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谋天下刘伯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先打黄雀,再打螳螂,免除后顾之忧(2)

这个人的战略眼光和判断水平高于帐下任何一个人,有了他这张王牌,足以击败任何敌人。

幸亏有人来救,幸亏还有救。朱元璋很庆幸遇到了刘伯温这个救星,坚信他是上天派来救赎自己的智多星。朝廷弃他不用,无异于自毁长城。

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朝廷能好好用他,尚可延长几年寿命。只可惜,没有如果。

刘伯温用他的分析明确地告诉朱元璋:元朝大势已去,被判了死刑,只是执行人还没有腾出时间来砍下大刀,所以现在是死缓,因此,当今最大的敌人是已经亮出獠牙的陈友谅。

是的,陈友谅。

陈友谅的奋斗

陈友谅,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人。本姓谢,母亲死得早,因父亲入赘陈家,所以他随继母姓陈。陈友谅出生于渔民家庭,家里兄弟五人:友富、友直、友谅、友仁、友贵。

五兄弟中,只有老三陈友谅从小聪颖好学,会摇笔杆子,后来在县衙谋了个文书的职位,写得一手好公文(跟李斯、萧何类似),很受领导器重。

如果在太平年代拥有这么份差事,凭借陈友谅的机敏狡猾,干出点政绩来升官发财,熬到六十岁光荣退休,每个月拿点退休金养老,也算是成功的一生。

但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陈友谅的满腹才学和野心告诉他:你不该满足现状,应该抓住机会改变现实,凭借你的能力干出一番大事业,不让你的人生留下一丝遗憾!

陈友谅忘不了曾经有一位算卦先生看过他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陈家日后定会富贵。”他是一个很相信直觉的人,这句话在他内心掀起惊天波澜,从此他坚信自己就是陈氏子孙中那个能让老陈家发达富贵的人!

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就大业!机会,终于来了。

至正十五年(1355年),天完国领兵元帅倪文俊(湖北沔阳人)率军收复家乡沔阳时,陈友谅看准时机,顺势发动了黄蓬起义,投奔了他,担任簿书掾一职。

很快,陈友谅表现出了出色的胆识、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性格刚强,行事果敢,跟着倪文俊打了好几场胜仗,战功赫赫,得到了倪文俊的高度赏识。

倪文俊让出元帅一职给爱将陈友谅,自己则在暗地里有另一番打算——杀掉朝廷头号通缉犯徐寿辉,投降朝廷获得高官厚禄。

为此,他密谋趁徐寿辉上蛇山狩猎之时暗杀他,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心腹陈友谅,陈友谅当即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

然而,徐寿辉万万没想到,陈友谅全力配合的结果就是当他在蛇山行刺徐寿辉即将得手时,陈友谅突然杀了出来救了徐寿辉。

倪文俊刺杀失败,狼狈逃往黄州,为了能活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向陈友谅求情,希望他能看在自己以往提拔他的情分上放自己一条生路。

陈友谅笑了,杀了你我更能获得提拔,然后毫不留情地杀掉了他,吞并了他的部队,成功晋级为天完国二把手。

当上了二把手,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一把手了。前门才去虎,后门又进狼,徐寿辉的悲惨命运将悲惨到底。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杀掉徐寿辉的爱将赵普胜(不是邹普胜),把他的部队全部吞并,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设置王府、官职,把徐寿辉的心腹一一除掉。

至此,徐寿辉失去所有保护,完全成了陈友谅砧板上的鱼肉。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发兵攻打朱元璋的应天,打到太平(今安徽当涂)附近的采石时,邀徐寿辉察看战场地形,徐寿辉不敢不去,当他一到现场,一时伏兵四出,把他砸成了肉酱。

徐寿辉死了,天完国真的完了。陈友谅随即上位,登基称帝,另立国号“汉”,改元“大义”(很讽刺的年号)。

称帝之后,陈友谅就将朱元璋列为头号劲敌,只有首先除掉他,再干掉张士诚,自己才能得到天下。

如今朱元璋面对的最强大的劲敌也是陈友谅,只有首先除掉他,再灭掉张士诚,自己才能得到整个天下。

刘伯温对朱元璋面临陈友谅这只给他带来巨大威胁的黄雀的分析,到此结束。

只要先打这只黄雀,黄雀自然就不存在了,因为别人没能力也没胆量当黄雀,只会作壁上观。

朱元璋明白,“先陈后张”是总战略,但要怎么实现先陈后张的战略,这才是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

时务十八策

三个月之前,刘伯温就已经拟好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这份答卷分为两部分:口头答卷和书面答卷。

这份答案,他准备献给那个他看中的人,那个将与他一起开创千古功业之人。那个人的名字,叫朱元璋。

刘伯温和朱元璋两人很快相互吸引到一起。刘伯温欣赏他的英武气概、有勇有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朱元璋赏识他的满腹谋略、运筹帷幄、料事如神。朱元璋问的问题,他都一一做出了解答,朱元璋没问的问题,他也都准备好了答案。

答案就在那份书面答卷中。刘伯温知道,朱元璋想问的问题几天几夜都问不完,既然如今已经谈到了这一步——先攻打陈友谅,再攻打张士诚,那么,是时候交出那一份书面答卷了。

这份答卷,不仅将回答朱元璋如何灭陈除张,还将告诉他如何夺得天下。古有姜太公《阴符经》,诸葛亮《隆中对》,该我出手的时候到了。我要让史册将我的这份答卷记载下来!刘伯温相信,朱元璋会喜欢这份答卷的。他从袖中缓缓取出一卷书,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他的目光里充满了坚定,但不明所以,打开一看,只见卷首写有五个大字:“时务十八策”。洋洋万言,令人眼花缭乱。论述详细,条理分明,朱元璋一字一字往下看,眼睛越睁越大。

