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智能交通体系

颠覆石油——内燃机组合,开启无限能源时代

未来,交通运输业会是什么样的?

智能交通体系会涉及以下几项关键技术:1. 无人驾驶技术;2. 电动汽车技术;3. 道路无线充电技术;4. 泛太阳能技术。

以这4项技术组合,未来,智能汽车将以共享方式为每个人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专职贴身服务。智能手机总能“找到”并帮你“呼叫”离你最近距离的“空载”智能汽车。道路无线充电装置会让智能汽车的电力始终处于满格状态。电力由道路两侧的风机或太阳能发电装置提供,高耸入云的风机会将风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智能汽车的动力。智能汽车会根据其他智能汽车的行驶状态设定最理想的运行速度,以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道路上关键位置安装有联网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会将实时数据输送给监管智能汽车运行的云计算数据库系统内,云计算系统会精准地将这些数据反馈给附近行驶的智能汽车,将风险消除于未然之中。发生小故障的智能汽车会自动驶往集中维修中心,维修中心主要以更换配件为主,修理速度会极大加快。被更换的配件会返厂集中处理,能够循环利用的会被重新集中维修,彻底损坏的会被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处理。

抛锚的智能汽车会被智能拖车拉到维修中心集中处理。始终处于工作状态的智能汽车几乎不需要停车位,这会为城市节省大量的停车空间。你到餐厅就餐,智能汽车将你送达目的地,会去完成新的任务,而不是傻傻地等待,送你回家的将是新的智能汽车。每辆智能汽车服务的人数会远远高于私家车方式。因此,每座城市的智能汽车保有量都会大幅度下降,这又会在制造环节节省大量能源和材料。能源和材料将由紧张状态变成绝对过剩状态,环境将因此自然获得快速改善。与智能汽车配套的风能、太阳能将逐渐取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成为新的主导性能源,这将使人类远离能源危机。

在货运领域,智能卡车与工厂连接,将商品精准地送达需求地。

显然,智能交通体系对人类而言是理想且完美的。从技术角度看,无人驾驶、电动汽车、道路无线充电等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风电、太阳能更是已经广泛应用的技术。但为什么我们与智能交通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答案是新智能体系不仅会颠覆石油行业,还会颠覆传统汽车工业、内燃机工业、传统的汽车服务市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无疑智能交通体系是美好的,但从供给人的角度看,智能交通无疑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加油站、4S店、汽修店、石油行业、内燃机行业、传统汽车行业、运输行业都承载着巨大的就业数量,如果实现了智能交通,几乎所有行业都会面临结构性的失业潮。因此,尽管媒体每天都在讨论智能化让人类沦为肉体零件和机器的入侵,尽管每个传统行业都对智能汽车的到来忧心忡忡,但几乎没有一个行业愿意正视问题。所有行业都觉得这不是本行业的事情,自己没有义务承担这一社会责任。

但逃避问题就不会发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难以避免的趋势,如果我们不去主动解决,被动解决的风险是我们将失去沦为肉体零件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连低薪饭碗都难以保全。因为量产的智能机器会远远比人类本身廉价,如果智能交通体系的创新义务由企业单独承担,那么,除了智能汽车产地以外的地区都将沦为货币净流出地区。因为智能化本身是高度垄断的,这种垄断并非是企业的主观意愿,而是智能化的自然选择。软件的高度统一是智能化的先决条件,这在谷歌、百度、腾讯身上已经得到证明。假设谷歌不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软件控制搜索结构,而是由无数人控制信息呈现的结果,那么,谷歌自然就沦为了新浪。

如何解决问题?智能教育已经帮助我们打开了思维的边界,我们不妨继续以对话的方式,来构想解决问题的途径,让所有人成为创新的赢家,而不是输家!

自锁的循环与解锁的路径

亚当·斯密:电动汽车节能环保,你们为什么不购买?

车主:价格高,充电难。

亚当·斯密:电动汽车生产价格为什么高?

电动汽车制造商:缺少量产,一年产200~300台,价格能下来吗?

亚当·斯密:为什么充电难?

充电配套商:保有量低,没有人用,建了设施会亏损。

亚当·斯密:(转向制造商)给你1000万辆电动汽车订单和1万亿现金,你能把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降至10万元吗?

