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特色课程设计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学校体育改革历程与趋势

一、学校体育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校体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表现出思想的多元化与实践的多样化。在指导思想方面,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以增强体质为主导思想的确立,以往以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的思想模式得以改观并逐渐被打破。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施行,使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导思想再次得到确认,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已逐渐取得共识;随思想的解放及认识的深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多种学校体育思想也相继出现。由于认识不断深入,对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体育教学的结构功能也有了新的看法,明确了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在过程、任务、内容及评价等方面的差别,促进了学校体育实践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社会、生物、心理等多维看待学校体育的观念逐步形成,重视体育意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以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并将学校体育看作是终身体育一个子系统的学校体育思想也逐渐形成。在体育教学方面,由于明确了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的区别与联系,逐步确立了以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并注重卫生保健知识及体育健身基本原理的教学。在认识上逐渐注意到了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区别,清晰了增强体质与运动技术、技能及运动项目技能的关系。为处理好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技能与增强体质的关系,1996年国家教委根据课程论研究的进展,颁发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方案》,将体育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两部分,并对两类课程的目标及要求做出了规定。体育课教学中以追求运动技能提高的模式在认识上被打破。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上,坚持了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注意健身性时也考虑内容的文化性,并注意对一些竞技运动项日作“教材化”处理;坚持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教学内容以现代项目为主的同时,也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引入;坚持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大纲规定的选修内容比例逐渐提高,使教学内容在统一基本任务与要求的指导下,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教学任务的多样性,一些体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形成。在课外体育方面,重视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与课余运动训练。在内容上提倡丰富多彩,以发挥地区、学校的特色、传统,注意组织形式多样,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也开始出现。在课余训练方面,提倡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视课余训练和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制度建设。至1997年,已有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289所。2001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发,从指导思想上强化并确认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将导致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学校体育改革趋势

总体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深化,学校体育的发展将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①在指导思想上,更注重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结合,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科学化与社会化发展,注重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注重体育与卫生保健的结合,注重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的结合以求整体效益的获得;②在学校体育内容上,注重健身内容与竞技文化的结合并注重竞技文化的“教材化”及多种变式的引入,健康及运动文化知识将更多地进入教学内容,地方性、民族性的体育内容也将更多地走进学校;③在组织形式上,学生体育俱乐部及学生体育团体将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校内外体育组织形式间的联系也会得到加强;④在课余训练及竞赛方面,随学校体育的发展及运动训练体制的改革,学生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将会有更大发展,并表现出多层次性特点。上述发展变化,将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对旧有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模式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