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让师爱成为孩子长善救失的灵丹妙药

银川市第十四中学 孙卫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优秀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教师关注、喜爱优生而忽视甚至讨厌后进生,从表面上看,这种“偏爱”是人之常情,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由于教师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性,他在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不调理好这种“偏爱”心理,就会导致一些教育的失误,产生令人遗憾的负面影响。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将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尤其要给“后进生”以更多的爱心、诚心和耐心,努力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自弃、怕学、厌学情绪,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称号。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苏联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力量就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到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里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早逝或离异的同学,我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一个班级当中,几十个学生,其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普遍看来,教师总是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升学率等原因,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关心甚至呵护。相反,对大部分“平淡无奇”的学生,教师则常常“一带而过”任其自然,对少数后进生乃至“刺头”更是“心不在焉”,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错误更是耿耿于怀。这样,便促使其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越发每况愈下,“不可救药”了。

较之优秀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长期受歧视、受冷落,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在内心深处仍渴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动辄当众批评、挖苦,甚至揭老底、变相体罚。这样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他们的转化难度,甚至造成严重的教育失误。教师诚心还应该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每届学生我都大胆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慎重地向他们委以重任,或独立承担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和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他们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提供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

后进生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极易反复无常,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要有耐心,要客观分析他们出现反复的原因、先兆和规律,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耐心教育绝不是消极等待,在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为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后进生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或优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热情激励,大胆起用,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从心理上来说需要爱,对后进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下批评训斥,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当他们考试失败时,不要指责埋怨他们,要耐心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优点和长处,要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向优秀生转化。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束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能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以浓浓的师爱激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让师爱真正成为孩子长善救失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