这是一卷奇书!时务十八策,每一策都针对当下,务实在理,却又并非常人所能想到。

鉴于十八策的论述太长,在这里我只简要列出十八策的主要内容:第一策:灭陈除张。第二策:剿灭方国珍(此人后来实在不成器,直接可以忽略不计)。第三策:军屯自养。

第四策:勿过度扰民、过度使用民力。第五策:严肃军纪、治军有方。第六策:粮草供应之对策。第七策:水战、火战相互配合。第八策:坚城固守与弃城引敌。第九策:疑兵计与反间计。第十策:儒学教化。第十一策:农田水利之构建。

第十二策:招贤纳士之标准。第十三策:军中将领之俸禄。第十四策:劫寨与反劫寨。第十五策:谋士参议制。第十六策:属官编制。第十七策:北伐。第十八策:定都。

但凡有点眼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十八条简简单单的时务策略,而是一套完整的平定天下的战略!

在这套完整的战略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想不到的。要策略有策略,要战术有战术,要政策有政策,要制度有制度,先打谁后打谁,怎么打,怎么治军,怎么安民,怎么保障后勤,怎么搞文化,怎么搞水利,怎么招聘人才,怎么赏罚分明,怎么建立官僚制度,怎么搞定最后的敌人——元朝,一一论述。最后定都,平定天下,大功告成!

十八策——十八步,一策一步,一步一策,步步为营,扫灭敌手,终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十八步,我和你一起走,一起克服艰难险阻,终将到达光荣之巅!十八步,你将赢得天下,坐拥江山,我将完成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实现我人生的价值,不虚度此生!十八步,就从扫除陈友谅开始第一步!

刘伯温将自己早已拟好的完美答卷,包括口头答卷,至此全部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朱元璋。

对于他而言,他交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答卷,更是自己的新生。他在元统治下的生命已经终结了,元朝廷的那个刘伯温已经死了。如今,在他选中的新领导面前,即将获得新生。

这是他出山后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奠定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的最关键一步。

他不仅要朱元璋接受自己,还要让朱元璋将自己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个地位并非一定要是多高的职位,只要能让他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他就心满意足。

朱元璋的反应没有让他失望。看过洋洋洒洒的“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心花怒放,备感激动:王牌就是王牌!这才是高智商人才的水准,这才是高瞻远瞩的眼光,不服都不行。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这一份答卷忍不住拍案叫好、赞叹不绝:“好!好!好!伯温先生不愧是举世无双的高才,不愧是我的张子房!天底下也只有你一人能想出如此绝妙计策!伯温先生的十八策大合我意,我一条不漏全都照办!”

刘伯温听了大为欣慰。此番出山,证明确实是正确的选择!出山并非为名,也并非为利,更非为高官厚禄,只求能被人赏识、重用,以不负平生所学。人活一辈子,总得办成一两件事,不然就算白来世上走了一遭。

不用担心,我将站在你身旁,寸步不离,帮助你一个个击败这些敌手。我们将是最好的黄金搭档,无人可以击败我们!

军师上任

刘伯温的平定天下总战略被朱元璋果断采用,并获得高度称赞,对于刘伯温来说实在太难得。

这是他在元朝当官二十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待遇,而如今,朱元璋给了他这种待遇。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从没有一个人能像朱元璋一样如此重用人才,刘伯温在心里再一次确认——这个人,选对了。

“我在想,给先生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合适,万不可委屈了先生。”朱元璋问刘伯温道。

“伯温何德何能,蒙主公如此器重,”刘伯温谦虚地回应,“伯温不求高位,只求能伴随主公左右,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伯温先生高才,不必谦逊。我寻思着将伯温先生留在身边,当我的军师,伯温先生意下如何?”

刘伯温表示同意。他心里清楚,军师这个职位并非实职,但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可以离朱元璋很近,提出意见能让他第一时间听到,不必经人转达。他更在乎的是,这是一个能让自己一展所长的职位,一如自己所愿。

军师者,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眼光卓越、谋略超群,为黄钻级,更高一层者,通天晓地、能掐会算、料事如神,为黄钻豪华版。

黄钻级不在少数,黄钻豪华版之人却是少之又少,屈指数来,自古至今不过数位:商末姜太公,战国鬼谷子,秦末汉初张良、范增,三国诸葛孔明,隋唐徐茂公、李淳风和袁天罡。

是的,我将成为继他们之后第九个人!我将踩在他们的肩膀上超越他们,成为继往开来之人,永载史册!但我深知,我的价值要通过帮助他人体现出来。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我与他一拍即合,相见恨晚。我们将联手起来,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统一天下,共创辉煌!我将以军师这一职务,开启新的人生。

朱元璋见刘伯温已接受军师一职,相当高兴,忽然记起跟刘伯温一起来的章溢、叶琛、宋濂来,于是任命章、叶二人为都水营田司佥事,专门负责水利、屯田事务,宋濂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主管文化教育事业。

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司其职,皆大欢喜。朱元璋开怀大笑道:“我得刘伯温,如刘邦得子房、刘备得孔明,此乃上天助我!张士诚、陈友谅帐下无人,如猛虎无翼,必败无疑!陈友谅,你的噩梦即将开始,你的悲剧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