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常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新兴词汇知多少

何谓“闷骚”?

“闷骚”英语是“man show”,最早出现于中国港台地区,而现在“闷骚”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流行词汇。“闷骚”本来是个贬义词,现在人们用来指那些外表冷静,沉默而实际富有思想和内涵的人。有此称的人群经常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得出人意料。

“闷骚”是一种迂回的表演,因含蓄而上升了一个境界,是一种假正经和低调的放肆。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矜持,其实骨子里热情如火。后来“90后”对人最坏的评价是“闷”,最好的评价是“闷骚”。现在这个词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了。“闷骚”人的“闷”只是一种无奈的伪装,当他们处于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时,就可以揭开这个假面具,让“骚”的本能得到释放。这个词的意义和人们对它的喜好也正是由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决定的。

“愿景”是什么景?

“愿景”中的“愿”就是“愿望”,总的意思就是“所向往的前景”。“愿景”就是人们通过努力想要达到自己心里所希望的那个目标,可以看到最终希望的美景。“愿景”就是个人、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所持有的一种意象或者景象。

“愿景”是一种希望看见的景色。该词一开始在港台地区使用。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愿景”已经成为企业中的一种必须的职业期许,企业领导者树立了自己的“愿景”,然后让员工们得到一种发展的设想与空间,从而加强团队的稳定性和奋斗力。人只有在有希望的前提下才能有动力去前进,这个“愿景”就是人们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劲爆”是什么意思?

前些年,肯德基推出了一款新的快餐食品——劲爆鸡米花。此后,“劲爆”一词很快流行起来。比如,劲爆音乐、劲爆游戏、劲爆DJ等等,尤其是在IT业和娱乐业很受欢迎。可能是因为从事这两类职业的都是前卫人士,乐于使用新潮词汇。

不久,媒体把“劲爆”的意思大大拓展了。比如,“整个活动从下午持续到晚上,场面相当劲爆。”再比如“这种劲爆的打扮常常让路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可见,劲爆的含义有:疯狂的,气氛热烈的;(打扮)标新立异的,与众不同的。总之,与劲爆相关的事物往往是时尚而前卫的,给人新鲜感和刺激感。

后来,这个词有了新的发展。比如,“香港《壹周刊》劲爆章子怡新恋情”, “王菲个唱劲爆台北”。“劲爆”不仅活用成动词,表示突然公布令人震惊的消息,而且还有使动用法,表示“使……劲爆”。

从“哈日”到“哈盘”

现在,网上“哈”词是越来越多了。“哈”是源于台湾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是“非常想要得到”的意思。“哈”的对象一般指的是某一国家、地区的流行文化现象。比如“哈韩”“哈华”“哈日”等等。此外“哈”的对象,还可以是人或物。对象是人的,如“哈哈”(哈利·波特);对象是物的,如“哈猫”(动画猫)“哈电”(电子产品)等等。

如今,在北京中关村的电子市场中也出现了一群人,被称之为“哈盘族”。这类人群必然是非常喜欢光碟的了。因为这些喜欢光盘的消费者在挑选购买光碟的时候,常常手拿光盘,向着盘片表面呵气,然后再仔细查看是否有防伪标记,并且“呵”“哈”谐音,“哈盘”一族故此得名。

“掉链子”是怎么回事?

北京话中有一句精妙的调侃——掉链子。在影视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这句话:“关键时刻你就掉链子。”

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理解“掉链子”的扫兴和苦衷。三五个好友脚踏自行车,一起去上学或购物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你的自行车蹬不动了。低头一下,原来是沾满油污的链子掉了下来。看着朋友们一路撒下欢声笑语,很快远去。自己却要下车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一落千丈。北京有成千上万的人骑自行车上班上学,很多人经历过“掉链子”的尴尬、着急和无奈,于是展开联想,用“掉链子”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却突然卡壳,做不下去,甚至失败或夭折。

比如某人本来想在酒席上谈妥一个项目,结果被灌了个酩酊大醉,于是他的同事就说他:“掉链子了!还谈什么生意?”

“炒鱿鱼”何以成了解雇的代名词

“炒鱿鱼”的意思是工作被辞退、解雇、开除。为什么“炒鱿鱼”成了解雇的代名词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旧社会讲起。那个时代,外地人在广东或香港打工,雇主一般都提供食宿,但是雇用人的被褥都是自带的。被解雇的人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申诉的,一听到老板的通知,便只好卷起铺盖走人。所以人们对开除和解雇这类词十分敏感甚至恐惧,觉得它太刺耳,于是有些人便用“卷铺盖”来代替。

广东有一道名菜是“炒鱿鱼”。人们发现,在烹炒鱿鱼时,每块鱼片都由平直的形状,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人们由此产生了联想,就用“炒鱿鱼”代替“卷铺盖”,表示被解雇和开除的意思。这个说法沿用至今。在现今社会老板要轻易地炒别人的鱿鱼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职工工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如今,“炒鱿鱼”除了被辞退的意思外,也有的是个人因为不想在原单位干了而提出辞职的,这时就可以说“我炒了老板鱿鱼啦”。

名人缘何叫“大腕”?

改革开放以来,“大腕”这个词已经成为普通话的通用词语。1996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这个词条,解释为:“(大腕儿)指有名气,有实力的人(多指文艺界)。”括号中的“大腕儿”说明这个词应该读儿化音。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大腕》对这个词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大腕已经不局限于文艺界,各个领域的名人都可以称为大腕,比如足球大腕,房地产大腕等等。另外,“大腕”含有顶尖、著名的意思,可以作为名词的修辞成分,比如大腕导演、大腕作家等等。“大腕”还可以说成“腕儿”。有人成了名人,可以说“成腕儿了”。

“大腕”的前身是“大万”或“大蔓”。“万”和“蔓”本是江湖黑话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叫“报万儿”,出人头地叫“扬名立万”。“大蔓”指江湖上大的姓氏,引申为有实力的名人。“大wSnr”演变出名人的意义以后,无论是写做“万”还是“蔓”,都与意义毫无联系。而“大wSnr”所表示的人物,正是具有某种大手腕的实力人物,这种意义使人们觉得wSnr音似乎应该是手腕之“腕”,于是“大wSnr ”一词最终定型为“大腕”。

“秀”和show意义相通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连串的秀,有脱口秀、服装秀、婚纱秀等等。这个“秀”是来自台湾的一个词语,它的英文是“show”。

“show”是表演、演出的意思,但是后来流行出来的“秀”有时表示的不是真的表演,而是因为本身表现出的虚假近似于表演。随着这个词的使用,“秀”的语义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一开始它的意思是“表演、演出”,后来是“表演的,演出的”,最后衍生出一批关于“秀”的词语。这些词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因为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两岸文化的交流,人们对外来文化接受甚快,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断接受到这些新鲜的词,并不断地创新。所以“秀”也逐步被人们所用。

“炒作”如何炒?

