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虚假信息:请君入瓮的欺骗

老虎怕毛驴,假信息迷惑真敌人

话说一头毛驴刚到贵州的时候,老虎见它是个庞然大物,不知道有多大的本领,感到很神奇——给定这个信息,老虎就躲在树林里偷偷地瞧毛驴,这就是一种最优选择。

过了一阵子,老虎走出树林,逐渐接近毛驴——想获得有关这个庞然大物的真实本领的信息。有一天,毛驴突然大叫一声,老虎吓了一跳,急忙逃走——这也是最优选择,因为毛驴的叫声是老虎预料之外的。又过了一些天,老虎又来观望,发现毛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对毛驴的叫声也习以为常了,但老虎仍然不敢下手——因为它对毛驴的真实本领还没有完全了解。

再后来,老虎跟毛驴挨得更近,对毛驴又挤又碰,故意冒犯它。毛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蹄子去踢老虎。这一踢向老虎传递的信息是——毛驴不过就这点本事而已。所以,老虎反倒高兴了。到这时,老虎对毛驴已经有了完全的了解,毫不费力地扑上去把它吃掉了。

在故事中,老虎通过观察毛驴的行为逐渐修正对它的看法,直到看清它的真本领,再把它吃掉,老虎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给定它的信息下最优的选择。

老虎没有见过驴子,因而不知道自己比驴子强还是弱。老虎的战略是:如果自己弱,那就只能躲,如果自己强,那就吃驴子。鉴于自己并不了解驴子,老虎的做法是不断试探,通过试探,修改自己对驴子的看法。如果驴子表现温驯无能,老虎就认为驴子是美食的概率比较大,起初驴子没有反应,老虎猜测驴子不像强敌,所以胆子越来越大。后来驴子大叫,老虎以为驴子要吃它,吓得逃走,但后来想想,又觉得不一定,于是继续试探,直到驴子踢老虎,老虎才觉得驴子“仅此技耳”,于是采取自己强时的最优行动——吃驴子。

孙膑少年时便下定决心学习兵法,准备作出一番大事业。长大后,他四处游学,到深山里拜精通兵法和纵横捭阖之术的隐士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奋学习兵法阵式。鬼谷子把《孙子兵法》教给孙膑,不到三天孙膑便能背诵如流,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观点。鬼谷子为他罕见的军事才能而兴奋,说:“这一下,大军事家孙武后继有人了!”

庞涓是孙膑的同学,很忌妒孙膑的才能,但表面上却装作和孙膑很要好,相约以后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官,他派人邀孙膑下山共同辅佐魏王。孙膑到来之后,他先是虚情假意地热烈欢迎,而后委之以客卿的官职,孙膑自然对不忘旧日同窗之情的庞涓感激万分。此时的庞涓其实是想害孙膑,他给孙膑传达的信息是假的。

半年之后,庞涓使用阴谋手段,捏造罪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对他施以膑刑,脸上也刺上字,目的在于从精神上销蚀孙膑。庞涓终于开始行动了,采用的策略就是陷害孙膑。在这场动态博弈中,庞涓是先行动的一方。

开始,孙膑并不知道庞涓害他,知道以后,下定决心要报仇雪恨。他逃过庞涓手下的监视,暗地里潜心研究兵书战策,准备有朝一日逃离虎口。为了蒙骗监视他的人,他甚至装疯卖傻,以粪便为食,与牲畜做伴。以后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暗地里把孙膑带回齐国,孙膑得以在齐国大显身手。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消灭赵国。孙膑准备帮助赵国,孙膑与田忌商量,提出“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用兵假装攻击魏国,庞涓不知道孙膑的真实意图,率兵回魏,正好中了孙膑下怀,解了赵国之围。

孙膑的确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深谙动态博弈秘诀的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隐忍不发,潜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不断制造假信息以迷惑敌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正确的策略。这不但需要一份惊人的耐力,同时也需要有一种卓越的审视力和观察力,才能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中取得胜利。

在北京秀水街一个摊位前,一个女孩子问摊主:“这个包多少钱?”

摊主回答:“480。”女孩子头也不回地就往前走。

摊主急了,随口一喊:“我可以便宜一些,360怎么样?”

她回头一笑,继续往前走。摊主又喊:“这位美女,那你给个价吧!”

女孩子不慌不忙地回到摊位,伸了两个手指头:“80。你不卖我就走。”

然后,摊主就例行地抱怨了一下这个价格太低啊、亏本啊等为难之情。当然,女孩子最后没花多少力气,就以80块的价格把这个包拿走了。

其实这个女孩子和摊主的故事也是不完全信息下的一个博弈,作为摊主,并不知道女孩子的购买底线只能一次次去试探;而作为买家,也不知道摊主的价格底线,只能用不理睬去试探。

一家小旅馆里,一位住店的男青年走入厕所。突然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闪电似的挤身跟着进了厕所,并迅速地把厕所门关上,对青年说道:“把你的钱和手表给我,不然我就喊你非礼。”

厕所里没有第三者,真相难以说清,不给钱女郎就喊非礼,弄不好会使自己声名狼藉。男青年遇此困境,并未惊慌失措,而是急中生智,用手指指自己张大的嘴巴,又指指自己的耳朵,然后“呜呜啊啊”地叫起来。

女郎见事情不顺利,便想转身溜走。此时男青年掏出钢笔递给她,并将自己的手掌伸出来,示意女郎把刚才的话写在他的手掌上。

青年这一动作如此逼真,女郎以为真的遇到了哑巴,失去了警惕。她还想继续敲诈,便拿起笔在男青年的手上写道:“把钱和手表给我,不然就喊你非礼!”

这个青年取得了女郎的罪证,便一把抓住她,大喊一声:“抓抢劫犯!”

女郎是个资深劫犯,没想到今天被人抓了。在这场博弈中,先是女郎威胁青年,接着是青年急中生智装哑巴,这一先一后的行为就是动态博弈了。青年根据女郎的威胁策略做出装哑巴的行动,但这时动态博弈并未结束,接着女郎根据小伙子的行动,判断出小伙子是哑巴,然后做出在小伙子手上写字的举动,最后小伙子又做出行动:喊抓抢劫犯。至此,整个博弈过程结束。

在动态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要根据对方的行为做出下一步行动。就如下棋,你走一步,对方走一步,行动策略上有一个先后顺序,谁先动第一步,紧后谁动第二步,这就给了被动方反被动为主动的余地。故事中的青年在明白姑娘的目的后,急中生智想出了“装聋作哑”的方法,将对方一步步引入自己的圈套中。

历史上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也是动态博弈的经典实例。来俊臣问周兴说:“囚犯多不肯招认,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太容易了!抬个大瓮来,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进到里面,还有什么能不招认!”于是来俊臣立即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对他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让我审查你,请老兄自己进到瓮里吧!”周兴大惊失色,只得叩头认罪。

未卜先知,算命先生的策略欺骗

有一个算命的道士,占卜吉凶、推演因果很有一套。有一次,有三个书生进京赶考,听说那道士算命非常灵验,便一同前去道士那里算命,虔诚地向道士说:“我们三个此番进京赶考,劳烦道长算一算谁能考中?”

