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父母这样教孩子乐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营造氛围:为孩子准备最好的土壤,培植快乐(2)

食手怪物很恐怖,它通常会藏在阴暗的角落,有时是地窖,有时是床底下……晚上不按时睡觉的小孩就会被食手怪物带走。

玫瑰和白菜

法国小孩在问爸爸妈妈“自己从哪儿来”这个问题时,他们早就有了应付办法。如果孩子还小,他们就会用花园的植物来比喻:女孩是从玫瑰里生出来的,男孩是从白菜里生出来的。

癞蛤蟆

小孩不可以自私,不然肚子里就会生出可怕的癞蛤蟆,癞蛤蟆会把他吃下的食物都吃进肚子里,所以小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

这些幽默的小故事体现了法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家长应该怎样在家里传递幽默呢?

第一,父母要充实自己,多看一些幽默的笑话,只有具备了幽默细胞,跟孩子说话时,才会有底气。时不时展现一下自己的幽默,让孩子在生活中开怀一笑。

第二,父母要有乐观的精神,要对理想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因为这不仅对自己形成幽默感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有深远影响。

第三,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应该抓住某些小细节,用比喻或者夸张的手法表现事物有趣的一面,给孩子一个幽默的家庭氛围。

快乐妙语

4月1日是愚人节,西方的传统节日,其发源地就是法国。

1582年,国王主张以1月1日为新的纪元法,改变4月1日为新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仍坚持己见。

因此,一些滑稽的人就送给守旧者一些假礼品,故作嘲弄,并把上了当的守旧者称为“四月傻瓜”。从此以后,4月1日这天,人们开始互相愚弄,而后逐渐演变成法国的节日。

由此可见,法国人骨子里天生就有幽默感,他们把这种幽默感用在教育孩子上,让孩子们个个看起来活泼开朗,极富创造力。

3.家里只有个头高低之分,没有尊卑之别

托·杰弗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认为这是不可言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法国《人权宣言》里倡导的理念。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从法国的蓝、白、红三色国旗就能看出,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

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这种理念在法国的家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法国父母的眼里,孩子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他们不仅拥有独立的人格,也同样具有绝对的人权!

看过这样的一个场景:

一对中国夫妇带着儿子小亮去法国朋友家做客。主人很热情,满面笑容,招待得很细心,端茶、倒水、切水果,大家有说有笑。

其间,法国朋友问:“小亮想吃什么水果?”

还没等孩子开口,中国夫妇几乎异口同声道:“不用麻烦,跟我们一样就可以了!”

这让法国朋友很诧异,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家长可以替孩子做主?难道因为孩子小就不被尊重吗?

在中国,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但是在法国人眼里,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大人,有独立的人格,应该被尊重,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家里只有个头高低之分,没有尊卑之别,这是法国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他们教育孩子时也是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如果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法国父母第一时间是问清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包括孩子的想法;中国父母第一时间则是“问罪”,不由分说地埋怨孩子。

“哐啷”一声,橱柜里的碟子掉地上了,丹尼尔站在橱柜前,手里拿着昨天新买的皮球。

妈妈朱丽叶听到响声,疾步向厨房走去,看着丹尼尔一脸木然地站在橱柜前,她蹲下并关切地问:“能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吗?”

丹尼尔低着头,对妈妈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为他的调皮和不小心道了歉。朱丽叶觉得情有可原,便原谅了丹尼尔,然后让他负责将摔碎的碟子处理掉。

如果是在中国,孩子受到的必定是一番呵斥,这是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往往是,孩子可能认识到了错误,却因为被责骂感到委屈,而且不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教育目的也没有达到。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大人一样,给孩子解释和辩驳的机会。若是孩子有错,听完解释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方式,能更好地让孩子和父母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样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法国父母也会采取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例如和孩子对话,通过对话让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

法国父母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做事情,他们不喜欢要求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而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最后的主意让孩子自己拿。

法国父母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完全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但绝不是将孩子提升到凌驾于父母之上的地位。同样,在法国人眼中,孩子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不能一味迁就。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位中国妈妈讲述她眼中的法国教育,文章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让人受益匪浅。

我的孩子出生于法国,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我是经常要把孩子抱在怀里的。但是,自从被一位法国朋友看到后,和我说了一些他们法国人的教子经验,我就开始不再经常抱着孩子了。

起初,当法国朋友问我为什么总是抱着孩子时,我还有些奇怪,难道孩子不应该抱着吗?如果不抱着他,又该怎样呢?

这个法国朋友说:“我们法国的父母并没有经常抱孩子的习惯,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他安置在一块比较安全的区域内,让孩子自己玩耍。”

她继续说:“孩子虽然需要照顾,但不要过度照顾,父母也有一些其他事情,不能一味地娇惯他们。况且,经常自由活动的孩子长大后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

我听到后很吃惊,但是认为这个法国朋友说得很对,于是,我也开始学着法国人的方式,不再经常抱孩子。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好带了。

法国的这种教育,让孩子在从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说到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是一个非常明朗的下午,我下班回到家中,隔壁2岁半的迈克正连比划带说地与他妈妈“交谈”,我一心要和迈克妈妈打招呼,然后向她诉说一下那天发生过的一件事情,但是,还没等我开口,迈克妈妈就说:“抱歉,稍等一下,我在和迈克交谈!”