电动汽车制造商:肯定没有问题,100万订单和1000亿现金就可以搞定。

亚当·斯密:(转向充电配套商)给你1000万辆电动汽车预订车主名录,让你依据名录去安装无线充电设备,你这边能够充足供货吗?

充电配套商:肯定没有问题(我这边产能超级过剩)。

教育部:我们明白了!我们在智能教育网站上以每辆10万元的价格预订电动汽车,强制所有教师预订,这就可以保证获得1700万以上电动汽车订单。获得订单后,我们成立一家电动汽车公司,将订单外包给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随后,我们通过智能教育平台面向全球招聘电动汽车领域、无线充电领域、无人驾驶、计算机领域的软硬件专家,打造一支苹果式的研发团队,整合全球最新技术,开发下一代智能汽车。

我们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将成为汽车领域的苹果。1700万辆以上的订单可以保证该电动汽车公司率先实现大批量生产,“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和智能教育平台的技术整合优势结合,将使该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绝对领先优势。另外,预订机制可以让电动汽车设备配套商同步完成充电设施配套建设,直接进入赢利轨道。

电动汽车制造商:把订单直接交给我们就可以了,我们更专业。

教育部:你们有多少家公司?真给你们,你们敢担保不会走向竞底吗?所以你们更适合做代工,给我们打工你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率,企业家可以享受阳春白雪的生活,而无须战战兢兢地每天去拼刺刀。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起点愿望吗?

电动汽车制造商:(缄默)

锁定成本,锁死利润

教师:股权怎么算?

教育部:按照智能教育方式,预订者联合持股50%。

大众:我们也可以参与预订吗?

教育部:预订面向智能教育平台上所有用户开放。预订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正好需要汽车,直接支付全款;第二类是未来准备换一辆电动汽车,支付1万元。教师群体必须100%付全款,我们直接从教育股权中扣除,教师群体中可以筹集1.7万亿元。按照社会预订为教师预订的两倍,我们可以获得5.1万亿元预付款。

教师:坐拥5.1万亿元现金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还需要找代工吗?

工程师:传统汽车行业生产一辆汽车需要的总工时大约为16~20个。如果以超大批量生产电动汽车,并且只需考虑生产和研发,年产2000万辆电动汽车,所需员工总数不会超过100万人。按照每个员工年薪15万元计算,一次性支付10年工资,只需支付1.5万亿元,所以,全产业链布局总的资金需求也不会超过2.5万亿元。

教师:什么是全产业链布局?

工程师:通俗地说,就是全部活儿都是自己干。矿产资源是提前买断的,设备制造商是自有的,企业提前收购,员工工资是提前支付的,从采矿到配件到组装全部是自己做,并且成本全部提前支付。那么,在未来10年该公司没有成本,所有生产车辆售出均为净利润。假设未来10年,平均年产2000万辆,每年电动汽车售价10万元,每年营收2万亿,未来10年会产生20万亿元净利润。

预付成本会使该公司未来成本清零,该公司未来的营收会全部转化为净利润。该公司的价值会远超过智能教育。如果教师群体持股15%,那么,教师群体可以获得3万亿元分红和价值6万亿元的股权。也就是说,新方式让教师不仅可以免费获得一辆电动汽车,而且可以获得持续分红。这会成为教师和预订车主愿意承担时间成本的理由。

同步触发的“超预期”事件

工人:一次性发10年工资?

工程师:是的,先让我们和你们获得经济上的自由,不受家长里短和各种琐事的牵绊,随后再工作,会释放出我们的创新能力,也会让你们可以安心工作。我们这个提议如何?

工人:棒!

教育部:还剩太多的钱怎么办?

工人:增加一倍工人,让我们轮休,干一年,休一年!

教育部:轮休?

工程师:轮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效率提升需要降低工作时间,流水线的引入让产业工人工作时间从13小时降至8小时,并且每周休息两天,智能化创新可以让产业工人工作时间在此基础上缩短50%。各个职业不同,我们工程师群体应该在时间减半的基础上采取更自由的方式,自由是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希望享受谷歌的薪酬、福利和谷歌X实验室的创新自由。

教授:为什么不呢?

