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狗
在一片干燥的树林里,微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只见一群非洲野狗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它们巨大的领地中。突然,一只野狗停了下来,用鼻子使劲地嗅着某个可疑的东西,可能这个东西在燥热的空气中散发出来的气味吸引了它,整个野狗群也都跟着停了下来。这是我们在非洲经常见到的一幕情景。的确,非洲野狗的行为特征常常被人们简洁地概括为两个:一是具有超强的社会性,二是具有迁徙不定的流动性。
非洲野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们不同寻常的社会体系,它们的社会与其他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非常不一样。在一个群体里,所有的雄性野狗之间都互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有的雌性野狗也互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雌性与雄性之间并不怎么联系。所有的雌性野狗在长到两岁半之后都要离开它们出生时候的群体,迁到另外一个群体里,而约有半数的雄性野狗并不迁出,仍然待在它们出生的群体里。
与群体形影不离
体型与官能
非洲野狗是非洲犬科动物的代表,它在食肉类动物中也是比较特殊的。野狗的口鼻部很短但强而有力,牙齿特别锋利,最后一对臼齿发育不完善。与其他犬科动物不同的是,它们前蹄上的第5个趾(后侧的悬趾)已经完全消失。非洲野狗的耳朵比较有特色,又大又圆,不但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而且特别灵敏,能听到很远的声音,有利于它们互相之间保持联系。野狗群开始捕猎后不久,一些成员可能会离其他的成员比较远,这个时候野狗群就会发出轻柔而有特色的“呼呼”声,召唤离群较远的成员过来。野狗在2千米以外的地方都能分辨出这种声音来。野狗群在分散追踪猎物、相隔比较远之后,就会发出这种声音以重新集合在一起。
知识档案
非洲野狗
目 食肉目
科 犬科
非洲野狗属,非洲野狗是这个属的唯一 一种。
分布 非洲,从撒哈拉沙漠向南一直到南非。
栖息地 半沙漠地带,高山区,非洲稀树草原,林地,等等,但林地可能是其最喜欢的。
体型 体长75~120厘米,尾长30~44厘米,肩高75厘米,体重20~32千克。上述几项指标在雌雄之间没有区别,但是南非地区野狗的体型要比东非地区野狗的体型大。
皮毛 体毛为深色但较短,每个个体身上不规则的白斑与黄斑都不同,口鼻部的颜色为深色,尾尖处为白色。
繁殖 怀孕期为70~73天。
寿命 圈养可达12年,野生一般不超过7年。
尽管非洲野狗捕猎主要依靠的是视觉,但它们却常常在光线比较弱的黎明或黄昏的时候进行捕猎活动,以充分利用凉爽的天气条件(因为白天的非洲非常炎热,不适宜活动)。当夜晚月光比较明亮的时候,它们也会出去捕猎。非洲野狗群有时可能在一天内集合出去捕猎两次,但是平均来说,如果能捕猎成功的话,它们每3天才会捕猎两次。
野狗的捕食种类非常广,有野兔、水牛的幼崽、斑马等,它们最愿意捕捉的猎物是中等体型的羚羊。在南非,黑斑羚占到了野狗食物总量的85%。某些非洲野狗群特别愿意捕食某个种类的猎物,而其他野狗群却未必愿意捕食这种猎物。例如,在塞伦盖蒂,人们知道有两群野狗特别愿意捕食斑马;又比如在博茨瓦纳北部,疣猪和鸵鸟比较少见,但是有少数几个野狗群捕食这两种动物的技术却非常高超,可见这几群野狗特别愿意捕食疣猪和鸵鸟。
在炎热的白天,非洲野狗会在某个比较凉爽的地方休整;一旦要开始捕猎,它们就会结束昏睡状态,集合在一起。一开始它们会互相打招呼问候,举行一个行礼似的仪式,最后以互相舔对方的脸部来结束仪式;然后年轻的野狗会大声地发出呼啸声,这会使整个捕猎群体兴奋起来,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团队”壮声势吧。之后,通常由1~2只年龄比较大的野狗来选定捕猎的方向,然后,野狗群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行进。其他的野狗跟在那一两只为首的野狗后面,排成一个松散的阵势前进。几分钟之后,它们开始稳健而不费力地一路小跑,在比较凉爽的天气中,它们可以保持这种步态好几个小时。
一只黑尾牛羚落入了一群非洲野狗的“圈套”,成了它们的捕猎对象,这是发生在坦桑尼亚的一个场景。其中的一只非洲野狗脖子上挂了一个无线电追踪设备,所以,我们才能捕捉到这个场景。一群非洲野狗围攻一只大型猎物时,通常会咬住猎物的上嘴唇,然后另一只野狗会紧紧地咬住猎物的尾巴不放,这是最常用的策略。非洲野狗捕食的猎物除了黑尾牛羚外,还有大捻角羚、红水羚、鸵鸟、跳羚、小苇羚、瓦氏赤羚、疣猪和其他几种小型羚羊。
