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盖茨比,真正来过这世界
人物名片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1896年9月24日
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
主要成就: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为她努力变成了大富豪,甘愿当她的地下情人,最后为了保护她而死。一路付出所有金钱和感情,甚至最后的死亡,都未能感动那个心里只有金钱和财富的女人。
不加任何修饰,仅以最简单的语言勾勒出故事的轮廓,也能让人感受到它散发出的悲剧味道。这是一个悲剧的故事,这是一个付出所有毫无收获的凄凉故事,也是一个让人每每想起就会不停叹气的故事。
这样让人念念不忘的故事,注定成为世纪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注定是经典之作,是“爵士时代”的缩影,也是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情节内容与作者本人有直接关系,更是作者真实的情感表达。往往打动自己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
《了不起的盖茨比》也不例外,这是菲茨杰拉德所有作品中最接近他生活感情的一部作品。他,是现实版的盖茨比,曾经欢喜又悲切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曾一夜成名,抱得美人归;也曾身无分文,穷困潦倒。
1896年9月24日,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个卖家具的生意人。
菲茨杰拉德在中学时期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写作,偶尔写一些文章发在校报上。除了写作不错外,菲茨杰拉德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在亲戚资助下,他才得以进入美国东部著名的贵族高等学府——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期间,他热衷于为校刊和剧社写稿。尤其是大学前两年,他一直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无法自拔。
由于无心学业,菲茨杰拉德的成绩特别差,常常不及格。但另一方面,他的社团生活又十分有意思。
他设法跻身学校的文学团体,应邀参加最有名的俱乐部,摆脱了乡音,磨出一口标准的“高级”英语,极力而巧妙地抹去身世的差异。
这些举动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男主角盖茨比的行为颇有相似之处。
1915年普林斯顿的剧团在全美巡演他写的喜剧《邪恶之眼》时,他却因成绩原因被禁止随团演出。
更严重的是,菲茨杰拉德只上了3个月大三,就因身体欠佳和成绩差的原因退学,回到了家乡圣保罗市。休学9个月后,他以大三学生的身份重回校园。
按照菲茨杰拉德的想法,他希望这次能顺利完成学业,但最终因为突然来临的战争未能如愿。
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只能带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回忆进入军队,时常怀念他曾经精彩的社团生活。
在军营里,21岁的菲茨杰拉德开始尝试长篇小说的写作。其实,在他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中,有过两股巨大的力量。
其中之一便是写作。童年时期,他就与写作结缘;大学时期,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写作上;成年之后,写作又成为支持他同时困扰他的一件事情;甚至在弥留之际,他还在坚持写作。
而在18岁那年,写作之外的另一股强大力量开始涌入菲茨杰拉德体内,那就是爱情。在一次校园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富有的美丽女孩,她的名字叫吉内瓦·金。
两人一见钟情,但他们年轻的感情却遭遇了吉内瓦父亲的严厉反对。1916年8月,菲茨杰拉德最后一次去吉内瓦的家,她的父亲明确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这句话终结了这段感情,也在他心上打上了一个屈辱的印记。
受此影响,菲茨杰拉德心里开始向往成为有钱人,过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2年后,第一次感情失败的菲茨杰拉德邂逅了第二段爱情。
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附近驻扎期间,菲茨杰拉德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与小他2岁的南方少女泽尔达相识。