那道士眼都没睁,嘴里煞有介事地叨念了一会儿,向他们伸出一根手指,但一言不发。三个书生疑惑不解,有个着急地问道:“我们三人谁能考中?”那道士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伸出一根手指,算是回答。三个考生见道士迟迟不肯开口,以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心怀疑惑地走了。

三个考生走后,道士旁边的小道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

道士胸有成竹地说:“中几个都说到了。一根手指可以表示他们中的一个人中,可以表示只有一个不中,还可以表示三个人一齐中,当然也可以表示一个人都不中。”

小道童这才恍然大悟。

正是因为道士知道自己的一个手势便能将可能的四种结局都概括了,事实上这种两头堵的策略是很多“未卜先知”者惯用的手法,这就涉及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

在现实博弈活动中,参与者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劣势都了如指掌,而且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对方的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因此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是:先随机出招,维持一个平衡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但是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先出击,从而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

一个善用策略的人,既要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其中的策略。

明朝正德年间,福州府城内有位秀才郑堂开了家字画店,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一位叫龚智远的人拿来一幅传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押当,郑堂当场付银8000两,龚智远答应到期愿还15000两。一晃就到了取当的最后期限,却不见龚智远来赎画,郑堂感觉有些不大对劲,取出画一看,竟是幅赝品。郑堂被骗走8000两银子的消息,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轰动全城。

两天之后,受骗的郑堂做出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在家中摆了几十桌酒席大宴宾客,遍请全城的士子名流和字画行家赴会。酒至半酣,郑堂从内室取出那幅假画挂在大堂中央,说道:“今天请大家来,一是向大家表明,我郑堂立志字画行业,绝不会因此打退堂鼓;二是让各位同行们见识假画,引以为戒。”待到客人们一一看过之后,郑堂把假画投入火炉, 8000两银子就这样付之一炬。郑堂的烧画之举再次轰动全城。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本已销声匿迹了的龚智远早早来到郑堂的字画店里,推说是有要事耽误了还银子的时间。郑堂说:“无妨,只耽误了三天,但是需加三分利息。”铁算盘一打,本息共计是15240两银子。龚智远昨夜已得知自己的那幅画已经被烧了,所以有恃无恐地要求以银兑画。郑堂验过银子之后,从内堂取出一幅画,龚智远冷笑着打开一看,不由得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当下就瘫倒在地。

原来,郑堂依照赝品造了另一幅假画,而烧掉的是自己仿造的假画。

郑堂的欺骗策略之所以能奏效,在于郑堂将计就计,运用自己的策略,请骗子龚智远入瓮,聪明的龚智远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微小的代价以诱敌深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庞杂,真信息、假信息叠加在一起,即使是理性经济人也无从分辨。在博弈过程中,博弈的参与者所发出的信息往往并不真实。比如你要买一件价格比较贵的羽绒服时,就需要鉴别羽绒的真假。当你正在犹豫要不要买时,老板有可能将他进货的发票在你面前虚晃一下,以表示这是正品,并且表示这样的价格他已经是在亏本出售。实际上这只是虚晃一招,他压根不会让你看到发票的真实信息。所以,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了。

博弈论中的策略欺骗对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事情的真相,从而让自己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需要明确的是,策略欺骗并不是让我们学会骗,而是要利用博弈论的知识,在市场行为中、在人际交往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信息环境下的优劣转换

有一次,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当时齐国的军师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看到齐国军队中的灶越来越少,就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的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剥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又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规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孙膑使用的信息战,就是利用魏国人日常观念中“齐国军队胆小怯懦”做文章,一边减少军营中的灶,一边增加军队数量,让己方的军事实力超过对方,然后进行伏击。而魏国的将军庞涓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过于相信自己所知道的常识,认为齐国军队真的军心涣散逃亡过半了。一方面是孙膑准确掌握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另一方面是庞涓茫然无知,最终的结果也正是齐国军队把魏国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不可能有永远封闭的信息环境,因此,只有在对手不敏感的地方做好伪装工作,才能占据信息战中的制高点。

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做宝贝,优待有加。

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劲敌。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已经酝酿成熟。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并且故意在桌上留了一封信。蒋干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所写,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深信不疑。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

等曹操冷静下来的时候,才发现中了周瑜的计。

从周瑜所施的这个计谋来看,不仅可以看出周瑜聪明,还有周瑜的设局之策,如果他不采取这个策略,那么蒋干就会处于主动的地位,即使是不被蒋干说服,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然而,他采用了反间计,不仅没有给蒋干做说客的机会,而且还除掉了蔡瑁、张允两个劲敌,可谓是一举两得。曹操派蒋干来刺探军情,是想充分了解敌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将计就计无疑是最佳策略。因为表面上虽然曹操掌握了对方的信息,而实际上正中了周瑜的将计就计,这其实是一种虚假的信息环境。

在信息是公共的情况下,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情况和虚实,就需要利用公共信息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来取得竞争的胜利。所谓兵不厌诈,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善用计谋者才能笑到最后。

古典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完全信息假设,即假设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对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实际生活中却常常不是这么回事。

春秋时伍子胥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俱是楚国忠臣。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人为乱”,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逃亡中,伍子胥在边境上被守关的斥候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逃犯,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伍子胥说:“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楚王为什么要抓我吗?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你抓住了我,还要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就一定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赶紧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逃出了楚国。

在伍子胥被斥候抓住以后,人们禁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当时所处的几乎是一种绝境了。但是伍子胥毕竟不是平庸之辈,他采取了一个绝妙的策略,让自己绝处逢生。

其实,伍子胥是利用了他和斥候的信息不对称:他知道楚王抓他的真正原因,但是斥候不知道。他利用这一点设了一个局,在他设的局中,斥候只能帮助他。对于伍子胥的话,斥候为了小心起见,一定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对伍子胥大为有利,并最终帮助他摆脱了困境。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伍子胥三言两语巧妙地改变了自己的劣势处境,并且把个人的困境与对手的困境捆绑在了一起,迫使其作出帮助自己解围的选择。

