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猫类和獛类
在西部非洲热带雨林中充满湿气的夜晚,你可以听到一阵阵高昂而充满悲哀的声音,这种声音甚至能传到1千米以外的地方。这是灵猫科双斑狸发出的叫声。灵猫科中还包括好几大类,如灵猫类、林狸类、獛类等。它们中的大多数种类单独生活,偶尔有些种类以母系为基础组成小型的家庭,过简单的群居生活。
灵猫类动物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它们能分泌一种商业用的灵猫香。由于多数灵猫科动物栖息于热带雨林中,随着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不断被破坏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雨林加快成为牧牛场,多种灵猫科动物的栖息地在不断缩小,致使它们面临着生存危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已把獭狸列入“濒危级”名单,把食蚁狸和其他几种灵猫科动物列入“易危级”名单。与这几种不同的是,普通棕榈狸的数量却非常多,常常栖居在人类周围,如可以在许多村庄和咖啡园里时不时地见到它们的踪影,有些甚至被人们当作宠物来养。
多变的体态
体型和官能
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的棕榈狸亚科中的7个物种和生活在非洲的双斑狸都有能半缩回的爪,会阴部一块能折叠的皮肤下都有一个能分泌灵猫香的腺体。其中,双斑狸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常常栖息在树冠上,发出各种叫声。它主要吃乔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结的果实,偶尔也吃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一般成年雄性双斑狸占有超过1平方千米的领地,常常定期在领地边界的树上做气味标记。
这是一只小斑獛,它有敏锐的视力和柔韧的躯体,可以大大提高捕食的效率。它还有很快的速度和偷袭猎物的习性,捕食的时候会悄悄地接近猎物,通过一系列的短暂停顿,然后猛地扑向猎物。
知识档案
灵猫类和獛类
目 食肉目
科 灵猫科
共分6个亚科20属35种,其中棕榈狸亚科有5属7种,包括苏拉威西岛花面狸;双斑狸亚科只包含1属1种,即双斑狸;缟狸亚科有4属5种,包括缟狸;灵猫亚科有7属19种,包括小斑獛和非洲林狸;食蚁狸亚科有2属2种,即食蚁狸和马岛缟狸;隐肛狸亚科也只有1属1种,即隐肛狸。
分布 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欧洲西南部(西班牙和法国),近东、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
栖息地 热带雨林到小片林地、灌木丛、非洲稀树大草原、山地;主要为树栖,也有陆栖及栖息在河岸上的。体型 体长最小的是非洲林狸,为33厘米,最大的是苏拉威西岛花面狸,为88厘米,其他的在两者之间。尾长最小的为32厘米,最大的为55厘米。体重最小的是斑林狸,为600克;最大的是非洲灵猫,为13千克。尽管一般的隐肛狸比苏拉威西岛花面狸或非洲灵猫体长要短,但是某些个体体重可达20千克。
皮毛 有多种纹理;有些种类是单色的,但是在颜色较浅的皮毛上有暗色斑点、宽条纹或细条纹,有的尾巴上常有条纹。
食性 吃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昆虫、鸟卵或爬行动物的卵以及水果,但是棕榈狸属几乎只吃水果、坚果和球状茎。
繁殖 类怀孕期为70天,非洲灵猫为80天,棕榈狸属为90天。
寿命 人工圈养的花面狸可活到15岁,人工圈养的 类的最高纪录是34岁。
