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客户追求的自我重要感
小张和小孟是同一家公司的销售员,两人销售同一种产品,而且恰巧同时面对一个客户销售。小张销售时一直很专业地介绍自己的产品,却无法被客户喜欢和接受;而小孟大部分时间在与客户闲聊,并不时向客户请教一些问题,适当地表示感谢,对产品的介绍仅仅是一带而过,结果是小孟当场成交。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自我重要感。客户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满足感。
为什么小张不被客户欢迎?是因为他一直在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产品,而忽略了对客户起码的尊重和感谢。而小孟始终对客户恭敬有礼,不时的请教和感谢让客户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给客户一种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从而使客户被重视的心理得以满足,于是很自然地从情感上对小孟也表示了认同,促成了这笔交易。
客户选择购买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希望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及获得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可以这样说,客户真正需要的除了商品,更是一种心理满足,心理满足才是客户选择购买的真正原因。
劳尔是铁管和暖气材料的推销商,多年来,他一直想和某地一位业务范围极大、信誉也特别好的铁管批发商做生意。
但是由于那位批发商是一位特别自负、喜欢使别人发窘的人,他以无情、刻薄为荣,所以,劳尔吃了不少苦头。每次劳尔出现在他办公室门前时,他就吼叫:“不要浪费我的时间,我今天什么也不要,走开!”
面对这种情形,劳尔想,我必须改变策略。当时劳尔的公司正计划在一个城市开一家新公司,而那位铁管批发商对那个地方特别熟悉,在那地方做了很多生意。于是,劳尔稍加思考,又一次去拜访那位批发商,他说:“先生,我今天不是来推销东西,是来请您帮忙的,不知您有没有时间和我谈一谈?”
“嗯……好吧,什么事?快点说。”
“我们公司想在××地开一家新公司,而您对那地方特别了解,因此,我来请您帮忙指点一下,您能赏脸指教一下吗?”
闻听此言,那批发商的态度与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他拉过一把椅子给劳尔,请他坐下。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向劳尔详细地介绍了那个地方的特点。他不但赞成劳尔的公司在那里办新公司,还着重向他说了关于储备材料等方面的方案。他还告诉劳尔他们的公司应如何开展业务。最后扩展到私人方面,他变得特别友善,并把自己家中的困难和夫妻之间的不和也向劳尔诉说了一番。
最后,当劳尔告辞的时候,不但口袋里装了一大笔初步的装备订单,而且两人之间还建立了友谊,以后两人还经常一块去打高尔夫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每一个人都有想成为伟人的欲望,这是推动人们不断努力做事的原始动力之一。因为渴求别人的重视,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和欲望。渴望被人重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人人都有的心理需求,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往高处爬,希望得到更高的利益和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没有一个人愿意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重要感更存在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中,特别是在生存性消费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客户更加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消费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敏锐的销售员已经意识到,顾客的这种心理需求正好给销售员推销自己的商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销售员可以通过刺激客户的自我重要感来促成客户的购买决定。
与寻求重要感相对的,是害怕被人轻视的心理。销售员要仔细观察,适当地通过反面刺激,也会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所以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员适度地说一些反面的话来刺激客户的自尊心,从而引发他的自我重要感,可能会促使客户一狠心买下更贵的产品以显示自己的不容小视。
真诚地尊重客户,给他们重要感,是打开对方心门的金钥匙。销售员要永远都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多给客户一些关心和理解,对客户的尊重和付出,会得到客户同样甚至更多的回报。
放出稀缺光,直击客户担心错过的心理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这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一诗中的名句,描写了一位老人初抱外孙女的喜悦之情,诗中还写到“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也就是说自己在离世之前能抱上外孙,管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总比没有强。而物以稀为贵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即稀缺原理。
制造短缺甚至是稀缺的假象,可以极大影响他人的行为。
稀缺产生价值,这也是黄金与普通金属价格有着天壤之别的原因。当一样东西非常稀少或开始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会变得更有价值。简单地说就是“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深层的心理,因为稀缺,所以害怕失去,“可能会失去”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通常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作用更大。这也是稀缺原理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所在。
而在商业与销售方面,人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例如商家总是会隔三差五地搞一些促销活动,打出“全场产品一律五折,仅售三天”、“于本店消费的前30名客户享受买一送一”等诱惑标语,其直接结果是很多消费者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抢购。为什么?因为在消费者心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他们的心理刺激是最大的,商家利用的就是客户的这种担心错过的心理来吸引客户前来购买和消费。
夏季过去了大半,而某商场的仓库里却还积压着大量衬衫,如此下去,该季度的销售计划将无法完成,商场甚至会出现亏损。商场经理布拉斯心急如焚,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一条对策,立即拟写了一则广告,并吩咐售货员道:“未经我点头认可,不管是谁都只许买一件!”
