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亲子沟通(1)
初中生更注重朋友、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家长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已不满足于家长和老师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在这段时期,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就比较困难。家长要以初中生能接受的方式,真正靠近孩子的内心,才会更容易沟通和理解。
这个“五一”假期,我和女儿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收集我们亲戚的电话和生日(不全,大概收集了95%,剩下待补充),并制成表格,发到各家邮箱。我们在收获大家感谢的同时,也帮助女儿弄清楚了家里的亲戚关系图。
咱家亲戚关系图你理顺了吗
我在网上看到“中国亲戚关系图”及相关评论时,颇有感触:大多数独生一代、二代认不全这些亲戚关系,我家孩子也不例外。但是,作为家长,面临一些古老的传统和传承在孩子身上有流失和丧失之势,这是需要引起我们反思和重视的地方。
为了帮助孩子理清亲戚关系,为了在节假日问候联络亲戚,也为了更新我们的电话簿联系方式,我逐一给亲戚们发短信,要求他们回短信告诉我他们一家人的电话、生日、邮箱等。
孩子给我做帮手,一边接收短信,一边向电脑表格里录入相关信息,时不时问我表姑的女儿称呼什么之类的。我一边回答女儿的问题,一边借助“中国亲戚关系图”给女儿讲解。
先生给孩子讲“堂”和“表”的区别时说,我的兄弟姐妹生的孩子与你都是堂兄弟、堂姐妹关系;你妈兄弟姐妹生的孩子与你都是表兄弟、表姐妹的关系。孩子说,那利用我上学记忆的方法就是“糖父表妈”——爸爸负责买糖,妈妈负责制表,嘎嘎。玩笑归玩笑,但是,我还是很清楚地给她增加记忆:你最喜欢的那件格子连衣裙是堂姐露子送的;你的那套《哈利·波特》是表哥佩送的。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4月30日,我们带孩子去通州走亲戚。老家有人在那里办工厂,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在那里工作的比较多。我们去之前,给每位都带了份小礼物,在家也反复给孩子模拟了去通州见面后该怎样称呼,谁和咱们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之类的。好在每年都会去一两次,孩子都有印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做了功课,还是有效。孩子这次去,得体的称呼被亲戚们狂赞美,她心里也喜滋滋的。
我们对女儿说,血缘关系很珍贵。由于时空关系,也许我们与亲戚们经常见面会很奢侈,但是,节假日里打电话、发短信问候还是可以操作的,到了亲戚所在的城市,创造机会与亲戚见一面,寒暄一下也是可行的。
这个假期,我们教孩子理顺“咱家亲戚关系图”,一方面寄托着亲人间的相互牵挂,恢复的是中华民族不可消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享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情与温暖。
文·梅子易
借助节日,巧表爱心
圣诞节临近,上初中的孩子或明或暗的都在着手准备礼物了。有时,不经意地问我们一句:妈妈,你的护手霜可不可以换个牌子?爸爸,你的车载音乐碟需要我帮你换一个吗?
我们是欣喜的,我们知道宝贝儿能借助节日感恩啦。同样,我们也想借助节日,让女儿在紧张的学习中能获得快乐、获得友谊,能释放一下压力。
青春期的女儿,在圣诞节,你的袜子应该什么味儿呢?
我想在袜子里给你放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上三两句对你最近很有启发的话,譬如:老爸给你讲解作业的时候,你不必沉默,有争论,才有见解啊。周记别总是写读后感,贴生活更近点儿,成吗?女生之间,别犯忌妒的毛病。
我想在袜子里给你放三张周末晚上的话剧票。别总说没时间,要做作业。实际上,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挤总是有的。我还记得去年带你到梅兰芳大剧院听完京剧回来后,在寒假,你特别喜欢阅读与京剧有关的书。我看你最近总在阅读老舍的《茶馆》,我也悄悄发现你在草稿纸上模拟写话剧。只是,我给你放了话剧票,你是否再一次惊叹“知女莫过母”呢?对啦,18岁之前,你指定在我的视野范围内呢。喜欢话剧有什么错呢?编写话剧有什么不好呢?咱光明正大,别老在语文书中间夹着《茶馆》,这种行为不光明、不磊落、不可取。
我想在袜子里给你放一张你小时候我抱着你的亲密照。为什么呢?你现在不喜欢与我亲密了。虽然我一百二十分理解孩子长大了的种种,但是,我还是想一遍遍向你强调:我们曾经亲密过,我一直很在意这种母女之间的亲昵。呵呵,算我装萌吧,亲爱的。
你爸说,他也想在袜子里给你放礼物哦。他说,首先就放巧克力。那是你的最爱,多大都爱吃巧克力。除了数理化作业,他要求你绝对严谨,分毫不差;其他的,他都很宠爱你,没有任何规矩、原则。
你爸说,他还想在袜子里给你放个蝴蝶结发卡,他说,他最喜欢看女儿戴发卡了,仿佛天使一般。呵呵,你无数次反驳他,天下没有13岁的大天使。他说,那是别人的理解,你是他心目中永远的天使,这是他的“公理”,天经地义。送礼物是他的权利,就宽容他一次呗。
你爸还说,他想用心给你画个轴对称图形放在你的袜子里,写上励志语:有其父必有其女。呵呵,这位数学父亲啊。
好啦,袜子只有那么大,也装不下多少,表足心意够了。生活的确紧张、有压力。但是,它挤不走我们彼此的爱。宝贝儿,虽然你已经青春了,不再童年,但是,圣诞节来临之际,我和你爸每晚都会悄悄讨论一下:这个圣诞节,让女儿的袜子什么味儿呢?
