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严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规则意识:严格管理与督促,让孩子保持严谨的生活习惯(2)

最后,正确奖励孩子的劳动。要知道,做家务应该是每个家庭成员分内的事情,也包括孩子,不要用钱来哄着孩子做家务,因为用财物哄骗的办法,只能奏效一时,却不会长久,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辛勤劳动,最好的报酬莫过于当着外人的面给予表扬,或表示感谢。当然,让他利用家务来赚取零用钱,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浓情智语

德国人从骨子里都透出一股严谨,他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严丝合缝,干什么事情都以认真二字著称,就连教育孩子也不例外。认真严谨的德国人制定了严格的“家务法”,强迫孩子与父母共同履行,可见对教育与做事态度的重视。

身在中国,虽然没有“家务法”这一硬性法律,但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有一份包含着“家务法”的“家规”,相信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必定会少走弯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益,直到获得成功。

3.不想吃饭,那就不吃吧

一次,在德国留学的林薇去教授家做客,教授家有两个孩子,12岁的大女儿蕾丝莉,小儿子卢卡则刚满4岁。

用餐之前,蕾丝莉带着小卢卡去洗手,大家围坐一团,准备用餐。师母特意为女儿蕾丝莉和儿子卢卡准备了大小两个餐盘,单独把食物盛出来放在他们面前,然后温和地说:“宝贝儿们,今天爸爸妈妈要陪客人吃饭,你们自己乖乖地吃,如果没有吃完,那么餐后就没有任何甜点了。”蕾丝莉和小卢卡都认真地点了点头。

当晚的饭菜十分丰盛,美酒佳肴,林薇和教授夫妇畅谈甚欢,席间林薇发现小卢卡从饭厅溜走了,于是告诉师母,没想到师母说:“不用管他,餐前已经跟他约法三章,不好好吃饭是他自己的事情。”

大人们吃完饭时,蕾丝莉把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小卢卡却只扒了几口,而其他食物却原封不动地摆在他的餐盘里。

晚餐结束后,师母端出了巧克力冰淇淋,小卢卡一见是他最喜欢的甜点,马上露出欣喜的目光,央求妈妈分给他一些。如果是国内的妈妈肯定会把刚刚的约定抛到脑后,马上给宝贝儿子盛一份过来了,但德国妈妈没有这样做,她丝毫不为所动,只顾照顾客人,还特意递给女儿一份,并温和地说:“宝贝儿,你吃饭的时候表现很好,这一份甜点是奖励你的!”

小卢卡的眼神渐渐暗了下去,默默地退回自己的房间,还关上了房门。林薇暗想:“不过是个4岁的孩子而已,何必这么一板一眼,严格以对呢?”但出于礼貌,她什么都没说,坐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一年后,修满学分的林薇到教授家道别,再度受邀一起用餐,小卢卡的改变着实令她大吃一惊。

用餐前,师母依然约法三章,小卢卡不仅没有中途开溜,而且很认真地吃完了餐盘中的食物,并在得到妈妈的赞成后,才离开餐桌到自己屋子里看图画书,餐后他还得到了最爱吃的甜点。

这件事让林薇对德国父母的教育感慨颇多,凑巧的是某天她和两个朋友在郊游踏青的时候偶遇一家德国人。当时他们野炊的地方跟这家德国人挨得很近,他们很快熟悉起来。

林薇看到德国妈妈准备了面包、乳酪和香肠当做午餐,随行的两个孩子因为换了新的环境十分兴奋,感觉不到饥饿,只顾嬉戏玩闹。

准备好午餐后,德国妈妈告诫孩子们,如果用餐时间不好好吃,直到下午回家都不会再有任何食物,两个孩子像是没有听到一样,依然自顾自地玩耍。

下午回去的时候,来接林薇一行人的车在路上抛锚,德国夫妇热情地邀请他们搭车回市区,因为天色渐晚,她们推辞一番后还是上了车。途中,德国夫妇的两个孩子哭闹着喊肚子饿,却没有人搭理他们。

林薇看着不忍心,从包里拿出两个面包想递给孩子们,却被德国妈妈阻止了:“谢谢你,不要给他们吃的,这是他们应该受到的惩罚。”

林薇很不解地问:“孩子哭着喊肚子饿,你不心疼吗?”