“炒作”现在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炒作”一词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创意和最低的成本,而最终实现的最大化收益的传播效应。也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夸大宣传。

现在的“炒作”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炒”字在我国的解释是“把食物和其他东西放在锅里加热翻动使其变熟”,由此引申出来的就是将一些东西经过加工,然后变成另一种东西,并且作用增大。“炒作”这个词正是如此,在一些需要炒作的对象中,加上配料和调味,然后变成一道美味。就像人们在热闹的街上放广播、贴大字报一样。“炒作”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炒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将诸多元素进行整合,让这个行业具备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做大共同市场,最后创造更大的价值。

“嘉年华”是什么?

在欧洲,“嘉年华”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最初是欧美“Carnival”音译来的,也就是狂欢节,和中国的“庙会”意思相仿。“嘉年华”后来也泛指一些庆祝宴会和公众娱乐盛会等。

由于英语Carnival很难用汉语准确地进行表达,所以就使用了“狂欢节”这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后来它传到香港,香港人才将它译为“嘉年华”,这样看起来显得文雅。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嘉年华”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也传到内地,并逐渐在全国风靡。

“嘉年华”从最初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发展为今天的各种形式的盛会,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嘉年华会。它之所以能风靡,就是因为它代表着美好和幸福,快乐和自由。“嘉年华”是一个充满快乐,挑战,创新和个性的节目,这样的精神正好符合现代人的思想。

“草根”的新义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其本义为“乡村的”。现在流行的“草根”已经超出本义,而萌发出一系列新义,如“普通人的、平民的、大众的、民间的”。有人认为它具有两层涵义:一种是指和政府或者领导人相对的势力,另外一种是指和社会主流和精英相对的弱势群体。随之还衍生出一些与它连用的新词汇,如草根工业、草根文化、草根势力等等。由这些新的词汇的数量的增多可以看出草根一词具有巨大的渗透力和亲和力。

我们可以将草看作为一个社会,而草的根是社会的底层。在现实生活中,“群众、平民”也是在社会底层,位置上与草根是一致的。此外,“草根”的生命力旺盛,“群众、平民”的力量也是强大的,有与“草根”一样顽强的生命力。可见,“草根”一词的存在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

“白领”“蓝领”及其他

“白领”是指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是西方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统称,又称白领阶层。这些“白领”的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等等。“白领”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职业阶层,并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他们是追求高质量且多样化的生活,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类人群。

“蓝领”是指从事技术性体力劳动,大部分穿制服工作的工人阶层。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除了“白领”、“蓝领”之外,出现了“灰领”、“粉领”、“金领”等说法。“灰领”是指既具有较强的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既受过高等教育,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粉领”是指从事妇女占优势的职业的人员,比如护士、秘书等。“金领”是指社会的精英,一般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技能以及一定社会关系资源的人。

另一种“黑名单”

“黑名单”在战胜时期用得较多,一般指反统治者把一些革命人士列为一个名单,从而方便进行政治迫害。后来,这个词慢慢就改变了意思。

这个词起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初,这些学校规定把一些行为不端的学生的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他就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名誉扫地。后来,“黑名单”这个词被许多行业运用,比如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各行各业把一些违法者、违规者以及违约者列入“黑名单”。

这个词逐渐流行,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也可以惩罚那些违规者。

“另类”是哪一类?

“另类”一词的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对人们的影响也很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另类是指那些随性而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的年轻人。他们与众不同,新潮怪异,那就是“另类”。由此也引申出很多的新词,比如:另类电影、另类文字、另类服饰等等。

“另类”是一种人性的释放,也是指非传统的,反主流的文化。这是一个译于英语的新词,本义就是“另一种”或者是“另一类”,简称为“另类”。“另类”是当代的一种伴生物,是主流生活的边缘,也是对自由的一种追求。

千姿百态的“情结”

“情结”字典里的解释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如:化解不开的情结。其实情结是一个心理学用词,是指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神秘的、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结”在我国象征着力量、和谐、充满温暖的人间情谊。有“永结同心”、“结发夫妻”等等的词都用到“结”。它还可以比喻心情的烦躁,指心中的那种看不见的心理疙瘩。

“情结”一词是由Theodor Ziehen于1898年所创的。它也被看作是观念、情感、意象的综合体。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的一些思想不断传入,当时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出自他的著作的“情结”一词也被广泛的流传,并且它的词义也不断在发生改变,从一开始对人的感情变成现在对世界万物的眷恋之情。

“怪圈”探源

曾经有一则提醒:“高额返券只是商家玩的数字游戏,消费者要抵御返券式打折,避免陷入循环购物的‘怪圈’。”这个“怪圈”是如今用得比较火的词,是个很时尚的词。

有一个“麦田怪圈”的神秘现象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汉普郡和威斯特一带的麦田屡屡发现怪圈,所以,正式将怪圈命名“麦田圈”。关于“麦田怪圈”的起因有很多的说法有:磁场说、外星人制造说,还有异端说等等。但是最近媒体频繁使用的“怪圈”这个词与麦田怪圈没有任何关系。在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走向未来”丛书中,有一篇提到“怪圈”这个词,并且指明了它的意思。书中说“所谓怪圈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在某个系统中逐步上升,结果却意外的发现又回到原来开始的地方”。从此以后,人们运用这个“怪圈”来代表那些恶性循环的难以摆脱的怪现象。

“水门事件”引领的“门”族词

“××门”最近在网上频繁出现,这个词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水门事件”。在1972年6月17日的凌晨,有五个神秘的特务潜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结果被警方抓获,他们是为了更换以前放置的窃听器。这个事件就称为“水门事件”。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借用它的名字引出了一系列关于“××门”的词。比如“档案门”是指克林顿在第一任总统任期内非法调用共和党政府官员的档案事件;此外还有“拉链门”、“伊朗门”、“情报门”。

英语中表示丑闻事件的词是“××gate”大多是指外国的事件,后来汉语借来引申出一系列“××门”的词语,如“安全门”指石油企业爆炸事件;还有娱乐圈中被传为笑谈的“拉票门”“艳照门”等等。

“嘻哈”源起何处?