我们十分赞同,而且我们希望带领我们的研究生直接参与到研发项目之中。让我们直接去创造价值,去分享充裕的创新基金,让我们的研究不再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

教育部:没有问题,既然是慷大家之慨,我们也无须枉做坏人。最坏情况是后续的研发速度慢一些。当预订投资人愿意承担等待成本,也许“自由”反而会创造奇迹。接下来的问题是即使工人工作时间减半,钱仍然多得花不完,剩下的钱怎么办?

工程师:最直接的投资是发展智能机器人,争取在未来5~10年由智能机器人在大部分工位替代工人,使无人驾驶在运输行业获得普及,争取在10年内让完美的智能家用机器人进入家庭。剩下的资金变成“开放创新基金”,即在智能教育平台上开辟自由创新频道,一个创意只要获得足够多的人的支持,开放创新基金即提供无条件资金支持。

工人:我没有搞懂为什么原来我们每月发3000元工资,企业无利可图,但现在一次性发给我们每人100万,反而可以获利更多呢?

工程师:预订使电动汽车公司只需承担生产和研发两个成本,而无须考虑资金、渠道、营销、管理等其他成本支出,节省的4项成本支出被提前锁定为净利润。为了更清晰地看到可以节省的空间,我们可以抽出一项成本支出。如果这5.1万亿来自风险投资,按照这些资金的投资年回报率为20%计算,10年后,该电动汽车行业连本带利需要偿还31.5万亿资金。而这5.1万亿源自预订投资人,自然就将31.5万亿资金使用成本转化为净利润。预订机制带来的结构性成本下降是使我们以更少时间获得更多收益的原因。

传统产业链问题的解决方式

石油公司:这样搞不是让我们破产吗?

教育部: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剩余的50%股权就是给石油公司、煤炭、钢铁公司、重卡、工程机械、传统汽车公司准备的。上面我们已经计算了净利润,每年平均可以达到2万亿,会超过你们整体获利的总和,股权价值更是可以超过你们所有企业股权价值的总和。你们目前效率低下的根本,在于你们必须解决就业问题,你们将现在企业的股权分给员工又会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等待的结果必然是美国人将你们颠覆。所以,我们帮美国人将这一市场进程加速了。利益呢,我们共享。你们可以顺利地用股权去偿还银行贷款,去解决员工分流问题。我们也就不用忍受雾霾了,大家皆大欢喜。

钢铁公司:有多少股权分给我们?我们负债高得很!早已经超过3万亿。

石油公司:我们也不少,接近2万亿。分少了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工程师:单独解决问题都是很棘手的,建议你们将手中的股权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这家投资公司的股权大致在20万亿左右。这些股权的用途有两个:一是帮助重化工企业清偿银行贷款,使重化工企业利润迅速恢复,同时,消除银行的风险;二是接受该投资公司帮助的重化工企业必须接受该公司的整合,大幅度裁减落后产能和就业人数。下岗职工由该投资公司负责以股权安置。

当中石油的员工数量达到埃克森美孚的水平,石油行业的产业升级自然完成,石油行业的利润自然恢复,危机自然不会发生。当中国钢铁行业总从业人数下降至浦项钢铁员工数量的5~10倍,即总从业人数下降至15万~30万人,钢铁行业将由微利行业转化为暴利行业,钢铁行业将可以自由消灭落后产能。其他行业解决问题的内在机理是一致的。

专家:这样搞金融创新万一出乱子怎么办?

亚当·斯密:预订是不是合理的?

专家:合理!

亚当·斯密:上市公司机制是合理的吗?

专家:合理!

亚当·斯密:都是合理的有什么创新?会出什么乱子?

专家:政府会同意吗?

公务员:政府要的是人民幸福,要的是纳税。市场创造以最少时间获得最多收益的机制我们怎么会不同意?放下你心中的假想敌,不要拿我们当挡箭牌,谁都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智能化和股权创新能够让普通中国人享受的福利超越北欧国家,还会有腐败吗?如果没有腐败,贪官还需要移民吗?如果没有腐败诉求,政府还需要花费大力气去反腐吗?

交付的时间表

预订车主: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获得电动汽车?

