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父母育儿经:高财商,好钱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学习教育——告诉女孩知识是永远的财富

好成绩来源于好习惯

犹太著名的教师巴赫德塔认为:“孩子在不同领域都各自具有天赋,但是他们没有努力,欠缺学习的好习惯,最终,决定他们成绩的并不是天赋,而是学习习惯。”所以,犹太父母教导女孩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因为这将决定她们能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

从上学开始,每个孩子都必须做家庭作业。而犹太父母自有一套教育理念,他们清楚知道何时学习对女孩最为合适。有些犹太父母让女孩放学回家后立马做作业,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还未从学习思维中脱离,之后再娱乐;有些犹太父母则愿意先让女孩娱乐一会儿,再做功课,他们认为得到充足休息后,功课才能完成得更出色。

不管是先学习后娱乐,还是先娱乐后学习,只要能让女孩养成一个固定时间学习的好习惯,便是成功的教育。好的成绩,正是来自好的习惯。那么,犹太父母通常着重培养女孩哪些学习好习惯呢?

1.细心观察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当女孩遇到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时,犹太父母会提醒、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审视细节,去比较事物间的区别,去发现更丰富的内涵。课堂则是做观察训练的最好场所,犹太父母鼓励女孩观察老师、观察同学、观察一个问题的答案、观察不同学科间的关系……总之,观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善于观察的女孩,总是更容易获取知识。

2.勤于动笔

看书时,犹太女孩总是手握一支笔,边读边写,遇到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或段落,就用红线或符号标注出来。在书本的空白处,女孩会写一些简单的批注。外出时,犹太父母要求女孩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哪怕是简单的只言片语,总之务必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犹太女孩每天都会写日记,通常是简单句子或片段,但皆是真情实感。如此,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女孩在写作文时,就不会出现词穷或没有想法的情况。

3.发问质疑

犹太父母教育女孩当对问题一知半解时,不要得过且过,耻于开口,要善于提问,并且大胆地质疑。如果女孩有不敢问、羞于问的坏习惯,父母总是加以鼓励。他们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故事,教女孩不迷信权威。他们把一些书刊放在孩子面前,鼓励孩子找出错误,比如一些人名、语法或常识方面的错误。并且,他们会提醒孩子发问前要深思熟虑,不可胡乱提问。

4.提前预习

提前预习,是一种重要且必需的学习方法,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先决条件。通常,女孩在预习后,上课效果会更好。通过课前的预习准备,孩子会事先对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带着问题去上课,从而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孩子的疑问。一个好的预习习惯,往往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知识,能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让孩子成为“预习能手”吧。

5.定期复习

每天晚上做功课前,犹太父母会要求女孩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及时在脑袋里过一遍,并运用表格来整理、消化。每周末,女孩们都会进行一次系统的回忆整理。复习知识最好的方式是对照课本的目录,因为目录具有提纲作用,可以让孩子一目了然地看到整本书的知识点。

当然,父母在培养女孩学习习惯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让孩子享受生活。那些在学习上出类拔萃的女孩,在所有领域中通常都会有成绩。父母要明白的是:娱乐方式也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反映,学习和娱乐的成绩,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快乐。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任老师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第一任老师。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太人非常重视女孩的兴趣教育,所以即使犹太人口很少,却涌现出大量的天才。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毕加索,他们的父母都是因为及早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才造就了他们伟大的成功。在中国,很多父母恰恰忽视了兴趣的培养。

一个中国小女孩,在阳台上发现了一条断成两截却还在蠕动的蚯蚓,她很好奇,便把两段蚯蚓放进了一个有土的花盆里,想看看蚯蚓是否还能复活。然而,妈妈看见后,非常生气:“一个女孩子,玩什么泥巴,太不像话了!”随即把花盆扔进了垃圾桶。就这样,一位未来的女科学家被断送了。

类似的状况,犹太父母则是另一种做法。一个犹太小女孩喜欢拆东西,不管什么东西,拿到手上都想拆开瞧一瞧。虽然很多玩具和小器械被她拆得七零八落,但是妈妈并没有责怪她,唯一的要求是:“你怎么拆的,就怎么装回去。”为了能顺利组装,小女孩拆玩具便格外仔细,把每个零件都琢磨好几遍。就这样,拆拆装装间,女孩成了学校出名的小发明家。

可见,父母对待女孩兴趣的态度,决定了女孩的未来。犹太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发展女孩的兴趣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女孩的兴趣呢?