“当然会心疼,但只要想到如果是大人先违反了原则,那么教育孩子就会一次比一次难。”

“你不怕孩子会生气吗?”林薇的同伴有些疑惑,“或者长大后留下心理阴影?”

“肯定不会的,因为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当时也曾抱怨过父母,但长大后渐渐就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满怀感激。其实教养孩子并不难,难的是父母本身是否能够坚持原则不动摇,这也是对父母意志力的考验。”

听完德国妈妈的话,林薇和同伴陷入了沉思。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中国,很多父母也许会忍不住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虽然父母们口口声声说这是心疼孩子,不舍得看他哭闹,不愿意让他为难,但这种不坚持原则的做法,其实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作为家长,如果不坚持定下的规则,就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难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作为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

第一,做好孩子的表率。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连任的老师,父母首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做好表率。每天,你心爱的孩子都会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模仿、学习你的所有行为,在你还没有察觉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家长的表率作用不可小觑,只要你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任何事情都认真、圆满,那么孩子的好习惯也能就此养成。

第二,对孩子从严要求。

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养成的,不想成为孩子坏习惯的推手,作为家长必须对孩子严格要求,敦促其养成良好习惯,摈弃不良习惯。有的家长心血来潮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最初还能坚持督促,一段时间后孩子不肯做又因心疼而迁就,这些行为都不可取。

第三,坚持原则不忘鼓励。

当孩子做事中途退缩或答应的事情不去做,不要唠叨个没完,或大声呵斥,更不要讽刺、挖苦,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底留下阴影。而应该细心观察,坚持原则的同时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并对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和表扬,促使其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注重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所谓自控能力就是能够控制、支配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这既表现在能够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表现在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年幼时,由于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太费劲的努力就能完成要求,久而久之养成控制、约束自己行为的习惯,完整地做好每件事,很好地驾驭自己的行为。

第五,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天性,做事凭兴趣,不喜欢的事情常会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特意将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任务交给他,比如给家里的小猫喂食,帮大人到门口取报纸等,这样能让孩子觉得有了一定的责任,同时就会增加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最终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做到以上几点,家长不仅能够很好地坚持原则,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不是一味迁就,而是懂得对孩子说“不”,从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美好品德的种子,坚持用有原则的爱来科学地管教他,只有这样,孩子的未来才会更有前途。

浓情智语

德国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上复兴,并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与他们强大的原则性密不可分。对这样一个强大且优秀的民族来说,孩子从小的教育丝毫不允许松懈,规则就是规则,不想吃饭就不要吃饭,而且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

也许有人觉得德国父母“心狠”,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教育,德国人的原则性才能从小就如此之强,德国人的素质也才会如此高。

4.环保不是口号,从生活中做起

暑假里,王希带着8岁的儿子乐乐去德国旅游,借住在定居德国多年的表弟家,表弟家也有个跟乐乐同龄的男孩,名叫菲格。一见面,乐乐和菲格就打成了一片,小菲格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乐乐热情地交流。

到达德国的第二天,表弟带着王希一家游览了很多景点,晚上到家后兴奋的乐乐还一点也感觉不到疲倦,和菲格叽叽咕咕、手脚并用地聊天儿。

所有人用完晚餐,洗刷完毕,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两个孩子依然聊得没完没了,王希的弟妹看大人们都累了,而孩子们却这样有兴致,答应菲格可以和乐乐睡一张床,并交代他睡前不要忘记关灯,菲格很通快地答应了,于是弟妹安顿好王希和妻子,也去休息了。