在处于劣势时转换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是很有启示的。创造一种困境,使对方与你一样陷入这个困境,那么即使在这种困境出现之前,他拥有拿走你所有一切的优势,此时他也只能被迫与你合作。

股市黑嘴,股市内幕消息的天然欺骗

每周五,一份名为《掘金报告》的股评报告就会出现在东方财富网、搜狐网、新浪网、全景网以及《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媒体上,向股民推荐下周即将上涨的牛股。和众多的证券投资咨询报告相比,《掘金报告》显得颇为神奇,因为很多股民发现,这份报告所推荐的股票,往往都会成为第二个星期的沪深股市涨幅榜前十名的牛股。

2007年3月9日,这份报告向股民推荐了股票交大博通。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周一、周二、周三,该股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14日报收13.78元。按最高值计算,买入该股就有可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获利达到40%。这份报告因其缔造的多个这样的“红色星期一”声名鹊起,也因其“点股成金”的神奇魔力而一度被众多股民视其为股市淘金宝典。这份《掘金报告》是由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发布的,汪建中是这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据统计,在2003年8月1日至11月13日期间,上证综合指数跌幅达10.7%,但这段时间内,北京首放共推荐了18只股票,所有的股票都在下一个交易日出现了上涨行情,其中涨停的有6只以上,涨幅在9%的有2只,其他股票最少的涨幅也在3%以上。

一向信赖专业咨询机构的老王渐渐把北京首放的《掘金报告》作为自己炒股的重要参考。2007年5月,老王根据掘金报告的推荐以23元左右的价格重仓购入万科A。

但是让老王没有想到的是,买入之后没两天,万科A的股价就开始下跌,从20多块钱一直跌到6块多钱,被套牢的老王认为是大势所趋,依然对掘金报告深信不疑。除了万科A之外,老王又根据掘金报告另外购入了中信银行和中国石化。两只股票随后的走势,都与万科A如出一辙。

为什么看起来总是“点股成金”的掘金报告却让自己血本无归?这一点老王一直没有想明白。

在股市投资博弈中,专家的意见影响着投资者对股市信息的判断,有些会让人们在投资中大获全胜,但是一些有名的“黑嘴”股评家,却是在明目张胆地诱导投资者进入股市的陷阱。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投资者由于迷信股评家而被深度套牢,以至于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痛定思痛,作为投资者如何识别那些利用股评欺骗和误导投资者而被广大中小股民斥为“黑嘴”的股评家呢?极少数股评家之所以能成为“黑嘴”,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蒙蔽投资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做的是对其所提供的信息作出辨别,使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充分,才能不至于总是给别人抬轿子。还有一些股民听从这些专家的内幕消息,企图凭借不对称信息谋利。

内幕交易,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工作、私人关系等途径获得未经正常渠道对外公布的信息后,利用该信息进行交易获取利益。

股市中存在着建老鼠仓、内幕交易等非法圈钱的手段,从而破坏了股市投资的环境、影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严重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这种直接圈钱的手段自然不会被法律允许。

当然,不仅是投资,生活中我们同样面临很多这样的情况。比如邻居大妈会骄傲地告诉你:“某专家说了现在流行的某某牌子的营养品,经科学鉴定含有人体需要的××成分……”而你对于某人的第一印象,或许也不过是源于一些关于他的小道消息、流言蜚语。在信息空前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擦亮眼睛,不仅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更要懂得识别信息,抓住最准确真实的有利信息。

在信息无处不在的现代生活中,如果想做生活的智者,请记住:博弈智慧绝不是凭空的猜想,而是基于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你和最要好的朋友交往愉快,能互相取长补短,那么在一定时间内,你们可以称为真正的朋友。然而一旦你们之间产生了利害冲突,就很难保证这段友谊不会变质,最恐怖的是,若密友从你背后用力一击,可能是最致命的,因为在那些亲密接触的日子里,他们早就掌握了你的“死穴”。

萧萧是一个开朗乐观、美丽大方的女孩,进大学的第一天,她就和宿舍的姐妹熟悉起来。即使是内向的小洁也无法拒绝她热情的微笑,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萧萧漂亮、活泼、又多才多艺,她会打排球,还会拉小提琴,所以很快就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到大二的时候,萧萧当选了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部长,她很忙,忙着组织各种活动,忙得顾不上吃饭、睡觉,甚至是学习,因为小洁是她最好的朋友,所以很多事情她自然会想到请小洁帮忙。“小洁,今天中午帮我买一下饭啊!”“小洁,帮我复印一下这份笔记好吗?”一开始小洁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她做这些事,可是次数多了,敏感的小洁觉得自己俨然是萧萧的使唤丫头,因此当萧萧又喊她帮忙时,她冷着脸说:“我是你的保姆啊?”萧萧诧异地看了她一眼:“你没事儿吧?”也没放在心上,说完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在校园里,像萧萧这样的女生自然会得到许多男生的青睐,隔三差五就会有男生捧着鲜花或者各种零食来宿舍找她。她很大方,鲜花往宿舍桌上的大花瓶里一插,至于零食嘛,大家共享。她是好意,可小洁不知怎么就觉得她是在向大家炫耀,每次看到那些美丽的鲜花,小洁总会觉得心里堵得慌。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里有两个去国外访问的学生名额,萧萧幸运地获得了其中的一个,在为她送行的班会上,小洁勉强地微笑着,内心却愤愤不平:同样是人,为什么她就这么幸运呢?

那天晚上,小洁终于不能控制自己,她以萧萧高中同学的名义写了三封极尽编造之能事的匿名信,分别寄到学校、系里和学生会。由于萧萧平时说过很多自己的情况,她编造起来居然滴水不漏。信里的内容迅速传开了,校方信以为真,取消了萧萧的出国资格,老师、同学都用异样的目光注视萧萧,她在人们心中成了卑鄙、欺骗的代名词,这对于一向自信、顺利的萧萧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日渐沉默和消瘦,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每天苍白着脸游荡在教室和宿舍之间,像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虽然后来证明匿名信中的内容全是谎言,萧萧还是选择了退学。她悄悄地办好了手续,悄悄地收拾好东西离去,没有向任何人告别。从匿名信中那些逼真的细节,她一眼就看出是谁的大作。与失去出国机会相比,被最好的朋友出卖让她受到更大的伤害。这件事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阴影。

萧萧没有防人之心,将自己的所有信息都透露给小洁,如果她们一直是好朋友,这当然没有什么大碍,但是,如果她们成了博弈中的对手,那么后果便真的不堪设想了。

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固然有些偏激,但现实生活中在与人交往时的确要小心谨慎,对朋友不妨多点戒心,考虑一些防患对策,为自己留些“逃生”的余地,才不至于在事情发生之后追悔莫及。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谨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提防呢?

