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识是滋养女孩的源泉
漂亮的女孩是一道风景,但终敌不过知性女子。在知识的滋养中,成为一个有涵养的女孩,你将成为所有人心目中最美的女神。
01.奥运冠军的求学路
邓亚萍是享誉世界的乒乓球运动员,16岁时就夺得了首个世界冠军。从1989年到1997年,她获得了6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和4枚奥运会金牌。在赛场上,她从不缺少成绩和喝彩。但退役后,邓亚萍决定进入学校学习,以知识来铺就自己未来的道路。
1996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对她来说,既肩负着国际奥委会的重用与信任,也是对人生的又一次严峻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但运动员出身的邓亚萍,英语基础薄弱,法语更是一窍不通。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那时,她的英文水平几乎是零。
邓亚萍深知自己的弱项,她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语言障碍。于是,她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每天学到很晚才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邓亚萍将训练中那种刻苦的劲头用在了学习英语上,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在老师的建议下来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为的是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在剑桥大学学习的3个月里,邓亚萍每天8点多到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继续自习,直到自习室关门才离开。回到住所的邓亚萍也从不闲着,找房东聊天,练习口语。
邓亚萍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习,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上的严重不足,所以更加拼命,最终接连拿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回顾邓亚萍的留学经历,我们发现她的求学路相比于普通人更艰难,她曾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为了写论文,连除夕都不能和家人团聚,只靠速冻饺子度过节日。正是依靠这种勤奋劲儿,邓亚萍从一个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的人,一路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能够流利地讲出一口地道的英语。
然而,学习带给邓亚萍的不仅仅是名校毕业生的头衔,而是了解世界的能力和日渐广阔的视野。学习给邓亚萍的事业带来了巨大帮助,不仅让她在国际奥委会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使她在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工作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回顾邓亚萍的求学路,她在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并非得益于她具备过人的天赋。而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赢得新的金牌。
知识小讲堂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国际奥委会的宗旨是:鼓励组织和发展体育运动和组织竞赛;在奥林匹克理想指导下,鼓舞和领导体育运动,从而促进和加强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上成立。发起人是法国的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
涵养女孩智囊
高尔基曾说:“学问改变气质。”不学无术的人永远赢不到事业的辉煌和人们的尊敬,而学识丰富的人往往能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把握机会的能力。知识能够让人充满能量,但获取知识的过程从来都不是轻松的,而是充满辛苦和困难。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语道尽了学子的感受。但正因为知识难得,我们才更应该不断付出努力,用知识赢得美好的未来。正如马克思所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沉下心来学习
英国政治家、文学家切斯特菲尔德说过:“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对邓亚萍来说,作为运动员,她成绩骄人,退役后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人们惊叹于她的蜕变,却不了解她背后所付出的努力。邓亚萍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开始学习,到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这其中充满了艰辛。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想要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起。在邓亚萍的求学路上,她真的是从字母开始学习英文,以超过别人百倍的努力完成学业的。由于基础薄弱,邓亚萍的求学之路比起其他人要艰难万分。
我们应该明白,学习是取得成就、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获取知识的过程从来就不是轻松平坦的,而是需要沉下心来,不浮躁、不畏难。正如谚语中所说,知识不像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实,举手就可以摘下来,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02.必须比白人孩子更努力
康多莉扎·赖斯,1954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赖斯的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说,赖斯从小就拥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赖斯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15岁时便被丹佛大学破格录取,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之后,赖斯涉足政坛,曾任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2005年1月出任美国国务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
毫无疑问,赖斯是一位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女性,但很少有人知道,优秀的赖斯在少年求学时期,由于种族原因,付出了比白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获得认可。
当时的伯明翰,种族隔离制度盛行,很多人听说赖斯出生于伯明翰,便臆想她的童年也像其他黑人孩子一样缺乏正统教育。但实际上,由于重视独立和教育的家庭传统,赖斯从小便有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黑人要想取得和白人一样的成绩并获得认可是非常困难的。
儿童时期的赖斯学习出色,一年级和七年级都跳级了。但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得意,而是一如既往地对其严格要求。10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让赖斯刻骨铭心的事,她们一家人到华盛顿旅游,却因为是黑人而被挡在白宫门外,这让小赖斯倍感羞辱,她注视着白宫,然后转身告诉爸爸:“总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房子的主人!”
