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

列宁说:“为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第一、必须战胜剥削者和捍卫被剥削者的政权,这是用革命力量来推翻剥削者的任务;第二、担负起建设任务,就是建立新的经济关系,树立怎样做这件事情的榜样。实现社会主义变革任务的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这使我们的革命不同于过去一切只满足于破坏方面的革命。”[2]

(一)性质不同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剥削阶级推翻另一个剥削阶级的革命,即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

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结束,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

无产阶级革命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对的概念。它包括无产阶级在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之前,不管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社会内容是什么,只要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都叫无产阶级革命,革命的目的或者说革命的直接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夺取统治地位,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革命,但这是在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进行的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的革命。这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和革命方式方面,同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是有区别的。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概念是不能混用的,这两个概念是必须明确区分的。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少数人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俄罗斯是个横亘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俄罗斯人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

沙皇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登基时,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资本主义经济与腐朽落后的俄国国家制度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时,俄罗斯国内贫富差距极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些情况,沙皇尼古拉二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镇压,对外扩张。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带领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协约国一方,把俄国人民投入帝国主义战争的苦难之中。大约有1400万俄国青壮年被拉去当兵,大批工厂关门,大量土地荒芜,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于是,一个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以列宁为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主张推翻沙皇的反动统治。

1917年3月,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由此暴发了二月革命。

3月2日,沙皇被迫退位,长达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

可是,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资产阶级把持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代表俄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竭力维护旧的统治机器,要解散工人武装,消灭苏维埃政权。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前线大多数士兵和后方工农群众的支持。

两个政权尖锐对立,列宁及时提出必须进行一次新的革命,把国家权力从临时政府手中夺过来。这时,临时政府慌了手脚,急忙从前线调来军队,准备消灭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权。

1917年10月20日(俄历10月7日),在沙皇统治时期被迫流亡芬兰的列宁秘密地回到了彼得堡,加快了武装革命的进程。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列宁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不料武装起义的消息被人泄露了。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到起义的消息,警觉起来,立即下令逮捕列宁。

11月6日清晨,临时政府的军队突然开到布尔什维克的《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的印刷所,查封了这两家报纸。

消息传开,彼得堡全城的布尔什维克党人立即行动起来。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赶到印刷所,把临时政府的军队轰了出去。上午11点,《工人之路报》照常出版,并刊登了列宁的指示:“国家政权应该交给士兵代表苏维埃。执掌政权的应该是由苏维埃选出的,苏维埃有权更换的和对苏维埃负责的新政府。”

这话像黑夜里的指路明灯,大家不由得欢呼起来。他们知道,武装起义就要开始了。

几小时后,20多万人组成的革命队伍进入备战状态。这时,前来支援临时政府的外地军队全被武装起义的各地人民挡住,大批大批的临时政府军队的官兵转到人民一方,临时政府完全孤立了。

这天夜里,列宁一身工人打扮来到武装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果断地下达了起义的命令:“今天晚上,我们一定要把政府人员全部逮捕起来,解除他们的武装!”

列宁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做出了提前起义的决策,并亲自指挥起义,夺取政权。

在列宁的命令下,一队队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出发后,彼得堡的重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电话局、银行等很快就被占领了。

第二天,即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这天早晨,除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和少数几个据点外,都掌握在革命军队的手里了。于是,列宁在这天举行苏维埃会议,隆重宣布说:“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成功了!”

这时,冬宫已经被革命军队团团围住。晚上9点40分,“轰隆隆”一阵巨响,总攻击的信号弹发射了。这信号弹是驶进涅瓦河的支持革命的水兵驾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射的。

随着炮声,一束束探照灯光把冬宫照得如同白昼。攻打冬宫的部队呐喊着越过街垒,像潮水般地冲破宫门。守卫冬宫的临时政府部队被吓得魂飞魄散,大部分投降了,一小部分望风而逃。躲在宫里的16名临时政府部长全部被擒,只有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逃跑了。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是俄国地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总理,是苏维埃政权的死敌。原来,他不是逃跑,是搬救兵去了。

克伦斯基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城(今俄罗斯联邦乌里扬诺夫斯克),是列宁的同乡,母亲出身贵族。

列宁的父亲和克伦斯基的父亲都是中学校长,克伦斯基的父亲曾是列宁的中学教师,两家是好朋友。克伦斯基比列宁小11岁,两人都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但由于成人后信仰不同,两人分道扬镳:列宁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克伦斯基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克伦斯基大学毕业后,在彼得堡坦任律师,与一位俄罗斯将军的女儿结了婚。