泽尔达夺人眼目的美丽让菲茨杰拉德为她沉迷,而菲茨杰拉德的才气也令泽尔达仰慕。
作为阿拉巴马最高法院法官最宠爱的小女儿,泽尔达不仅长得美,而且精通芭蕾、法语、诗歌,是一个全才的女孩。
自身条件的优越加上家人的宠溺,还有他人的诸多赞美追求,滋生了泽尔达骄傲与叛逆的性格。
性格大胆的泽尔达早早就学会了抽烟喝酒,常常通宵达旦地流连在舞会中,她享受被人众星捧月的感觉,与男人们周旋调情。在很多男人眼里,泽尔达是一颗闪耀的星星。
当其他女性仍然穿着紧身衣,循规蹈矩地出现在艺术家沙龙的时候,泽尔达可以毫无顾忌地穿着透明的裙子纵身跃入纽约著名的Plaza Hotel喷泉中游泳。
“我在曼哈顿所有俱乐部的每张桌子上都跳过舞,裙子掀到了腰部。高高地架着双腿,当众抽烟,嚼口香糖,喝酒醉得滑到了阴沟里。”在自传体小说《留给我这曲华尔兹》里,泽尔达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
她就像一阵旋风,席卷过身边的每一个人。菲茨杰拉德说:“我喜欢她的勇敢、诚实与火一般的自尊。”于是,泽尔达的追求者中多了一个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的帅气和才气令泽尔达心动,高傲的她终于答应嫁给菲茨杰拉德,但却开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他能挣到钱让自己过上习惯的优裕生活,两人就结婚。
1918年末,菲茨杰拉德从军队退役就直奔纽约,但他仅找到一份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写广告词的工作,薪水微薄,仅能养活自己。
1919年6月,泽尔达失去耐心提出终止婚约。在金钱面前,菲茨杰拉德再次成为了失败者。
前后两次付出真心的感情,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心理阴影,造成了他的一生都对金钱二字格外敏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角黛西,正是两次恋爱女主人公的混合体,菲茨杰拉德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
就算如此,盖茨比或者说菲茨杰拉德本人,都固执地骗自己黛西是一个有真感情的女人,直到死的时候都还在骗自己。
还好,菲茨杰拉德没有放弃写作,他保持着旺盛的写作状态。虽然一方面是为了挣钱,但更多的是对写作的坚持。
1919年,一无所有的菲茨杰拉德回到故乡。1920年2月,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出版,因传达出鲜活的时代感而一炮而红,短短几天第一版竟已售罄。
自此,各家杂志开始争相向他约稿。菲茨杰拉德马上发电报给泽尔达:“书卖得好,速来纽约”。泽尔达没有食言,她立即到纽约与菲茨杰拉德见面。当年4月3日,两人在纽约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结婚,正式结为夫妇。
菲茨杰拉德也没有食言,他让泽尔达过上了最好的生活。1921年,《人间天堂》这本拼写错误百出却大受欢迎的青春小说已经再版12次。当时,菲茨杰拉德的年收入大概是2.5万美元,高出普通美国人太多。
丰厚的物质条件,使得这对夫妇过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他们纵情享乐,挥金如土。因为作家的名气,加上两人奢华放纵的生活,媒体特别关注他们,常有报道登出。
他们去了哪儿,穿了什么衣服,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一切都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新闻。读者越来越期待从他的作品中一窥那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
期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第二本小说《美丽与毁灭》,也成为了当时的热销作品,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财富。
菲茨杰拉德夫妇成为所有派对的座上宾,是所有高级商店和酒吧的常客,也是从不关上行李箱的疯狂旅行者。
1922年,菲茨杰拉德来了新的灵感。他说:“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新的东西,它美丽、简约但又非常复杂,令人着迷。”
带着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动力,菲茨杰拉德投入了第三本小说的写作中。但事与愿违的是,他当时还有一个剧本没有完成,他必须先解决剧本写作,就暂停了新小说的创作。
然而剧本创作失败了。同时,奢侈的消费,让他欠了不少债,他必须尽快赚些钱,才能安心写作。所以他接了一些杂志写文的活,按他的话来说,那些杂志文章全是垃圾,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就这样在经济问题的困扰下,菲茨杰拉德一直没能专心写第三本小说。1922年10月,他和泽尔达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一家人搬到了纽约长岛大尼克镇。