所有7种生活在亚洲的棕榈狸亚科物种只栖息在森林中。它们善于爬树;爪比较长而且能缩回掌中;通常掌底无毛,掌上第三、第四个趾常融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后肢的抓握力。普通棕榈狸是这7种中分布最广的,与花面狸(因身上没有斑点而面部有很多斑点而得名)相似,都在地面上搜寻食物,如捡拾掉在地上的野果和捕捉在地面上活动的小动物。这两者的尾巴长度在7种中属于中等,但是在爬树的时候却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其他5种的尾巴很长。除普通棕榈狸和花面狸外,另外的5种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觅食。其中熊狸的尾巴上肌肉强健,可以缠绕在树枝上(这在整个灵猫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尾巴配合后肢能紧紧抓住树枝,而用前肢摘树枝上的野果并送入嘴中。也有报道称,熊狸能够在水中游泳抓鱼。另外,苏拉威西岛花面狸(或称大棕榈狸、棕色棕榈狸)的后掌上有蹼,趾间没有皮毛,很灵活,善于攀爬,常生活在苏拉威西岛东北部的峡谷和山脊的森林中。
缟狸亚科包括5种,其中有3种缟狸、2种獭狸,全部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缟狸是人们了解最多的,由于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很宽的垂直的暗色条纹而得名。缟狸几乎全吃肉食,常常于夜晚在地面或树上捕捉蜥蜴、蛙类、鼠类、蟹类、蜗牛、蚯蚓和蚁类,而白天则在树洞里休息。缟狸每胎产崽1~3只,幼崽在出生10个星期后开始吃固体食物。霍氏缟狸在体型上与缟狸相似,但是头骨和体色与之不同,霍氏缟狸为统一的黑棕色。印支缟狸不但在腹部有垂直条纹,还有斑点,可能专门捕捉无脊椎动物作为食物。现在博物馆里有少数几个印支缟狸的胃部标本,显示其中只有虫子。
一只非洲灵猫白天正在休息。非洲灵猫是一种夜行性的杂食动物,主要在晚上出来搜寻各种食物。其主要的食物为小型的哺乳动物,如沙鼠、跳鼠、刺鼠等,也会吃一些腐肉;另外还时常捕食在地面上生活、不怎么能飞的鸟类,如鹧鸪和珍珠鸡等;爬行类动物、昆虫和水果也会成为其食物的一部分。
这是几种有代表性的灵猫类和林狸类动物及其有特点的行为动作。标号为“1”的是非洲林狸,它正在吃雏鸟;标号为“2”的是缟狸,它正在吃一只蜥蜴;标号为“3”的是马来灵猫,它背脊上的毛能够直立起来;标号为“4”的是普通棕榈狸,它正在嗅空气中的气味;标号为“5”的是熊狸,它正将尾巴缠绕在树枝上搜寻野果吃。
獭狸属的两种獭狸与其他灵猫科动物不同,它们是群居性的动物。它们的耳朵很小,口鼻部比较钝,躯干很小,尾巴也短。獭狸和洛氏獭狸在毛发的颜色上稍有不同,牙齿也稍有不同,但二者毛发都很浓密,鼻子呈管状,口鼻部触须很多,有助于它们在水中生活,且有助于捕鱼。与水獭比起来,两种獭狸掌上的蹼比较小,习性与外表也很不相同。两种獭狸不但都善于游泳,还能爬树。
非洲灵猫是体型最大且最为人所知的灵猫亚科动物,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活,从非洲稀树大草原干旱的灌木丛到热带雨林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只在夜晚的地面上觅食,白天通常在树叶浓密的树上或是地洞中休息。
非洲灵猫的亚洲“亲戚”们可能与之有共同的自然进化史,因此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与之相似的亚洲“亲戚”有大灵猫、大斑灵猫、马来灵猫等,其躯干上都呈显著的黑色或白色,背部都有条纹;躯体结构与犬类很相似;背脊比较宽,其上的毛发很长,而且在受到威胁的时候都能够直立起来,使得它们看起来体型很大,可以迷惑敌人。与非洲灵猫相似,马来灵猫和大灵猫也是群居,多个个体有在同一个地方排泄的习性。