1.关注女孩的发问,在问题中发现兴趣爱好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这孩子,一天到晚问个没完,简直烦死人了……”其实,女孩爱提问题恰恰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说明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问,正是兴趣爱好的标志,是思维活跃的象征。父母应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女孩的问题,并耐心解答、启示、尊重孩子的这种求知、探索精神,而不是敷衍了事。在女孩的发问中,仔细揣摩,探寻孩子的兴趣方向。

如果女孩的问题中经常涉及自然知识,那么孩子可能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如果孩子经常追问故事中的情节发展,那么孩子可能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说明她在语言创造方面或许有潜力,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编造故事情节,以激发她的创造欲。

2.为女孩创造诱发兴趣的条件和环境

孩子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广泛的探索活动,所以,父母要多带女孩去户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观赏活动。比如,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感受不同层面的社会,全面了解生活。或者带孩子去游泳馆,看各种竞技表演和比赛。只有给女孩提供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孩子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外,父母还应给予女孩一个宽松开放的家庭氛围。在家中设置一个学习角、置办一个小书架、给女孩一些画笔……通过这些,让孩子自己挖掘自己的兴趣。

3.父母与女孩互动,挖掘孩子的兴趣

在互动中,父母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又能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还可以跟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共同体验快乐,并从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翻看一下杰出人物的成长史,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一位了解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怎样才能成为最了解孩子的父母呢?单靠严格管教或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而善于教育的犹太父母总能创造出和女孩共同活动的环境和良机。

在节假日、休息日,犹太父母总会充分利用和女孩的共处时间,跟孩子一起逛商店,或去公园散步,留心孩子感兴趣的一切事物。此外,他们会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画画、做手工、打扫卫生……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的兴趣便会清楚显现出来。

4.转移女孩原本的兴趣,激发新的学习兴趣

一位犹太母亲发现女儿有想当医生的兴趣,便经常和孩子玩医生的游戏,自己扮演病人,女儿则扮演医生。在“看病打针”的过程中,母亲旁敲侧击地让女儿明白:“想做一名医生,首先必须掌握很多知识,比如你不懂生理学,如何给病人打针呢?”如此,孩子想当医生的愿望就能成功转移到学习知识上面去,从而培养新的更符合当下情况的兴趣。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犹太巨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每一位犹太父母都明白,想象是女孩自由思维的表现,保护想象力是获得知识财富的前提。犹太教育家不主张女孩因循守旧,更不主张父母用学习束缚孩子的想象力。犹太父母从不会对女孩的天真想法报以冷嘲热讽,他们非常注意保护女孩的探索精神和想象力。

我们经常听见专家这样评价:中国孩子的知识基础很扎实,但想象力严重匮乏。那么,孩子的想象力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何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匮乏呢?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人为的束缚和忽视。中国父母们过于相信知识,而漠视了孩子的灵光一现。于是,女孩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坐上了冷板凳,所谓“用进废退”,就是在不断的忽视中,想象力慢慢生锈、退化了。

如果父母相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请保护一下女孩的想象力,并用以下6条准则加以培养吧。

1.改变固有思路,另辟蹊径

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无非是接受现实、循规蹈矩、一成不变……为了开导女孩,犹太父母会采用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来帮助孩子开动脑筋。比如,让孩子寻找一条去游乐园的新路线,左右手换着写字等。通过这类训练,可以让孩子开动思维。