非洲野狗的捕猎传统
当一群非洲野狗逐渐接近的时候,一头雄性斑马小跑着离开了它所在的斑马群,同母斑马和小斑马分开了。那头雄斑马低着头,牙齿外露,鼻孔发出声音,在野狗群的追击下掉头逃跑。
这是当非洲野狗群与斑马群相遇的时候经常发生的一个情景。数量上相对少一些的野狗要对斑马群发动攻击前,必须首先选定一个目标,并惊吓这个目标使之跑动起来。这样,野狗们就会并排着紧紧地跟随这个目标,然后由一只野狗上前紧紧地咬住猎物的尾巴,另一只野狗咬住斑马的上嘴唇,其余的野狗则会咬向斑马的腹部。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人们最近研究了10个非洲野狗群,其中有2个野狗群常常捕食的猎物竟然是体重为其8倍的成年斑马。这2个常常捕食斑马的野狗群比较大,有8个以上的成年成员。但并不是说成员多的野狗群就一定会捕食比较大型的斑马,有另外的3个野狗群大小与这两个野狗群差不多,但它们却似乎对斑马视而不见,并不捕食斑马。可见,群体的大小、成员数量的多少并不是捕食斑马与否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野狗群都捕食斑马呢?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这2个常常捕食斑马的野狗群捕食斑马至少有10年的经验了,有超过3代的野狗参与。对这2个群体来说,捕食斑马成了一个传统,每一代的野狗都会向它们的上一代学习捕食斑马的技巧;其他群体之所以没有捕食斑马,可能就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个传统和经验。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捕食羚羊方面:一些群体常常捕食葛氏瞪羚,却对汤氏瞪羚视若无睹;另外的群体则刚好与这个群体相反。
这种群体之间不同的行为不仅仅发生在捕食这一件事情上,而且还会发生在水源地的选择、领地边界线的选择上等等,可能都是因为有的群体有某种传统,而有的却没有。
一般来说,野狗捕猎并不会事先制定目标,而是碰见什么猎物就捕什么猎物;但是有的时候它们在追捕之前会选定一个潜在的目标,然后偷偷地接近这个目标。它们会把耳朵放平,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个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那个目标猎物突然跑开,为了不使猎物逃脱,野狗们就会追击。在通常情况下,野狗群会选定好几个目标,比如好几头黑斑羚,并分别追击不同的目标,这样就能同时捕获1头以上的猎物。对于非洲野狗来说,组成群体来共同捕猎有很多益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捕猎的效率。
野狗的捕食方法主要是一直追着猎物跑,最后等到猎物没有力气再跑的时候,一只野狗就会在适当的时候从侧面冲上去,把猎物扑倒在地上。人们曾经在开阔地带测量出了野狗奔跑的速度,竟然高达60千米/小时。在灌木林地带,一只野狗常常能够单独杀死一只猎物,然后轻易地回到群中。更多的情况是,群体中其他的野狗会加入到它的捕猎过程中,一直跟着追逐猎物。有的时候甚至整群的野狗都会在后头追逐这只猎物,在这种情况下,一只中等体型的羚羊会被撕成碎片,在场的每只野狗都会分到一份。它们在分吃猎物的时候,表现得好像发狂一样,激起一阵阵的尘土。这就给人一种假象,好像它们并不是合作者,而是竞争者,好像有的分到的多,有的吃不到似的。事实上,它们的分配大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在一个非洲野狗群里,各个成员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友善,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它们常常举行一种叫作“中午问候礼”的仪式。这个时候,每个成员都兴奋地跑来跑去,发出吱吱的叫声,用口鼻部使劲贴在对方的脸上相互问候、亲热。左下角就是一只年轻的野狗在向年长者发出问候。在其他时间里,成年雄性野狗也会和群内年轻的野狗友善地打闹和玩耍。
共同照料幼崽的食肉动物
社会行为
不管是捕猎、休息,还是出行和生育后代,非洲野狗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一个野狗群平均有七八只成年野狗,但是可能包含2~30只未成年和刚出生的野狗。有的时候也会有超过50个成员的群体,但是通常维持不了几个月。三四窝小野狗出生后渐渐地长大,在这之后,一个野狗群可能会有超过30个成员,这个时候,这个群体就会发生分裂。分裂通常发生在一年的年中,要么分成两个群体,每个群体里雌雄两性都有;要么是几个同性的成员集体离开,但是后一种分裂方式更为普遍。
