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第一课:自在心——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3)

隐峰禅师毕竟有事在身,怕这样下去会误事。于是,他奋力朝前推车,结果,车轮碾上了马祖禅师的脚,疼得马祖直咧嘴。

马祖禅师回到寺庙里,立即召集众人登坛讲法,手里还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众人一看势头不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马祖禅师晃着斧头,对下面的众人大声说:“刚才是谁蹍伤了我的脚,快站出来,我要砍了他的头。”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这时,隐峰禅师快步走上前去,并伸出了自己的脖子。

马祖禅师见他脸上毫无惧色,放下斧头,心平气和地说:“你对自己的前途毫无惧色,大千世界可任你行走。”

隐峰禅师听到这话,就缩回了脖子,向马祖禅师顶礼膜拜,然后弯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马祖禅师看到这一切,再次称赞道:“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清净禅语

在困难面前敢于勇于直上,朝目标奋进;在责任面前敢于承担自己的过失,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勿以己心猜彼心

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林荫居士

一次,智常和尚带领几个徒弟到菜园割菜。他在一棵菜周围画了个圆圈,然后对僧徒们说:“你们无论如何不能动这个!”然后转身离去。

众徒弟把菜园里的菜几乎割光了,唯有那棵菜没有动。智常禅师回来看到那颗“安然无恙”的菜时,非常失望,感叹道:“我的弟子居然没有一个能领会了我的禅意的!”

清净禅语

在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首先要听清楚或看明白人家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根据要求去做,这样就不会被自己的常规思维所限制。

别让冲动蒙蔽了眼睛

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武陵居士

有一个人终日困苦不堪,因为他常常猜疑自己周围的人,甚至在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好好地计量,时时感觉很累,故而他去找一位禅师开示。

见到禅师后,说明自己的状况以及来意,便问:“人生何以有得快乐?”

禅师说:“心宽人自轻,眼明心自静。”

他又十分疑惑地问:“如亲人欲害自己如何?”

禅师笑道:“人不会害你,害你的是自己的心。”接着又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便得知。”

有一个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夫人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忙于生活,因无人照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儿,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一日,主人出门去,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无法返回。第二日赶回家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看到这种情形,以为狗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于是抱起孩子。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发现它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具狼尸,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禅师此时又说:“天下一切生灵皆为平等,只因一时之念而屠害其命,此乃万事之业障,切记勿因轻心而蒙蔽你的眼睛,切记。”此人当下顿悟。

清净禅语

在遇到冲突时,我们一定要稳定情绪,不要失去理智着急下结论,凡事要经过证实再定夺。

镇定是渡过难关的最好态度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李叔同

大胡是日本德川时代之前的一位武士,他热衷于与千利休大师学习茶道。大胡的随从武士加藤则把茶道视为一种贻误国事的玩意,他决定要宰掉千利休。这天,他去见千利休,假称是来欣赏茶道的。

千利休大师一眼就看出了加藤的来意。他说:“茶道是表现和平气氛的,请武士把剑摘下放在门外。”

加藤不理,说:“我是一名武士,我一向剑不离身。不管茶道不茶道,我要带剑。”

“好吧。”千利休同意道,“你就带剑进来喝些茶吧。”

茶罐在炭火上发出腾腾的热气。在茶水煮沸时,千利休突然将它打翻,弄得满屋都是烟雾。加藤吃了一惊,急忙奔出室外。

千利休连连道歉说:“过失在我。请回来喝些茶吧。我把你的剑弄脏了,让我擦干净了还你。”

这位武士终于明白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是无法杀掉这位茶师的,因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清净禅语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从容镇定,做到临危不乱。而对手看到你的镇定时,他会胡思乱想、惊慌失措、心生恐惧。

坦然面对世事的无常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北宋·苏轼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常听说舍卫国人民多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心中十分向往,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学修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

这个婆罗门大觉惊奇,便上前问他原因。

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这个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

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耕种者说:“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的生灭,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也不干,那不跟死人一样,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家人,说儿子已死,不必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吃饭,真没有人情味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这个婆罗门哪知他的妻子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气,对那女子说道:“你的儿子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

那女子默然不答。

这个婆罗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道:我听说这个国家人民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没想到如今碰上这等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这个婆罗门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故意问他为什么忧愁。

他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如实向佛禀告了他路上所见之事。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无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念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

佛陀接着又说:“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证道啊!”

这个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

于是他皈依佛法,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