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唐/玄奘/中西交流最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
作者简介
玄奘像
玄奘,俗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镇)人。他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儒学之家,出家后法名玄奘,敬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13岁时在洛阳净土寺诵习佛典,后来去唐朝都城长安,游历成都、荆州(今湖北江陵)、扬州、苏州、相州(今河南安阳)、赵州(今河北赵县)等地,遍访名师,然后又回到长安,拜师于法常、僧辩两位大师。随着学业的日益进步,他的疑问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中国的佛典和高僧又解决不了。玄奘于是下定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孤身踏上征程,开始西行之路。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西行,历经属国,沿大清池西行,来到素叶城,在这里巧遇突厥叶护可汗,并得到可汗的帮助。然后继续西行,经过昭武九姓中的七国,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到达吐火罗,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来到迦毕试国,东行至囝犍驮罗国,进入印度。当时的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在那里拜望高僧,巡礼佛教圣地,跋涉数千里,经历10余国,进恒河流域的中印度。在中印度,历史悠久的摩揭 国拥有全印度规模最大且有700年历史的那烂陀寺,这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5年,向寺主持、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瑜珈论》等,又研究了寺中收藏的佛教典籍,兼学梵文和印度很多的方言。后到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游学,足迹几乎遍及全印度,再返回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命他为寺内众僧讲解《摄大乘论》等佛典,赢得了极大声誉。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谢绝了戒日王和那烂陀寺众僧的挽留,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唐太宗得知玄奘回国,在洛阳召见了他,并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七月完成。
背景介绍
隋朝末年,由于连年征战,国力衰微,突厥人便乘机兴起,不断扩大割据地盘,到唐朝开国后,仍不时对边境进行侵扰,有时连长安都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求得暂时安稳的环境,唐高祖不得不忍辱向突厥称臣,每年还要贡奉大量的财物。唐太宗即位后,急于打败突厥,和邻国建立友好的关系,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需要对西域各国的地理环境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所以玄奘回国后,唐太宗一方面让他翻译佛经,一方面迫不及待地让他修《西域记》。
名著概要
作品评价
《大唐西域记》的问世,为研究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境内少数民族乃至南亚、中亚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尤其是对印度,可以说这部书填补了印度古代中世纪历史的空白,并且对印度的考古工作也做出了难得的贡献。当然受时代的影响,书中也难免掺杂一些神话或迷信成分。今天《大唐西域记》已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它已经成为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中印文化关系史上的一颗明珠。
《大唐西域记》分12卷,共10余万字,书前冠以于志宁、敬播两序。卷一记载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二之首有印度总述,其后直到卷11分述五印度的各国概况,其中摩揭 一国情况占去了8、9两整卷的篇幅。卷12记载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全书共记述了玄奘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得之传闻的28国情况,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历时计算法、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事物、衣饰、语言、文字、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等内容。《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东起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尽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记述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咸海之间广大地区的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情况。
《大唐西域记》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所载内容十分丰富:(一)综述各国的地理形势、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概况。书中多数国家的介绍都是从自然环境叙述到社会概况,语言简洁,内容翔实,章法基本统一。尤为珍贵的是还用17个专题对印度作了重点介绍,基本上囊括了印度的全貌,堪称古代和中世纪印度的简史。(二)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书介绍的国家多数都涉及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但该书并非历史人物传记,只是一部地理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是玄奘参谒名人故地、观看遗存文物时引发出来的。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尽管都与佛教有关,但对考察该国的政治状况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记述了佛教各教派的演变与分布状况。玄奘漫游印度各地,随时记录各国宗教情况。
《大唐西域记》记录玄奘亲自游过的110个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是唐代杰出的地理著作,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1.新的地理内容。我国自汉代起,就把昆仑山脉西部高山地区称作葱岭。《大唐西域记》卷12有波谜罗川的地名,指出这是葱岭的一部分,“其地最高”。这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首次提到帕米尔(波谜罗)这个名称和地理概念。2.对中亚、印度等国地理环境的详细描述,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著作。3.对某个地区的描述,既有自然地理的内容,又有经济地理内容。是今天研究中亚、印度一带的历史地理所必需的文献。4《.大唐西域记》除去首尾两卷有中国地理内容外,其余各卷都是讲外国地理,是我国古代外国地理专著之一。
阅读指导
阅读此书时,主要着眼于两点:第一,关于印度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介绍了释名、疆域、数量、岁时、邑居、衣饰、文字、教育、佛教、族姓等内容,概括了印度的全貌;第二,以佛教各教派的演变和分布状况为线索,全面了解印度佛教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