文·梅子易
劝学更兼劝孝
转眼暑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女儿昨天说,英语还有两天就上完前六单元了,完了之后就跟着爷爷学初一的数学。听她那么平静的话语,不免想起小升初考试后,劝她跟奶奶学英语的那段日子。
孩子爷爷奶奶退休前是有声望的英语老师,小升初考试之前,奶奶撂下话来,这个暑假无论如何要把她孙女的英语抓一抓,意思是人家的孩子都能义务辅导,自己家的孩子更要上心嘛。闺女听了就过来向我诉苦:“你不是答应我了吗,只要考得好,就出去好好玩一玩。你看奶奶,非要让我跟她学英语不可,你跟她说,我不学。”迎考之际,怕她分心,我就安抚说,不要放在心上,到时候再说吧。
她奶奶却不是“到时候再说吧”的意思,分数下来,知道有望上最好的初中之后,奶奶越发斗志昂扬。那天我正在办公室处理事务,她爷爷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说这怎么办,他托学校的后辈找初一的书,现在太早,新书还没进来。没加多想,我顺口就来了一句:“没书就算了,也别为这急上火了,真想让她提前学,到我们家对面上辅导班也行,那里是发教材的,马上就开班了。”不曾想这句话捅了马蜂窝,第二天奶奶严肃地表达了她的不满,问我们是不是看不起他们的水平,然后举了一大堆近两年辅导成功的例子。我哭笑不得,跟他们解释说,头天晚上回去征求过女儿的意见了,如果不跟奶奶学就要到外面上辅导班,还是跟奶奶学好了。奶奶的脸顿时转阴为晴,开始唠叨爷爷传话也传不清,那边没书回头再找其他人借好了,瞎着急乱打什么电话。
这边上了年纪、听东西经常好打岔的老人刚平定下来,那边一心想着痛快玩的小家伙也不愿意了,回去的路上就抱怨:“凭什么要为了他们让我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她爸爸做老好人,说也不想让她跟着学,你看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天气这么热,每天还要烧饭,万一累病了,还要花时间费精力带他们去看病,哪抵送你到外面学省心?闺女说,外面她也不想去,那是我们为她设的套,她才不会上当呢,别以为给她在外面报班,她就会乖乖地跟奶奶学了。
这么僵持了好几天,奶奶催问什么时候开始,7月1号吧?闺女不出声,我也只能打哈哈。她爸爸开始采取拖延战术,说不急,等带她从外面玩一圈回来再说。回过头来又开始做闺女的工作,说还真看不上爷爷奶奶的水平,退休这么多年了,信息量又跟不上,能把握住现在的教学发展形势吗,跟他们学,也就满足下他们的心理需求,谁叫他们做老师做惯了,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一个有机会学英语的,能放过你吗。我也跟后面撺掇,辅导是其次,主要是怕传出去面子上挂不住,整天说自己辅导人家,轮到自己孙女了,却送到外面辅导,太跌份儿了。闺女是个心肠软的孩子,最后终于首肯,然后说:“你们要记得感谢我,到时候要带我出去玩两次作为补偿。为了让你们吃上顺心饭,让这个家的空气不再这么沉闷,我可是做了莫大的牺牲了。”
英语课一周去三次,每次半天,中途休息半个小时,这时候电视、西瓜、雪糕、零食等一应俱全,偶尔再听听爷爷奶奶打打嘴仗,讲述当年带学生的辉煌经历。闺女说,那个关于某某阿姨的事,奶奶都说了无数遍了,说当初怎么发现她、培养她的,现在她已经怎么怎么出色了。闺女说,给我上课就上课好了,每次都要听他们唠叨这些东西,我都听烦了他们也说不烦呀。我和她爸爸都笑了,爷爷奶奶的感觉找到了,这个暑假也会因闺女的付出,他们过得更加充实和幸福。当然,最令人欣慰的,是闺女从劝学中也感受到了小辈人尽力为孝的大义,要不然,她是不肯轻易牺牲自己的美好暑假的。
文·风中沉香
清明节里的生命教育
因为担心清明节那天人太多,我们决定提前去祭拜父亲。