嘻哈是一种来自于非洲原始部落的生活状态,是在一些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间兴起的,他们为了丰富娱乐活动,自由组织创新了一些活动。其中包括四个元素:饶舌(Rapping),打碟(DJing),涂鸦(Graffiti),街舞(Breaking)。

20世纪90年代,“嘻哈”文化传向亚洲,流行于韩国、日本还有我国台湾等地方,并不断的推向大陆,逐渐在大陆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并且成为一种时尚。这种“嘻哈”由开始的说唱、街舞、涂鸦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滑板、街头篮球等运动。“嘻哈”一族在穿着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宽大的T恤,拖沓的牛仔裤,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而流行。所以“嘻哈”已经成为个性的代名词,代表了追求自由、表现自我的思想。

“深喉”,扼住了谁的咽喉

在美国发生的“水门事件”中,“深喉”用来指匿名知情人,为记者提供重要资料的人,也指深藏在政府内部的泄密者。在汉语中,也有与“深喉”意思相近的词,那就是“线人”,它一般指警方安排在犯罪集团内部的卧底。后来,“深喉”的引申义在网上广为流传,是指在任何一个领域里,深藏在暗处的揭秘者或者那些造谣者。娱乐圈里的“深喉”是明星经纪人、媒体记者,还有明星本人。

正是有了“深喉”的存在,那些搞破坏的人才能相对安分守己一些,并且使得一些反腐败、反贪官的人似乎可以清闲了。并且,“深喉”正处于增长的趋势,但是这些“深喉”们的生存存在很多问题,因为他们扼住了一些人的咽喉,所以保护“深喉”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变“愤青”为“奋青”

“愤青”一词最早起源于德语,是“愤怒青年”的简称。这个词是在1970出现的,当时是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同时专指一类盲目指责社会、政府、国家,或极度爱国,以扭曲、激进的言辞表达想法的人群。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民族意识高涨,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在中国内地,“愤青”是指文革时下乡的部分知青,由于心理上的落差造就了他们的愤怒心理。发展到现在,“愤青”的意思逐渐在改变,是指那些对社会持批判态度的人,那些与他们的思维价值观不同的都是他们“愤”的目标。后来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词“奋青”,指奋进的青年,这个词被人们接受并开始流传。

第三只眼看“第三只眼”

在我国古代有个有名的“三只眼”,那就是二郎神杨戬了,他的第三只眼能够看透万物的根源,识别怪物。人们认为这个第三只眼是上天赐给的,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天眼”。

人们都崇拜这个“第三只眼”,总觉得它是一种神的力量。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现象不断地出现,而人们能够认识到的往往只能是事物的现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人们总感慨对这个社会一知半解,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只慧眼来看清这个世界。那就需要我们有“第三只眼”了。

这个“第三只眼”有很多种,一种是人们经过自己的智慧发明的仪器设备,那就是具有监控功能的电子设备,它可以观察到人们仅凭两只眼睛无法捕捉到的真相。还有一种是智慧之眼,就是一些人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客观、全面地看问题。所以媒体中常常出现“第三只眼看……”的说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擦亮我们智慧的“第三只眼”。

“亲力亲为”源于DIY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 DIY原本是个名词短语,往往被当作形容词使用,意指“自助的”。它是一个源于西方的词,是人们对一些事情亲自动手,既满足了需求,又节省了开支。慢慢地,这个DIY已经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也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和流行趋势。比如拼布DIY,美食DIY,发型DIY等等。

亲力亲为的意思就是“亲自动手做,不依靠别人的帮忙”。这个DIY与它的意思相近,而DIY被人们广泛运用,使得大家对DIY理解更深刻。香港人为了让DIY本土化,就又将其翻译为“亲力亲为”,从此“亲力亲为”一词也逐渐地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华人圈普遍使用开了。

BoBo与“波波族”

BoBo一词源于美国一名编辑David Brooks,根据其观察所得而写成的一本书《BoBo's in Paradise》,是Bourgeois(布尔乔亚)及Bohemian(波西米亚)两词合并而成。它译为汉语便是“波波族”。

BoBo是21世纪的精英一族,把追求心灵满足作为工作的动力,并努力把理想转成产品。这群精英族,同时拥有20世纪70年代的被视之为波西米亚人的嬉皮及80年代的被视之为布尔乔亚的雅皮特质。在新词不断涌现的现在,“波波”也逐渐被人们关注,词典里把它解释为那些拥有较高学历、收入丰厚、追求生活享受、崇尚自由解放、积极进取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一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波波”这个词的用法也逐渐在改变,并被人们使用。

汉语中的“OK”

OK是一个英语词,但是它在中国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一个时尚的常用词,到处可以听到、看到。在我国,人们用“OK”是表示同意,认可和赞同,它让人显得亲切、随和。但是,这个“OK”的来源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它本是一个人名的缩写。

据说,美国以前有一位邮政工人,他叫做“欧贝德·克利”,他的名字的开头字母是分别是O和K。他每天要处理很多邮件,并且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已经验收,由于每天的签收量太大,他为了减轻劳动,就在邮件上签他名字的缩写“OK”。后来很多人很赞同他的这种做法,并加以运用,不论签收者叫什么都签“OK”。最后,这个词随着发展变成了一句流行语。下面有几种汉语OK的意思:

第一种,它用作感叹词,表示对别人的赞扬,相当于“棒极了”。

第二种,表示“好”,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OK表示的“好”是作为“同意”来讲的,而汉语中的OK表示的“好”是“质量好”。比如说:有一则广告是:本店黄金确实OK!

第三种,汉语的OK还可以表示“正常”的意思。比如说:你的血压OK吗?

第四种,还有一个现在流行的“卡拉OK”,而现在人们为了方便就把卡拉省去了,只说OK。

第五种,在用于否定的时候表示“不满”、“不同”,可以在“OK”前面加个不字。词语在语用中是动态的,汉语“OK”的各种用法以及意义的引申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拍拍垃圾”与“狗仔队”

“拍拍拉齐”、“拍拍垃圾”、“狗仔队”这三个词的意思相近,是指那些千方百计追逐名人,偷拍他们的隐私生活,挖掘他们的私人秘密来换取报酬的记者。

最初,在电影《甜蜜生活》中有一个名叫Paparazzi的角色,是一个专门拍摄名人隐私的记者。从此“Paparazzi”就成为那些专门挖掘名人私人生活的代名词,而“拍拍拉齐”是一个音译词,后来又被改译为“拍拍垃圾”。后来“Paparazzi”一词传入香港后,香港人改称Paparazzi为Puppy(小狗),随后该词就逐渐演化成了“狗仔队”。“狗仔队”一词逐渐传至台湾、大陆等中文地区。

