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美丽学校建设行动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促进“美丽教师”发展的几个要素

西夏区第十一小学 徐鸿丽


“美丽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美丽课堂”的支撑,“美丽课堂”的建设,离不开“美丽教师”的奉献。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结合校本教研,努力创设一个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氛围。下面就我校努力为“美丽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谈几点浅见,以供参考。

一、自我反思,有自知之美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是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

我校开展“三阶段两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并提出具体要求,课前独立钻研、把握、开发教材,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认真备课;课上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情况,课后反思总结,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每一课、每一单元后都要撰写教学反思。通过自我反思,让教师有自知之美,真切地感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

二、同伴互助,有合作之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日常教学中,同伴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教师开放自己的思想,拓展自己的思维,主动与教学伙伴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探讨,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讨问题,体现合作之美。

(一)坚持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实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在业务学习中提出集体备课的要求,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一学期内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都要承担一次以上的中心发言人任务。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集思广益,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二)开展新老结对帮扶活动

开展新老结对帮扶活动,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在开学初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要求他们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学期末,青年教师做汇报课。在外出学习的安排上尽量以年轻教师为主,平时多安排他们讲课,多与他们交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快速接纳、吸收新知识,改造更新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新课改带来的时代需求。

(三)狠抓教研课的开展

课堂是教研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素,每学期要求教师听课要达到规定的节数,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每学年要求教师上一节教研课,做课教师有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集体评课,教师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中细节的把握,以及课例的整体设计思路等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评课中有不同呼声、不同思想、不同方式,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大胆批评,杜绝只唱赞歌、不提意见。走进课堂,完成授课,似乎是代表教研活动的结束,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授课之后是新一轮教研活动的开始,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课后进行认真的研讨,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并在反思中寻找问题,发现进一步提高的突破口。

(四)开展问题会诊活动

以各年级组为单位,以组内教研课为案例分析、讨论,找出教研课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如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语言平淡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求教师在听课过程中留心搜集其他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精美教学评价语言,搜集精美教学评价语言的要求是评价有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符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与当时的学习内容相联系。课下交流,丰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五)注重小课题的研究

以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为抓手,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每个教研组申报本组研究课题,每个教师根据教研组研究课题进行个人的小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都研究”。研究的专题仍然以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和产生的困惑为主,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服务于课堂。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不追求课题级别和成果获奖等次,只是鼓励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个人智慧,凝聚集体力量攻克难关,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六)重视各级各类的比赛

本着重在参与、重视过程的原则,教育局安排的各级各类比赛,学校都组织一次选拔赛,当作一次教师教学大练兵活动。推出一位年轻教师,大家群策群力,老教师把自己宝贵的经验提供出来,供参赛教师参考,大家都提出自己的观点、方法,择优方案,以便修改、实施,使方案更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要善于反思,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鼓励教师写作,经常选送优秀的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优秀论文等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有利于教师业务理论水平的提高。

三、专业引领,有拓展之美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就是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充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学校征订各学科有关教学的书籍,汇集一些新课程理论与案例资源,开通互联网,便于教师随时查找相关教学资料,为教师学习、收集资料提供方便。我们根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课改存在的困惑,精心选择业务学习的内容,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以达到课改理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理论学习。要放眼未来,自主参与,勤做笔记,勤写心得,消化吸收,结合自身实际,适时运用,切忌不加分析、不加研究、不切实际的盲目继承和借鉴。

(二)常抓教学常规

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下发了《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教师人手一册,各教研组专门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讨论学习,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规定。在教学检查的过程中,按照《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要求去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规范教学常规活动。

(三)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引领作用

组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名师承担公开课教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引领作用,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提倡在教学改革的领域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组织公开课教学说课和评课活动,学校规范说课方法,通过说课和评课达到教师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抓公开课教学,不仅促进教师深入备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还促使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四)开展评课比赛活动

听评课也是教师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校以公开课为教学案例,开展全员参与的评课比赛活动。语文、数学两学科,每学科有一名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公开课结束后,先由授课教师说课,再由全体教师把听课记录和授课教师的说课结合起来进行评课比赛,评课比赛时教师之间不交流、不讨论,当场进行,独立完成。教师以一定的高度审视课堂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点评有理有据,准确地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误。点评是一种研究行为,点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省的过程,找到自己的差距的过程,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听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五)开展案例分析活动

学校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及突出问题。学校安排两名骨干教师,语文、数学各上一节公开课,全体教师听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对两节公开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对课堂中发生的教学实践做出推断、解释,并能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合理建议。

(六)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

在经验中提取典型案例,在教研组内交流,从中评选出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在全校交流,全体教师针对该案例谈自己的看法,再有专人行成文本,对这次交流进行总结,在思想上得以升华,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进行科研与创新。

四、开发校本课程,有创新之美

教师根据特长,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坚持实施校本课程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老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潜能,发挥个人特长,展示自身价值,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促进其专业发展。不仅在教学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充分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校本教研营造一个学习环境,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助手,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给予教师参与课改的权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学校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互相学习、自我提升的一个有力平台。