(1)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这种人的特点是占了你的便宜以后,还说你欠了他的。

(2)无事生非的。这种人的特点是总说不腻别人的闲话,听风就是雨,跟狗仔队差不多。可以想象背过头去,你马上也会成为他的谈资。

(3)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他永远不会对你表示出反感,可是也许某一天你的落魄正是拜他所赐。

(4)言行不一的。这种人的特点是说得到,做不到。与这种人交往不要抱有期望,他就算给了承诺,也永远不会履行诺言。

(5)嫉妒心特别强的。这种人是埋藏在你身边的“定时炸弹”,起初还好,一旦你表现出了你的优秀和不凡,便会立刻点燃他心中的妒火。与这种人交朋友,等于让自己处于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

(6)易践踏别人自尊心的。这种人其实是最可悲的,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心理,就拼命地用践踏别人自尊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他们几乎永远不会说出赞美的话,言出必伤人。

以假乱真,控制朝廷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就为一些善于玩弄阴谋诡计的人利用假信息迷惑对方,取得自己在博弈中的有利地位提供了机会。比如:商家经常以次充好,战场上以弱示强,政治上以假乱真,官场上欺上瞒下。贾似道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官运亨通的。

宋理宗过世后,度宗即位。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子而即位,时年25岁。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大奸臣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贾似道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人上书弹劾贾似道。贾似道看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贾似道精心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他先弃官隐居,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来袭,看样子势不可当,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当头来了这么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出兵抗击蒙军之事。宋度宗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这时,贾似道却隐居林下,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士生活。

第二步,自己再出面解决问题。

前线警报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都城临安急需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度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唯一的一位能抗击蒙军取得“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这么一来,贾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说,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尊为太师,加封他为魏国公。这样,贾似道才懒洋洋地出来“为国视事”。

贾似道知道警报是他令人假传的,当然要作出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向度宗要了节钺仪仗,即日出征,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无地。天子的节钺仪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这代表了皇帝的尊严。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令节钺仪仗返回。这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度宗的志气。等贾似道到“前线”逛了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称庆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还是实报。

第三步,借机好好敲打一下对手。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做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佞,但危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

度宗被瞒,不知不觉地坠入了贾似道的奸计之中。从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贾似道再一次“肃清”朝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朝廷上下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甚至连守门的小吏也要查询一遍。这样,赵宋王朝实际上变成了贾氏的天下。

贾氏从头到尾的信息都是假的,他利用朝廷与战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制造假信息,迷惑对方,达到了自己控制朝廷的目的。

明代自从永乐皇帝以后,宦官就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在明武宗时,有位太监叫刘瑾,是历史上有名的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史料记载,正德元年,刘瑾刚刚得势,便向天下三司官员索贿,一个人一千两银子,多的要到五千两,不给的要贬斥,给得多了则升迁,这无异于按职位论价,掌握了官职的专卖权。所谓“天下三司”,指的是当时全国十三个省的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分管各省的兵马、钱粮和刑名,号称封疆大吏。这批人的总数,以每个职位至少两人计算,大约有七八十人,搜刮一次便有十万雪花银的进项。正德三年(1508年),天下诸司赴京朝觐,刘瑾下令每个布政司送银两万两,交了钱才放人回去。这等于将职位第二次出售,交钱就保官,不交钱就滚蛋。这一次专卖权的垄断,使得官员不得不向京师巨富借钱买官。

刘瑾权势最大的时候,不仅控制了东厂和西厂这两个特务组织,并且发明了许多刑罚工具,用一百五十斤重的枷套在脖子上,就是他们的发明之一。戴了这种枷,“不数日辄死”。给事中安奎、御史张永出京查盘钱粮,返京后刘瑾索贿,嫌那二人给得少,就说他们参劾官员失当,大发雷霆,用一百五十斤重的枷,将他们枷于公生门。当时正是夏季,大雨昼夜不停,他们就在雨中淋着。

面对刘瑾的嚣张气焰和咄咄逼人的攻势,朝臣们纷纷采取了自卫策略,这无疑是一场宦官和朝臣的博弈。

正德元年,文官以刘瑾等太监引诱皇帝“游宴”为导火线,纷纷上疏论谏,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带头,给事中和御史呼应,形成了外廷文官对内廷宦官的攻击之势。年幼的皇帝烦透了文官讲的大道理,却被武官监侯杨源拿星相变化说事的一篇上疏说害怕了。见小皇帝有点怕,朝臣便发起一轮更凶猛的攻势,要求皇帝诛杀刘瑾。小皇帝心虚了,有让步的意思,就叫来宦官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王岳等人,让他们和阁臣们商量,把刘瑾等人发到南京闲住。王岳等人代表小皇帝往返三次,与大臣们讨价还价,皇帝希望缓和处理,大臣非要杀人不可。大臣中有人劝刘健也让一步,以免过激生变,但刘健寸步不让。

据说太监王岳比较正直,又有些嫉妒刘瑾。刘瑾是皇帝的亲信,而他这位地位更高的太监却常常被晾在一边。在传话的过程中,王岳就加上了自己的评论,对小皇帝说,阁臣们的意见对。于是刘健胆气更壮,与众大臣约定次日早朝“伏阕面争”,诛杀刘瑾,王岳为内应。

在这场博弈中,博弈一方的朝臣要求处死刘瑾为首的一帮太监,这无异于把对手逼上了绝路,双方不可能达成均衡。但在这场博弈中,朝臣和宫中不满刘瑾的太监结成同盟,似乎占据了主动权,但有一个人物,就是皇帝,他是这次博弈的裁判员,他站在哪一边,博弈就会出现一边倒的结局。

当天晚上,吏部尚书焦芳派人向刘瑾报告。刘瑾大惧,连夜和他那几个太监们伏在小皇帝周围磕头痛哭。刘瑾说:“王岳想害奴等。他勾结阁臣,目的是管制皇上的进出行动,我们不让他管制皇上,他就要除掉我们这些障碍。再说了,玩鹰玩狗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点损失也不过万分之几。如果司礼监太监用对了人,那些文官岂敢这么闹?”小皇帝以为这些人内外勾结是要管住他,不让他玩,顿时大怒,立命刘瑾出掌司礼监,另外两个趴在地上哭的太监出掌东厂和西厂这两个特务组织,并逮捕王岳等三位帮助文官的太监,连夜发配南京充军。

