的作用,有礼的作用,有社会的作用,有政治的作用,所有的作用,在人类的社会,都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

宋朝的理学家们解释这个仁,“仁者仁也”,你们年轻人读国学一定说狗屁,“仁者仁也”还要你来注解!大家都晓得。这是古文的写法,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中国的医书,桃子的核叫桃仁,杏子的核叫杏仁,所以他说仁者仁也,后一个仁是讲果实中这个仁。你们诸位年轻人搞不通,因为不通古文,实际上理学家很通。宋儒这个解释啊,参合了佛学禅宗的精神,因为万物中心就有仁,像植物的果子,中心都有仁,所以仁是一切的中心。

再进一步说,你们把果子里面的仁敲开来看看,两半,阴阳,中间空心的。心者空也,理学家不敢讲,一讲空,那不得了,走入佛学去了,他偷了佛学的东西不敢讲。明朝的考试,有一个时期政府下命令,文章里不准出来空、定、慧这三个字,不准写出来;如果写了这三个字,文章再好也考不取。有一个青年不考功名了,作一篇文章批评,他说连孔子都考不取,因为《论语》里头说“空空如也”;曾子的《大学》就应该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很多啊,都讲过的啊。他说为什么孔孟的书上可以有,我们的文章就不该写?写了就说我们跑到佛学禅宗里了,我不要这个功名,我不考了。这些都是宋儒理学家的毛病,也是他们可怜的地方,更是他们对于仁解释的问题,所以这个仁变得这么复杂。这个问题在这一篇的最后还要再讨论的。

《孟子》由大而讲到小,仁道是有这样的重要,我们讲了半天,讲良心话,什么叫仁?下不了一个定义吧?博爱之谓仁,这是韩愈的答案,我如果做考试官,一定把韩愈的卷子批掉,因为你偷墨子的思想,又不讲老实话,罪加一等,本来八十分,扣掉剩下五十七分,不及格。韩愈的文章不一定好呀,杜甫的诗也不一定好呀,李白的诗也不一定好呀,没有一个人的文章是绝对好的,都可以改,都可以医得好的。

再给你们讲一个笑话,从前有一个人挂一个招牌“诗医”,他说古人的诗很多都有毛病,都要医的,譬如有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首诗太肥了,要减肥,改成“清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当然在路上嘛,把路上二字取消。“借问酒家何处有”,又太胖了,借问二字不要。“牧童遥指杏花村”,何必一定要问牧童啊,问司机也可以啊,取消牧童二字。他说这是减肥,有些太瘦的诗就要加肥,所以韩愈的文章不一定就是权威,有问题的就是有问题。

又怕醉 又要喝

下面的结论特别重要,诸位年轻同学要时时记得,一辈子做人做事有用处。“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现在一般人,当然是指当时政治舞台上各国的诸侯,“恶死亡而乐不仁”,大家都怕死,怕失败,但是行为上乱七八糟,不仁不义地乱做,又怕死,又乱做。他说这就等于怕醉酒,而却拼命喝酒,这就没有办法救了。这两句话要注意,孟子大概会喝酒,孔子会不会喝是个疑案;孟子说“恶醉而强酒”,根据这句话可见他会喝酒。我们看到喝酒的人,醉了还要喝,这句话是形容社会上的人,都晓得做好事是对的,等于晓得不喝酒比较健康,喝醉了并不好,可是到时候忍不住,非喝酒不可。甚至喝醉了更要喝,虽然不想喝醉,但还是喝醉了。这两句话意义深长,而且有多方面的应用,对自己修养、事业、做人都有用处的,千万要记得。

我们再仔细研究这两句话,“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照普通一般念经书的办法,念起来是枯燥无味的,如果大家配合经史来念,就是把孟子时代的《战国策》拿出来看,那味道就好得很,那就闹热了,才晓得孟子这个话,在当时那个分量,真有雷霆万钧之势。因为当时的资料都保留在《战国策》里,那个时代很乱很乱,好玩的事太多了,莫名其妙的事也太多了。

我们再看下一段,然后再来讨论历史上战国时候的情况。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希望青年同学们将来有能力研究,就是这里包括了一个人性问题。人性之坏啊,无法形容,几百年的战争变乱下来,到孟子这个时候,那样大声疾呼也挽救不了那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挽救那个时代,到最后出了一个秦始皇,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汉高祖才统一天下。

为什么历史的演变会这样?由于人性太坏,个个都太坏了,又都想变好。为什么五六百年当中变不了?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希望大家读经书要配合历史看,读历史要配合经书看,不然找不出原因。我们中国文化的许多著作,不论是哲学史啦,文化史啦,对这个关键都没有发觉,而且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关键,也不把问题注意在这个点上,所以没有钥匙打开。我希望你们这些青年要把握这个关键所在,不晓得诸位了解了没有?我要跟青年同学们严正地讲,这里头有个大学问值得研究,对于人类社会国家民族极关重要。