现在,常用的是“狗仔队”,因为它能够更形象地描述那些追踪名人隐私的人。

“猎头”:寻觅高级经理人才

“猎头”一词属于舶来词,原意为割取敌人的头作为战利品的人,现在指物色人才的人。“猎头”的“猎”是指猎取,亦可以引申为搜寻、搜索;而“头”是指头领、头目。这样合在一起就是指猎夺人才的人,即专门发现、甄选和提供高级人才的人。在国外,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香港和台湾地区把它翻译为“猎头”,后来这种说法传入大陆。

“猎头”与一般的企业招聘人才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猎头”们只盯在高学历、高职位、高价位的人身上,它搜寻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业绩表现出色的专业的管理人才。这样,“猎头”可以理解为人才中介,通俗一点就是“挖墙脚”。

走入“混搭”时代

现在“混搭”变成了一种时尚和流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最初混搭的流行来源于时装界,有本时尚杂志《ZIPPER》当时写道:“新世纪的全球时尚似乎产生了迷茫,什么是新的趋势呢?于是随意配搭成为了无师自通的时装潮流。”当时的这种新风格,后来被称为“混搭”,并且混搭风潮似乎愈演愈烈。这种混搭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和固定性,体现了一种自由个性,正是迎合了现在这个时代。

“混搭”也逐渐被运用到各个领域,衍生出“混搭饮食”“混搭建筑”“混搭文化”等等。“混搭”也就是将原本不同类的元素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和谐体”,而且表达了不一般的效果。现在“混搭”代表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态度,也传达了现代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族”与“一族”

现在“××族”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比如说“上班族”、“高三族”等等,在以前的字典里是没有这些词语的。族字短语最初起源于日语,然后传到台湾,并逐渐传到中国大陆,并在大陆的媒体里广泛使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族”,如“化妆族”是指那些平时注重化妆的女性。

“××一族”的“一族”也是日语汉字,一方面指的是同族;一方面指全家。它比“× ×族”所指的范围更大,不仅指一类人,还可以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这两个词在中国大陆很受欢迎,并被认可。

“新人类”和“新新人类”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在多元化社会的影响下,年轻人的思维活跃,与他们的父辈大不相同。因此描述这些年轻人的词也涌现了不少,如“新人类”和“新新人类”。

其中“新人类”也应属“另类”一流,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是比“另类”更时尚的一族。他们是思维最活跃、个性最独立、行为最新潮、事业最具发展潜质的一群,也是年轻的一群。但是这个词的热潮也慢慢消退,被一个新的词取代——“新新人类”。

“新新人类”初期是台湾的流行语,有“新潮”、“年轻”、“不同于旧时代的人们”的意思。“新新人类”一般是指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的青年人,他们生活在物质及文化丰富的新时代,追求一切可触及的新生事物,喜欢刺激与冒险,倡导新生活,新文化,新运动等。因此“新新人类”就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代名词。

谁是“宅男”“宅女”?

宅男、宅女等用语是台湾因特网文化兴盛后产生的一个特定用语,它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流传到中国后演化了。

“宅男”“宅女”简单的解释就是窝在家里的男人或女人。他们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喜欢待在家里干自己喜欢的事。这些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一般是独身,依赖于网络,沉迷于某事不能自拔,为人低调、内敛、孤僻。他们也大多是上班族,白天上班个个都是聪明能干,节假日就成了“宅人”了。现在这个“宅”在年轻人中不断盛行,逐渐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手段。

“熟女”和“剩女”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词也不断地涌现,而描述女性的词也不断增多。如熟女、剩女等。“熟女”是一个来源于日本的词,指那些30到40多岁的成熟女性。熟女具有独特的特征,她们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独立,具有坚强的内心,而且举止文明,打扮也得体,这些熟女们具有独特的魅力。“剩女”是指那些大龄女青年,她们被称作“单身派”,也叫做三高女。日本人则称之为“被男人扔掉的女人”,也可以称为“3S女人”:Single(单身)、Se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这些人一般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

随着网络的发展,各方思想的汇聚,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扩展,所以女性也具有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由此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女”们。在这样的影响下女性会引领多元的时尚生活。

引领时尚的“潮人”

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着一批混在时尚圈里,追求时尚的人,人们习惯把他们叫做“潮人”。“潮人”是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穿衣打扮时尚、新颖、个性,并且对国际品牌非常熟悉;除此之外他们的行为新潮,大胆奔放,追求自由。就是这样的一帮人引领着我们走入时尚。他们不仅穿着时尚,而且还不断地发明新的词汇,比如“扫货”意思是购物,“败”意思是买到手,“范儿”是指某种感觉等的新词。

“潮人”按着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如按照关注方向的不同分为音乐潮人、影视潮人、环保潮人等;根据地域不同可以分为日本潮人、纽约潮人、香港潮人等。正是这些追求潮流、追求个性的潮人风刮到全球,他们对时尚内涵有着自己的文化品位,在他们的影响下,大众对潮流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并不断的随潮而动。

“写真”演变记

现代的女性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她们渴望自己能够永葆青春。那么写真就是她们喜欢的一种方式,因此,写真逐渐流行起来。

“写真”,在汉语中的本义是画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绘写人像要求形神相似,所以叫做“写真”。如今流行的“写真”,却是来源于日语。在日语中,“写真”具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摄影;二是指照片。随后,它传入中国并且很快被中国人所接纳,并演变成一种时尚。

一开始“写真”出现于娱乐圈的杂志中,是明星们的专利,后来被大众们使用。一些新新人类具有时尚性,喜欢接受新的东西,而这个“写真”符合这些新人类的情趣和取向。现在“写真”又被赋予了新的意思,即“如实描绘实物”,也就是纪实。有一栏节目叫做“主持人心曲大写真”,就是主持人描述他们的经历。

“攻略”的来龙去脉

随着电影《东京攻略》的上映,攻略这个词也逐渐的融入汉语中。“攻略”一词是源自于汉语,生长于日本,再流向汉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汉语中有个成语“攻城略地”,日语的“攻略”正是它的缩写。“攻略”的本义就是“攻城略地”的意思,就是指攻占城池,夺取土地。但是日语中的攻略却不仅仅是这个意思,它有了新的引申义,就是用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的“攻略”的意思。

现在有些游戏内容非常繁杂,设置了很多的机关,很难通关。所以有人先对游戏进行识破、通关,并将其中的奥秘写出来,编成“攻略”。这几年流行的“攻略”大多是这个意思,媒体上也经常使用,它的意思可以概括为:通盘的计划、指导和方法。比如衍生出一些新词:商场攻略、律师攻略、口语攻略、旅游攻略等等。