2.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开始

作为孩子,完全没必要为了如何发明一台新型计算机而苦恼,也没必要为如何立刻成为一位动物学家而想入非非。父母要让女孩学会脚踏实地,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不要好高骛远,做完全不切实际的妄想。

3.不要对女孩的想象力品头论足

很多父母“心直口快”,动不动就对孩子的想法品头论足,武断地告诉女孩什么是好想法什么是坏主意。这绝不是一种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好方法。父母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力,父母要明白“好事多磨”的道理,应给女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

4.对女孩的作品多发问

父母经常会在家里的墙壁上贴满孩子的画作,但是,除了向参观者介绍或向孩子夸奖外,却很少主动去问问孩子这些作品表达了什么。其实,父母发问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父母的发问是对孩子想象力的一种挑战。比如,问孩子:“为什么树的枝条比树干粗?”这其实就是在暴露孩子对树木缺乏观察和认识,孩子明白后,便会完善自己的思维。

5.玩新玩具不如创新玩法

创造一些新事物,固然非常厉害。但是在已有事物上进行一番创新,也可以刺激女孩的想象力。孩子很容易腻烦一个旧玩具,但父母无需三番四次、接连不断去更新玩具,不如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把旧玩具玩出新玩法。

6.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一些父母会片面地强调结果,比如,多少分数,作品是否完成,这么做有没有意义。如果一味地纠缠于结果,那么孩子的探索过程便失去了意义。作为父母,应该摆正思想,看重创造过程。

让女孩把书印到大脑里

在每个犹太家庭中,当孩子开始识字后,父母就会做一件很奇怪的事。他们拿出《圣经》,翻开,弄一点蜂蜜滴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亲吻《圣经》上那些甜甜的蜂蜜。其实,这种做法的用意不言自明:让孩子觉得书本是甜的,教孩子从小爱书。

知识源于书籍,知识更活用于书籍。爱书之人,不一定生活富足,但必然是精神上的富翁。而精神上的满足,有时往往比物质更为重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主要、最实质的任务便是读书、看书。通常而言,凡是读书多的女孩,往往见多识广、心胸开阔、内心充实、志向高远,她们追求并快乐着。可以说,女孩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自身的读书史。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约翰森说:“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屋子没有窗户。”所以,父母要把教导女孩把热爱书籍当作一件正事,让女孩把书印到大脑里。在这点上,中国父母尤其应该向犹太父母学习,犹太父母正是用书来武装女孩的头脑,以此获得取之不尽的智慧。犹太父母是这样做的。

1.给女孩一个美丽舒适的阅读环境

女孩一回到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乌烟瘴气、喧闹的家庭环境,那么她该如何静下心去读书呢?墙上的字画、窗前的花草、CD机里的舒缓音乐、桌上热乎乎的香茶……这些都会给孩子的阅读世界增加书香气。想想看,在如此清雅、宁和的小世界里,孩子会有何表现?她还会歇斯底里地大呼小叫吗?

2.为女孩朗读优美的作品

首先,父母要选择符合女孩兴趣特点的书籍,并对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故事情节、人物设定、语言风格等。然后,让女孩坐在自己身旁,举起书,高度与女孩的视线平行,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最后,用悦耳、清晰、流畅的声音,把美文一字一句地朗读给女孩听。

在朗读前,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封面,一起猜测故事情节。接着,就可以让孩子带着对故事的猜测和问题,聆听故事,边汲取信息,边思考问题。

3.和女孩一起读书

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往往只是“生活共同体”的关系,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常常找不到其他共同话题,尤其是欠缺一些沟通心灵的话题。父母如果能养成和女孩一起读书的习惯,那么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在你一段、我一段的朗读过程中,亲子关系被拉近了,同时也让女孩感受到了阅读的温暖。