工程师:电动汽车公司会给出明确的交车时间表,很多车主会等待较长时间,但预订车主获得的股权收益足以抵偿车主的等待成本。因为预订达成后,预订车主获得的股权价值会超过其付出的现金价值。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预订车主“剥削”了该电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工程师、工人和机器设备,互联网让“剥削”成果获得即时兑现。我们乐于被剥削,我们相信工人群体也乐于被预订车主“剥削”。

工人:一次性发10年工资,工作时间减半,可以让这样的“剥削”来得更猛烈些。

电动汽车智能化之路

白领:如何让电动汽车走向智能化?我们对智能汽车更感兴趣!智能汽车的成本会是多少?垄断的电动汽车公司是否会让汽车外观的创新陷入死寂?在上面的讨论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车型的创新。

工程师:第一代电动汽车肯定不是智能的,前500万辆汽车很可能和甲壳虫一样简单。因为简单才能让高成本单元快速被铲平,使电动汽车的基础成本快速下降至内燃机汽车的水平,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转化为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

白领:量产一定可以消灭高成本吗?

工程师:零负债,矿产资源已经买断,全产业链的企业已经买断,员工工资提前支付。企业没有额外成本,其结果自然是量产消灭高成本。对整个市场而言,基本可以看成是所有成本都是人力成本,地球并不向我们收费。

我接着回答你第一款车外观设计的问题。通过智能教育平台面向全球招标,来征集一款经典的车身与外观设计,征集稿会有很多种,被更多预订车主选择的车型将被选择为第一款电动汽车。针对第一款车型,可以打造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柔性流水线和相关的配件生产体系。该款车型基础产量500万辆,后期全球招标产生的新车型推出后,原款车型开始大幅度降价。这种手段也是传统汽车制造商经常采取的手段,低价会赢得市场的大量购买。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饱和之前,该款车型会像甲壳虫一样充满生命活力,单款车型突破5000万辆是大概率事件。后期车型设计会以一种全新的创新方式展开,所有设计师将其作品拿到互联网上由预订车主选择。无论车型是否被选中,最终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一定量的薪酬,优胜车型的设计师会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这种提成的比例很低,但由于基数巨大,会让设计师很容易获得经济自由。

第二个问题是电动汽车升级为智能汽车,按照传统算法成本无疑是十分高昂的。但如果按照新方式,你会发现,无论计算机系统、电子装置、显示器、雷达、摄像头、红外感应系统、各种传感器还是云计算系统,只要大批量生产,其成本都会下降至智能手机的水平。为了理解这一问题,你可以回忆一下手机价格的变化。

20年前,砖头式的手机售价超过万元,而现在比砖头手机性能更好的山寨机的价格已经被“中国制造”做到了10美元。这还是建立在传统创新方式的基础之上,要先找市场,随后再组织生产。如果是先有市场,只考虑研发、设计与生产,那么,效率进步会更加迅速。所以,智能汽车会在几千万辆电动汽车交付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并投入使用,具体的时间点掌握在预订群体(投资人)手中。

白领:前面获得的是普通电动汽车,后面获得的是智能电动汽车,差价如何补?如果大家都希望获得智能电动汽车,而不是普通的电动汽车,项目如何进行?

工程师:要注意这样一个情况,预订车主兼股东已经将该电动汽车的未来所有成本支付,所以,电动汽车也好,智能电动汽车也好,他们都相当于是免费获得的。通俗地说,不用白不用,先使用的肯定不会吃亏,后使用的会获得更好的车辆。所以,谁也不用补偿谁。另外,除了预订车主,外部市场还会形成大量购买,这些购买会转化为股东的净利润。如果你以合伙人的思维思考,这将不是问题。

智能交通配套体系建设路径

白领:道路充电系统如何建设与实现?

工程师:预订投资人在缴纳5.1万亿预付款后,其获得的股权价值为20万亿。也就是暂时不分红已经让他们获得超额收益。所以,要实现智能化,该智能电动汽车创造的利润可以暂时先不分配,用每年产生的净利润去购买高速公路,帮助地方政府批量偿还银行贷款,随后将收费高速公路变成免费高速公路,逐条逐条地对原高速公路实施智能化改造。

(1)在高速公路上铺设无线充电装置。

(2)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风力发电机,用风机给无线充电装置供电。

(3)用无线充电装置给道路上行驶的电动汽车供电,使电动汽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始终保持电力充沛。

(4)电动汽车的智能软件会自动计费,这些费用将用于智能高速的运维与管理。

(5)风力发电机白天产生的电力主要供给汽车,晚上产生的电力可以供给居民生活用电。这种方式会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的浪费,居民晚上用电和汽车白天用电的时间刚好错开。