不到5分钟,便有一个顾客无奈地走进经理办公室:“我想买衬衫,我家里人口很多。”
“哦,这样啊,这的确是个问题。”布拉斯眉头紧锁,沉吟半晌,过了好一会儿才像终于下定决心似的问顾客:“您家里有多少人?您又准备买几件?”
“5个人,我想每人买一件。”
“那我看这样吧,我先给您3件,过两天假如公司再进货的话,您再来买另外两件,您看怎样?”
顾客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这位顾客刚一出门,另一位男顾客便怒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大声嚷道:“你们凭什么要限量出售衬衫?”
“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布拉斯毫无表情地回答着,“不过,假如您确实需要,我可以破例多给您两件。”
服装限量销售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慌忙赶来抢购,以至于商场门口竟然排起了长队,要靠警察来维持秩序。傍晚,所有积压的衬衫被抢购一空,该季的销售任务超额完成。
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越珍贵。在消费过程中,客户往往会因为商品的机会变少、数量变少,而争先恐后地去购买,害怕以后再买不到。销售员要牢牢把握客户的这一心理,适当地对客户进行一些小小的刺激,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使销售目标得以实现。
有一个客户走了很多商店都没有买到他需要的一个配件,当他略带疲惫又满怀希望地走进一家商店询问的时候,销售员否定的回答让他失望极了。销售员看出了客户急切的购买欲望,于是对客户说:“或许在仓库或者其他地方还有这种没有卖掉的零部件,我可以帮您找找。但是它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如果找到,您会按这个价格买下来吗?”客户连忙点头答应。
在销售活动中,稀缺原理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应用才会达到销售目的甚至超出销售目标。最好的销售员无疑也是最能够把握客户心理的。
“独家销售”——别的地方没得卖,可供选择的余地小。
“订购数量有限”——获得商品的机会稀缺,极有可能会买不到。
“仅售三天”——时间有限,一旦错过就不再有机会。
也就是说,销售人员设置的期限越彻底,其产品短缺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而引起的人们想要拥有的欲望也就越强烈。这在销售员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是很有成效的。这些限制条件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就是:除非现在就购买,否则要支付更多的成本,甚至根本就买不到。这无疑给客户施加了高压,使其在购买选择中被稀缺心理俘虏。
真心为客户着想,才能俘获客户的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什么都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更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作为销售人员,看到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销售人员提升业绩的诀窍并不是“以营利为唯一目的”,而是“为客户着想,以共赢为目的”。
在销售过程中,很多销售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总是不惜损害客户的利益。他们或者是让客户购买一些质量差且价格高的产品,或者是当商品售出后出现质量问题不负责。其实,表面上看这样或许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却是短期的。从长远的角度看,对销售员的发展是不利的。试想,如果客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对销售人员的信赖度就会降低。时间长了,客户就会不断流失,从而使销售人员自身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害。
因此,优秀的销售人员一定是将客户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解决,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为客户着想是一个对客户投资的过程,会使销售员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牢固,使合作更加长久。
在销售中,为客户着想最重要的一点是提供能够为客户增加价值和省钱的建议。客户购买产品,最关注的是产品的价值和产品的价格。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先不要考虑即将得到的利润,而是帮助客户考虑怎样才能为他省钱,帮客户省钱就等于为客户赚钱,帮助客户挑选最合适的产品,让客户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而不是一味出售最贵的。
在美国零售业中,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商店,它就是彭奈创设的“基督教商店”。
有一次,彭奈到爱达荷州的一个分公司视察业务,他没有先去找分公司经理,而是一个人在店里“逛”了起来。
当他走到卖罐头的部门时,店员正跟一位女顾客谈生意。
“你们这里的东西似乎都比别家贵。”女顾客说。
“怎么会,我们这里的售价已是最低的。”店员说。
“你们这里的青豆罐头就比别家贵了三分钱。”
“噢,你说的是绿王牌,那是次级货,而且是最差的一种,由于品质不好,我们已经不卖了。”店员解释说。
女顾客讪讪的,有点不好意思。
店员为了卖出产品,就又推销道:“吃的东西不像别的,关系一家老小的健康,您何必省那三分钱呢。这种牌子是目前最好的,一般上等人家都用它,豆子的光泽好,味道也好。”
“还有没有其他牌子的呢?”女顾客问。
“有是有,不过那都是低级品,您要是想要的话,我拿出来给您看看。”
“算了,”女顾客面有愠色,“我以后再买吧。”连挑选出的其他罐头她也不要了,掉头就走。
“这位女士请留步,”彭奈急忙说,“你不是要青豆吗?我来介绍一种又便宜又好的产品。”
女顾客愣愣地看着他。
“我是这里专门管进货的,”彭奈赶忙自我介绍,消除对方的疑虑,然后接着说,“我们这位店员刚来不久,有些货品不太熟悉,请您原谅。”
那位女士当然不好意思再走开。彭奈顺手拿过××牌青豆罐头,他指着罐头说:“这种牌子是新出的,它的容量多一点,味道也不错,很适合一般家庭用。”
女顾客接了过去,彭奈又亲切地说:“刚才我们店员拿出的那一种,色泽是好一点,但多半是餐馆用,因为他们不在乎贵几分钱,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家庭用就有点划不来了。”
“就是嘛,在家里用,色泽稍微差一点倒是无所谓,只要不坏就行。”
“卫生方面您大可放心,”彭奈说,“您看,上面不是有检验合格的标志吗?”
