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古希腊美学的奠基之作
名著概要
《文艺对话集》是柏拉图有关文艺的言论合集,共收录柏拉图的论著8篇,包括《伊安》、《理想国》、《斐德若》、《斐列布斯》、《法律》、《大希庇阿斯》、《普罗塔哥拉》、《会饮》。其中《大希庇阿斯》篇讨论什么是美,也就是定义“美”。柏拉图认为,美就是一种可以称为“美本身”的东西,美本身先于美的事物,同时是绝对的,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寻求这个超越一切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但“美本身”究竟是什么,柏拉图也没找到,最后只能慨叹“美是难的”。在《斐列布斯》篇里,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认识有所发展,指出当事物“分有”了“美本身”时便是美的,那么,“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了。在《会饮》篇中对现实的美的形态进行了类别和等级划分,即分为感性美和理性美,并且理性美中的心灵美是更高级的,但最高级的是“美本身”。《理想国》篇论文艺的摹仿和作用,但他的摹仿论与古希腊的传统看法不同,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摹仿,现实又是对理念的摹仿。《伊安》篇论灵感,认为诗人有了灵感就会“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同时认为诗人的迷狂是一种“心灵的迷狂”,迷狂可以分为4种:预感的、宗教的、诗歌的、爱情的。在论述诗歌创作的迷狂时,柏拉图极力强调迷狂的重要性,认为有了这种迷狂,就可以“感发”心灵,“引入”到兴高采烈神飞色舞的境界,创作出优秀的诗篇。进而在《斐德若》篇论述了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和追求。《斐列布斯》篇论观看悲剧和喜剧时痛感和快感的混合,《法律》篇论诗歌应当由“法律的守护人”来监督和批准。
经典摘录
● 过去的时代,无论在战争方面,或在其他方面,都不是伟大的时代。
● 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的后果。
《文艺对话集》中关于文艺和美学的主要观点如下:1.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是因为先有了美的“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美的本身。美的本质在于永恒的、绝对的“理念”。理性世界、现实感性世界、艺术世界构成现存的世界,其中艺术世界摹仿感性世界,感性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2.关于审美。他认为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理性才能达到“理式”美,因而提出了审美“回忆说”。审美是对“美的理念”的“彻悟”,是灵感在迷狂状态中对“美的理念”的回忆,而不局限于感觉。3.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现实,而现实是理念的影子,艺术则是“影子的影子”。他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否定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低于现实。4.提出了创作灵感说。认为灵感是受到神的诏谕而产生的一种心灵迷狂,没有灵感,就没有诗。5.将艺术的社会效用看作评价艺术的重要标准。因此艺术不能摹仿罪恶,只能把真、善、美的东西写进读者的心灵,以期对国家和人发生效用。
柏拉图画像
希腊美学的真正奠基人,他的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古希腊最重要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克德里达家族,原名亚里士多克勒,据说因为他额头很宽,肩也很宽,所以得了个绰号叫“柏拉图”(就是“宽阔”的意思),后来人们就这样称呼他了。柏拉图早年在数学和文学方面受过很好的教育,曾经学习写诗,创作过悲剧。在他20岁时,被父亲送到苏格拉底那里受教,先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8年,直到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才离开雅典,旅居麦加拉和意大利南部等地区,40岁时返回雅典。这时希腊世界日趋没落。柏拉图买了一块园地,在那里建立学园。由于“园地”地处纪念希腊英雄阿加德穆斯的圣殿附近,因此他的学园就取名“阿加德穆”。柏拉图一面讲学,一面从事著述,前后长达41年之久。在西方古代哲学家中,柏拉图是第一个留有大量著作的哲学家,其中有对话35篇,书信13封,但有不少是伪作,如书信大多均属此类;至于各篇对话之真伪,考证出入甚大,不过也有一些是没有多少分歧的,如《苏格拉底的辩护》、《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美诺篇》、《法律篇》、《理想国》等。
经典摘录
● 有一类文章是可以给人教益的,而且以给人教益为目标,其实就是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的心灵里去。只有这类文章可以达到清晰完美,也才值得写,值得读。
阅读指导
柏拉图的文艺美学观点影响深远,普罗提诺从他的观点出发,建立了新柏拉图主义,到了中世纪进一步发展为基督教神学唯心主义。历代反动的统治阶级都利用柏拉图的观点来镇压进步的文艺。他的灵感论一直成为后世鼓吹天才论和唯心主义创作论的理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