在完成高速公路改造之后,智能电动卡车将会显示出绝对成本优势,逐渐替代传统柴油发动机的卡车和天然气卡车。在未来,运输成本将只包含少量的车辆生产成本和少量的智能高速公路运维成本。换算成人力,最多不会超过100万人力成本投入,这会让商品的到货价和出厂价几乎保持一致。

在市区内,传统的道路养护是政府的负担。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可以从政府手中接过这一负担,采取分城市、分街道实施智能化改造,在道路上预埋道路无线充电装置。当整个城市完成智能化改造,智能电动汽车将可以以共享的方式取代私家车、公交车和地铁,因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会远远低于以上交通工具的成本支出。

白领:希望拥有私家车的车主还能购买自己的车辆吗?

工程师:肯定可以购买,选择权始终在消费者手中。智能汽车组成的租赁公司提供的车辆并非无偿使用,会直接从每个人的手机软件系统自动扣费,每次按照里程结算。由于批量使用和全天候工作,其使用成本会低到比我们乘坐地铁更加便宜,这是人们逐渐放弃传统交通方式的原因。有钱的车主依然可以选择私家车方式,私家智能汽车同样可以享受道路无线充电设施,其成本同样低廉。

但请注意,由于私家车使用频率低,寿命长,其更新的速度会低于智能租赁公司的车辆更新速度。也可以说,私家车主花更多的钱,反而只能享受更低配置、样式更加陈旧的智能汽车。在这一逻辑下,除了富豪群体,其他人都会逐渐放弃私家车方式。最终,更经济、性能更高的共享的智能汽车使用方式会自然胜出。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干预与强制。汽车的使用成本会自然下降至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电费和水费开支水平,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白领:按照你们的构想,智能交通体系会在几年后就完成,我们的理解对吗?

工程师:是的,为了救市政府投入了4万亿,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中国钢铁产量从5亿吨增至10亿吨,汽车产能从2000万辆增长至5000万辆;汽车产量从1000多万辆增长至2000多万辆。所有城市建筑规模总量都出现大幅度增长;高速、高铁里程大幅度增长,大量基础设施迅速兴建,摩天大楼在各个地方拔地而起……

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上一些智能设施,其难度会远远低于过去6年的建设难度。过去6年我们感到困难了吗?答案是没有一丝困难,我们真正遇到的困难是基础设施建完了,我们没有活儿干了,没有停下来享受的机制。我们超级强大的供给能力在吞噬我们的未来,变成创造雾霾的动力。

白领:明白了!等于过去6年我们把房子建好了,现在只需要精装修。

技术的进展、破解瓶颈的路径

A. 无人驾驶

白领: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技术进展。

工程师: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简言之,雷达是智能汽车的耳朵,激光测距系统是感知距离的定位系统、摄像头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各种传感器是智能汽车的神经系统,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和软件处理系统是智能汽车的大脑。

世界上最先进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超过70万英里(约113公里),其中最后几十万英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下完成的,也就是说从技术角度看无人驾驶技术已经成熟。

谷歌车顶上的扫描器发射64束激光射线,激光碰到车辆周围的物体反射回来,这样就计算出了物体的距离。另一套在底部的系统测量出车辆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然后再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的位置。所有这些数据与车载摄像机捕获的图像一起输入计算机,软件以极高的速度处理这些数据。这样,系统就可以非常迅速地做出判断。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困境是道路是复杂的,多变的道路要求大量的测绘工作,这对一个公司而言,工作量是巨大的。如果测绘工作由无人驾驶车辆车主以“群体开放式测绘方式”完成,那么,测绘工作将变得简单(最初5000万预订可以轻松完成这一看似艰巨的任务)。另外,形单影只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人驾驶的汽车中间会面临很多制度方面的问题,如车辆事故如何界定、保险理赔等等难题,社会不可能为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无人驾驶汽车制定新法规。

因此,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只能艰难前行,主要应用于商业领域,部分美国货运车队已经开始采购谷歌无人驾驶设备,改装其货运车辆,这些无人驾驶的货车与普通卡车司机一起完成运输任务。另外,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正在进入出租车领域。美国高昂的人力成本使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相对经济,按照传统发展轨迹,谷歌无人驾驶尽管进展较为缓慢,但领导地位几乎无人可以撼动。