“恶搞”:“搞”而不“恶”

这几年媒体中的新词不断增多,其中“恶搞”也不断地被人们拿来运用,比如:恶搞音乐、恶搞影片等等。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是一种经典的网上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传到中国大陆。

随着这个词的流行,它的语义也不断地丰富,有“搞笑、好笑”的意思。其实这个“恶搞”里的“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意思,它并不是恶意,只是表示程度,意思接近于“很”。类似于这样的词还有“恶补”“恶战”等等,这些都是用来表达一种轻微否定的意思,它丰富了词义。“恶搞”也正是这种用法,它是指人们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制造笑料让人高兴。

看来“恶搞”并不是恶意的,它虽然刻意用某种方式来搞,但是有一定的底线。它只是来释放一定的社会情绪,而不是扰乱秩序、无约束的“恶搞”。

请别“烧包”过度

“烧包”是中国北方的方言词语,经常见于北京话、天津话、东北话、洛阳话等。“烧包”的意思是“有点钱总想花出去”。人们总喜欢讽刺别人说“烧包”,这显然就是一个贬义词,是讽刺人因有钱不知道干什么好,想炫耀的心理。北京人还会把那些爱摆阔显摆自己的人叫“烧包”。

现在这个词语已经变成一个高频流行词语,它的意思也在改变,由原来的贬义转为中性。如今的烧包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是对各种超前消费、个性消费的肯定。现在的烧包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追求时尚、前卫、超前消费,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烧包一族。但是随着“烧包”的升温,也不断地出现一些“烧包干部”“烧包思想家”,这样的现象就不正常了。更有甚者,在资源开采利用上也有“烧包”行为。

“烧包”是一种时尚、一种新的追求,但是“烧包”不应过度。

“忽悠”:从东北走向全国

我们还记得在某年春节晚会上,小品《卖拐》的男演员,他连蒙带骗,一忽悠就把拐卖出去了。这个“忽悠”在人们看来就是欺骗的意思。其实“忽悠”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或心态;第二种是北方一带的俗语,尤其在东北盛行,“忽悠”本应写作“胡诱”,胡乱诱导的意思,即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钩,叫人上当。

后来,“忽悠”亮相于各种新闻媒体中,并在人群中逐渐蔓延。人们在各种场合使用着这个词,它就是给人们摆迷魂阵,使人神魂颠倒,忽忽悠悠的,然后落入别人的“套”中。现在这个词是个中性的词,并成为一种流行语。已经从东北方言转向全国人们的口中。“忽悠”已经普及,但是千万别天马行空地“忽悠”。

大事小事皆“速配”

“速配”字面意思就是迅速地搭配,是闽南方言,台湾将它解释为“合适、适合”。一开始是指一些电视征婚节目,当场配对。那些给男女搭桥的节目逐渐增多,也使用“速配”作为广告词,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随着这样一类节目的流行,“速配”一词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它传向内地时,一般都不表示本义,而是表示“根据男女条件迅速配对”的意义。

现在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一切都是迅速的,吃快餐、上速成班,没时间恋爱,就上电视婚介来个速配等。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扩大,“速配”就变成了一种追求目标,变成一种时尚和一种流行趋势。人们恨不得所有的事都“速配”。

“跷课”“跷家”和“跷班”

现在,大学中流传甚广的一个词就是“跷课”,指那些不经批准就不去上课的情况。“跷”字是指踮起脚尖,有跑的意思,还有逃离的意思。“跷课”描述了学生偷偷离校的形象,可以表现那种学生虽然被迫读书但还可以趁机逃之夭夭的洒脱。这也正是现在青年人渴望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表现。因此“跷课”一词很快在校园中流行起来。随着它的使用,还衍生出一些新的词语:跷家、跷班、跷婚等等。

“跷家”是指离家出走;“跷班”是指旷班或者提前下班;“跷婚”是指暂时从婚姻束缚中摆脱出来。人们总不喜欢被束缚,总想逃离束缚追求自由,所以会“跷”。同时,“跷”也传达了那种轻松的状态,它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心理。因此“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

高楼万丈压“房奴”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房价,由高房价引出来的就是“房奴”。“房奴”是指那些抵押贷款购房,在未来的20到30年中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的房贷族。这样就会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水平。除此之外,“房奴”们也承受着重大的精神压力,担心失业、生病,不敢娱乐、旅游。“房奴”身上压着房子,被银行套着,成为了房子的奴隶。

现在,我国的房价一路飙升,大部分人都承担不起房子的高价,只能通过贷款来买房子。随着媒体的广泛传播,“房奴”也逐渐流行。除了“房奴”,还有“卡奴”“网奴”、“车奴”等等。“房奴”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因贷款买房人的苦楚,就像房子的奴隶。

形象鲜活的“抓狂”

现在,各个报刊上常见“抓狂”一词,它是从台湾传到内地的,并且逐渐被内地的人们广泛使用。它有三层意思:一是指非常愤怒或者郁闷,但却又无处发泄,憋得快要发疯的状态;二是狂热、欣喜若狂,对某一事物的狂热追捧;三是失去控制,失去理智,情绪极其不稳定。“抓狂”不仅可以指人,还可以指物。

“抓狂”大量地出现于体育、影视、生活等众多领域,它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流行,是因为这个词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用“愤怒”“生气”“烦躁”等词都不能够形象地表达那时的心情,用起来显得平淡、枯燥。而“抓狂”显得生动、鲜活、具有形象感,能够充分地表达那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状况,并且人们也可以从字面意思想象出该词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景。

“桥段”:来自电影圈的新词

“桥段”已经是个电影从业人员耳熟能详的惯用语,但是它不算是电影学的正式术语。专业的电影书籍、影评人士和电影工作者一般都不这样说,甚至也没有这样的概念。“桥段”是指电影中两个大段落之间的小段落,起过渡作用。正如文章中的过渡段。这个词在报纸、电影和网络等媒体中广泛使用,一些主持人在介绍和评价某部影片常常使用。但是“桥段”并不仅仅用于电影界,在一些戏剧、小品、舞蹈等文艺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电影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电影作品数不胜数,而一部新电影几乎不可能完全不触及桥段。重要的是使用桥段的数量以及合理性。所以如何使用桥段,才是真正彰显一部影片价值的关键。随着“桥段”这个词的广泛使用,它将从影视界传播向其他各个领域。

火爆的“井喷”