第二天清晨,王希刚从卧室出来,就听到弟媳和菲格的交谈:

“妈妈,对不起,我昨天忘记关灯了,我愿意接受惩罚,这周的零花钱减半。”

“好的,宝贝儿,我很欣慰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我希望这种浪费行为以后不会再发生。”

王希很好奇,走过来问弟媳怎么回事,弟媳告诉他:“昨天菲格和乐乐光顾了聊天,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屋子里的灯亮了一个晚上。我们之前有过约定,只要有浪费行为,就要接受惩罚,忘记关灯的惩罚就是零花钱减半。”弟媳一边说一边看看菲格,菲格沮丧地点了点头。

乐乐在一边很奇怪地说:“晚上不关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家走廊的灯都是整晚亮着呀?”

菲格一板一眼地说:“乐乐,这样是不对的,白白浪费大量的电,是很不应该的,这样不利于环保。”

表弟从屋子里出来,赞许地摸摸儿子的头说:“菲格说得对,这里不比国内,德国的环保意识很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这种教育就必须开始了。”

看到王希一家疑惑的样子,表弟拿出一本日记递给他说:“这是菲格的环保日记,你看看就知道了。”

学过一些德语的王希翻开日记本,看到上面稚嫩的笔迹,认真地记录着菲格的环保记录:

“星期一:今天图画课因为画得不够好,我连撕了好几张白纸,真不应该,其实我完全可以画得再小心一些,不浪费这些纸的。老师告诉我们,造纸不仅要消耗大量木材,还要消耗大量的水,想到这些我觉得非常惭愧,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星期二:今天我是家里的值日生,我发现昨天的垃圾没有分类,为了方便清洁工人更好地处理,我不顾脏臭,耐心地将垃圾分类之后丢入了垃圾箱,而且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说以后一定注意。

星期三:今天我做了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受到了老师的赞扬!

……”

看到这里,王希感慨地说:“难怪说德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也是环保教育最完善的国家,这种从小养成的环保意识,确实让我开了眼界。”

表弟点点头说:“如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水资源严重枯竭、沙漠化程度加深、沙尘暴频繁肆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臭氧层空洞扩大、旱涝灾害日益加剧等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实环保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必须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挽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乐乐抢着说:“表叔,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也这样说过的。回到家,我也要写环保日记!”王希看着孩子认真的表情,觉得很是欣慰。

回国之后,王希夫妇反思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环保细节,觉得十分惭愧,不仅主动放弃了开车上班,低碳出行,还把家里的灯都改成了节能的,并每晚检查有没有长明灯。

在德国,并非只有菲格一家这样认真地执行环保计划,每个德国人无论大小,对于环保问题都十分重视,那么作为中国的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从小具有环保意识,让孩子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呢?

第一,引导孩子亲密接触大自然。

德国孩子之所以能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完全得益于父母热心的环保教育。因为在德国家长看来,儿时接触大自然的经历,会让孩子对美好的环境拥有更深刻地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只有亲自去发现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热爱大自然的人才会从内心去保护环境。

从孩子降生不久后,家长就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看看,帮他从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现而后感受万物的存在和变化。培养孩子对动植物的保护,让孩子充分和大自然中神奇的生物接触,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爱上大自然,愿意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并愿意保护它。

第二,教授孩子环保技术知识。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时,可以多带他到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等地方,耐心讲解如何保护动植物,怎样让自己的行为更环保等,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

第三,写环保日记。

孩子上小学之后,引导孩子坚持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环保故事,把如何对待大自然,怎样在生活中注重环保的事情一点点地记录下来,赞扬和鼓励好的行为,反思和改正坏的行为,就像德国男孩菲格一样,用心记录下这些之后,环保意识就会在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第四,做好孩子的榜样。

作为家长,让孩子具有环保意识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比如去超市购物携带购物袋,出门尽量低碳出行,旅游自带水杯,不购买塑料瓶装的矿泉水,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给孩子做好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