4.以书会友

知识是用来分享的,书籍是用来共读的。父母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爱读书的朋友或孩子来家中做客,交换阅读书籍,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让女孩在以书会友、以书交友的过程中增强看书兴趣。

5.“缠住”女孩,让她把书中的内容说给自己听

在女孩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后,为了强化阅读兴趣,父母应该故意“缠住”孩子,让她说说书里的趣事,父母可以用彼此给对方讲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述说。在孩子说完后,父母或可表现出惊异状,或可表现出佩服状,或可继续缠着问这问那。

如此,女孩在得到成功快感的同时,也会更加细心地看书,并激发阅读热情,使读书兴趣更加稳固。

读101遍就比读100遍好

背诵和记忆,是孩子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在犹太民族中便有这样一种说法: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在犹太父母中,最值得夸耀的事是,孩子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和记忆。他们认为,手脑并用,并通过熟读和记忆来思考和学习的人,才可称为成功者。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孩子的心理活动中,记忆占有优势地位,它处于意识的中心位置。假如没有记忆能力,那么孩子每一次都要去重新认识那些早已见过的事物,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和生活经验。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被联系起来。也就是通过记忆,孩子才丰富了知识,并形成了各自的心理特征。

说到记忆,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孪生姐妹”——遗忘。父母让女孩记忆、背诵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希望“不遗忘”。可是,现实情况是,孩子难以避免地出现遗忘,遗忘总是无处不在。而犹太父母会对女孩说:遗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如何去认识遗忘。

认识一:遗忘是生活的常客,只要不超过指标,便是正常的。遗忘就像一个过滤器,过滤掉一些不重要的事物,保存下重要的事物。不要以为记忆力强便绝对是好事,有时人的记忆中会存有大量无关紧要的琐事。如果不去遗忘它们,势必会连累记忆。

认识二:要与“恶性遗忘”作斗争。有时,一些我们不希望遗忘的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们需要不断去复习,以此加强记忆,减少遗忘。

从理论上来说,人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很多犹太女孩记忆力超群,正是因为她们能日复一日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掌握的记忆方法越多,记忆力自然也就越好。因此,若想改善女孩的记忆力,令女孩的记忆力出众,重点在于加强对记忆方法的训练。

1.长计划,短安排,先搞定近期记忆目标

不管做任何事,都要让女孩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引导着孩子、鞭策着孩子,使孩子步入更高的境界,是成功改善记忆力的一个前提。那么,如何有效确立记忆目标呢?关键是要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然后再把远期目标分割成若干具体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每达成一个近期目标,孩子就能多提高一分记忆效能。而当孩子实现所有近期目标后,所要达成的长远目标也就近在眼前了。面对不断接近的目标,女孩的记忆力也就不断被刺激。

2.记忆,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如果对事物一知半解,那么要去记住事物的特性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犹太父母提倡女孩在深思熟虑并达到理解后,再去记忆。也就是说,对所要记忆的事物用思考进行加工,通过理解达成的记忆效果,远远优于机械的背诵。

很多被记忆物,如数学概念、定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都是有其意义和规律的。在记忆这些东西时,一般不提倡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先去理解吃透其基本意义,即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思考进行分析,掌握事物特点和内在逻辑,从而保存在记忆中。是否记忆得全面、牢固、精确,则有赖于是否理解透彻。

犹太父母的这种训练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教育女孩掌握知识时,务必把记忆和思考联系起来,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恒心比金子更宝贵

妮妮一拿到妈妈新买的拼图,就兴致勃勃地把拼图打开,铺在桌上拼弄起来。刚开始热情还挺高昂,但很快妮妮就对拼图失去了兴趣。这种事情不断在妮妮身上重演,妮妮的父母已经陆陆续续买回了很多益智玩具,每次新买回来,妮妮都满腔热情,但三分钟热度一过,立马把新玩具扔在一边。在其他事情上,妮妮也总是东放一枪,西打一棒,没有长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孩子经常可见,尤其是一些被娇惯的女孩,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恒心,往往就“三分钟热度”,不是虎头蛇尾、把事情草草结束,就是有始无、不能坚持下去。做事三分钟热度,是很多孩子的弱点,它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犹太父母在平日非常注重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精神。犹太教育宝典《塔木德》中这样告诫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做到持之以恒,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中国古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恒贵于金,恒心是抵制“三分钟热度”的良药。

那么,犹太父母是如何培养女孩“恒心”的呢?