“井喷”是一个石油工业的用语,但是它现在不仅仅是个专业用语,而且有了新的比喻义,其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我们可以看到“井喷”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出人意料,突然爆发。

因此,“井喷”经常指股市行情的巨幅上涨,用这个词有一定的原因:其一就是井喷式的情景和股市上涨的曲线是十分相似的,都是从最低点直冲最高点;其二就是突然爆发,出人意料的特点也是相似的。除此之外,“井喷”还可以用于旅游市场的火爆,汽车市场的销量,邮市、期货市场等。可见,“井喷”已经用于很多行业和领域,并且它的词义还在不断地演变。

“打包”的新义新用

“打包”字面意思是“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而后来“打包”的意思出现了变化,逐渐地用于人们的生活。“打包”由最初的行业用语变为一般用语。一开始是吃饭“打包”,就是将剩下没有吃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

现在,“打包”不仅用于日常生活,而且进入了很多的领域,尤其在经济、信息产业方面。现在的“打包”没有使用具体的工具,只是用“打包”来表示那些“将打包的对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打包”的对象已经从过去有形的物体变成了现在无形的东西。“打包”的意思也变成了“组合”“捆绑”, “整合”。这与我们现在快速的生活有关系,通过“打包”能够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实惠,是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因此,“打包”这个词迅速地流传,并运用于各个领域。

“霸”族新词

近年来又有一批新词流传广泛,那就是“×霸”。有两种,一类指的是人,如“鱼霸”“菜霸”“路霸”等;还有一类指的是物,如“词霸”、“洁霸”等等。当初以武力、权势治天下称为“霸道”,在“霸占”“恶霸”等词中“霸”是指横行霸道,不讲道理的意思,大都带有贬义。但是,在后来“霸”字的贬义被人们渐渐忽略了,从中衍生出新的意思。

现在,人们使用的“×霸”字是“超过别人”的意思,比如在产品中的“ 霸”是突出自己产品质量好,功能全,比其它的产品都好。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激烈,相互之间攀比的心理也很强,所以这个词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霸”字正体现了时代的特性。

“热”族新词

新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涌现,“热”是个常见的词,没什么稀奇,但是近年来,有大批的“热”族词出现。现在有两种:一是动词前面加“热”,能够加强动作的程度,如“热播”“热销”“热售”等等;二是在名词前面加个“热”,是表示很受人们欢迎,并具有时尚的色彩,如“热舞”“热线”等等。

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流行舞叫做“热舞”,跳舞时表现性感,并具有诱惑力。现在夏天人们喜欢穿的一种弹力短牛仔裤叫做“热裤”,这些“热”正是表现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朝气。这些“热”词不断普及的同时,一些“热”词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如“热线”指的是能够迅速接通的电话。现在又有一个“热钱”,是指游资,也就是套利资本。这些就是现在时尚的“热”族新词。

从“知识分子”到“知道分子”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西方学的影响,“知识分子”这个词初见于世,“知识分子”是指那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他们是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知道分子”,这个词是指拥有各种不同方面的知识,但对每一样都不是很精通,只是泛泛地知道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信息。他们的知识面是横向的,开放的。

在网络开放时代,“知道分子”越来越多,他们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是由于现代信息更新较快,又有网络媒体的传播,人们对知识只能是大概了解。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知道分子”的队伍也不断地壮大,许多知识分子也以“知道分子”自居。但是这些“知道分子”的流行也引起人们的担心,有人为此还又提出一个新词“智识分子”,希望能够更加完善。

人山人海的“海选”

随着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的热播,“海选”这个词开始风靡全国。超女就是从全国报名的所有选手中选出少数进入复赛,而报名的人数数量巨大,有10万多。人们就把这种“选秀”的方式叫做“海选”。在超女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推出一些规模各异的“海选”节目。

实际上,“海选”一词早就存在,它是中国农民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就是“村官直选”。这种选举方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首创的,因而该县又被称为“海选”故乡。“海选”一词早已在全国开始使用,只是在超女的影响下,它的知名度更高了。并且,“海选”还延用到了其他的选择、竞争的场合,凡是大范围的选举或者选拔都被称为“海选”。

公之于众——“晒”

现在的“晒”是一种时尚,你可以到网上晒任何东西,如结婚照、化妆品、衣服、工资等等,可以把你生活中的所有展示给大家,和别人一起分享。这个“晒”是来源于2006年网上流行的“晒工资”的潮流,从此这些“晒”就在网上、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我国南方有种“晒梅”的传统,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晒”有了自己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晒工资”,就是那些对自己工资不满的人,借助网络和别人一起骂骂老板,以泄怨气。这样“晒”就从“把事物放在太阳底下,去除潮气”发展成了“把自己的工资情况公诸于世,以泄怨气”。现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任何东西拿来“晒”, “晒”成为人们的一种乐趣。现在的生活不断地更新,新的事物、词语也不断出现,“晒”正是体现了一种旧观念的改变。

从“凝聚力”到“亲和力”

“凝聚力”原本是个化学术语。后来它用于团体、组织甚至社会,意思是指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的力量。“凝聚力”在媒体上的使用也是非常频繁,但是现在又悄悄流行起一个新的近义词叫“亲和力”。“亲和力”一开始是属于化学领域的,它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多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很友好,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

“亲和力”的培养需要三个条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心存感激。光看“亲和力”这三个字,都是具有“亲切、亲热、亲密、和气、和谐”的意思,这个“亲和力”让人有种亲近的感觉,比起“凝聚力”更有形象感,更具有影响力。人们要都具有“亲和力”,那小到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和谐的、平安的,这样自然就具有凝聚力了。

你被“套牢”了吗?

在股市中流行一个词叫“套牢”,是指进行股票交易时所遭遇的交易风险。“套牢”的本义是指环状物牢牢地将某物拴系。股票市场的两种“套牢”,一种是多头套牢,指的是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会上涨,但在跟进后股价却一直呈下跌趋势的现象。另一种是空头套牢,指的是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下跌,在把所有股票卖出后,股价却一直上涨的现象。由于我国股票交易没有实行卖空制度,所以股票空头套牢在大陆市场并不存在。

在股市里,这样“套牢”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在邮市、房市方面也都有此类现象。股民们被“套牢”的不仅是钱,还有心理。

现如今,“套牢”一词还被广泛的运用于生活中,意思就是“束缚”“蒙骗”等,比如说:被厨房套牢,被情套牢等。现在的社会新事物不断涌现,诱惑也就增多了,人们一不小心就会被“套牢”了。现在人生有三套:票子、房子、孩子,人人都在被套着和即将被套,因此人人都想要问别人:“你被‘套牢’了吗?”