这笔小生意就这样做成了。
可见,在销售过程中,为客户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当客户从内心感受到你是在为他服务,而不是要从他的口袋中掏钱时,他自然会愿意购买你的产品。
没有人愿意拒绝他人真诚的帮助。为客户着想是销售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让客户自己发现你是在为他着想时,他才会愿意与你合作。所以,销售员一定要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问题,切实做到为客户利益着想,这样,你得到的将是无数长期合作的“粉丝”客户。
炫耀性消费就是你的天然好机会
对于很多顾客来讲,大多数时,钱好像是糊里糊涂就花出去了,不计较得失,花得高兴,只要自己愿意。例如对于某小资女人来讲,将攒下来的半年工资买了LV限量版手袋而不是攒钱买房。
你或许会说她虚荣,但很多时候,我们买一样东西,看中的并不完全是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东西显示自己的财富、地位或者其他,所以,有些东西往往是越贵越有人追捧,比如一辆高档轿车、一部昂贵的手机、一栋超大的房子、一场高尔夫球、一顿天价年夜饭……制度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凡勃伦称之为炫耀性消费。
来自偏远山区的刘先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刘先生上次登城楼是10年前,现在重新看,觉得似乎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处出售“天安门城楼游览证书”的柜台,出于好奇心,刘先生留意了这个新柜台,有两台计算机和打印机,游览证书早已打印好(只要再打印上游客的名字和日期即可),做得很精美,印有天安门的图片,正中有金色的大字“天安门城楼游览证书”,像大学录取通知书,只要交10元钱就能获得证书。刘先生觉得自己难得有机会到北京,他想:“以前总在电视上看到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特别威风,现在我也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一定要办个证书作纪念,回去也好炫耀炫耀。”于是,他便掏了10元钱办了张天安门城楼游览证书。
由此可以看出,在炫耀性消费里,消费者能从中得到虚荣效用。这种虚荣效用并不能带给消费者任何物质上的满足,它的存在实质上造成了商品相对价格及资源配置的扭曲,因为一个人从炫耀性商品中所得的虚荣效用正是另一人所失去的效用。
但在金钱文化的主导下,炫耀性消费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其表现形式林林总总、无所不包。炫耀性消费与商品的竞争相结合,一种是自我消费,另一种是代理消费。
自我消费,是通过对财产的浪费来显示其对财产的占有。例如,人们在服装上的好奇斗胜和极力奢侈,说明他们借此夸耀自己的财富,来表现自己的浪费性消费。
代理消费,是炫耀性消费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分为两大群体:一种是拥有穿特制衣服、住宽敞公寓的奴仆;另一种是在饮食、衣着、住宅和家具等方面浪费的主妇和家庭的其余成员。这些消费行为只是为了证明其主人具有足够强的支付能力,以此来增添荣誉。
由此可知,通过炫耀,财富获得不断积累,而且一个人对拥有财富的满足才能折射到另外一个人的梦想中,并转化为一群人追求财富的动力。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炫耀获得了“追求财富并得到财富”的成就感;从客观上讲,另一群人在这个人的炫耀性消费的刺激下获得追求财富的动力。
而对于我们从事销售的人员来讲,认识并熟悉这些拥有炫耀性消费的人群,对我们制定价格,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随着中国财富人群的逐渐增多,人们追逐名牌、奢侈品等的速度也在飞快发展,抓住这个机会,准确识别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将产品推向名牌,将名牌推向品牌,从卖产品为主逐渐推广为卖服务为主,让顾客在销售过程中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价值,才能争取到更大的销售额和更有购买力的顾客。
触动客户的心弦,先做朋友后做生意
吉姆是一位非常忙碌而且非常反感推销员的油桶制造商,一天,保险推销员威廉带着朋友的介绍卡,来到了吉姆的办公室。
“吉姆先生,您早!我是人寿保险公司的威廉。我想您大概认识皮尔先生吧!”