1.不要把目标定得遥不可及

如果父母要求女孩去摘苹果树上那个最高的果子,孩子只能望树兴叹,丧失摘果子的信心和热情;如果要求女孩去摘伸手可及的那个果子,孩子也会厌倦这个游戏;但是,如果让孩子去摘那些需要蹦一蹦才能够着的果子,孩子便会感兴趣,并且把这个游戏持续下去。可见,孩子需要的是一些“最适当”的目标。

一旦把目标和计划定得难如登天,那么孩子必然无法坚持下去。因为目标太高、太远,太遥不可及,最终破罐子破摔。一旦目标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孩子也必然提不起兴趣。所以,犹太父母对女孩的要求很“中庸”,他们总是规劝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让她们把一些长期目标分计划完成。

2.在游戏中训练女孩的恒心

犹太父母会通过游戏的形式巧妙培养女孩的学习能力和恒心,同时,也是启发孩子去独立解决问题。比如,给女孩一块布,让她把布娃娃严密包裹起来,只露一个脑袋。起初,孩子可能无法藏住布娃娃的每一部分,因为遭遇挫折,开始会失去耐心。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幽默地说:“哎呀,布娃娃的脚丫子露出来啦。布娃娃说,我的脚丫子好冷呐!”于是,为了帮助布娃娃,孩子会欣然将游戏继续下去。

在游戏过程中,犹太父母总是鼓励女孩自己动脑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自会找到解决方法,并发现解决难题的过程其实是充满乐趣的。慢慢的,女孩便会养成务必把任务进行到底的好习惯,这便是恒心。

3.给女孩一个专注的环境

当父母正试图通过某件事培养女孩的恒心时,一定要给她创造一个专注、利于学习的环境。比如,当孩子想要看书时,只给一本,等她手头的看完后再换一本,而不是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全部堆在孩子面前。一旦孩子面临太多选择,便会无从选择,从而导致孩子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养成经常分心的坏习惯。

父母们要记住:知识是个封闭的富矿,打开它的钥匙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教师

奈丽是个不爱学习的犹太女孩,而她的母亲并不识字,也无法去教导女儿。为了把奈丽引上学习的正途,母亲竟拿起笔,并请奈丽担任自己的老师。对此,小奈丽很惊讶:妈妈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学习,为何还要请她当老师?

尽管心中充满问号,奈丽还是非常乐意为母亲效劳,甚至有点跃跃欲试。

为了当好妈妈的老师,奈丽不得不自己先好好学习,以便回家可以教给妈妈。就这样,每天傍晚,邻居总能看见一个小女孩眉飞色舞地为一个中年妇女讲授知识。

不知不觉中,奈丽的功课进步飞速。之后,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以色列最好的一所中学。

一位犹太教师说:“有人问我是如何将那些晦涩的规则记住的?我回答说,那是因为我在教别人的过程中,更详细、更深入地学会了这些东西。”也就是说,通过教学,人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知识,并且了然于胸。

有一项脑力测试表明:孩子只能吸收10%的课堂知识,但假如孩子自己学习,那么吸收率将会提升到70%左右。假若孩子再将这些所学传授给别人,吸收率将急速变为90%。可见,如果父母把女孩放在教师的角色上,让她充当自己的老师,那么孩子就能更容易更快速地吸收知识。

在犹太家庭中,犹太父母通常会这样让女孩充当教师角色:

