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全世界100种动物的彩色图鉴(彩图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豺杀死猎物后常常咬开它们的肚子,拉出内脏,这在人看起来非常残忍,于是就给豺贴上了“残暴的猎杀者”的标签。尽管它们偶尔会袭击家畜,甚至还会攻击人类——目前只有一例攻击人的报道,但其自身却在所有的栖息地范围内受到了人类的迫害。

目前人们对这种略带神秘性的动物还没有进行彻底的研究,对其社会结构了解的也不是很多,但至少已经了解到豺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共同合作捕猎,共同照料群体“首领”的孩子。总之,在很多方面,豺的生活方式与非洲野狗非常相似。

快速进食者

体型和官能

与其他大多数犬科动物不同的是,豺的口鼻部短而宽,下颌上每一侧都少一颗臼齿,这两处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们很适于吃多种动物的肉。它们进食的速度很快,一只小鹿几秒钟内就能被肢解分食完毕。进食时它们之间一般不发生争抢,因此,为了尽可能比“别人”吃得多,它们练就了“快速吃饭”的好本领。对一只猎物,它们通常先吃内脏、臀部、眼珠和其他比较柔软的部位。在进食的时候,如果豺群离水源很近,喝水就很频繁;如果离水源比较远,它们会在吃完食物后迅速跑到水边喝水。如果豹子和老虎把自己的猎物放在某个地方而没有防备,豺就会把这些猎物偷走。在印度南部的本迪布尔老虎保护区,那里的猎物非常丰富,每只豺每天要消耗约1.8千克的肉食。

共同照料幼崽

社会行为

一个豺群通常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包含5~12个成员,但很少有超过20个成员的。在印度本迪布尔,人们曾经观测到在一些豺群里,平均有8只成年豺,幼崽达到16只,而且雄性成员一般比雌性多。豺群居在一起可以避免一些大型食肉者,如老虎、豹子等的攻击。

幼豺在出生后约1年性发育成熟,到交配季节就会找异性互相配对,一般每次交配的时间持续7~14分钟。分娩期约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平均每胎产崽8只。母豺在分娩前会做一个巢穴,通常是在河床边或岩石间找一个已经存在的洞穴或掩蔽处。在印度本迪布尔的一些豺群里,有时会有超过3只成年豺来帮助产崽的母豺照料幼崽。幼豺出生3~4周后开始吃成年豺“反刍”出来的肉食。在这个抚育幼崽的关键时期,豺群一般会待在离洞穴很近的地方,出去捕猎的时候,一般会保持在幼崽待的洞穴周围1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比起正常捕猎范围(40平方千米)要小多了。有时当豺群出去捕猎后,会专门让一只成年豺留在洞穴周围,与幼崽的母亲一起看护幼崽。幼崽出生70~80天后开始离开洞穴,当然这个阶段还需要豺群继续照料,需要给它们喂食;当它们出去玩耍的时候,还需要成年豺保卫护送它们;捕到猎物后,成年豺会让小豺先吃。小豺在出生5个月的时候,会跟着豺群出去学习和提高捕猎技巧;8个月后,小豺就可以参加捕猎活动了。

知识档案

食肉目

是豺属的唯一一种。

分布 西亚到中国、印度、中南半岛以及印尼爪哇岛;基本上生活在保护区内。

栖息地 主要栖息在较大型有蹄类动物分布稠密和水源较丰富的森林地带。

体型 体长90厘米,尾长40~45厘米,肩高50厘米,体重平均为17千克。栖息在俄罗斯的豺比其他地方的平均大20%。

皮毛 上体为沙黄色,腹部下侧为苍白色,尾尖为黑色而且毛比较多。刚出生的幼崽黑棕色,3个月后会变得与成年豺的颜色相同。栖息在俄罗斯的豺冬季里体毛特征明显不同。

食性 猎物主要为哺乳动物,小到啮齿动物,大到鹿类;有的时候也捕食鸟类、蜥蜴、昆虫,还吃野生浆果。

繁殖 怀孕期为60~62天,平均每胎产崽8只。

生存状况 分化为10个亚种,有2个亚种列入受威名单,分别是东亚亚种和西亚亚种;印度有3个亚种,分别是印度亚种(分布在恒河流域)、喜马拉雅亚种(分布在印度北方邦的库毛恩地区、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亚种(分布在克什米尔、西藏拉萨)。另外还有5个亚种,分别是缅甸亚种(分布在缅甸、中南半岛)、印支亚种(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爪哇亚种(分布在印尼爪哇岛)、中国亚种(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苏门答腊亚种(分布在印尼苏门答腊岛)。

豺的叫声包括这么几种:呜呜声、低吼声、刺耳短促的高叫声、尖声呼啸、尖锐的“口哨声”,幼崽则会发出吱吱声。如果捕猎没有成功,它们通常会发出尖锐的“口哨声”来重新召集同伴。在领地周围的小径、大道的交叉口,豺会排泄一些尿液、粪便,通过这些排泄物发出的气味来互相联系或者警告周围的豺群。特别是在领地边上,它们会通过这些气味标记,表明它们最近刚刚在这个地区捕猎过,同时警告邻居不要靠近。这些标记在维护领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保证领地的有效性,通过这些标记,一个豺群可以使它们的领地达到80平方千米。

保护区——最后的避难所

保护现状及生存环境

直到不久前,猎人们还把豺作为捕猎的对手,想要通过投放大量毒饵的方式来彻底消灭它们。对于豺来说,最主要的生存威胁则是它们栖息的林地在不断减少。当地人常常砍伐木材,并在林区过度放牧,使当地豺的猎物数量逐步减少。这些导致了豺群栖息地的减少,进而豺的数量也随之下降。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地区,豺的数量下降现象尤其严重。在这两个地区内,人们为了防范灰狼常常下毒,而豺往往会误食这些毒饵,导致了其数量的下降。不过在印度,人们为了保护老虎,设立了许多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托老虎的福,生活在这些保护区内的豺也得到了保护,现在数量已经有所上升,达到了5000~8000只。

豺的口鼻部相对较短较宽阔,捕食的时候常成群结队共同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