好心没好报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一段也是他的小结论,他对于政治的哲学理论,做了指导性的讲话。孟子提到仁的重要,他说一般人心中想做好人做好事,但是行为上都非常不仁不义;等于怕喝醉而戒不了酒一样。他接着说,“爱人不亲”,我们爱人家,结果人家反而骂你怨你。这并不是讲恋爱,我写信追她,她不爱我,就是“爱人不亲”。所谓爱人就是爱护人家,对人家好,“反其仁”,如果人家反感,你就要反省自己,可能是仁的行为你没有做对,总有一个原因。这是讲普通做人,长官带部下,领袖带下属,父母对儿女,结果有不好的反应时,仔细研究下来,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也许是爱的方法不对。

这个仁啊,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事,所以仁是要有方法的。我们看到医生的招牌“仁心仁术”,术就是方法。佛家讲慈悲,慈悲要配合方便,我们经常听到佛家两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要有方法,你不懂得方法,那个仁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这个是好人,好人下面有一个注解,不可以用;坏人下面一个注解,也许还有用。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不是一个事实。道理在哪里?你看用钞票就知道了,街面上都是脏的烂的在流通,好钞票、新钞票看不见,对不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啊,这个社会上流通的都是坏的;好的都很珍重,把它包起来,所以好的都出不来。这个道理很深刻,我自己越想越糊涂,历史、人生都是如此。所以仁要有方法,他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效果不好,自己先要反省。

“治人不治,反其智”,政治上你有很好的政策,结果执行起来达不到好的效果,毛病出在哪里?回去问问你自己的头脑吧,自己关键没有弄清楚。所以我常对许多年轻的同学说你的计划很好;年轻人不懂我的话,还说:老师,真的吗?其实我这个话是鞭子啊,你是纸上谈兵,计划好有什么用呢?做起来不一定好;如果计划和理想都好,做起来成果也好,那是要智慧的运用才行,不简单的。所以“治人不治,反其智”,不要再怪人家,问问自己吧。

我们讲现成的例子,昨天我们法师回来,带一块很长的布,要收起来,他们几个同学整理了半天,越弄越乱。我说我来,我开过布店的,指头东一转西一转就叠好了。因此可以说,办事、政治,都是这个道理。法师就恭维我说:老师样样都会。我说那也不一定,这个高帽戴不得的。我说以前有一个当师长的朋友,他看到一个马夫,拼命拉那个马,一身都是汗,就是拉不动。他就过去甩马夫两个耳光,你走开!他自己把马绳拿到手里一转,转到马鼻子旁边,两个指头带着就走了。所以孟子讲的仁道值得研究了,譬如我这个朋友,样样都能干,连马夫的工作他做得都比马夫高明,就是孟子说的,虽然有智慧要善于运用。这个要特别注意啊,不要听到智慧,以为就是聪明,那就没有真智慧,所以不要把聪明当智慧用。

“礼人不答,反其敬”,我们对待人家很有礼貌,结果他不理你。不理你,当然要“反其敬”,你要反过来问自己,是我对他不够恭敬吗?是其他的原因吗?有时候我们觉得对人家很有礼貌,那个礼貌有时候真要命啊,我也经常冷眼旁观你们同学之间相处,一个同学很爱护另一个,拿茶给他也不喝,不受你可怜,为什么这个态度啊?其实有可能是不晓得自己脸上那个表情太难看了,还怪人家反应不好,所以要注意。

孟子为什么提这三样事呢?注意哦,一个是爱人,一个是治人,一个是礼。上面本来讨论的是政治大原则,现在怎么提这三样事呢?这就是关键,为政之道这三个是重点。尤其是当领导的人,第一是爱人,第二是治人,就是管理人的方法。第三呢?爱人需要礼,管理人的方法也需要礼,礼是中心,非常简单,这是领导人的一个大原则。孟子没有给你点出题目来,这个穴道在哪里,没有告诉你。现在我告诉你,这个穴道在这三点,这是重点。所以他在这里吩咐这三样,为政之道,乃至当父母也是一样,“爱、治、礼”,这三样最重要。他的方法呢?“仁、智、敬”,这是三个结论的方法。这六个字合起来又是一篇大文章,要写论文的话,找资料就很多了。

所以孟子的结论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他说你要晓得一个人,虽然做了很多的好事,结果不得好报,什么理由呢?你不要责怪人家,只问自己。当然最难的是自己的面孔,虽然做了好事,可是那个脸色,那个态度,太难看,令人受不了,这个地方要反求诸貌,所以外貌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