小灵猫的头部比较窄,躯体结构与类相似。它们的背脊很窄,与类相比,躯体上的斑点和尾巴上的环纹不很清晰,体色也很单调,只呈浅褐色。小灵猫有灵巧的捕食技术,主要吃肉食,常捕捉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可以像猫类一样伏击猎物。小灵猫的食物范围非常宽泛,有时还吃昆虫、龟类的卵和掉落在地上的野果。它们也能爬树(虽然爬树的技术并不很好),而且能生活在人类的周围,比如农田和乡村边上。
林狸类是最稀有、人们了解最少而又长得最漂亮的灵猫科动物。共有3种林狸,体型都很小,行动敏捷灵巧,生活隐秘,栖息于森林中。其躯体上有深色条纹,尾巴上有宽条纹。3种林狸几乎只吃小型脊椎动物,但是也曾经在4只普通林狸的胃里发现过松鼠、棘鼠、冠蜥和多种昆虫。3种林狸都是独自生活,有足够证据表明,非洲林狸栖息在树上用树叶做成的巢穴中。两种亚洲林狸——斑林狸和普通林狸主要栖息在树根下和树洞中用干树叶做成的巢穴里。林狸没有分泌灵猫香的腺体,上颌也缺少第2对臼齿。与类相同,所有3种林狸的爪都能缩回掌中。
水獛(或称渔獛、刚果水灵猫)栖息在中部非洲森林中的小溪和小河附近,是一种很稀少、人们了解也很少的动物。其主要吃鱼类,可能还有甲壳类动物。当地人在小溪里洗木薯叶当菜吃的时候,偶尔还曾看见它们吃掉到溪水中漂浮的木薯叶。尽管水 不是特别擅长游泳,但它们能潜藏于水底岩石或河岸边上鱼类出现的地方,用能缩回的爪抓住鱼,并用锋利的牙齿杀死鱼。
獛类共有11种,是一些体型中等、身体修长、四肢比较短的食肉动物,分布在从非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到近东、欧洲东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它们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不出来活动,再加上皮毛样式有助于伪装,所以人们在野外很难研究它们,对它们的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獛类的身体上有一排排深色的斑点或条纹,上层毛发上的条纹尤其多,而其体色主要为浅棕色或灰色。尾巴几乎与身体一样长,而且尾巴上有一个个的环纹。面部比较长,口鼻部很尖而且有长长的触须。耳朵相当大,两眼视力也极好。四个掌上都有5个趾,而且趾上的爪能够完全缩回掌中。在非洲,除了沙漠之外,类能栖息在任何地形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植被覆盖稠密的地方。在西班牙,小斑的栖息地也很广,甚至可以生活在高山地带。
小斑獛可能是在中世纪时作为宠物由摩尔人从北非带到欧洲的,也可能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冰河期断裂之前的陆桥从非洲进入欧洲,从而幸存到今天的。今天在西南欧的小斑 体型大小不同,北部的稍小,这或许可以说明小斑獛的分布是自然形成的;但现在生活在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岛上的小斑獛,毫无疑问是人类带过去的。伊比萨岛上的小斑獛亚种,其体型比其他地方的小斑獛要小,反而与猫獛的一个亚种——生活在西非塞内加尔地区的塞内加尔猫 很像。
这是生活在马岛上的3种灵猫科动物,标号为“1”的是食蚁狸,它有一个长长的口鼻部,掌上的爪也不能缩回去,主要吃一些无脊椎小动物;标号为“2”的是马岛缟狸,它长得更像狐狸,掌上的爪能够缩回去,主要吃小型哺乳动物、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标号为“3”的是隐肛狸,它的头部长得更像猫类,主要靠能缩回的爪捕捉猎物。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生活着3种不常见的灵猫科动物,共分为2个亚科。其中食蚁狸亚科有2种,一种是食蚁狸,一种是体型与食蚁狸差不多的马岛缟狸。