皇帝态度的转变,对朝臣就大大不利了。几个为首的文官被打了一顿板子,撤职贬谪;然后又杖死杨源——那位拿星相说事,险些要了刘瑾性命的天文官。直到打得朝廷上下鸦雀无声,刘瑾大获全胜。

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信息。当时局对自己不利时,能够利用自己所处的地位,制造新的信息或者改变对信息的解释,让自己永远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不败之地,是那些身居要职者的不二法门。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实际上就表明了博弈的一个原理:谁先掌握了信息,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优势。

如果想除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就要取悦他,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不是先表现出攻势。尽管刘瑾只是个太监,但他离皇上很近,在封建皇权专制的情况下,他掌握着一切信息,盲目地反对,只会让自己身陷囹圄。在职场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获得提升,对你的上司应先取悦,而不是先挑毛病。如果你先表示出对他的不满,你不但升不了,反而会被他开掉。

皮包公司为何大行其道

犯罪嫌疑人刘某,捷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杜某,仅仅比刘某大了一岁,这个来自江西的年轻人,曾经和刘某在同一家投资公司做业务员。正是这段经历,使得他们两人走到一起,创办了上海捷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某和杜某虽然学历不高,也没多少投资理财的知识,但在投资管理公司干业务员的经历,让他们摸清了这类公司的业务模式。先以代客户理财的名义,四处打电话招揽客户,然后按照资金的多少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者管理费。在他们看来,这门生意简单容易,来钱又快,两个人一琢磨,就决定自立门户。

2007年2月份,准备回老家过年的刘某,向工商部门递交了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一个月之后,他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上海捷昂投资管理公司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地址,只是一户普通的居民住宅,跟捷昂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而注册公司所需的10万元资金,也是由专门的代理公司一条龙服务办理的,刘某仅仅花了3000多元的代理费用。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中,刘某占70%,杜某占30%。不用自己出多少钱,也不用自己跑腿,刘某和杜某就轻轻松松成立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可这时候的公司毕竟只是空架子一个,没有什么业务。怎么去招揽客户,把钱吸引进来呢?刘某和杜某一合计,想出了一个既省钱又快捷的办法,他们申请注册了一个网站。于是,最牛的网上私募基金就这么诞生了。

在注册成立了公司之后,刘某通过安徽马鞍山市的一家网络公司,在网络上注册了一个叫“私募大世界”的网站,这个网站的简介中写明,私募大世界又叫中国私募基金联盟网,版权归属于上海捷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他们在网站上做了一些不实的宣传,比如他们说这是全国最大的一个私募基地,和全国八大基金公司有联合,有很强大的团队从事证券投资。

本来成立才几天的公司,却摇身一变成了成立于1998年年底,时间整整提前了8年。而下面的介绍更是夸张:拥有最强大的私募操作团队,拥有经验最丰富的观礼团队,拥有近百名国内实力超强的实战操盘手,拥有国内最翔实、最权威的研究报告和市场主流资金动向。

在私募大世界的网页上,到处充斥着某某股票涨停的信息,某某股票逆市大涨,某某股票买入后连续涨停,某某股票三天暴涨9倍,理财客户今日3只个股涨停,等等。而在介绍操盘手的网页上,战绩更是夸张,一只股票一个月获利54%,一只股票三周获利100%,另外一只两周获利43%。

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陆先生,一直都是自己操作股票,而且收益还算不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了私募大世界上“留下手机号就免费赠送牛股”的广告,陆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捷昂公司为陆先生提供了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把股票账户和交易密码交给捷昂公司,由捷昂公司的操盘手进行股票买卖,赚取的利润两家三七分成,但之前要交纳账户资产10%的保证金;另一种合作方式,是捷昂公司通过短信,发送股票买卖信息,指导客户投资,并收取账户资金5%到10%的管理费。陆先生按照捷昂公司的短信购买了一只股票,在高位时买入,却让他在低位卖出,不仅资金被套了3个月,还亏损了上万块钱。

两个没有任何专业资质的毛头小伙,竟包装成了私募基金的带头大哥;花3000多块钱代理费注册的空壳公司,经过包装,竟成了国内“最牛的私募基金”公司,短短4个月时间,就在全国30个省市发展了近700名客户,聚集资金1亿多元。

随着投资者的损失不断扩大,最牛网上私募基金的画皮很快被识破了。2007年8月,中国证监会稽查部门在掌握了上海捷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违法证据之后,将案件移交到公安部门。8月9日,上海市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立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上海捷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立案侦查。2007年9月28日,经上海市检察院批准,捷昂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刘某和杜某被正式逮捕。

私募大世界网站承诺的高回报、低风险,打动了不少小散户,这些散户缺乏在股市搏杀的经验,寄希望于专业机构的帮助,来把握投资获利的机会。而私募大世界网站正是瞄准了投资者的这种心态。

有一位老财主,常常做发财的美梦。

一天,他听说自己村子中的一个大户人家要把自家的30亩地卖掉。这块地,老财主惦记很久了,很早以前他就听说这块地多么多么肥沃,种出的庄稼多么多么茂盛,更重要的是这家人祖上还在地里埋了一坛金子。老财主想,这回这家人举家搬迁,这块宝地必然要被卖掉,我可要趁机将它低价买过来。

但那大户人家说,那30亩地是宝地,要不是迫于无奈,才不会卖掉,所以,这块地的售价一定要高,以弥补自己的损失。他这么一说,老财主犹豫了。

大户人家卖宝地的事情,很快在外面传开了,那地炒得越来越值钱,价格也跟着翻番地往上涨。老财主想:算了,我就狠狠心,把它买了!若真是块宝地,可不能便宜了别人,一定要抢在别人前面把地买下来!