1912年,克伦斯基加入俄罗斯第四届国家杜马,并参加过俄国小资产阶级的团体——劳动团。不久,他成为俄国社会革命党的信徒。

克伦斯基巧舌如簧,善于夸夸其谈,又极富野心。列宁十分了解他,讽刺他是“小拿破仑”和“小牛皮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伦斯基支持俄罗斯参战。

1917年,二月革命时期,克伦斯基参加了革命。推翻沙皇后,他加入社会革命党,在临时政府内担任司法部长。

这年5月5日,临时政府发生危机,进行改组,克伦斯基出任陆海军部部长。

在这期间,克伦斯基忠实地遵从资产阶级的意志,坚持把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下去。他曾亲自到前线巡视战场,劝说士兵不要放下武器。

这年7月14日,临时政府进行第二次改组,克伦斯基被任命为总理,同时兼任陆海军部部长。9月,克伦斯基又兼任俄军总司令。

克伦斯基上台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公开转向反革命营垒,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克伦斯基倒行逆施,维护旧的国家机器,保护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年7月底,布尔什维克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

克伦斯基为了破坏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阻挠革命运动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反革命措施。

8月12日,克伦斯基为动员地主资产阶级力量,召开了国事会议。在会上,克伦斯基威胁说将用“铁血”手段镇压一切革命力量,包括擅自夺取地主土地的农民在内。

接着,克伦斯基与俄军最高统帅部密谋,让反动将领科尔尼洛夫将前线军队调进彼得格勒,发动反革命叛乱,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8月25日,科尔尼洛夫叛乱一开始就遭到首都革命工人和士兵的反击,很快被粉碎了。

克伦斯基为了开脱罪责,立即声明他与叛乱毫不相干,逃避了革命群众对他的惩罚。

这年9月、10月期间,随着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克伦斯基加紧了反革命部署。

为了蒙骗革命群众,克伦斯基拼凑了一个“民主会议”,会议代表大多由反动政党和反动团体把持。他们称之为“预备国会”,装出预备给人民以民主权利的样子。

同时,克伦斯基极力加强彼得格勒的军事力量,将前线反动军队调进首都,又建立了几十个突击营、士官生营和妇女营。

克伦斯基在冬宫多次召开秘密会议,阻止布尔什维克派出的政治委员到首都驻军中去,防范首都士兵革命化。同时,他还策划将首都迁往莫斯科,躲避彼得堡的革命群众。

1917年10月18日,当克伦斯基得知布尔什维克的武装起义计划后,更加紧张地活动起来。他召开秘密会议,制定了一个防止起义和消灭布尔什维克的计划,并下令逮捕列宁。

彼得格勒阴云密布,街头岗哨林立,巡逻队横行市内。但克伦斯基的这一切并不能挡住革命的洪流,列宁做出了提前起义的伟大决策。

10月24日深夜,当克伦斯基正在内阁召开紧急会议时,列宁领导的武装起义爆发了。

起义的队伍迅速包围冬宫后,克伦斯基见势不妙,急忙乘美国大使馆的小汽车逃出了冬宫。

克伦斯基逃出彼得格勒后,到普斯可夫住进北方战线司令部。第二天,他纠集当地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约5000人,向彼得格勒发起进攻,并扬言要在10月30日攻下首都。

同时,克伦斯基与暗藏在彼得堡的反革命组织秘密联系,要他们在城内策应,要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首都时举行暴乱,以期内外夹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0月27日,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

29日,到达沙皇村,离彼得格勒只有20公里了。

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命令,要他们将粮食运来,供他的军队到达彼得格勒时用。

这时,列宁立即动员革命士兵和赤卫队组织起来,全力反击克伦斯基。

革命军队在首都大门外挡住了敌人的猛扑,于10月30日转入反攻,占领沙皇村,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10月31日,克伦斯基为了挫伤革命军队的攻势,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被列宁拒绝了。

克伦斯基见大势已去,只得扮成妇女人钻进加特奇纳旧宫殿的暗道逃走了。

当天,克伦斯基又化装成水兵,搭上开往摩尔曼斯克的塞尔维亚军用列车,逃出了加特奇纳,经芬兰到达巴黎,辗转去美国,成了丧家之犬。

移居美国后,克伦斯基继续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活动,于1970年死于纽约,享年89岁。

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

十月革命以前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是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中贡献最大的人,但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十月革命成功后,反动派恨透了列宁,必欲将他置于死地。