当我牵着13岁儿子的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哥哥和姐姐十分惊诧,随即便带着责备的语气问我,你怎么把孩子带来了?我本来想说他已经长大了,应该亲历更多的事情了。可转念一想他们的孩子都比我儿子年长,可是从来不曾参与过这样的活动,便说是他自己要来的,没关系的。确实,这也是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要来的。
儿子5岁那年,我父亲去世。他亲眼见到我的悲伤以及当时家里的忙乱,第一次知道了“死”这个字眼。那时候,他仰着头怀着一脸的惊恐问我:“妈妈,死是什么啊?姐姐对我说姥爷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姐姐还说人都要死的,妈妈你也会死吗?我也会死吗?”他说的姐姐是哥哥的女儿,当时也不过9岁,就把自己听来的全都告诉了弟弟。我一时无语,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解释这样沉重的问题,便对孩子说:“姥爷年纪大了,你也看到过,生病躺在床上也是很痛苦的。死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再也没有痛苦了。妈妈当然不会死,宝宝更不会死,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呢。”孩子信以为真,不再追问了。
以后每年的清明,我都要去墓园祭拜父亲,因为不愿意让孩子过早地面对压抑的气氛和生死的沉重,所以从来都没带孩子去过。不过,每次我去之前,都要忙着买鲜花、香烛、纸钱以及父亲生前爱吃的蔬菜水果做祭品。这些他都看到了,问我缘由,我也会坦诚地告诉他。我说,姥爷不在了,可我们内心是永远怀念他的。妈妈买的这些东西虽然不一定真的能够送达,可是这心意是一定能够传递的。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了一个又一个清明,儿子也一天天长大了。他从书中懂得了关于生死的含义。而我,也会在清明时给他讲我对生命的理解。
我对孩子说:生命是一代代的轮回,有生便有死,死是生的结束,也是生的延续。姥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身体精神的许多特征却留下了。比如妈妈长着的一对漂亮的大耳垂,便来自你姥爷的遗传。而今,你看你也有和妈妈一样的耳垂,妈妈又把这些传给了你。所以,虽然有一天我也会离开,可是你已经传承了妈妈的气质精神,然后你也会继续传给你的孩子,生命就这样,永远不会终止。活着的时候,我们好好地珍惜,当那不可改变的死到来之时,我们便也可以坦然从容地面对。
这些话常常是我说他听着,并不言语。我也不知道他懂得了多少,只是尽可能地告诉他。
忽然有一天,说到生物基因,他问我说,妈妈你知道一百年科技发达后,生物会有什么变化吗?我随口回答不知道啊。他便向我说了一大堆我也没记清的内容。最后说,当然一百年后你早就死了,也看不到了。我骤然听到他说生死一愣,脸色变了一下。孩子以为我不高兴了,连忙笑着接口,那时候我也早死了,也看不到的!看着他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如此笑谈生死,我不禁释然微笑。
今年的清明,儿子早早就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今年你去祭拜姥爷也带上我吧。我郑重点头:“是的,这些事情你也应该参与了。”
我捧着鲜花,儿子提着祭品,走进青山环抱的墓园。低沉的音乐缓缓回荡,淡淡的香烟缭绕,依着青山,一个个的墓碑,一座座坟茔依次而上,平时灵动顽皮的男孩立时无语,变得庄严起来。摆上祭品,燃香,献花,鞠躬,不过极简单的形式,却凝聚了我们全部的怀念。孩子参与了每一个过程。当我想起父亲生前种种忍不住流泪的时候,他轻轻握住我的手安慰我说:“妈妈,我在你身边呢。”
回来的路上,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发现,原来死也不可怕。可活着更好!我们要好好地开心地过每一天!”
文·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