于是,老财主把全部的财产都拿了出来,买下了这块宝地。

谁知,这地原来是块盐碱地,别说种庄稼,种野草都长不出来。老财主这时才恍然大悟,可他辛辛苦苦赚的钱早就被骗走了。最后,他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将此地又转卖出去,从此,老财主就靠着微薄的收入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生活博弈中,人们都非常痛恨虚假信息。不仅仅是老财主会因虚假信息上当,我们也容易受虚假信息的欺骗。

除了贪财的财主、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博主,还有莎士比亚剧中的威尼斯商人……实际上,只要有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就一定会有虚假的信息。

在博弈中,信息虚假性的表现是信息无中生有,或者夸大信息,造成信息的明显失真。确切地说,信息的虚假性是一种欺骗行为。

虚假信息普遍存在,在商场上的表现更是明显。所谓“兵不厌诈”,很多商家都对其竞争对手、客户,甚至政府机关输送大量的虚假信息。例如有的商家为能销售低质产品,大力进行虚假宣传;个别商家为逃税漏税,假造各种单据;还有商家为了挤兑对手,大肆向外界散布谣言……这些行为都是“明知故犯”。

问题是,社会上的大众并不知道这些消息的虚假性,往往信以为真,深受其害。一方面,商家利用虚假信息牟利。另一方面,其他不知情的人(消费者和政府等)同时也因商家的骗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事实上,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信息的传递是需要成本的。但当人们接收到虚假的信息时,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即信息失真的成本。只是,这些成本通常是一种隐性的成本,同时也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如何降低信息虚假性带来的损害?这是让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分析,信息的虚假性很难避免,众人可能因为很多原因向外散布虚假信息。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人们能做的就是不断采用各种方式筛选信息。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被任何表面的利益所诱惑,将是所有排除虚假信息规则中的首要原则。

公共信息的借刀杀人之计

在民国历史上,被蒋介石打败的军阀中,孙殿英实力并不强,但是像一块牛皮糖,很难啃。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孙殿英起先犹豫不定,后来看见蒋介石只有40万军队,而冯、阎加起来有70万之众,以为蒋介石会失败,就热心投奔了冯玉祥,冯玉祥任命他为安徽省主席。蒋介石为了拉拢孙殿英,特地委派当时任河南省建设厅长的张钫到孙殿英处游说,带着手谕和40万大洋巨款,给了孙殿英。结果,孙殿英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收下巨款,一方面拒绝投靠蒋介石。但为了留下后路,他将张钫礼送出境。得知孙殿英想耍弄自己,蒋介石深为痛恨,开始等待时机收拾他。

1933年,蒋介石突然对孙殿英下发了一纸委任状,任命他为青海省屯垦督办。蒋介石之所以作这样的委任,并不是他对孙殿英承诺食言的一种补偿,而是采纳了何应钦的主意,决定以计策最终解决孙殿英部队。

当时,西北地区是由“三马”控制,马步芳控制青海,马鸿逵和马鸿宾控制甘肃、宁夏。“三马”在当地势力极大,对蒋也是阳奉阴违,蒋也颇为头疼,派孙在西北正好可以牵制“三马”。

何应钦在向蒋献策时,陈述了此计至少有三条好处:一是防止孙殿英与冯玉祥合作,削弱冯玉祥的势力;二是通过“三马”攻打孙殿英,使孙殿英这个非嫡系部队瓦解;三是通过孙殿英去攻击“三马”,即使“三马”消灭不了,也会给其造成重大的打击。

孙殿英得到蒋介石的任命后,十分高兴,以为这次有归属了。尽管有人对他说蒋介石送的这份礼是不好收的,要冒很大风险,但孙殿英以一个赌徒的心理,决定就此一博了。

但孙殿英准备向西北进军的时候,蒋又突然发令阻止其前进。

蒋介石出尔反尔,并不是健忘,而是进一步运筹他的计策。他料到,西北“三马”绝对不会允许外人来抢占他们的地盘,肯定要反击,同时也对蒋介石心存不满。蒋介石要稳住西北“三马”,他才命令孙殿英停止前进,给“三马”先吃一颗定心丸。而他也预料到孙殿英一定会抢这块地盘,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遵守他的命令,而是继续进攻“三马”,这样既能够使孙殿英和“三马”大战,又能将自己置于局外。

果不其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孙殿英明白蒋介石的诡计,但事情已经如此,不打也是不行的。1934年1月,他下了攻击令。

而另一边,蒋承诺给“三马”钱财,叫“三马”攻击孙殿英。

同年2月,孙殿英攻击“三马”的进程十分不顺利,随即亲自组织人马攻击,但仍然失败,伤亡惨重,不得不转为防守。为了防止孙殿英兵败流窜,蒋介石命令阎锡山的王靖国部驻扎在临河,堵住孙逃往山西的退路,这又给了阎锡山一个人情。同时命令胡宗南部到达中卫,一旦“三马”抵挡不住,他们就继续攻击。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孙殿英惊恐万分,他深知上了蒋介石的当,但悔之晚矣。这时蒋介石抢先公布孙殿英的罪状,停发了他的军饷,然后派人劝孙殿英投降。走投无路的孙殿英只好缴枪投降,宣布下野,到山西隐居。

蒋介石施计解决西北地方军阀问题,收到一石三鸟的功效。从此计谋设计、实施过程看,蒋介石考虑得比较周全。蒋介石抓住了孙殿英的弱点:没有固定的地盘,没有支撑点,如同流寇,要地盘心切,会缺乏对“诈”术的防范,从而挑起地方军阀的争斗,坐山观虎斗,企盼从中渔利。在实施上,蒋介石做了多种防范,比如调动阎锡山部挡住孙殿英的退路,给阎以利益;命令胡宗南集合重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在解决孙殿英的过程中,蒋介石没有费一枪一弹就把这个心腹大患除掉了。他充分利用了孙殿英的虚荣心,使之对抗自己的心腹大患“三马”,略施小计,便获得一石三鸟之奇效,在与地方军阀斗法中胜利了。在蒋与军阀的斗法中,大家的实力相互都了解,属于公共信息环境,这样,如果强攻硬战的话必定两败俱伤,所以要想一个周全之策,即用一石三鸟、借刀杀人之计。

公共信息也叫公共知识,这个概念最初由逻辑学家刘易斯提出,之后由经济学家阿曼把公共知识用于博弈分析。

简单地说,所谓公共信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人不仅知道这个事实,而且每个人知道该群体的其他人知道这个事实,并且其他人也知道其他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事实……

在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情况和虚实,就需要由一些计策来达到博弈胜利的目的。正是兵不厌诈,双方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计谋来取得胜利。

这种利用公共信息环境,利用诡计,借力使力的招数其实很多人都用过。参与者要想在博弈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公共信息,并加以合理运用。

和尚为什么买梳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大公司,在公司规模扩大的同时,急需招聘主管一名。他们决定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招聘广告一出,就吸引了众多的面试者。经过几轮残酷的淘汰和选拔,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位先生。

公司经理为了能挑选出真正的人才,决定让三人做一个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期限一周。