当时,那个镇子是一个时髦的新郊区,有许多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表演玩乐。菲茨杰拉德在那里交了几个朋友,有作家,有演员,他们都属于美国的新贵阶层。
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曾有一段真挚的友谊,最终却发展到互相看不惯,关系破裂。
菲茨杰拉德把这里设定为第三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大尼克镇有很多奢华的建筑,它们给了菲茨杰拉德很多灵感,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宅就是他见过的许多宅邸的合体。
1923年6月左右,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才写了1万8千字。他觉得这个开头写得很烂,所以又删掉了其中很多内容。
一直到1924年4月,这个在他脑海里已有2年的故事终于开始出现在他的笔下。
菲茨杰拉德下决心要写一本不同于他以往写作风格的书。他对编辑珀金斯说,这本书将是他的个人艺术成就之作。
“这本书是纯粹的创造,不会有毫无意义的乱想,而是去写一个真实又闪耀的世界。”
他所说的世界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爵士时代”,也就是菲茨杰拉德当时正经历的时代。具体指的是一战后(1918年),经济大萧条以前(1929年)的约十年的时间。
当时,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他身处其中,感受到了庞大的时代冲击力。“我感觉有无穷的力量推进我写作,比以往任何一次的感受都更猛烈。”不过灵感爆发后没多久,菲茨杰拉德一家人又搬了一次家,写作进程又再次耽误。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法国里维埃拉。但不久后,泽尔达和他的婚姻出现危机。当菲茨杰拉德集中全部精力创作这本小说时,没能有很多的时间陪妻子,引起了泽尔达的不满。
天性开放的泽尔达天天在海滩游泳、参加各种热闹的舞会,认识了一个法国飞行员,跑回来闹离婚。
菲茨杰拉德很气愤,甚至提出要同情敌决斗。因为妻子引发的缥缈不定的情绪被带入到作品之中,成就了小说令人迷幻的魅力。
当然,泽尔达没有和菲茨杰拉德离婚。她在感情上仍然与丈夫不断拉扯折磨,可是又放不下对方。
1924年8月,菲茨杰拉德进入了拼命写作状态。10月30日,他完成了小说的终稿,寄给了编辑珀金斯和出版经济人哈罗德奥博。接着冬天到了,他们一家再次搬家,去了罗马。
11月的时候,菲茨杰拉德根据珀金斯的建议对小说进行了一些修改,一方面对盖茨比的性格进行了更突出的表现;另一方面,对盖茨比是如何获得财富、经营生意分别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解释。
1925年2月中旬之前,菲茨杰拉德对这部10万字的小说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在此期间,他几乎把第六章和第八章重写了一遍。
在修改过程中,最令人纠结的当属书名了。菲茨杰拉德前前后后想了近10个书名,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徘徊之中。
泽尔达、珀金斯和哈罗德奥博都选择了《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这个名字,他们三人合力说服了菲茨杰拉德,确定了书名。
可就在出版前1个月,菲茨杰拉德又后悔了,他觉得之前想的某一个名字似乎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更好,于是向珀金斯提出了修改想法。不过,珀金斯坚持建议他不做改动。
没想到1925年3月19日这天,离出版日只有20天了,菲茨杰拉德又提出要改成另一个新名字。这次是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改名字的事情才就此作罢。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名字很普通,不好不坏的。”菲茨杰拉德最后如此评价书名。
为了让这本书尽快出版,他甚至拒绝了1万美元连续刊登的版权费。实际上,他在1923年就收到了3939美元的预付款,出版时又收到了1981.25美元。
一本付出了最大心血的作品,菲茨杰拉德当然对其期望很大。1925年4月10日,这本书正式出版。图书发行第二天,菲茨杰拉德就迫不及待给珀金斯写信,问他市场反响如何。
4月20日,菲茨杰拉德收到了珀金斯的电报,被告知图书销量不太明朗。得知消息的他,感觉非常失望,甚至是绝望。现实情况与想象产生了天壤之别。
菲茨杰拉德本以为这本书能买7.5万本,获得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然而,直到当年10月,《了不起的盖茨比》卖了不到2万本,销售情况令人堪忧。