多头与空头

“多头”是期货交易所中的投机方式之一。它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的行为。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保持上涨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多头市场”。多头市场股价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一连串的大涨小跌。

“空头”是期货交易所中投机的另一方式。它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不看好,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等到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的行为。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势的股票市场称为空头市场,空头市场股价变化的特征是一连串的大跌小涨。

牛市与熊市

“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正是因为股票市场上买入者多于卖出者,所以股市行情看涨,这样的股市称为牛市。一旦整个上升趋势确立以后,每次的回调都是买入的好机会,这些都是主力刻意砸盘的动作,每个股民应该逢急跌买入,坚定持有,等待升值!

“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股市行情萎靡不振,交易萎缩,指数一路下跌的态势。在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形势下,一旦整个下降趋势确立以后,每次的反弹都是抛盘的好机会,这些都是主力出货的行为。每次短期操作都是正确的决定。股民要做的就是遇到反弹就卖出,离开市场,等待转机!

何谓“涨停”?

“涨停”是指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B股)、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度不得超过10%, ST股票不超过5%。这个涨跌停板制度是源于国外早期证券市场,它是为了防止交易价格的暴涨暴跌,抑制过度的投机现象,对每只证券当天价格的涨跌幅度提出限制的一种交易制度。我国股票涨跌停板后并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涨跌停的价位或在这之内价格的交易还是可以继续进行的。

我国的涨停板是为了防止股票价格出现过大的非理性变动,防止消息的不对称造成股票价格大幅波动,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何谓“割肉?

“割肉”是指高价买进股票后,大幅度地下跌,股民们为了避免继续损失,就低价赔本卖出股票的行为。止损是割肉的一种,提前设立好止损价位,防止更大的损失,是短线投资者应灵活运用的方法,新股民使用可防止深度套牢。

何谓“蓝筹股”?

“蓝筹股”是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或者金融股。这些“蓝筹股”在所属行业中占着重要支配性地位,并且有着优良的业绩、稳定的收益、大规模的股本、优厚的红利、稳健的股价走势和良好的市场形象等。在香港股市中,最有名的“蓝筹股”是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汇丰控股”。

“蓝筹”一词来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三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后来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拥有“蓝筹股”的公司一定担当着产业领袖的角色,是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配套分工体系的主干和总体力量,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上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

“LZ”指的是谁?

“LZ”是“楼主”拼音前面的一个字母的组合。“楼主”就是在论坛里发贴的人,他发的这个帖子叫“主题帖”,简称“主帖”,大家写在后面的回复叫“跟帖”。当回帖逐渐增多的时候,就好像盖起来一座楼一样,而“楼主”是楼的最上面一层,并且是该顶楼的所有者(即发帖人),因此也就叫做“楼主”。

另外一层网络用语的意思是“老子”, “老子”在四川话中用得相对较多,它属于第一人称“我”,目的是侮辱对方,指自己是对方的“老子”(就是爸爸)。这个词在网上传播得非常广泛,许多网民在生气时用来发泄,是一种脏话。

什么是“沙发”?什么是“板凳”?

“沙发”是指论坛上第一个回帖人的位置。

“沙发”应该是来自mop论坛的,这个论坛有个功能是可以查看自己发过的帖子,所以有时候一些人看到很长的有趣的帖子时,就会在后面回个帖,这样以后要再找这个就很容易了。起初就是说“发个帖子留个记号”,后来碰到长帖,就说“搬个沙发来慢慢看”。

当时正好在mop兴起了“抢楼”风,抢楼的时候因为也需要随便说句什么,也有用“搬个沙发”等这种词来抢楼的。后来其中兴起了一种“抢1楼”的风气,就是第一个回复。抢楼的时候如果说的太多,楼就会给别人抢走,所以往往抢1楼就只用1、2个字,因此“搬个沙发”被简写为“沙发”。而把抢到第一楼的行为称为“沙发被我坐了”简称“坐沙发”。2楼就是“板凳”,3楼就是“地板”

“拍砖”是什么意思?

“拍砖”在现代网络中就是骂人,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骂。网友们不断地发帖、回帖是维持论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随着发帖回帖的增多,就具有很多的类型和方式,其中大多数都是心平气和地灌水,但是偶尔也有一个表达不同看法的回帖。当看到与自己看法不同的帖子后进行反击,这就形成了讨论或者争论。这就是所谓的“拍砖”。

“灌水”、“潜水”是何意?

“灌水”的原意是指向容器里面注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电子论坛BBS出现后,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大量发无意义的贴子”的行为,这个行为就称为“灌水”“灌水”的英文叫做“add water”,这个词与美国前任总统里根有关系。一开始在美国传开,接着传到台湾,译成中文便是“灌水”。

“潜水”的原意是为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后来“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在水下的娱乐休闲运动,大众非常喜爱。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潜水”又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含义,就是指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而不主动表露自己身份、发布信息和回复他人信息的行为。

你是“大虾”还是“菜鸟”?

“大虾”是指那些善于应用网络,具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人。实际上就是大侠的意思,“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大虾”不同于黑客,不具有攻击性;一般来说“大虾”的网龄都比较长,当新手遇到问题时,这些“大虾”们会出来帮忙。它是相对于“菜鸟”的一个词。

“菜鸟”本意是用于作菜的鸟类,把它用在人的身上,表示某人在某方面应用水平比较低。如在教学方面的低水平者会被他人戏称为“菜鸟教师”。网上见到的“菜鸟”是“计算机初学者”的意思。“菜鸟”一词是从台湾的闽南语演变而来,“菜鸟”就是相当于“菜鸟仔”,也就是生手的意思。也是对某件事情操作不熟练的代称。引申到人,“菜鸟”就是那些对于某些事务操作不熟悉或是刚刚进入某些圈子的人。

你有几个“马甲”?

为了让网络上认识你的人猜不到你是谁,在常用的用户名外再注册其他ID,这种网络行为叫“穿马甲”。一个现实人在同一论坛注册多于2个(含2个)ID并同时使用时,常用的或知名度较高的那个ID一般称为主ID,其他ID称为马甲ID,简称“马甲”。一般论坛明令禁止使用马甲闹事这种现象,管理员等特权阶级是可以查到你的IP并查封的。

什么是“斑竹”和“板斧”?