威廉一边说话,一边递上自己的名片和皮尔的亲笔介绍卡。
吉姆看了看介绍卡和名片,丢在桌子上,以不甚友好的口气对威廉说:“又是一位保险推销员!”
吉姆不等威廉说话,便不耐烦地继续说:
“你是我今天所见到的第3位推销员,你看到我桌子上堆了多少文件了吗?要是我整天坐这里听你们推销员吹牛,什么事情也别想办了,所以我求你帮帮忙,不要再做无谓的推销啦,我实在没有时间跟你谈什么保险!”
威廉不慌不忙地说:
“您放心,我只占用您一会儿的时间就走,我来这里只是希望认识您,如果可能的话,想跟您约个时间明天碰个面,再过一两天也可以,您看早上还是下午好呢?我们的见面大约20分钟就够了。”
吉姆很不客气地说:
“我再告诉你一次,我没有时间接见你们这些推销员!”
威廉并没有告辞,也没有说什么。他知道,要和吉姆继续谈下去,必须得想想办法才行。于是他弯下腰很有兴趣地观看摆在吉姆办公室地板上的一些产品,然后问道:
“吉姆先生,这都是贵公司的产品吗?”
“不错。”吉姆冷冰冰地说。
威廉又看了一会儿,问道:“吉姆先生,您在这个行业干了有多长时间啦?”
“哦……大概有×年了!”吉姆的态度有所缓和。
威廉接着又问:“您当初是怎么进入这一行的呢?”
吉姆放下手中的公事,靠着椅子靠背,脸上开始露出不那么严肃的表情,对威廉说:“说来话长了,我17岁时就进了约翰·杜维公司,那时真是为他们卖命似的工作了10年,可是到头来只不过混到一个部门主管,还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所以我下了狠心,想办法自己创业。”
威廉又问道:“请问您是宾州人吗?”
吉姆这时已完全没有生气和不耐烦了,他告诉威廉自己并不是宾州人,而是一个瑞士人。听说是一个外国移民,威廉吃惊地问吉姆:“那真是更不简单了,我猜想您很小就移民来到美国了,是吗?”
这时的吉姆脸上竟出现了笑容,自豪地对威廉说:“我14岁就离开瑞士,先在德国待了一段时间,然后决定到新大陆来打天下。”
“真是一个精彩的传奇故事,我猜您要建立这么大的一座工厂,当初一定筹措了不少资本吧?”
吉姆微笑着继续说:“资本?哪里来的资本!我当初开创事业的时候,口袋里只有300美元,但是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公司目前已整整有30万美元的资本了。”
威廉又看了看地上的产品道:“我想,要做这种油桶,一定要靠特别的技术,要是能看看工厂里的生产过程一定很有趣。您能否带我看一下您的工厂呢?”
“没问题。”
吉姆此时再也不提他是如何如何的忙,他一手搭在威廉的肩上,兴致勃勃地带着他参观了他的油桶生产工厂。
威廉用热诚和特殊的谈话方式,化解了这个讨厌推销员的瑞士人的冷漠和拒绝。可以想象等他们参观完工厂以后,吉姆再也不会拒绝和这位推销员谈话了,只要谈话一开始,威廉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事实上,他们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就成了一对好朋友。自那以后的16年里,威廉陆续向吉姆和他的6个儿子卖了19份保单。此外,威廉还跟这家公司的其他人员也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友谊,从而扩大了他的推销范围。
在推销过程中,遇到客户的拒绝在所难免,这时候,推销员要能发挥自己卓越的沟通能力,尽力地鼓励和关心客户,使客户感到一种温馨,化解客户的“反推销”心理,进而把你当成知心朋友,这对你的推销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关系营销建立的一种方式。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与客户先做朋友后做生意的实战案例。
保险推销员威廉带着朋友的介绍卡去拜访客户,但仍然被客户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熟人介绍也是一种作用于客户右脑的策略,但对态度强硬的客户没有发挥作用。对一般推销员来说,在顾客毫不客气地拒绝之后,很可能就失望地告辞了,但威廉却没有,接下来,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左右脑的实力。
“吉姆先生,这都是贵公司的产品吗?”“您在这个行业干了有多长时间啦?”“您当初是怎么进入这一行的呢?”这一系列感性的提问,让谈话从客户自己的职业开始,这是打开客户话匣子的万能钥匙,因为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会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和使他成功的一些事沾沾自喜,当你把话题转到这里,而他又不是正在火头上的话,一定会告诉你他的发家史,话题由此逐步打开,客户开始时的思维也会由左脑的理性转移到右脑的感性。
果然,威廉的右脑策略成功了,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威廉利用自己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右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把客户的思维始终控制在右脑的使用上,最终不但与客户成了好朋友,还获得了更多保单。
可见,与潜在客户做朋友是开拓客户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在推销时遇到类似客户时,我们不妨运用左右脑销售博弈的智慧与他先成为朋友,然后生意自然也就成了。
用幽默来融化客户的坚冰
销售人员:“您好!我是罗森密斯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埃罗汉斯特。”
客户:“哦——(慢条斯理地)两三天前曾来过一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我没等他把话讲完,便把他赶走了。我是坚决不会投保的,所以无论你对我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我看你还是去寻找别的客户吧,免得你在一个不可能投保的人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此人真会换位思考,还要替埃罗汉斯特着想,想让他节省时间。)
销售人员:“真是太感谢您的关心了。不过,假如您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还是不甚满意的话,我当场跳楼自尽。无论如何,我都请您为我抽出点时间!”