食蚁狸很稀少,隐秘性也很强,栖息在马岛东中部海拔比较低的热带雨林和西北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其牙齿比较特殊,可以用来咬住蚯蚓、鼻涕虫、蜗牛和昆虫的幼虫。在自卫的时候,食蚁狸并不用嘴咬,而是用前掌上很长的利爪攻击敌人。马岛缟狸在体态和步态上与狐狸很相似,身上有很小的斑点,与其他灵猫科动物的亲缘关系人们现在还不了解。从解剖学来说,马岛缟狸与生活在东南亚的缟狸在很多方面并不相同,两者的亲缘关系也很远。马岛缟狸是夜行性动物,尽管它们并不特别擅长爬树,但是只栖息在森林覆盖稠密的地区,尤其喜欢栖息于沟壑和山谷的林地中。与大多数灵猫科动物不同的是,马岛缟狸是雌雄成对生活的。它们主要靠听觉和视觉来发现它们爱吃的食物,如啮齿动物、蛙类、软体动物和玉筋鱼等。
第3种生活在马岛的灵猫科动物隐肛狸是隐肛狸亚科的唯一物种,也是马岛上体型最大的食肉动物,体型大的可以超过灵猫科和科中所有的动物。其头部与猫类有些相似,大大的眼睛向前突出,颌骨很短,耳朵很圆,外表上的相似使得早期的分类学家们把它归入猫科动物的行列。尽管隐肛狸与猫科相似,但是却有独立的进化路线,也与其他灵猫科动物很不相同,因此现在被分到一个独立的亚科——隐肛狸亚科中。
野果、鸟类和蝙蝠
食性
棕榈狸亚科的物种主要吃各种各样的野果,也吃一些啮齿动物、鸟类、蜗牛和蝎子,这些肉食可以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而各种野果则为它们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印尼爪哇岛,普通棕榈狸吃各种野果,有些对人来说无法食用的野果,普通棕榈狸吃了却没事。例如山棕的果实外表皮上长有很多刺,普通棕榈狸即使大量地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对其消化系统产生危害。小齿椰子狸的前臼齿比较小,齿冠扁平,适宜吃比较软的水果。几乎所有的棕榈狸亚科的物种都是名声很坏的“偷食香蕉者”,普通棕榈狸还是“著名”的“偷喝棕榈酒者”。在亚洲南部的许多地区,人们把竹筒插在棕榈树干上,棕榈汁就会顺着竹筒渗出来,然后自动收集在一个器皿中,人们再把这些棕榈汁发酵,就酿成了很好喝的棕榈酒。普通棕榈狸也很爱喝这些收集起来的棕榈汁,它们往往就在那些竹筒的旁边偷喝渗出来的棕榈汁。
几乎所有的獛类都是吃肉食的动物,但是野果和昆虫也会在它们的食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生活在非洲的小斑 的主要食物是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而生活在西班牙的小斑獛最爱吃的还包括各种蜥蜴。通过对生活在西班牙的小斑獛的粪便分析可知,在春季和夏季其食物中有一半是雀形目鸟类,秋季和冬季各种野果在其食物中则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啮齿目小动物中最主要的是姬鼠,全年都是其重要食物;尽管昆虫在其食物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也是从春季到秋季的一种经常性食物。类中某些种类会在下雨形成的水坑边潜藏,从而捕捉一些蛙类作为食物。
人们曾经观察到豹斑獛(中文俗名林獛)经常吃蝙蝠的情况,当蝙蝠飞离栖息处的时候,豹斑獛常会抓住蝙蝠来吃。
不同的生活习性
社会行为
在棕榈狸亚科动物的群体中,总有一只居支配地位的雄性控制着一块很大的“地盘”。在好几千米的范围内,这只居主导地位的雄性会每5~10天巡视一遍领地,在树干和藤本植物的茎上做一些标记。而居次要地位的雄性(通常是体型比较小的、未成年的或过于老朽的雄性)的领地则要小很多,并尽量避免和居主要地位的雄性相遇,因此只能横穿领地进行不定期的巡视。但是当一只未成年的、居次要地位的雄性长大成年后,就会向居主要地位的雄性提出挑战,尤其是向其优先与雌性交配的权利进行挑战。因此,随后就会爆发战争,并常常造成致命的创伤,被征服者只能退居其他地方,被严重咬伤者只能退到地面上(通常棕榈狸类栖息在树上),不是病死就是被豹子或其他掠食动物吃掉。
