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知的国学知识随用随查(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早的经典——《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这里的“尚”是上古的意思,也有崇尚之意,这里的“书”是公文的意思,它的性质相当于后世的档案,不是泛指图书。

《尚书》的内容和体例

《尚书》的内容包含虞、夏、商、周四代。

《尚书》的体例可以分为六种,称为六体,即典、谟、训、诰、誓、命。

《尚书》的主要观点和价值

1.《尚书》记载了唐尧、虞舜、夏禹及皋陶、益稷四代圣贤君臣的嘉言懿行,成为了中华民族品德文明的重要来源,为后世力求上进的人们修身、行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言行典范。

2.《尚书》记载了上古的历史资料,涉及周公摄政、成王即位、穆王改制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古代典制,还有上溯大禹治水、分述九州的古代地理,所以《尚书》成为了治古代史的必读经典。

3.《尚书》中记载了古代的政教合一、神权政权合一及民间风俗的情况。《洪范》有箕子告诫武王“天锡禹洪范、九畴之事”,《酒诰》记载殷商酗酒、周代严刑的情况。

史官根据舜帝的言行事迹,写作了《舜典》。

4.《尚书·大禹谟》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富有哲理的箴言,成为了宋代理学的重要思想基础。

今古文《尚书》之争

今世所传的《尚书》,有很多残缺,这是因为它在流传中“多生变故”。《尚书》成书始于孔子,孔子把它当作了教授学生的“经典”。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朝廷烧天下诗书,还禁止民间私藏,许多书籍轻则残缺,重则散佚,《尚书》也难逃厄运。到西汉初年,朝廷解除书禁,号召人们向朝廷“献书”。这时,汉文帝听说山东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头,名叫伏生,私授《尚书》于齐鲁之间,于是派晁错向他请教。这位伏生本是秦博士,他在焚书令下达后,把《尚书》藏在家里墙壁中。伏生所藏的《尚书》是用“古文”还是秦篆写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后人只知道他的弟子用隶书将他所授“尚书”整理并流传下来,共29篇,也就是后来的《今文尚书》。

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得“古文”经传数十篇。

到了汉景帝时候,鲁恭王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得到“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就包括《尚书》。鲁恭王本来是来拆孔子宅院、扩充自己宫殿的,这下发现了古文尚书,就停止拆房,还叫来孔门子弟孔安国,让他加以整理。安国整理完毕,得《尚书》45篇。到了武帝时,汉武帝刘彻将伏生所藏的《尚书》列为博士。孔安国于是把《古文尚书》也献出来,但这本《尚书》用古文写成,艰涩难懂,成了无人能懂的“逸书”,所以被朝廷束之高阁,直到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以《古文尚书》校勘《今文尚书》,这才有了用处。后刘歆还想将《古文尚书》立为博士,引起“五经博士”反对,双方展开争辩,这便是后来所说的“今古文之争”。

由于关系“孔子之道”,今古文之争成了西汉经学的一大史迹。今古文两派有何不同呢?今文派主张通经致用,“思以其道易天下”,有很浓的先秦诸子风气。他们解经的时候只讲微言大义,也就是只说自己的历史和政治哲学。而古文派看重的是章句、训诂、典礼、名物。古文派也有不同分类,他们各得孔子一端,各有偏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