客户:“哈哈,你真的要跳楼自尽吗?”
销售人员:“不错,就像电影镜头中常见的那样,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客户:“那好!我非要让你跳楼不可。”
销售人员:“啊哈!恐怕我要让你失望了,我非要用心介绍,直到你满意不可。”
(然后客户和销售人员不由自主地一起大笑了。)
幽默可以增进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融洽彼此之间的联系,使许多尴尬、难堪的洽谈场面变得轻松,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而发展更多的客户。
日本推销大师齐藤竹之助说:“什么都可以少,唯独幽默不能少。”这是齐藤竹之助对推销员的特别要求。许多人觉得幽默好像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运用幽默。
那种不失时机、意味深长的幽默更是一种使人们身心放松的好方法,因为它能让人感觉舒服,有时候还能缓和紧张的气氛,打破沉默和僵局。
据说,美国300多家大公司的企业主管,参加了一项幽默意见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表明:90%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在企业界具有相当的价值;60%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感决定着人的事业成功的程度。这一切说明,幽默对于现代人以及现代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幽默要运用得巧妙,有分寸、有品位。运用幽默语言时要注意:千万不要油腔滑调,否则会让人生厌;说话时要特别注意声调与态度的和谐,是否运用幽默要以对方的品位而定。
在你打算轻松幽默一番之前,最好先分析你的产品和你的客户,一定要确信不会激怒对方,因为这种幽默对有些人来说根本不起作用,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
透露价值的冰山一角,激发客户的好奇心
不少销售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满足客户的好奇心,却很少想过要努力激起客户的好奇心。他们的看法是自己的价值存在于自己为客户所提供的信息,所以就四处拜访,不厌其烦地向客户反复陈述自己的公司和产品的特征以及能给客户带来的利益。
这些销售人员忽略了引起客户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显露产品价值的冰山一角。因为在客户面前晃来晃去的价值就像诱饵一样,他们很想获得更多信息。如果客户开口询问,你就达到了主要目的:成功引起客户好奇,使客户主动邀请你进一步讨论他们的需求和你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刺激性的问题提供部分信息让客户看到产品价值的冰山一角。
例如:
推销员:“喂,您好,请问李总在吗?”
客户:“我就是。”
推销员:“李总,我是致远公司的小刘,您最近来信询问AH型产品,我很高兴能为您介绍我们的产品,以及对您的公司将有何帮助。请问您现在方便谈话吗?”
客户:“可以,你就说吧。”
推销员:“李总,能否先请您告诉我,现在贵公司AD型产品情形如何,还有您为什么想要了解我们的产品?”
客户:“我们让员工自己操作AD型机器,老是搞得一团糟,许多机器都损坏了。所以我想了解一下AH型产品的厂商……”
推销员:“李总,我们绝对可以让贵公司所有员工都感到满意,而且提供安装维修服务。不过,我可不可以提个建议?”
客户:“当然。”
推销员:“如果您方便的话,我亲自去拜访,跟您详细解说。您可以对我们公司和我们的产品有更清楚的了解,这在电话里不容易说清楚。您觉得这样如何?如果可以的话,我等一下就过去拜访,或是明天,看您什么时候方便呢?”
客户:“我看明天下午3点好了。”
推销员以提出建议的方式透露出产品价值的冰山一角,并以此激发客户的好奇心,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让客户感到这一建议有助于改变现在的糟糕状态。说到这些,推销员也因此获得了进一步沟通和了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