居支配地位的雄性棕榈狸类的领地中通常包含1~3只雌性,在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候,雌性不会与雄性待在同一棵树上,不过在漫长的雨季内,通过夜晚吼叫,雌性与雄性能够保持联系。棕榈狸类的交配期在6月份,一般会持续好几天,这个时候,成对的棕榈狸会栖息在同一棵树上。一般来说,棕榈狸类的怀孕期为3个月,每胎产崽1~3只,而且是在一片相对隔离的缠绕得很密集的藤本植物上生产。小棕榈狸出生6个月后断奶,第2年性发育成熟。一般雄性小棕榈狸在断奶之后就会离开出生地寻找自己的领地,而雌性小棕榈狸则可以和母棕榈狸在一起生活将近两年的时间,然后再分散出去。
这是一只大斑獛,生活在南部非洲。与所有的獛类相同,它也是一种树栖动物。大斑獛的视力很好,当它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或扑向猎物的时候,这双眼睛能够给予很精确的判断。
非洲灵猫几乎总是在它们经常走动的路线上成堆地排泄粪便,一堆灵猫粪可以占地将近0.5平方米,这说明非洲灵猫是占有领地的,粪堆通常在领地边界上,这可以起到与邻居沟通的作用。非洲灵猫还常常在水果树上、结野果的灌木丛上,用会阴腺分泌的灵猫香做气味标记,偶尔也在草丛、树枝或岩石上做这样的标记。雌性非洲灵猫在1岁的时候性发育成熟,之后可以在一年内生育2胎,每次的怀孕期都是80天,每胎产崽1~3只,通常在相对隔离的比较厚密的藤本植物上生产。幼崽需要母非洲灵猫全方位照料3~5个月,断奶之前就要学会捕捉昆虫的本领。在照料幼崽期间,如果母非洲灵猫抓到了一只耗子或小鸟,它会发出“哧哧”的声音召集它的幼崽前来分享。
獛类主要生活在树上,但是也时常到地面上搜寻食物。它们的皮毛颜色很适于隐蔽,尤其是在月光照耀下,它们更不易被发觉。生活在西班牙的小斑獛主要在晚上活动,白天则很少活动,只会从一个休息地点挪到另一个休息地点。在非洲塞伦盖蒂平原地区,与其他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小型食肉动物不同,猫主要在午夜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可以减少和其他捕食同种猎物的食肉动物的竞争。
獛类在一年当中任何时候都能繁殖,但是在许多地区有生育高峰季,如生活在欧洲的小斑4~9月是生育高峰。獛类的怀孕期大约为70天,每胎产2~4只幼崽,产在树上或地洞中用植物茎叶编成的巢穴里。幼崽刚出生的时候眼睛不能睁开,身体也只有约13.5厘米长。它们出生8天后才能睁开眼睛,但不久就能离开巢穴活动了。6个月之后断奶,在断奶之前也可以吃一些固体食物。1年后可以独立生活,2岁之后性发育成熟。在獛类的社会中,用粪便、尿液和会阴腺分泌物做成的气味标记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以在同种之间传递主人的身份、熟悉程度、性别和繁殖特征等等信息。雄性獛类做标记的频率在不同的季节有所不同,在繁殖季节将要到来之前做标记的频率会提高,而雌性做标记的频率的变化幅度比雄性稍低。
大多数种类的獛是独自生活的。据报道,在非洲类分布比较稠密的地区,可以达到每平方千米1~2只,每只的领地可以小到0.25平方千米,而且看起来雌性更具占有领地的倾向,活动的范围也比雄性大。
獛类还是受人喜爱的小宠物,在中世纪现代家猫进入欧洲家庭之前,獛类一直是欧洲居民家里的“捕鼠器”。但是在非洲的某些地区,人们却把它们当作有害动物,因为獛类有时候会攻击家禽。
隐肛狸是一种灵猫科动物,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的森林中,主要以狐猴为食。隐肛狸的行走方式不同寻常,是用整个脚掌着地行走,而非像大多数灵猫科动物那样用脚趾着地行走。隐肛狸是一种树栖动物,但也可以在地面上捕食蛇类、普通无尾猥和珍珠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