当离开的一群母野狗加入到一群陌生的雄野狗的小团体时,一个“正规”的非洲野狗群就组成了。在这样一个新组成的群体中,平均有2只雌性野狗,这两位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群体并且常常是同一胎中的“姐妹”;平均有3~4只雄性野狗,也是来自一个群体的“兄弟”。这个新群体成立不久,就要产生一雌一雄两只为首的野狗来领导这个新群体。偶尔这个新群体的雌性成员和雄性成员没有很好地融合,群体功能发挥不出来,雌雄之间就会重新分裂、各自走开。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总是能很好地融合,并且让这个群体兴旺起来,然后占据一块属于它们自己的领地。
非洲野狗的交配有特定的季节,而生殖繁育权力通常垄断在居于主导地位的一对野狗“手上”。一些居于次要地位的成年野狗可能终生都不可能生育自己的孩子,不过它们每年都可以帮助照料“首领”的孩子。事实上,它们在血缘上通常是幼崽的亲“叔叔”或“阿姨”,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成活下来的幼崽而使得自己的遗传基因间接地传下去,所以它们照料幼崽也能获得自己的利益。野狗常常要找一个合适的洞穴来作为“生儿育女”的场所,某个土豚挖的洞穴或豪猪挖的洞穴常常被选中作为“产房”。一般一个新群体在组成70天后,幼崽就出生了。非洲野狗是犬科动物中最高产的一种动物了,每胎平均会生育10只幼崽。
一群非洲野狗正在行进中。这个群体里既有成年野狗,也有年幼者,它们要在这片沼泽地的水里玩耍并休整一会儿。在这里,它们几乎不会受到鳄鱼的攻击。非洲野狗群的行进距离非常远,一个典型的群体需要约750平方千米的领地。
幼犬出生四五个星期后,就开始吃“长辈”给它们“反刍”出来的肉食,在10个星期左右时就可以完全断奶。在出生后14~16周的时候,它们就会跟着成年野狗出去捕猎,但是需要成年野狗特别的照料。一旦迷路,它们往往会被成年野狗及时地找回。当成年野狗捕到猎物后,年幼者也会及时地被引到猎物面前,分到其中的一份。这个时候,成年野狗总是让它们先吃,等它们吃饱后成年野狗才接着分吃剩下的那些食物。
尽管从生理上说,幼犬长到13~14个月大的时候,性发育就会成熟,但是它们很少在两岁之前生育后代。成熟后一年内,它们仍然会留在出生的群体里,并且帮助照料新出生的“弟弟妹妹”。在出生后的第二年里,雌性野狗会离开,而雄性则很有可能会再待一年才离开。当雄性野狗离开它们出生的群体时,往往会集合起大帮的“兄弟”一起离开,平均为3个,但人们曾经见过多达8个“兄弟”一块儿离开的情况。一般来说,雄性野狗离开它们出生的群体后,往外走的距离平均是雌性野狗的2倍远。
如果一个地方的猎物很丰盛,在这个地方一个野狗群只占有400平方千米的领地就够了;如果一个地方的栖息地很不理想,则一个野狗群要占有2000平方千米的领地才能维持生存,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为了生存不停地奔跑
保护现状及生存环境
现在全部的非洲野狗估计不足5500只,它们常常受到人类的伤害,甚至会被开过的汽车轧死。野狗极易受到流行病的困扰,尤其是狂犬病一来,它们就会大量死亡。由于人口的不断扩张,其栖息地正在不断缩小。另外,狮子也是它们的一个巨大威胁,因为狮子常常会捕食非洲野狗。
由于鬣狗的偷盗,非洲野狗常常会损失一部分食物。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平均每天只要捕猎3.5小时就行了,但如果因为鬣狗的原因损失25%的食物的话,那它们就必须捕猎12个小时才行。这种过度的捕猎活动会进一步加快它们的新陈代谢率,甚至达到基础代谢率的12倍,这几乎是生理机能不可承受的水平,会对它们的身体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非洲野狗需要大块的地盘来捕猎以维持生存,但是在它们的地盘上,常常会与一些没有地盘的家畜不期而遇,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已经有人类的活动,这也意味着非洲野狗快要遭殃了。
现在在非洲东部和南部,有分隔开的几个大的种群,总数还比较多;同时在撒哈拉沙漠周围,还有几个小的种群。要想使非洲野狗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对它们实行直接的保护,杜绝人类对它们直接的迫害。在非洲野狗栖息的几个国家里,要想使它们生存并兴旺起来,就必须考虑到野狗的特殊需求,对它们的栖息地进行综合管理。
一群非洲野狗正围着一只黑斑羚,一起撕咬它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