赖斯父母非常赞赏女儿勇敢的志向,经常告诫她:“要想改善黑人的待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成绩说话。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努力,便可以获得白人一半的地位;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努力,就可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能够付出八倍的努力,那么就会赶到白人前面!”
知识小讲堂
丹佛大学,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1864年,由当时的准科罗拉多州州长JOHN EVANS(由当时的林肯总统任命)创办,是美国中西部大学代表之一,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评为2010年度全美最著名百所大学之一。
从此,为了得到认可、取得超越白人的成绩,赖斯数十年如一日,正如爸爸所说,赖斯以超过白人八倍的努力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培养才干。她常常早上4点半就起来读书,依靠常年的勤奋以及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赖斯不仅熟练掌握了英语,还精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之后,赖斯考进了美国名校丹佛大学,这也是他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在这里,赖斯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26岁时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随后还出任了大学的教务长。除此之外,赖斯的业余爱好也非常丰富,而且同样非常出色。她喜欢钢琴、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等,并获得过美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的冠军。
凡是别人能做到的,她都要尽力去做,别人做不到的,她也努力做到。她终于成功了,堂堂正正地走进了白宫,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当记者问起她成功的秘诀时,她总是说:“付出八倍的努力!”
涵养女孩智囊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对于不能拥有优越学习环境的孩子来说,取得成绩就更加困难了。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学习条件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奢望,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拥有的一切。要节约时间、懂得勤奋,才能不辜负优越的学习条件,创造好的成绩。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不可辜负的青春
高尔基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学生时代是无比美好的,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这是我们学习知识、储备能量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便不能重来,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能够学习的时间,不虚度时光,勤奋努力,把握学习的机会。
歌德说:“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在学生时代尤为如此。知识的积淀对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每一天中获得了什么,日后都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出来。
英国著名科学家赫胥黎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速度,时间更是一种力量。因此,想要取得比别人更好的成绩,就必须争分夺秒,积极向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赖斯身上,我们充分地看到了这一点。在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作为一名黑人女性,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就必须付出比白人多几倍的汗水。赖斯确实做到了,她从小便懂得高效利用时间,不怕吃苦,拒绝浪费光阴,以超过白人八倍的努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许,也获得了自己事业的成功。
03.知识与光明
海伦·凯勒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是一位聋盲人,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从此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幸好,父母对小海伦一如既往地疼爱,不仅在生活上对她悉心照料,还请了一位老师来教她知识。这位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非常富有爱心,在她的帮助下,小海伦用以手触摸的方式努力感知着这个世界,并且学会了手语。因为用手触摸盲文阅读,小海伦的手指被磨出了血,但她没有放弃,仍然每天如饥似渴地读书。渐渐地,她不再满足于阅读,对学习说话也产生了强烈的愿望。
就这样,小海伦的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她说话,凭借毅力和勤奋,海伦最终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的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一遍遍地练习,常常为一个简单的单词练习几个小时之久。对于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经过很长时间的刻苦学习,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季,海伦再次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就读,对于一个失明又失聪的女孩来说,这一切可以用难以置信来形容。1904年,海伦·凯勒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海伦凭借努力,完成了一个正常人都很难做到的壮举。
知识小讲堂