我当时很不好意思,忙说:“对不起,你们先说。”并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迈克妈妈像在与一位同龄朋友交谈一样与孩子交流着,耐心地听着孩子说话。

事后,我与迈克妈妈聊起此事,她解释说,孩子和大人一样,要平等对待,对孩子不能迁就,也不能强制,这样才显出彼此间的尊重。

相较于中国而言,法国父母更加倾向于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不像中国父母,用传统的观念看待孩子,认为他们什么也不懂,从而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正是因为中国父母的错误观念,不允许孩子平等参与家庭事务,使得孩子没有发言权,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不被重视、不被尊重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甚至还会造成孩子对家庭的事与人总是持漠不关心的态度。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内向,容易滋长悲观情绪,感觉不到快乐,还会对父母产生误解,甚至是反感。

要平等对待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了解孩子。了解是对一个人认识的开始,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正确认识孩子,从而平等对待孩子。

第二,在给孩子人身自由方面父母不应该过多限制。就人身自由而言,是每个人享有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这份权利。从另一个角度讲,不限制孩子也是父母对孩子信任的开始,同样也是平等对待孩子的开始。

第三,不要对孩子实行暴力打压政策,而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孩子和父母一样,也需要被重视,他们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与父母有共同的话题,才能更加愿意和父母沟通。

亲爱的家长,想让你的孩子更乐观吗?那就平等对待孩子吧,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跟法国父母好好“取经”吧!

快乐妙语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法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懂得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他们非常尊重孩子的小世界,这也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如此融洽、和谐的原因。同样,孩子因为得到了尊重,也会更加尊重父母。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总是以高姿态示人,又怎么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呢?因此,要想拥有和睦的家庭氛围,一定要像法国父母学习,尊重孩子的意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平等对待他们。

4.家庭联欢会,人人都要表演节目

生活不能没有乐趣,就像春天里不能没有鲜花,家庭中的每一分子,需要有充分的互动,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像花园里蝴蝶和蜜蜂的嬉戏,更能够将整个花园烘托得生机盎然一般。

家庭是孩子的快乐之源,活泼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们心里充满阳光地互动交流,可以使孩子拥有更多的欢乐,更能感受到幸福。法国人深深懂得这些道理,并将其渗入到家教的点点滴滴之中。他们不像中国的父母,只是买几本故事书,然后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述同一个故事,结果只能让孩子感到无趣。

法国父母的教育趋向于在生活中随机教育,在各种活动聚会中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思维,学习常识的同时使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

小冯在法国参加了一个法国邻居的小型家庭聚会,聚会开始前,他们对家庭做了精心布置,而且这些布置,不仅是大人的功劳,孩子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整个氛围烘托得温馨而欢快。

聚会中最精彩的环节就是表演节目,所有孩子都献上自己的创意节目,有的让大家捧腹大笑,有的让大家感动得落泪,虽然孩子们的才艺一般,但能够看出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让小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针对中国的猜谜做了一档节目,让小冯倍感亲切,并感动不已。孩子们的职责分配得很到位,喀什负责念,其他人抢答,所有听得懂的人都抢着举手等着说答案,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句不标准的汉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同样让小冯惊喜的是,大人们也都准备了节目,他们有的和孩子一起搭档表演,有的是自己编的创意节目,还饶有兴致地玩起了抽签表演的游戏。

具体规则是:抽到的纸条上写什么就要表演什么。例如:喀什的爷爷表演了模仿动物的动作——大猩猩的招牌亮相;叔叔表演了舞蹈——迪斯科;爸爸抽到了讲故事,讲了法国大革命等,让演员和观众都笑成了一团。

那一刻,小冯觉得所有人都像孩子一样,欢快而自由,所有人都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得到大家真诚地赞美而感到骄傲,每个人都是那么开心、满足。

在法国的家庭聚会里,不分年龄大小,也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要参加。无论你表演得好坏,同样会得到大家的赞美。

法国父母的参与教给孩子这样的道理: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做出贡献。所以,他们会与孩子们一起互动,就如小冯参加的家庭联欢会一样,人人都参与,都要精心准备要表演的节目。

家庭联欢会,人人都要表演节目。而反观我们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有才艺的孩子乐意上台展现自己,因为那样会得到大家的夸赞和奖励;而有些孩子总是看着别人表演,却不敢站上舞台表现自己。

究其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使然。也许曾经他们表现得不够完美,没有从父母那里受到肯定和赞美。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信心大大受挫,萌生了自卑心理,导致以后再也不敢上台。

我们中国有很多孩子都是如此,他们不敢上台表演,是因为当他们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便会表现出不愉快的神情,甚至说一些贬低孩子的话,久而久之,他们会自卑,会害怕再次受挫。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一次不如意,并不代表孩子以后也做不好;孩子若是自信心十足,下次一定能够表现得更好。

拿破仑曾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因此,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任何表现,让他们参与到每一个活动中,即使不是主角也要积极享受参加活动带来的乐趣。哪怕孩子并不是多才多艺,父母也要试着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赞美的话语来鼓舞他们,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

父母要循循善诱,发掘孩子的天赋,并悉心地培养,让他们在乐观的心态下能够更好地成长。不仅孩子如此,父母也要如此,要给孩子做好表率,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要把表演节目当成是小孩子们的“弱智”游戏,从而不愿与孩子一起互动。

相反,父母要充分拿出童心,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本着“平等对视”的态度,在游戏中和孩子互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并在一种欢快融洽的家庭氛围中获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长,尊重、信任孩子,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同时让自己也精神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父母怎样鼓励孩子表演节目呢?

第一,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陪孩子多看一些儿童节目,孩子在看到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激发自己想要表演的欲望,通过模仿,再加以创新,就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为表演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