谷歌无人驾驶技术刺激日本等国家也开始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据媒体报道,日本在2013年2月已经开始测试无人驾驶的货车,其他国家也在该领域投入了应用试验。尽管所有企业都在极力回避无人驾驶技术对卡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两个职业的冲击,但未来这种冲击显然是不可避免的。当前,谷歌无人驾驶成套设备价格在几十万美元,如果达到百万级别的量产,那么,无人驾驶成套设备的生产成本很容易变成现在的笔记本电脑。

谷歌官方宣称,谷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目的是防止交通意外、给人们更多空闲时间和减少汽车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量。我们也相信“不作恶”的谷歌的善意。但商业发展的轨迹正在日渐清晰,谷歌无人驾驶正在滑向商业领域,大量司机群体的失业潮将难以避免,唯有开启预订机制,才能摆脱人被机器分而治之的局面,使司机群体真正成为被解放的群体,而不是失业群体。

预订机制带来的更多好处是:(1)当无人驾驶在技术上经过严格路测考核后,批量应用会让测绘工作快速完成,每个车主每天的行驶数据都会快速汇入计算机联网的云计算数据库系统之内,从而使整体数据库迅速变得丰富与充实,这会节省大量的测绘成本。(2)避免走向黑客帝国的场景,保护个人隐私。如果无人驾驶汽车掌握在一家私人公司手中,那么,所有车主都将面临隐私数据被全程监控,车辆可能被随时远程控制的局面。这显然是现实版的黑客帝国,并且在技术上十分容易实现。例如,法国雷诺公司销售佐伊电动车,但该车电池只向用户出租,用户需每月缴纳租费。(这是一个策略,用来降低初始购车价格,同时缓解消费者对电池寿命的担心。)电池租赁计划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果车主没有如期缴纳租金,会发生什么事?事实是,如果车主拖欠租金,雷诺公司可以遥控电池使其失效,从而使汽车停驶。如果是无人驾驶汽车呢?该公司将可以随时像操作游戏一样操控车主去哪里。因此,唯有该智能汽车公司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才能避免出现一个黑客帝国的潜在威胁。(3)无人驾驶设备可以以量产方式进入低成本轨道,像我们现在为之惊叹的智能手机。(4)无人驾驶大量生产,投入使用,配套法律、法规自然完善。大众的选择决定技术和政策的走向。

B. 无线充电和道路无线充电

工程师:无线充电在智能手机和家电领域广泛应用。其原理为,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无线充电对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而言,只是个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对电动车产业,却是启动整个市场的关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没有外露的连接器,彻底避免了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采用无线充电,可以将电源和变压器隐蔽在地下,让汽车在停车处或街边特殊的充电点充电。

众多电动车厂商都在积极探索这项技术商用的可能。比亚迪早在2005年12月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他们2012年7月卖给犹他大学一辆纯电动巴士,这款巴士装配着最新的无线充电垫。这是一位犹他州州立大学能源动力学实验室的领导者研究出来的。司机将巴士停在充电垫上,经历数分钟的等待就能充满电。德国、日本等国也十分积极。在德国慕尼黑,早就开始进行家用无线充电的测试。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在研究能够透过20厘米厚的混凝土砖块将电力传输给汽车的道路充电装置。

研究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的两家公司WiTricity和富尔顿科技都赢得了不少主流电动厂商合作伙伴。WiTricity公司研发了能够隔空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器。那是个放置在车库地上的半米宽的板子——开上去,汽车就开始充电了。WiTricity与许多公司合作,把这项技术推向市场。许多汽车制造商对他们的技术感兴趣,如奥迪、丰田等。

它与丰田签订了价值数百万的合同来开发靠电池供电的汽车充电器,并宣布与中国台湾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联发科技(Mediatek)合作来开发为可移动设备充电的产品。另一家新创公司富尔顿科技公司的技术可以穿透几厘米厚的大理石或车库地板给电动车无线充电。这些技术都比现在已有的感应充电更实用——现在已有的技术能够让你在自家车库为汽车无线充电,但你必须刚好停在特定的位置上,与充电线圈校准。