一个星期后,三人回公司汇报各自的销售实践成果:

甲先生:卖出1把。

乙先生:卖出10把。

丙先生:卖出1000把。

经理见结果差异悬殊,十分好奇,就让三人讲述一下自己的销售经历。

甲先生说,他沿途奔波,走了很多寺院,多次受到和尚们的臭骂和追打,但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在下山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小和尚因为头痒在挠头,才卖出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说,他只去了一座古寺。由于古寺建在山上,山顶风大,把前来参拜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于是,乙先生就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不太雅观,这可是对佛祖的不敬,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极是,便买下10把梳子。

丙先生说,他也只去了一座深山宝刹,那里香火旺盛。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丙先生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带着虔诚之心、善悯之意而来,宝刹理应有所回赠,以保佑众人。我这里刚好有一批梳子,您可作为礼物送给香客们,以鼓励他们多行善事。”方丈听罢认为大有道理,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最后谁被录用了?想必不用经理公布,答案很清楚。显然,是最后卖出1000把木梳的丙先生。三个人的差别在哪里?归根结底就是对有效信息的提取不同。

甲先生根据调查,从和尚的身上提取出有效信息,为了将木梳卖给和尚,他受尽打骂仍不折不挠,终于让他有了一些结果:卖出1把梳子。乙先生从善男信女的角度来提取有效信息,认为前来进香的人不应蓬头垢面,于是将木梳推销给住持,顺利卖掉10把梳子。丙先生同样也是从参拜的人身上提取信息,但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方丈应当为参拜者留下些纪念,一下子就卖出1000把梳子。三个人提取信息的差异,导致了最后推销结果的不同。从哪个角度提取信息,成为他们能否成功的关键。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美国有一家鞋子制造厂,为开拓市场,老板派一名市场经理到非洲一个孤岛上去调查。那名市场经理一抵达,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光着脚,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没有穿鞋子的习惯。于是他立即给老板发电报说:“这里的居民从不穿鞋,此地无市场。”

老板接到电报后,觉得不满意,接着又派了另一名市场经理过去。这名市场经理一下飞机,见到同样的情况时,却心中兴奋异常,也给老板发了一份电报:“此岛居民无鞋穿,市场潜力巨大,快寄100万双鞋子过来。”

同样的境况,也是因为有效信息提取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论。这些故事,应引起市场上的每个商家思考。

现在,随着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普及,我们正走入信息经济时代,但有几个人能像卖木梳的丙先生、发现市场的营销经理那样,找到对自己有效的信息?如今,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光是信息的全面,而是信息的有效。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人们绝不可能困在对全面信息的无限追求中,那将耗尽我们过多的时间和成本。只要能提取到对利益有影响的最本质的信息,就足够了。

先说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某知名网站的CEO说,在互联网引领时代的今天,若想经营好网站就要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网上,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披露的方法。

第一,你有很多个好消息,要分开告诉客户。

例如,该网站将提供某些特殊功能,应当提前预热,先分别推出试用模式,逐渐将大家的吸引力都聚集起来,再一个一个进行正式使用,从而增加客户对网站的关注度。

第二,你有很多的坏消息,要一起告诉客户。

例如,当网站出现资金少、带宽小、访问慢等问题时,应当借助时机,一次性将问题摆出来。这样,除了能获得客户的体谅外,还能保证客户流失量最小。

第三,你有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要一起告诉客户。

例如,网站启动了某个众人期盼已久的程序,但是由于是新技术,仍有些许不完善。将这些一同告诉客户,就可以换来大家的接受,甚至还会得到支持与帮助。

第四,你有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要分开告诉客户。

例如,坏消息是网站经受了黑客攻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访问,而好消息是客户的隐私秘密有望得到恢复。这时,就可以先把坏消息发布出来,再过几天发布好消息,这样客户更能体谅你的辛苦,更增加对网站的依赖。

知名网站的CEO认为,信息的披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站经营的业绩。作为一个商人,懂得如何披露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客户或消费者面前,如何选择信息输出的策略,是极为重要的。处于信息劣势的客户或消费者出于“知己知彼”的需要,自然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但不同的说法,将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这其中又有什么名堂呢?

在此,就要提到西方博弈家萨勒提出的四个博弈规则了。其实,萨勒说的就是上面那四种情况,且从博弈的角度看,这些规则是极其有意义的。

首先,当你拥有众多好消息时,要分开将它们发布。因为,根据西方行为博弈大师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把好消息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逐个发布出去,人们将多次经历感受到高兴的过程,带来的效用将远远大于将消息一同说出来所带来的总的效用。

即当某人在同一天听到很多的好消息时,其所带来的效用就会逐渐减少,就像吃包子一样,刚开始吃第一个觉得特别美味,然后吃第二个、第三个……等吃到第六个的时候,就有些痛苦了。再来第七个,人已经非常饱了,即使硬吃下去也没什么效用了。好消息也一样,若同一时间被“集体轰炸”,也就感觉不到消息有多么好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几个坏消息,要把它们一并发布出去。人们承受损失的痛苦也会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当你将两次不幸一同说出的时候,听者的痛苦就会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

等到第三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一起时,由于两者带来的感受刚刚相反,但当一同告诉别人时,好消息带来的幸福效用能冲散坏消息带来的痛苦,负面作用将减少很多。

第四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出现时,就应当分别将两者公布。因为,这样好消息带来的效用就不会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按照前景理论,人们在损失和获得同样多的钱财时,前者更让人感受深刻,何况此处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这样,获得消息的人仍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幸福和满足。

某公司因运营不好,年终发奖金时,数额由500元降到300元,且裁掉80人。

该公司经理在开公司会议时,对没有被裁掉的人说:“公司本来还想继续裁员,但经过我多次考虑,认为你们都非常需要这份工作,所以没有再裁员。并且,每个人还能发到300元的年终奖,以激励大家共同奋斗!”