图书发行后,微拉凯瑟、伊迪丝·纽伯·琼斯、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等作家给菲茨杰拉德写信表达对小说的欣赏,但都是他们个人的感受。
菲茨杰拉德这时候渴望得到的是大众读者的喜爱,但却未能如愿。这本书不如前两部小说那样受人欢迎,菲茨杰拉德认为,这是因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西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
黛西贪恋金钱,奢华浮夸而且将盖茨比玩弄于股掌之中,令人有些讨厌。这样一个负面形象的人物,很难获得以女性为主的读者群的认可。
小说销售惨淡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在酒精中度日,更糟的是,泽尔达的精神状况也出现了问题。
菲茨杰拉德文学圈的朋友大部分都认为是泽尔达毁了他,她讲究排场,奢侈无度,给他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作为先锋女性的泽尔达一直是菲茨杰拉德的灵感源泉,菲茨杰拉德书中的女主角,包括黛西都有深深的泽尔达的印记。
同时,虽然没有很多作品,但泽尔达也是一位才女作家。据说菲茨杰拉德曾在作品中大段大段随意取用泽尔达的日记、书信,甚至不顾泽尔达反对写上了她的精神病治疗经历。
菲茨杰拉德还说服泽尔达将她写的短篇以自己的名字或是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因为以他的名声获得稿酬会高出许多。
某报曾向泽尔达约菲茨杰拉德小说《美丽与毁灭》的书评,她在文章中公然反击:“菲茨杰拉德先生似乎相信抄袭剽窃要从家里做起。”
性格强势、充满抱负的泽尔达不想在丈夫的声誉下生活,她渴望有自己的成就。她在27岁重拾年轻时的爱好芭蕾,但年龄所限已很难有所进益。
泽尔达有些赌气似的疯狂训练,后期甚至每天练舞8小时,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于1930年首次诱发精神崩溃,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妻子的精神问题,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窒息般的压力。这时候,曾经美丽动人的妻子在菲茨杰拉德心中只是一个三流的作家和三流的芭蕾舞演员罢了。
1929年美国和全世界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属于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也悄然逝去。他与泽尔达的婚姻也名存实亡,为了维持生计,菲茨杰拉德有一段时间内还当过编剧挣钱。
1934年,菲茨杰拉德新作《夜色温柔》出版,反响也很一般。那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酒鬼作家,还染上了肺病。他经常拖欠稿件,文章风格也不比以前那么时髦,使得杂志和报社陆续中断了向他约稿。
曾经挥金如土的菲茨杰拉德破产了,一贫如洗。此时,泽尔达也进了精神病院。长期酗酒使得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死于心脏病突发,年仅44岁。
去世的时候,他的小说《最后的大亨》尚未完成。按他的遗嘱,亲友为他举行了“最便宜的婚礼”,泽尔达未能出席葬礼。7年之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意外失火,她被困在顶楼,活活烧死。
两人最后葬在一起。他们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家喻户晓的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奇怪的是,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销量平平,但出版社却没有停止出版。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本书推出新版本,意外大卖。
至此,读者们才看到了菲茨杰拉德的用心良苦,解读到了小说背后的意义。菲茨杰拉德预想的成功晚了许多年,他没能等到这一天。这让人感觉更加悲惨。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100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这本书被后人誉为“爵士时代”最佳作品,合上书本那一刻,盖茨比幻想中的那盏绿灯熄灭了,人们听到了美国梦破碎的清脆声音。
“他的才能像一只粉蝶翅膀上的粉末构成的图案那样地自然。有一个时期,他对此并不比粉蝶所知更多,他也不知道这图案是什么时候给擦掉或损坏的。后来他才意识到翅膀受了损伤,并了解它们的构造,于是学会了思索,他再也不会飞了,因为对飞翔的爱好已经消失,他只能回忆往昔毫不费力地飞翔的日子。”
——海明威评价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