父母会扮作学生,虚心向女孩请教各种她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如,孩子刚上小学,需要学拼音。父母就可以对她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拼音没学好,发音也不标准。你放学回来教教我们呗?”父母说得要非常诚恳。这样,女孩听了就会很上心,在学校认真学,回家又认真教,拼音也就学得又快又好了。

这种方式看似很简单,但其价值却不容忽视。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亲子间的谈话就会出现越来越多有价值的东西,直到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孩子掌握的东西比父母掌握的还多。并且,孩子从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突然间找到了解答思路。

在让女孩充当老师的过程中,父母还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父母要“赋权”,女孩要“掌权”

只要让女孩手中“握有大权”,充当老师这个游戏才能彻底吸引住孩子。所以,在此类活动中,父母应该让女孩成为主角,父母成为配角,不要令其感到自己正受到父母的指使和差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全心全意地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2.尽量让女孩讲授一些内容较确定的知识

那些开放式的问题,适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学习能力。所以,父母尽量多请教一些严谨、答案唯一的问题,避免问题太开放、思维太松散,而导致学习和教导偏离主道。另外,父母在请教前,先从旁观察,找到哪些是女孩没有掌握好的知识,有的放矢。

3.父母的请教方式要自然,不要总搬出一些老套的说辞

如果父母总是对女孩说:“爸爸妈妈小时候这个没学好……”孩子不是傻瓜,时间一久,父母的小伎俩就被轻易戳破了。若想使孩子的学习效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父母应多用些新鲜的说辞。比如,看到作业本上一个老师打叉号的题,就假装奇怪道:“咦,这道题好像没错呀,老师判错了吧?”在此过程中,父母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4.不要挑剔女孩的讲课,也不要嘲笑女孩讲课中的失误

父母既然要当回学生,那就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来,认真虚心地听女孩说,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发现女孩的讲课有错,要委婉地提出,或暗示孩子。千万不要让女孩没面子,否则,孩子以后将难以再对讲课感兴趣。

让女孩充当自己的老师是非常有效的游戏。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

学习功课,要像凸透镜一样聚焦

犹太人认为:“天才,始于注意力。”一个女孩若想学习优异,甚至成为天才,就要让自己变成凸透镜,把精力聚焦在知识上。

然而,大多数女孩的注意力都难以集中、易分心。有一部分女孩的情况甚至更糟糕: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瞬间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即便对某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仍无法自主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一位犹太教育学家说:“注意力是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的一切都要经它进来。”所以,为避免女孩的心灵门户被关闭,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她们的注意力。

1.让女孩过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女孩的注意力。因此,孩子的生活作息,父母一定要安排妥当,务必让生活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一项活动转换成另一项活动时,要给女孩一个平和的过渡。比如,女孩在室外追逐嬉戏,全身处于一种全然兴奋状态,回到室内后,便很难立刻进入阅读。如果强行令孩子安静下来,并命令她集中注意力,是违背生理运作规律的。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同。在为孩子安排活动时,父母应把时间考虑周详,万不可强迫孩子从早到晚坐着一动不动。

2.增强女孩的自控能力

女孩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另一原因是自控能力较弱。当出现新鲜的刺激物时,成年人可以自我约束不被影响,但是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情境,逐步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集中注意力”这一要求作为游戏角色的行为准则。

比如,亲子共同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孩子扮演的警察必须每隔3分钟就换一次岗,以此循序渐进地加长孩子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并把外在游戏准则化为内在自我控制。

3.让女孩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个自信的女孩,在集中注意力等方面也会更加出色。父母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或者让女孩获得成功经验,来树立女孩的自信心。只要女孩内心认为自己能够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地学习,那么孩子就真的能做到。

犹太父母会经常对女孩们说:“你很棒,我相信你!只要再坚持一下,你会做得比昨天更好。”这种鼓励和心理暗示对增强女孩的自信心有帮助。

一位犹太母亲曾这样说:“注意力,是通向知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没有它,再丰富的知识也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那么,各位父母还在等什么呢?学好知识并不难,只要让女孩排除一切干扰,像凸透镜一样去聚焦。