富尔顿已经被美国芯片设计公司高通收购。从2012年年初开始,高通联合法国雷诺及英国德尔塔汽车公司在伦敦东区科技城进行了街头无线充电的商用测试。高通设想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和公共道路停车点建设无线充电设施,采用半动态充电,比如在交通警示灯处、十字路口、出租车停靠点和公交车站都可以设立充电点。每次充电没必要充满,保持40%~80%的电量即可。伦敦政府正在考虑建造覆盖整个城市的充电网络。

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在横滨举办的贸易展上展示道路无线充电技术,通过这种技术,车辆可以边行走边充电。研究人员给这种道路充电装置取名“永远”(EVER),是“电动汽车在带电道路上”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他们认为,“道路充电”的成本低于建设专门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负责人大平孝说,只要获得官方许可和民众广泛接受,建设道路充电装置可以很快普及,因为它在技术上不存在障碍。

白领:无线充电会不会有辐射风险?

工程师:正在测试中,据手机方面无线充电的经验,无线充电可以做到无辐射。以下是iNPOFi无线充电方式的介绍。

iNPOFi(即“不可见的能量场”)无线充电是一种新的无线充电技术。其无线充电系列产品采用智能电传输无线充电技术,具备无辐射、高电能转化效率、热效应微弱等特性。

与现有其他的无线充电技术相比,iNPOFi采用电场脉冲模式,不产生任何辐射,中国泰尔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辐射增加值近乎零。在高效方面,泰尔实验室还测定,该技术的产品,充电传输效率高达90%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无线充电最高70%以下电转换的低效率问题。在智能管理方面,采用芯片适配管理技术,其中包括:自动开启、关闭充电过程;自动适配需要的电压、电流,管理充电过程,以确保较高的充电效率;并可以使用一个统一的充电板,为任何品牌、型号的电子产品进行安全、便利、高效的充电。

在安全性方面,同时考虑到了各种弱电充电中的安全性问题,如ESD(静电释放)保护、防过充、防冲击等等,甚至受电设备自身电源管理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iNPOFi芯片自动熔断保护电子设备不被损坏。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智能设备厂商而言,iNPOFi以一枚极小的芯片为核心,实现了超微化设计,仅有1/4个5角硬币大小,可以方便地集成到任何设备中,也可以集成到各种形态的可穿戴设备中。这是传统电磁原理的产品无法达到的。

采用该技术的充电设备包含电源发射装置和电源接收装置两部分,发射装置大小、薄厚与普通手机相当,接收装置嵌入手机保护套中,将手机套上保护套,平放在发射装置上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手机不需要任何连接线。相关检测显示,充电过程中电磁辐射为零,电能效率转换达94.7%,接近有线充电。充电设备支持低电压供电,兼容普通USB(通串线)供电;实现低温充电,有效保障设备及电池的使用安全及寿命。

从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道路无线充电技术正走向成熟,其辐射可以被控制在无害水平。当然,换一个角度看,如果由传统企业主导,即使有害依然会被推向市场,大众未必能获得真正的知情权,转基因食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只有股权掌握在预订车主手中,风险才能降至最低水平。

C. 配套风电

白领:风机在道路两侧,风力不稳定怎么办?

工程师:不稳定就多安装几个风机。未来,可以发展创新风电技术。

目前成功的尝试有意大利的风筝风力发电机。风筝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风筝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固定在地面的旋转木马式的转盘,转盘在磁场中旋转而产生电能。对于每个风筝而言,转盘都会放开一对高阻电缆,控制方向和角度。

风筝并非是我们在公园常见的那种类型,而是类似于风筝牵引冲浪的类型——重量轻、抵抗力超强、可升至2000米的高空。风筝风力发电机的核心在于通过风筝的旋转运动,旋转激活产生电流的大型交流发电机。自动驾驶仪的控制系统会最优化飞行模式,使其在不分昼夜飞行时所产生的电流最大化。假设受到干扰,例如,迎面而来的直升机或小型飞机,甚至一只鸟,雷达系统能够在几秒钟内重新调整风筝飞行方向。

意大利都灵附近的小公司“巨杉自动控制”领导实施了这一项目。据估计,风筝风力发电机每兆瓦时的成本仅有1.5欧元,而欧洲国家每兆瓦时发电的成本平均为43欧元,风筝风力发电的成本是后者的近1/30。

白领:多安装风机是不是增加成本和风险?

工程师:风电成本高是财务算法。荷兰人的风车已经运转了几百年,通过排除沼泽地的积水,给荷兰创造了相当大的国土面积,荷兰风车的成本真的高吗?