拉德克利夫学院曾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女子文理学院,创建于1879年,为美国七姐妹学院之一。1963年始授予其毕业生哈佛——拉德克利夫联合文凭;1977年与哈佛签署正式合并协议;1999年全面整合到哈佛大学。
毕业后的海伦,为帮助残疾人和弱势群体而奔走。她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的楷模。同时,海伦·凯勒又以极富感染力的笔触,书写了多部感人至深的著作。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评价她:“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涵养女孩智囊
伏尔泰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我们要明白,在世界上,有很多孩子或因为身体疾病,或因为家境贫困,不能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想要获得知识,要比普通人困难许多倍。如果我们不幸陷入困境,一定不要放弃,凭借毅力和努力,一样可以获得成绩和认可。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盏灯
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当我们不幸面临普通人所不曾遇到的困境时,学习就成了一件困难百倍的事。但正如契科夫所说的:“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面对困境,只有迎难而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绩。
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也鼓励人们说,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我们应该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面对。
在海伦·凯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超乎常人的毅力、勤奋和勇气,她一直直面自己的境遇,不畏惧、不气馁,不仅突破了残疾人的局限性,完成了很多普通人能够完成的事,还为世界作出了很多普通人也无法作出的重大贡献。这种直面困难的态度和勤奋学习的行动力,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04.94岁,玩转微博
冯兰瑞出生于1920年9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她的名声如雷贯耳,既是专家、学者,又是一名老革命干部、社会活动家,她以敢说敢言、坚持真理的鲜明个性活跃在学界。在冯兰瑞的人生历程中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她的研究非常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冯兰瑞花时间获取大量信息,而且极为重视实地调查,这使她的一生都对生活保持了新鲜感;除此之外,她在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之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及组织学术团体工作。
冯兰瑞每天的饮食离不开油菜、馒头,一日三餐简单清淡。冯老虽然生活简朴,却总能紧跟时代步伐,开风气之先,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探索,善于学习。读书、写作、写博客、开微博、关注时事,冯兰瑞老人一样不落下。谁能想到,九十多岁的老人竟然爱玩微博!
知识小讲堂
经济学起源于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又衍生出了其他一些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冯兰瑞老人爱看书,年过九旬的她依然书不离手。在她晚年的著作里,总少不了附着案前阅读的照片。每天夜里十一二点才睡觉,总爱写点东西,随着微博的流行,冯兰瑞老人又迷上了发微博,并被媒体称为中国年龄最大的微博使用者。
冯兰瑞认为,微博具有一种推动作用,因为每一个微博对应着每一个公民个体。从另一种角度上看,让微博存在,也体现了社会的自由民主。
如今,冯兰瑞老人身体健康,谈起话来思路清晰、风趣幽默,这与她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学习、接纳新事物的习惯是分不开的,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涵养女孩智囊
有人说:“新的事物往往会让无知者感到恐惧。”真正有知识的人,从来不拒绝新事物。一个有内涵的女孩,一定不是隔绝于时代之外的,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会更新自己,才能永远不落人后。正如穆勒所说:“青年的朝气倘已消失,前进不已的好奇心已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让学习新事物成为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养成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也会掌握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做事方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便逐渐消失了。但我们要明白,世界是随时在变化的,时代因为有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而不断进步,如果我们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年轻时做起,把掌握新事物当成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尝试、学会关注,做一个紧跟世界发展步伐的女孩。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对新事物保有一颗好奇之心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新事物不都是好的,也有坏的、消极的,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新生事物的好坏,才不至于作出错误的选择。对于有积极意义的新事物,仅仅产生兴趣是不够的,还应该努力去了解和学习。
在冯兰瑞老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对知识和新事物永远充满热情的老人,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尚能不落于时代之后,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了解和学习呢?