员工们听了对老板非常感激,都表示以后要更加勤奋工作。

利用上面的解说,相信读者已经清楚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发布好消息和坏消息。利用博弈原理逐一分析,道理已经很明晰。这一过程,也让众人清楚了信息披露的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效用,因此人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如果加以运用,一定能获益匪浅。

史玉柱烧钱做广告:买的没有卖的精

知名作家李福亮有一篇文章叫《小心鹿》,在开头说道:“鹿实在是美丽得让人心动。我一直感到,形容女孩子可爱最有表现力的一句话就是‘她的眼睛像一只受惊的小鹿’。那年在小兴安岭参观鹿苑,一行作家全都被悠闲漫步在青青草坡上的梅花鹿群迷住了。大鹿仪态万千,气质高贵,小鹿精致乖巧,温驯整洁。”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鹿的喜爱之情。

然而随着李福亮阅历的增长,他发现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鹿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如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里所说的:“这是我所知道的一种最恶毒的动物。同时它还有一对使用起来绝不留情的凶器——角。大自然所以没有赋予它约束自己的能力,是因为在自然的环境里,就是最弱的雌鹿也可以逃开最强的公鹿的攻击。只有在极大的园场里,我们才能将公鹿、雌鹿放在一起,不然,公鹿迟早会将它的同伴母鹿、小鹿一起赶到角落里抵死。”

由此可见,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并没有让经济人得到真正理性的认识,鹿的外表和内在,都是信息不充分的示例。所以,我们今后在消费的时候,在面对那些煽情的厂家宣传的时候,就要特别留意。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在全国电视媒体上狂轰滥炸,几乎所有人都熟知脑白金的广告。即使在2009年,“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还在冲击消费者的生活。而我们不仅要看广告,还要为脑白金广告付费——去购买脑白金。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崇尚礼仪,“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更论证了中国人的礼品情结,脑白金广告将一个保健品提升到礼品的高度,大大拓展了自己的市场范围。

2007年,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分别获得中国保健品品牌销售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产品的年销售总额达17亿元。

消费者购买脑白金时,购买动机已经超出了追求健康的目的,纯粹是为送礼。所以很多人都被脑白金“绑架”了,过年过节就去买脑白金送礼。而史玉柱似乎深谙此道,每一个广告,都是跟情有关,都是强调在送礼,喜欢史玉柱产品的人不需要自己埋单,等着别人送礼就行了。

“五种粮食,六味中药,古法酿造,开盖清香,入口柔和,饮之大补。”2008年10月28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投资与五粮液保健酒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推出了这款保健酒——黄金酒。

黄金酒的广告:“入口柔,一线喉,我女儿买的,要喝让你儿子买去。”儿子不能看着自己的老爸没有酒喝,所以只能乖乖地去买酒了。

软文+广告,如此熟悉的营销模式让人自然想起史玉柱,这又是史玉柱的手笔。史玉柱把送礼和广告嫁接在一起,让消费者不得不买酒表孝心。

2010年央视广告招标进账109.6645亿元,创16年新高,比2009年增加17.1亿元,比率增长18.47%。“洗衣粉变奶粉”,蒙牛以总价2.039亿元战胜老对手纳爱斯竞得了2009年上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通过央视这个传播平台,企业可以快速实现品牌宣传的目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企业投资的广告费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一词,据考证是一外来语。它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或“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流行并被开始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

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打开电视机,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翻开报纸,迎面而来的是平面广告;走在大街上,充斥视野的是各种立体广告……广告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影不离。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主要是它能把消息、资料传递给可能购买的顾客,激起人们购买的欲望。

但是,广告有时也会产生一些坏的影响,成为市场毒药,特别是有些企业借明星的脸吹牛骗人,以欺骗方式进行不真实的广告宣传。楼盘、汽车、手机、饮料、皮包、服装、药品、食品,几乎各类商品都会找明星进行宣传。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代言某一产品,消费者就不自觉地把对明星的仰慕转移到商品上,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消费趋向。

全国20多家电视台以“集体轰炸”的形式频繁播出由唐国强、解晓东代言的广告片,让很多人记住了北京新兴医院——这个专治不孕不育症的医院。片中一幕幕温馨感人的家庭故事、解晓东深情款款的歌声、唐国强煽情鼓动的解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国强每天笑眯眯地在电视上推荐,令新兴医院声名鹊起,解小东为新兴医院广告主题歌献喉,深情歌声吸引了众多患者。而之后,媒体揭露,北京新兴医院其实是用钱炮制了一个“送子”神话,所谓的高疗效是亿万元广告吹出来的。

一时引发全国媒体关注此事,唐国强、解晓东两位明星也遭到公众质疑。商家正是看中了明星的名人效应,明星代言给商家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一时间销售量大幅攀升,水涨船高。

从影星到歌星,再到体育明星……代言人群体不断扩大,明星广告愈演愈烈。同时,人们对明星代言的广告产品投诉量呈日渐上升的趋势。一场场的明星“代言风波”被媒体报道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广告协会公布,又有一位名人和虚假广告联系在一起了,他就是侯耀华。他涉及的虚假广告高达10条,澳鲨宝伯爵养生胶囊、康大夫茶愈胶囊、加拿大V6胶囊、方舟降压仪……这些被点名谴责的电视广告吹嘘的产品五花八门,但人们在其中却看到了同一位代言人的身影——演员侯耀华。

侯耀华:今天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个受益于海洋科技,彻底颠覆传统补肾方法的最新成果。

大家可记好了,这康大夫茶愈胶囊和普通药品相比有三大优势。

已经有这些现象的男性朋友,应该尽早地服用原装进口的加拿大V6胶囊。

侯耀华代言的另一个产品是方舟降压仪,在一段长约12分钟的方舟降压仪的广告,侯耀华不仅提到了方舟降压仪名字,当拿手表做实验证明该仪器所具有的磁场时,侯耀华还走到现场观众面前去展示效果。

记者:“你是名人确实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侯耀华:“不,我觉得名人在广告当中起的作用就是引起别人注意。”

记者:“对于广告的监管还有什么想法?”

侯耀华:“既然是广告,就是告诉您有了一个新的东西出来,选择权在您自个,因为您是花钱的,但是这些广告是不是真实的,有没有超出它本身真正效果的言辞,这就要您判断了。可以说全世界的广告,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要不夸张就不叫广告,就是说希望大家别光偏听偏信广告,比如说您身边有家长、朋友、医生、专家,您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再决定。”

煽动性的语言、夸张的治疗效果,当明星的脸出现在广告里的时候,很显然是在向消费者推荐一种产品,他就成了这个产品的推销员。有很多人可能因为他是侯耀华,所以觉得可以信任,最终买了明星代言的产品。

“不夸张不叫广告”,这是侯耀华的逻辑。可过分的夸张却是利用了消费者的感情,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而最终是自己形象的销毁,这在博弈中得不偿失。

消费者在看到明星脸的时候,虽然感到亲切,但更应该注意这些熟脸背后的谎言,否则一不小心上了虚假广告的当。由于虚假广告传递的是虚假的信息,会误导消费者和使用者,一旦消费者相信了广告所传递的虚假信息,就会给消费者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严重的会给他们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