1918年1月14日,列宁在彼得格勒演讲后,和瑞士共产党人弗里茨·普拉廷同乘一辆汽车离开会场。途经一座大桥时,突然冲出12名不明身份的枪手向列宁猛烈射击。普拉廷急忙将列宁的头按在座位下。列宁幸免于难,而普拉廷掩护列宁的手却被打得鲜血直流。

1918年8月30日,列宁在莫斯科郊外米赫尔松工厂向工人发表演讲后,刚要踏上汽车时,一位妇女上前和列宁交谈。列宁正在回答妇女的问题时,有人手握勃朗宁手枪在3步远的近距离向列宁连开3枪。第一发子弹射中了列宁左肩,第二发子弹射中了列宁的左胸后穿颈而过,第三发子弹打中了正在与列宁谈话的妇女。列宁当即倒地,不省人事了。等列宁恢复意识后,拒绝前往医院治疗,他的直觉认为还有下一个杀手在等着他。于是,列宁被迅速送往克里姆林宫。

在这次暗杀中,第二发子弹的位置很危险,医生不敢将其取出。子弹虽没有刺穿左肺,但由于血液流入肺脏,情况仍很严重。而列宁毫不畏惧,仍继续工作,身体竟渐渐康复了。但这次暗杀毕竟给列宁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他晚年的中风与此不无关系。

1922年5月,51岁的列宁第一次中风,右侧部分瘫痪,开始减少政务。

这年12月,列宁第二次中风,被迫停止了政治活动,把权力移交给了斯大林。

1923年3月,列宁第三次中风,直到去世一直卧床不起,也不能说话了。

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时间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斯基虽然年近90,但他的死却轻如鸿毛;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刚过50岁,但他的死却重如泰山。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

1.革命导师对无产阶级革命根本任务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

列宁说:“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4]“人民根据经验确信,如果人民代表机关没有充分的权力,如果它是由旧政权召集的,如果同它并存的旧政权还是完整的,那么人民代表机关就等于零。事变的客观进程提到日程上来的,已经不是这样或那样地来修订法律和宪法的问题,而是政权问题,实际的权力问题。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5]

列宁说:“谁为人民的自由而斗争,但不为人民掌握全部政权而斗争,那他不是斗争不彻底,就是别有用心。如果只从我们的推论的逻辑来看,那么争取自由的斗争和争取政权的斗争的关系就是这样。在争取自由的斗争史上,人民在争取自由的斗争初期,往往可以争到旧政权关于保障自由的诺言。不依靠人民的、高踞人民头上的旧的国家政权,由于害怕革命,答应人民保障自由。但是,只要人民还不能撤换政权机关,诺言就只是诺言,整个诺言就不能兑现。因此,在历次革命的历史中,当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由于现实生活的教训,广大人民群众就对我们在上面推出的明显的逻辑有了深切的领会。”[6]

无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任务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选出的什么机关都等于零。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紧密相连的。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专政作了说明:“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在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

列宁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并详尽而透彻地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通过革命手段粉碎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而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同农民和其他一切劳动者的特殊的联盟,是阶级斗争在新条件下的另一形式的继续,是为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抵抗外来的侵略,是为反对旧社会势力及其传统而进行的坚决的斗争,流血的与不流血的、武力的与和平的、军事的与经济的、教育的与行政的斗争。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无产阶级专政在这些战线上充分发动劳动人民顽强地持续地进行这些不可避免的斗争,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胜利。

列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领导的十月革命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枪杆子里出政权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杀,毛泽东毅然回湖南领导了秋收暴动。他说:“秋收暴动的发展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但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军事帮助,有一两个团兵力,否则终要归于失败。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去夺取,这是自欺欺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后,开始讨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当时,有人说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事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上也找不到记载;还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说山沟里能出马列主义吗?他们认为农村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中心任务是攻打中心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对此,毛泽东指出:目前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人一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如果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战胜敌人而又硬要同敌人死拼,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我们今天进行战略退却是要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这里养精蓄锐,以待将来有足够的力量取夺取城市,解放全中国。

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自称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排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也叫嚷“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他们既没有毛泽东革命斗争实践的丰富经验,又不注重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的研究,脱离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实际,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化,苏联经验模式化,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在实践中完全照搬照套,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

毛泽东根据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了解与分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灵活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既否定了在中国进行合法斗争的可能性,也否定了在中心城市实施武装暴动的可能性,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样一条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列宁:《我国国内外形势和党的任务》,见《列宁全集》,第31卷,3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4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列宁:《论两个政权》,见《列宁全集》,第24卷,1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列宁:《杜马的解散和无产阶级的任务》,见《列宁全集》,第11卷,9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列宁:《争取自由的斗争和争取政权的斗争》,见《列宁全集》,第10卷,3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