05.淡出银幕,拿起笔
林青霞是家喻户晓的演艺明星,是令多少人疯狂膜拜的银幕偶像,她所主演的东方不败形象至今深入人心。出生于1954年的林青霞,1973年在台北西门町被星探发现,并首次在《窗外》一片中担任女主角,之后迅速走红并被人们熟知。
1984年,林青霞将事业重心移入香港,先后出演了许多经典影片,并给影迷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994年林青霞嫁为人妇,随后选择淡出影坛,她的电影生涯也暂告一段落。
知识小讲堂
散文,一种文体名。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都可以称为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某些历史时期,小说、抒情、记事类文学作品也可以称为散文。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没人知道林青霞会不会复出,但可以确定的是,林青霞虽然不演电影了,但她依然奋斗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尝试和学习新的事物。写书、写专栏、练书法、结交文化界的朋友……林青霞只是淡出镁光灯下的明星生活,她的日子依然充实快乐。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写作方面,2004年,为了追忆黄沾,林青霞写了一篇名为《沧海一声笑》的文章,在黄沾追思会当天被刊登在《明报》世纪版上。朋友们看完文章后都觉得不错,鼓励林青霞继续写作,这也增加了她的信心,激发了写作兴趣,从此她便开始了写作生涯。2011年,林青霞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散文集《窗里窗外》。2014年,林青霞在60岁生日之际又推出了新书《云去云来》。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0岁的生活可以用“圆满”二字来概括。
“原来到了花甲的感觉这么好,真像是走进‘甲’级的‘花’园里……60岁以后才是我真正的黄金岁月。”林青霞在微博上对网友们如是说。
对于未来的生活,息影后的林青霞则希望能在艺术上有更深的造诣。她说:“我现在是作家,60岁以后希望成为艺术家。”一代偶像最瑰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涵养女孩智囊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发现新事物和有了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在获得了成就、实现了目标之后,便容易故步自封,不再对学习有兴趣了。我们应该明白,时代始终在进步,固守旧知识和旧理念的人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自己的内心也会越来越充实。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为了自己的内心而学习
达·芬奇曾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达到准确,就须对所爱好事物的全体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都是有用的。在林青霞的故事中,我们要明白的是,学习新知识和接触新事物,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成绩和获得荣誉,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能够得到满足、得到乐趣、得到启发。林青霞曾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影视明星,但她并没有贪恋人们的赞美和取得荣誉时的风光,更没有贪恋受人关注的生活,这是多么难能可贵。面对年轻时众星捧月般的生活,林青霞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不断接触新的事物,让自己拥有比以往更加丰富的人生。
06.探索与思考
1914年出生的叶曼女士今年已经整整101岁了,她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叶曼本名刘世纶,原籍湖南湘阴,北大才女,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叶曼女士历经世事沧桑,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处世态度通达宽厚,洞悉人性,为世人传道授业解惑。
知识小讲堂
“国学”一词,指的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国人世代智慧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在古代,“国学”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是指国家一级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叶曼女士从小就养成了探索与思考的习惯,喜欢问问题,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凡事好奇,凡事提问,这些问号伴随着她度过了中学、大学,再从抗战、就业到结婚生子。对外界的好奇心在日后她的研究工作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叶曼的大学时代是在北京大学度过的,以往的北大是一所思想自由的学校,在那样的学习环境里自然会受它的影响。叶曼的思想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并且感受到自己肩负着历史的责任。
叶曼开始接触哲学思想,但随着阅读的著作越来越多,她发现每一位哲学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到底谁对谁错?或者该相信哪一派、追随哪一位哲学家呢?
为了追寻真理,叶曼女士不仅勤奋学习,也游历各国以增加自己的见识,不仅如此,她还拜南怀瑾为师,学习国学。
如今101岁的叶曼女士仍然没有停止探索和思考,她曾说:“人生的每一天都精彩。”以此来鼓励年轻人勇敢探索未知世界,发现新的事物。
涵养女孩智囊
学问是世间最珍贵的,需要通过不断探索与思考才能获得。历史上任何一项重要发明创造,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思考。因此,女孩子要明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有大胆探索的态度,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从实践中寻找答案、获得提升。正如萧伯纳所说,行动是通往知识的道路。
涵养女孩成长箴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孙中山曾说:“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在于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们能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可见,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时常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有努力克服,才能真正掌握本领,学到知识。
叶曼女士从小就对未知的问题充满了探索的渴望,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她没有畏难,也不仅仅从书本上寻找答案。而是与学识丰富的人交流、到各国游历,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寻找答案。直至今日,她还坚持学习,遇到无法想明白的问题,仍然努力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