“斑竹”本来是一种竹子。后来在网络的论坛上“斑竹”就指“版主”。当初,因为人们为了能快速回帖,因为最初使用智能ABC的人较多,直接键入BZ或banzhu之后出来的就是“斑竹”,于是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版主”是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他的职责就是一边清理脏、乱、差的帖子,一边对一些好帖进行表扬,从而对该论坛上的各种言论实行有效的管理,促使论坛健康向上地发展。

“板斧”古代的时候指的是一种古兵器,斧刃较通常所用的斧子较平宽。在网络中“板斧”是指论坛版块的副管理员,就是副版主。“板斧”是随“班竹”而来的。副版主协助版主共同管理论坛。

“下载”与“上传”

“下载”是通过网络传输文件,把互联网或其他电子计算机上的信息保存到本地电脑上的一种网络活动。

“上传”就是将个人计算机上的信息传递到中央计算机系统上,让网络上的人都能看到。一般人们都是将制作好的网页、文字、图片等发布到互联网上,这一过程称为上传。“上传”可以说是“下载”的反义词。

正因为有了“上传”和“下载”,人们才能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和把一些有趣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网络给予人们的巨大乐趣。

黑客

“黑客”一词最早始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源自英文hacker,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最早的黑客出现于麻省理工学院和贝尔实验室。“黑客”起初是指那些对计算机有狂热兴趣和执着追求的人,他们不断地研究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并且从中发现计算机和网络中存在的漏洞,喜欢挑战高难度的网络系统并从中找到漏洞,然后向管理员提出解决和修补漏洞的方法。

但是,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这些人应该叫做cracker,可以翻译成“骇客”,但是这些人的出现玷污了“黑客”一词,使人们把黑客和骇客混为一谈。现在,黑客已经不是少数现象了,网络上现在出现了很多由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组织起来的黑客组织,他们已经发展成网络上的一个独特的群体。

红客

“红客”一词来源于黑客。现在的“黑客”被分为:红客、白客、灰客。红客则是一些拥有很高的技术但又不与那些破坏者为伍的人。他们是网络上维护正义的“侠客”。在中国,红色具有特殊的含义,它代表着正义、进步、强大等等。红客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热爱祖国、坚持正义、开拓进取的精神。“红客”就是既具备这种精神又热爱着计算机技术的人。他们通常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去维护国内网络的安全,并对外来的进攻进行还击。

“红客”起源于1999年的“五八事件”。在美国轰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后,“红客”们为了表达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建立了一个联盟名为“红客大联盟”,他们利用自己的技能向美国网站发起了攻击。

闪客

“闪客”是网络的一个新词,就是指能够制作Flash和使用Flash的人。1997年Flash开始出现在中国,Flash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低,开发成本也比较低的软件。“闪客”这个词源起于“闪客帝国”的个人网站。如今“闪客”一词已经深入人心,与“黑客”“博客”等概念一起构成了风起云涌的网络亚文化浪潮。

Flash是一个制作动画的软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功能也随之增强。这样,一些动画爱好者们的兴趣不断提高,也逐渐加入到创作者的行列中。一开始,一些Flash动画制作者出于爱好制作一些动画,一般都是一段MTV或是悲伤的故事或是一段幽默故事。他们把这些动画放到网上,深受人们喜爱,由此这种网络分享形式也就慢慢流行起来。到后来,“闪客”逐渐形成一种潮流。

博客

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对网络的利用也在迅速增多。这就有一个新词“博客”出现,它可以译为网络日志,就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虽然在早些时候大陆对该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但目前已统一叫做“博客”。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

“博客”(Blog)以网络为载体,能够迅速方便地发布自己的个人心得,能及时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还能通过他人的“博客”收集到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这个“博客”人们可以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出来。现在大部分的“博客”内容是以文字为主,还有一些有着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网络媒体的一部分。并且目前很多“博客”都能够提供许多的模板功能,这使得不同的“博客”各具特色。

播客

“播客”这个词是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又被称作“有声博客”。一些爱好者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的“播客”是用来发布音频文件,后来“播客”的发展方向是从声音播客转向视频播客。

“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起初是将一个“iPodder”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的。Podcasting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者一些音频文件,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可以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收听。更有意义的是,人们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节目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这样的“播客”给现代的人们带来许多乐趣和方便,并且掀起了当今互联网新一轮的网媒狂潮。

威客

“威客”的英文是Witkey,是智慧wit、钥匙key两个单词组成,是指那些通过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在互联网上赚得报酬的人。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创新的概念和应用也不断地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对知识进行管理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这样“威客”就出现了。该概念最先是由刘锋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提出的。

越来越多的“威客”类网站的出现,为有知识的个人创造了一个销售自己的知识产品的平台和机会,也为个人的知识(资源)买卖带来商机。因此随着“威客”时代的来临,无形的“知识商品”和服务在网络上成为一种时尚,个人的知识资源不仅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财富。“威客”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机会,并且体现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也同时提高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

测客

现在互联网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比如博客、播客、闪客、黑客、红客等。在2006年4月底,互联网上又突然出现了“测客”一词,“测客”同博客、播客、闪客、黑客、红客等一样,都是指有某些兴趣爱好或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的时尚的年轻一代。测客和博客相类似,博客们习惯在网上写日记,让朋友们来看来了解他们,但是测客喜欢在网上出一些题目,来测试朋友和身边的人,从而了解朋友。简单地说,测客就是一类喜欢在网上出题来考大家的人。

“测客”也有许多的网站,如测客e族、测客中国、龙隐测客等,在这些网站中有很多的测试题,这些网站很受测客的推崇,越来越多的网友不断加入,并一起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乐趣。

电子书籍

“电子书籍”又称e-book,是将书的内容制作成电子版后,以比传统纸质书籍低的价格在网上出售的书籍样式。电子图书不同于现在网上的免费线上阅读书籍,它是与纸质版同步推出的最新书籍,所以阅读它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最早起源于猫扑网,它是指利用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强调搜索中的互动。有时候搜索引擎也不能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当用户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渠道,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来寻求答案。这里所讲的“人肉搜索”是区别于网络搜索之外的另一种搜索信息的方式。

“人肉搜索”是一种可怕的社会搜索,有时搜索错误,被搜索错的人将受到很大的伤害,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网络聊天常用词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在网上聊天时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词,以方便人们进行交流。这些词也可以分为好多类。比如称呼类的,偶:我,MM:妹妹,GG:哥哥,JJ:姐姐,DD:弟弟,GF:女朋友(girlfriend), BF:男朋友(boyfriend)。

网民统称类:SL:色狼;老大:常被众人吹捧又常被众人暴打的人;楼主:发帖子的人;楼上的:前一个发帖子的人;菜鸟:表示什么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