如果风电不经过国家电网而直接通过道路充电装置直接输送给电动汽车、电动卡车,那么,一次投入会让15年内的汽车燃料费趋近于零。而生产与维护这些风机的成本仅需平均每年几千名员工,成本是多少?还高吗?

传统财务成本的计算方法是风电入网成本、风电浪费成本、国家电网利润、风电场借款建设成本、远距离输电成本、风机制造商营销、管理、财务等等成本全部加权平均计算的结果。这些成本只有专家才能搞懂,因为专家才有详细的数据。

作为大众的我们无须按照专家算法去计算,当我们把电动汽车的部分股权赠予国家电网职工,国家电网不依靠我们这块收入。我们需要承担的成本将只有几千名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员工的成本和安装、调试、运维成本,整体不会超过几万人。14亿人为这几万人埋单,我们将无法感知到成本。

智能化运输的目的是让运输的成本清零,这不仅包括运输业本身,还包括我们的出行成本、旅游成本。预订持股的电动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智能电动汽车租赁公司,让所有人在任何城市都可以随时用智能手机召唤一辆离他最近的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使用发生的费用会通过智能手机扣除,这包括货币兑换和结算。

越接近智能化的终点,你越会发现钱包、银行卡开始变得可有可无,最终,智能手机也将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你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可以拥有智能手机所有的功能。对你而言,它们显然更加方便,它们日趋完美的语音对话功能将使你只需要下达指令,剩下的沟通将在智能汽车和智能穿戴设备之间完成。如果这个体系建成了,中国人将可以放心地将世界工厂搬到任何国家,因为智能汽车会帮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赚钱,我们不需要担心贸易逆差。

小循环思维

白领:如果全球每人都可以拥有智能汽车,资源支撑吗?

工程师:中国每年钢产量超过10亿吨,按照每辆电动汽车消耗钢材1吨计算,理论上,我们一年的钢产量可以实现人人拥有一辆电动汽车。实际上,以共享方式为主的汽车使用方式,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已经可以充分满足大众需求。1亿辆电动汽车每年大约行驶1万亿~2万亿公里,每百公里耗电13度,总电力需求仅为1300亿~2600亿度。

中国2013年全年发电量52451亿度,10~20天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全部智能汽车的一年电力需求。智能汽车不需要十几万座加油站,不需要十几万座汽修厂,不需要几万家4S店……节省的这些成本单元都会转化为能源节约和资源节约。智能交通体系选取的是小循环,其所有能耗、资源消耗和成本都会结构性地大幅度下降。

白领:什么是小循环?

工程师:小循环也可以称为最短循环。智能汽车的动力源自离它最近、最直接的风电或其他电力供给,没有长距离的中间传输中介和服务机构,属于典型的免维护的小循环。传统内燃机汽车能源供给的体系包括(50%海外)石油开采、精炼、运输、加油站、加气;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服务体系包括4S店、特约维修站、汽修厂、汽车养护中心等等,属于典型的高能耗、高成本的大循环。

每个循环节点日常都在耗能,每天都在产生成本。小循环会让以上环节产生的耗能全部被清零。专家给你计算的能源效率通常是对比中间环节的能源转化率,即汽油输出动力的效率与风电转化为动力的效率。按照这种对比方法,很容易产生错误结论。

正确的对比方式显然应该将风机和道路无线充电系统看成一台机器,将石油进口、开采、精炼、运输和加油站、4S店、汽修厂等看成一台机器。通过客观对比,你会发现,石油模式肯定是高能耗的,肯定会被市场淘汰。机器太大,毛细血管太多,额外能耗太多,维护成本太高,寻租空间太多。

传统金融机构也是同样的道理,华尔街的金融规则越复杂,其成本只会越高,而不会越低。当智能金融可以将成本清零,你就可以选择远离高成本,传统循环方式自然就失去了价值,寻租空间也就自然消失。当华尔街找你来协商时,规则自然由你去制定。如果规则是透明的,生产能力是无限过剩的,人与人之间以最高效的互联网进行协商,那么所有领域的大循环被小循环取代的速度都会加快。当全球由大循环主导体系进入小循环主导体系,全球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也就会出现结构性的大幅度下降。

与实体小循环对应的是信息领域的大循环,因为后者可看成几乎没有成本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