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每个人都需奋力搏杀,女孩也不例外。但是,搏杀不代表不择手段,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竞争,才会使孩子不会畏惧对手。

犹太父母认为,惯子犹如杀子,如果真的为女孩着想,就要把目光放远一些,就要让女孩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孩子懂得“不努力、不上进,就只能失去成功的机会”这一道理。

通过良性竞争,还能锻炼女孩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女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始终鹤立鸡群,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看看犹太父母是如何帮助女孩树立良性竞争意识的。

1.用“对比法”让女孩自觉树立竞争意识

一天,犹太女孩艾丽莎跑来对母亲说:“妈妈,今天下午不上课。”母亲心想,那正好,可以让这小家伙多花点时间看课外书。谁知,艾丽莎随即说:“我和同学约好了,去动物园!”

母亲心有不满,但没有当即训斥孩子的贪玩,而是和风细雨地问道:“艾丽莎,你最近的成绩如何?”艾丽莎沉默了一下,低头嗫嚅道:“不太好……”

“那么,你说,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什么资格想玩就玩呢?”艾丽莎愣愣地瞪着母亲,没有吭声,等着“挨批评”。

母亲接着说:“妈妈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三种孩子:一种,会学不会玩;一种,会玩不会学;另一种,就是既会学又会玩。艾丽莎是哪一种呢?”

“第二种。”女孩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没错,你现在就是会玩不会学,跟不上其他伙伴的脚步了,所以要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第三种孩子——既会学又会玩,也就是妈妈最欣赏的人。”母亲鼓励道。

艾丽莎听话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怯怯地问:“那,今天下午我还能去动物园吗?”

母亲笑了:“当然可以,你都和同学约定好了,要守信。同时,你也要守信做第三种孩子。”艾丽莎一下子笑逐颜开,大声回答:“知道了!”

当女孩一心只顾玩耍、抛弃学业时,这位犹太母亲没有粗暴、简单地大声训斥,而是摆出“好”与“坏”,产生对比,让孩子自己看到不足,自己选择“做妈妈最欣赏的人”。

2.纠正女孩错误的竞争意识

安娜从小便喜欢下棋,在爸爸的培养下,成了出名的小棋手。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比赛。自信满满的安娜走进赛场时,朝观赛的爸爸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比赛伊始,安娜非常轻松,自以为稳操胜券。谁知,一时大意,错失了主动权。随之越下越紧张,眉头也打结了,心中焦躁不安:“绝不能输呀,爸爸正等着我胜利的好消息呢。”结果,心越是急,越是出错。瞬间,兵败如山倒……

就在这时,她瞄到了“一线生机”:只要把一个走错的棋子挪动一下位置,就能扭转乾坤了。为了得到胜利,安娜决定冒险一搏。趁着对手不注意,她成功地挪动了那颗棋子,然后故作镇定,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棋局的变化被对手发现了,对方大声质问安娜。面对事实,安娜并不认错,反而坚定地说:“不,我没有挪动棋子!”整个赛场顿时乱了套。

其实,安娜所做的一切,被爸爸看得一清二楚,而安娜还一无所知。之后,两位小选手重新比赛。由于顶着作弊的压力,安娜最终输了比赛。

回到家,爸爸平静地对她说:“安娜,我看见你挪动棋子了。”一听这话,安娜又惊讶又羞愧。爸爸随即说:“我明白,你是求胜心切才这样做的。但这种做法是错的。我希望不管如何竞争,你都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棋品就像人品。只要你尽力了,不管输赢爸爸都会很高兴。要记住,人生就像一盘棋,是不能悔棋的。”

女孩有上进心、不服输是好事,不过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更是重要至极。真正的强者,靠的绝不是“旁门左道”,而是“真材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